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对心脏手术后输注富含血小板自体血浆(PRP)与自体全血的止血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两组中单位血小板数量、术后胸管引流量、输注异体血量均相似,而PRP组输注异体血制品总量较高,与PRP中血小板容积较小、聚集力较差有关。结论是:PRP在止血效果方面并不比自体全血优越。  相似文献   

2.
郭峰 《山东医药》2014,(48):74-75
目的:对比观察富血小板血浆( PRP)与自体全血局部注射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痛点局部分别注射自体PRP和自体全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评价VAS、压力疼痛阈值( PPT)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注射后两组恢复正常工作,未接受非甾体类药物和其他局部治疗,注射局部未出现感染症状;患者全身一般情况良好,随访8周内未出现明显不适。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8周VAS评分降低,而PPT、Mayo评分升高(P均<0.05),且A组治疗后8周较B组变化更显著(P均<0.05)。结论 PRP与自体全血局部注射治疗网球肘均效果较好,但PRP局部注射中远期疗效优于自体全血。  相似文献   

3.
大部分心脏手术需要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进行,CPB期间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下降是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和异常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CPB前,利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将部分血小板从患者全血中分离出来制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CPB结束鱼精蛋白中和后再回输入病人体内,以减少围术期的出血量和血液制品输注量。PRP是一种可行的血液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由自体血小板分离(APP)技术制备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 PRP)经历分离、存储以及回输后对主动脉手术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主动脉手术患者22例,ASAⅡ~Ⅳ级。收集其麻醉诱导后(T1)、血小板分离后(T2)、体外循环停机时(T3)、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T4)、a PRP回输后(T5)全血,以及自体血小板分离后(T1PRP)、回输前(T3PRP)a PRP。应用流式细胞术,采用CD61/PAC-1/CD62P三色法检测血小板早期活化率(PAC-1+CD62P-)和晚期活化率(PAC-1+CD62P+)。结果:与T1相比,T2点血小板早、晚期活化率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6,P=1.000)。a PRP回输后(T5)血小板早、晚期活化率较T1有所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前(T3PRP)与刚分离后(T1PRP)a PRP相比,血小板早期活化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晚期活化率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与T1相比,T1PRP中血小板早、晚期活化率均有所增加,血小板早期活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晚期活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停机时全血(T3)相比,T3PRP中血小板早期活化率低于停机时全血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血小板晚期活化率远高于停机时全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a PRP分离后、回输时并不引起主动脉手术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增加,但分离与存储时a PRP中血小板活化程度增加,对血小板晚期活化程度的影响高于体外循环。活化的血小板回输对机体产生的影响以及血小板分离存储的优化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冻存自体血小板治疗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AL化疗完全缓解(CR)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于化疗间歇期采集自体血小板并低温保存;化疗后血小板计数≤15×109/L时将血小板解冻后输注,并检测其血小板CD42b、CD62p,计算输注后1 h、24 h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对照组输注正常献血者的冻存血小板。结果两组血小板CD42b、CD62p表达率及输注后1 h、24 h CCI比较,P均〉0.05;观察组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55%),其输血反应率(15%)明显低于对照组(45%)(P均〈0.05)。结论 AL患者CR后深低温冻存自体血小板的功能与正常人的冻存自体血小板无统计学差异,但其止血效果优于后者,且输血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低温冻存自体血小板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完全缓解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于化疗间歇期血小板计数≥120×109/L时,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80℃冰箱保存。化疗过程中,当患者血小板≤15×109/L时将冻存的自体血小板经40℃水浴复苏后输注。冻存前后分别测血小板数目,计算复苏后血小板回收率及输注后12、4 h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观察止血效果。结果 12例患者采集15例次,冻存期1~3个月,共输注26例次。采集时血小板数目3.4×1011~8.5×1011,复苏后血小板回收率为(73.51±9.03)%。输注后1 h CCI为19.4±7.6,24 h CCI为13.5±6.1,有效率92.3%。无输血并发症发生。结论深低温冻存自体血小板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止血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减少症是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通常需即时输注异体血小板治疗,但存在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输血传播性疾病、输注无效等副反应。本研究应用深低温冻存自体血小板输注治疗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并检测其功能,观察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小板分离回输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小板分离回输组(PRP组,n=50)和对照组(n=50)。PRP组在麻醉诱导后行血小板分离,在肝素化之前完成富血小板血浆提取,于体外循环结束、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回输,对照组不进行血小板分离。于术前、术后1 h、24 h和48 h测定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栓弹力图的凝血功能参数,记录术后引流量和输血情况。结果:PRP组术后1 h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余时间点两组间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各时间点PT、APTT和FIB无统计学差异;PRP组血栓弹力图中的反应时间(R)在术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最大振幅(MA)在术后各时点均较对照组增大(P均0.05)。