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医学将黄疸一症分为阳黄和阴黄两大类,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多属于阳黄范围,《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又《灵枢·论疾诊尺篇》曰:“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说明本病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证。笔者应用健脾利  相似文献   

2.
1 黄疸概念与分类 黄疸,亦称黄瘅,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为主要特征的一 种病证。现代医学认为,黄疸是一个症状,凡是引起血中胆红素 异常升高的疾病,均可出现黄疸。黄疸病名首见于《内经》。《素 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 疸。”《灵枢·论疾诊尺》篇:“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肝炎是临床上常兄的疾患,多为散发性,或为小流行性发生,一般以胃肠系症状及黄疸为主,并伴以各种不同程度的肝机能损害,临床诊断并不团难。早在两千年以前,祖国医学对黄疸就有了较为具体的认识和记载,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也说:“塞热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  相似文献   

4.
黄疸一病首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日:“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又《灵枢·论疾诊尺》篇说:“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临床诊断依据,中医辨证分为阳黄、阴黄两型。笔者自1998年至今,诊治黄疸病数例,随症加入附子、丹参,每获良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其中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张仲景把黄疸分为五类,治有十一法。先谈分类: 黄疸:脾积湿热,溢于体表,必发黄疸。“脾色必黄,瘀热以行。”频似急性黄疸型肝炎。  相似文献   

6.
<正>《黄疸》黄疸作为一个症状,主要表现为白睛(巩膜)黄、皮肤黄、小便黄,其中以白睛黄染最为主要。故《素问·平人气象论》强调:"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在中医历代的医籍中,对黄疸都有过详细的分类。如《金匮要略》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诸病源候论》将黄疸分为二十八候;《圣济总录》又有九疸、三十六黄之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学的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病证,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1]。《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寒热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内经》的这几段文字,简单明了的阐述了"黄疸"的临床具体表现和诊断主要依据:目黄,小便黄,身黄,而目黄是必须具备的。其中"安卧"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肝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为一种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急性流行性或散在性的,由病人消化道排泄物而引起的传染病。祖国医学虽无这个病名的记载,但在有关文献中,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目黄者,黄疸”。又如灵枢经论疾诊尺篇:“身痛而色微黄,齿垢、爪甲上黄,黄疸也,安臥,小便黄赤,脉小而濇,不嗜食”。这些已把目黄,小便赤,不嗜食……,一些黄疸病的特征描绘出来了,不过不能肯定它是传染性肝炎的黄疸。玉机真藏论中又有一段记载,“风者,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黄疸,是一种以身目发黄,小便黄为主证的疾病,尤以目黄为主要依据,其名首见于《内经》。如《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说:“目黄者,曰黄疸。”“溺黄赤安卧者,黄疸。”随着时代的进展,后人将黄疸一病进行了愈来愈细致的分类。《金匮》黄疸病篇将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痨疸,黑疸五种。《诸病源候论》有二十八候之说,《圣济总录》有九疸,三十六黄之分;后世医家又分为阳黄、阴黄两大类,沿用至今。本文所述仅限于阳黄范围即《金匮要略》黄疸病篇第九条所说:“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黄疸病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对黄疸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183;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言:“溺黄赤,安卧者,黄瘅。’,“目黄者,曰黄瘅”;《灵枢&#183;论疾诊尺第七十四》曰:“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瘅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汉&#18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其形成机制、症状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以下简称肝炎)。中医文献中‘黄疸’,‘胁痛’与肝炎有一定联系。《素问·平人气象论》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曰黄疸。”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指出“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桔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  相似文献   

12.
黄疸病首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记载:“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就曾有散在论述,而在《金匮要略方论·黄疸病脉证并治》中则著专篇论述,明确指出治黄大法是“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同时其他治法如活血化瘀、通下祛邪等治法在方药中也均有涉及,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中都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黄疸治疗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疸型肝炎,是感染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祖国最早的医籍中已有类似本病的记载,如:《内经》说:“湿热相交,民当病瘅”,《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首先提出了病因、病名和主症。后世医家在《内经》基础上把黄疸分阳黄、阴黄和急黄论治,认为:外因是感染湿热病毒,内因是脾虚不运,湿从内生,内外因相互感召,如果小儿体虚抗病力不足就容易发病。邪正交争,湿郁生热,  相似文献   

14.
黄疽病为现代之常见病,如肝,胆,胰腺疾患、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均可出现黄疽。本文试从黄泣的古医籍证治、病因病机阐发、辨证论治大法三个方面探讨之。1探讨概念三复医榜求古训黄疽病名,起源于《内经》而只有简单的病因症状体征记载,(素向·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疽;……目黄者日黄疽。”《灵抠·论疾诊尺篇》较详细描述了黄疽病的临床表现,“寒热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疽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六元正纪大论》说:‘得身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痛黄疽而腑肿。”1.1《全…  相似文献   

15.
1病名与分类 黄疸的病名,首见于《内经》,也称为“发黄”、“黄瘅”,并以白睛、皮肤黏膜、小便发黄为主症。《素问·平人气象论》言“目黄者日黄疸”,则更强调了目睛黄染的重要特征。《灵枢·论疾诊尺篇》详细地描述了黄疸的主要症状,如“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等。《金匮要略》对黄疸类型进行了细化,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等五类。“黄疸”的病名在后世更加多样化,如晋代葛洪依据黄疸特征又称其为“肤黄病”;至隋代,《诸病源候论》将黄疸称为“黄病”,并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分称二十八病候。分类方面也更加细化,《圣济总录》中将黄疸细分,有三十六黄之称谓;明代《景岳全书》中的“黄症”即指黄疸,将其分称“阳黄”、“阴黄”、“表邪发黄”和“胆黄”四种病名。  相似文献   

16.
关于黄疸的论述,早在《黄帝内经》有“湿热相交,民病瘅也”“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等记载。以后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论述更详。《神农本草经》所载的茵陈、枝子、黄柏、黄芩、大黄等,沿用至今,仍为治疗黄疸之要药。此外,对于黄疸的传染性和证候及预后,亦有明确记载。如:唐代孙思  相似文献   

17.
黄疸也称黄癉,以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为主要症状。其中目黄是确定本病的主要依据,若仅身黄而目不黄者不属于黄疸病。《内经》中对本病早有记载,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湿热相交,民当病癉。”又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中也明确指出“目黄者,日黄疸”。黄疸病的分类始于《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分黄疸、谷疸、酒  相似文献   

18.
中医对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即有“心痛黄疸”、“黄疸暴痛”等记载。后汉张仲景对黄疸的辩证论治作了详细的描述,如《伤寒论》中的结肠发黄,可能包括胆道感染与胆石病,又如“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有黄疸和无黄疸两大类型。急性黄疸肝炎属中医的“阳黄”范围,无黄疸型肝炎属中医的“胁痛”、“郁症”、“肝胃不和”、“积聚”的范围。早在两千年前,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内经》就对“黄疸”有所论述,如“目黄者曰黄疸”。并对病因提出“湿热相交,民当病瘅”(瘴  相似文献   

20.
急黄,是黄疸病中的重证和险证,虽然在整个黄疸病中的发病率较低,但其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属于急证范围。有关急黄的病名,首先于六世纪初的《诸病源候论》。其实在此以前的医籍中,谈到某些危重病证伴发“黄疸”者,应考虑“急黄”的可能。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云:“黄疸、暴病、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伤寒论·太阳病篇》云:“太阳病中风……邪风被火热……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腹满微喘……久则谵语,甚则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