PRP组术后1 h引流量[(40.3±14.8)mL对(55.7±15.4)mL,P0.05]、24 h引流量[(270.7±93.3)mL对(378.2±83.7)mL,P0.05]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RP组异体血输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对58%,P0.05)。结论:血小板分离回输可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血小板和凝血功能,降低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输注,具有血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体血小板输注与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的分为3组,A组患者使用rhIL-11治疗,B组患者自体血小板输注治疗,C组患者将前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治疗。观察3组患者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结果 A组血小板的变化幅度为(5.37±6.38)×109/L,B组血小板的变化幅度为(14.94±23.32)×109/L,C组血小板的变化幅度为(14.95±26.79)×109/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小板的变化幅度大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小板输注和rhIL-11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方法,安全可靠,疗效好。两者同时使用效果更佳,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autologous plateletpheresis,APP)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复杂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CPB下行复杂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APP技术的患者20例为APP组,根据术式配对同期未使用APP技术的手术患者20例为对照组。APP组分离的贫血小板血浆和红细胞酌情按需回输,富血小板血浆在CPB结束后并且鱼精蛋白完全中和后予以回输。收集围术期临床数据,血制品使用量和预后情况,凝血指标以及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体质量、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类型大致相同、再次手术比例均为50%。两组患者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液量、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P组患者异体血小板的输注率(5%vs. 35%,P0.05)和输注量[0(0~0)vs. 0(0~1),P0.05]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P组异体红细胞的输注率(10%vs. 45%,P0.05)和输注量[0(0~0)vs. 0(0~2.8),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结果中除APP组在CPB结束后最大血块强度较对照组小外,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复杂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应用,可在减少异体血小板输注的同时不影响凝血功能,并可减少异体红细胞的使用,起到血液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创面大、时间长、失血多,围术期异体血液制品需求量大。自体血小板分离(autologous plateletpheresis,APP)可减少术中体外循环等多种因素对血液的破坏,减少异体血的使用。经APP分离后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具有促进组织生长、抑制细菌繁殖和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近年来,由于APP技术相对其他血液保护措施能减少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破坏而被广泛关注,在需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中的应用逐渐增加。本文对APP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临床输注用血小板(Platelet,PLT)制品有2种,1种是机采血小板(Apheresis platelet,AP),另1种是从采集全血再分离出浓缩血小板(Whole-blood derived platelet,WBP),后者的制备方法又有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法和白膜(Buffy-coat,BC)法,美国多用PRP法,欧洲多用BC法,且多以4~6人份汇集(pooled)为1个治疗量[1],目前我国采用PRP法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异位妊娠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1-2015-08 169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同意以及是否符合自体血回输适应证,分为自体血回输组93例和异体血输注组76例。记录2组术中失血量、术中回收血量、异体血输入量、输血反应及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检测术前、术后1d及5d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反应指标。结果:1自体血回输组的异体血输注量、输血反应和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异体血输注组(P0.05)。2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CRP和ESR均明显升高(P0.05),自体血回输组升高幅度低于异体血输注组(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IL-6明显升高(P0.05),自体血回输组升高幅度高于异体血输注组(P0.05);异体血输注组IFN-γ术后1d明显下降,术后5d恢复至术前水平,自体血回输组术后5d IFN-γ明显升高;2组术后TNF-α浓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患者比异体血输注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横向骨搬运联合自体富血小板(PRP)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择选2019.1-2021.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使用横向骨搬运联合PRP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P<0.05).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贮存式自体输血患者在妇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83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分为2组,其中自体输血组43例,非自体输血组40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BMI、采血前或手术前以及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Hb)和异体红细胞输注量,比较不同Hb时2组的术中异体输血率和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自体血弃血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年龄、BMI、采血前或手术前Hb以及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均没有差别(P0.05),术后第3天患者Hb自体输血组高于非自体输血组(t=2.657,P0.05)。低Hb(Hb≤133.20g/L)时非自体输血组的术中异体输血率高于自体输血组(χ~2=4.974,P0.05),而高Hb(Hb133.20g/L)时2组的术中异体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2组之间总体比较与低Hb时一致(χ~2=6.413,P0.05),采血前Hb不同的自体输血患者术后弃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可以缩短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后Hb的恢复,有效降低术中的异体输血率,对于采血前低Hb的患者可能效果更明显,贮存式自体输血值得在妇科择期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诊联合输注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在治疗急性大失血患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急性大失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输注组(共43例),单采血小板单独输注组(共13例)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组(共11例)。联合输注组先后输注血小板10U,冷沉淀凝血因子10U;单采血小板单独输注组,给予单采血小板10U;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组给予冷沉淀凝血因子10U输注。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与输注单采血小板组和冷沉淀组相比,联合输注组PT、APTT、TT均显著性缩短(P〈0.05或P〈0.01),有效止血率明显增高(P〈0.01),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在大量失血患者的治疗中,联合输注血小板及冷沉淀能显著改善凝血功能,促进止血功能,具有更显著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术中洗涤式自体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1-03-2015-06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回输的33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为自体输血组,以同期行异体血输注的同类患者45例为异体输血组。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异体血输注量、不良反应及输血费用等;观察自体输血组围术期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变化情况;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和预后比较。结果:1自体输血组在异体血输注量、输血反应发生率和输血费用显著低于异体输血组(P0.05);2自体输血组回输后及术后24hSBP、MAP及CVP明显升高(P0.05),HR明显下降(P0.05),WBC、Hb、HCT、PLT、SpO2明显升高(P0.05);3自体输血组伤口拆线时间(5.0±1.9)d,住院时间(5.7±2.1)d,明显少于异体输血组的拆线时间(6.6±2.2)d和住院时间(7.4±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回收机对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进行自体血回输,不但可快速回收回输自体血,还可显著减少输血反应和输血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血液保护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APP)对大血管手术围术期凝血指标的影响,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择期行主动脉替换手术的患者44例,男性36例,女性8例,年龄36~65岁,ASAⅡ-Ⅲ级。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各22例,实验组应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对照组仅应用血液回收等常规血液保护措施。于麻醉诱导后(T1),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T2),术后24h(T3)采集血液标本,监测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含量(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比率(INR)、D-二聚体(D-Dimer,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图(TEG)的反应时间(R)、凝集时间(K)、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最大振幅(MA)、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min内血凝块溶解的百分比(EPL)。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lt、MA值在T2、T3时明显升高(P<0.05)。T2时,实验组较对照组APTT明显缩短(P<0.05),R值、K值减小(P<0.05),同时FIB明显增高(P<0.05)。T3时,实验组K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及出血量减少,且止血时间缩短。术后实验组24h引流量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结论:APP技术可改善大血管手术术后凝血功能,减少围术期出血量及异体血输注量,具有血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术前实施自体血小板分离的心血管手术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总结该技术的操作要点和患者麻醉管理经验。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本部实施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的全部心血管手术患者,记录血小板分离操作的相关数据、患者麻醉管理方法及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共纳入70例患者,其中大血管手术患者15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46例,大血管合并瓣膜手术患者9例。分离所得富血小板血浆量为(182.3±74.3)ml,总操作时间为(26±11.3)min,术后24小时胸液量为(500±360.4)ml。70例患者中,输注异体血液制品35例(50%),二次开胸止血4例(5.7%),肾脏替代治疗3例(4.3%),死亡1例(1.4%)。结论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作为一种新的血液保护方法,可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运用于心血管手术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外科手术输血治疗中的止血疗效。方法:选择输血量大于2000ml的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将冰冻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单独输注者与联合输注者作了对比观察。观察指标(输注前与输注后1~2h):①凝血酶时间(TT);②凝血酶原时间(PT);③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④纤维蛋白原(Fbg);⑤血小板计数PLT;⑥24h内有效止血率;⑦平均止血时间。结果:3组患者组内比较输注后1~2h比输前的TT、PT及APTT显著缩短,Fbg及ALT显著增加(P〈0.05或P〈0.01);联合输注组与单采血小板对照组比较,TT、PT、24h止血率及平均止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冷沉淀对照组比较,TT、PT、APTT、PLT、24h止血有效率及平均止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个对照组比较Fbg及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外科手术患者输血治疗中,联合输注组比冰冻单采血小板组及冷沉淀单独输注组具有更为显著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