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麝香保心丸对兔动脉壁一氧化氮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麝香保心丸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机理。方法:复制兔高脂血症动物模型,造成动脉壁一氧化氮代谢异常;采用定量 RT-PCR 等技术,观察该药的干预效果。结果:高脂饮食可造成动脉一氧化氮代谢的紊乱,麝香保心丸可减轻这种损害;与高脂血症对照组相比,它有提高动脉壁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趋势(P=0.08)、显著增强动脉 NOS 的活力(P<0.05)、提高血浆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P)的水平(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可能与保护动脉壁一氧化氮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纳入相关RCT,并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纳入8篇RCTs共715例。相比对照组,麝香保心丸的心绞痛疗效较高[RR=1.20,95%CI(1.08,1.33),P=0.0008]。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WMD=-0.56,95%CI(-0.88,-0.23),P0.00001]。治疗后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对照组[WMD=-0.26,95%CI(-0.37,-0.15),P0.00001]。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4,95%CI(-0.06,0.15],P=0.42]。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WMD=-0.28,95%CI(-0.51,-0.04),P=0.02]。各项研究均未报道不良反应案例。结论本文认为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疗效明显。对TC、TG、LDL-C改善整体有效,与常规治疗相比效果显著,但联合他汀类药物与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对HDL-C的疗效仍需更多文献证明。推荐临床应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并建议补充更多高质量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麝香保心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连旺  杜永远 《中成药》2004,26(12):36-39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HMP)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为HMP组与阿斯匹林(ASP)组。HMP组32例给予HMP治疗;ASP组30例内服ASP。两组病人均连续用药1年。治疗前后采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各参数,与同期选择的19名健康人作对照分析。结果:患经HMP洽疗1年,颈动脉IMT显变薄(P<0.05),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显下降(P均<0.01);ASP组患颈动脉IMT、血脂(TC、TG、LDL-C)治疗前后差异无显性(P均>0.05)。两组患的血液流变性均有明显改善(P均<0.01)。治疗期间未见HMP明显毒副作用。结论:HMP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伞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作用是芳香温通、益气强心,主要用于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胸闷及心肌梗死等.自其上市以来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从未间断,其作用机制涉及多途径、多靶点.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及研读,对麝香保心丸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4年3月~2007年7月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43例,并与常规治疗组46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对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随机选取89例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住院患者。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A组)43例,男性32例,女性11例;平均63.  相似文献   

6.
通过总结归纳近10年来麝香保心丸对血管保护作用相关的文献,进一步阐释其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保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新生、降低血脂、抑制血管壁炎症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10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常规服用消心痛、倍他乐克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天3次。治疗4周后观察心绞痛、心电图、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94.9%,对照组82.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8.1%,对照组72.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改善血脂的作用确切,适合冠心病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8.
麝心保心丸治疗高脂血症7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脂血症患者78例.结果:麝香保心丸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而且患者血粘度指标中全血高切、全血低切以及红细胞压积明显下降。结论:麝香保心丸具有活血降脂的作用,从而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减少兔股动脉粥样斑块内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将21只新西兰兔以高脂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和麝香保心丸组。给药4周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粥样斑块的糜酶(Chymase)染色阳性面积,定量PCR法测定粥样斑块内VEGF的mRNA拷贝数,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都能显著降低粥样斑块内Chymase的阳性染色面积(P〈0.01),两种药物对于粥样斑块内VEGF mRNA拷贝数的影响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两个药物干预组外周血中的CD34阳性细胞比例都比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机制可能包括抑制肥大细胞的功能,和促进VEGF的分解。这种作用伴随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的动员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心力衰竭所致肾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确诊为心力衰竭肾损害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除祛除诱因及必要的对症、对因保守治疗外,均予强心、血管转化酶抑制剂、利尿等处理。治疗组加麝香保心丸2丸tid。均观察6周。结果:在心衰均控制情况下,治疗后尿液中24h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β2-MG、NAG及Ccr、血β2-MG、肾功能和血浆中PGE2、TXBz等指标,两组除对照组尿NAG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改善显(P<0.05,0.01),但包括尿NAG在内而除BUN外的各项指标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表现在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组均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对心力衰竭所致肾损害有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麝香保心丸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动物双模型,同步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心肌中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双模型,随机分为两组。高脂组为高脂饮食对照组,保心丸组为高脂饮食加麝香保心丸药物干预组。测定心功能及主动脉弓斑块阳性面积。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梗死边缘区和主动脉血管壁CD34阳性反应强度,测定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密度。采用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结果保心丸组的心功能水平较高脂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心丸组斑块阳性面积(%)为45.82±3.68,较高脂组(82.56±4.97)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梗死边缘区,保心丸组的CD34阳性反应强度和新生血管密度高于高脂组,VEGF和VEGFR-2的表达亦强于高脂组(P0.01);在主动脉血管壁,保心丸组的CD34阳性反应强度低于高脂组,VEGF和VEGFR-2的表达亦低于高脂组(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能促进梗死边缘区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同时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2.
麝香保心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4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治疗组31例给予麝香保心丸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1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脂等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斑块面积、CRP、FIB、D-二聚体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并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分析试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SSS 76例患者。通过就诊先后顺序,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口服氯溴酸山莨菪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口服麝香保心丸。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对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率、食管内电生理检查(SACT、SNRT、cSNRT),Taq Man荧光探针检测Klotho基因中G-395A位点表达。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47%)优于对照组(73.68%)(P0.05)。2)2组治疗前后的24 h Holter平均心率进行比较,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的SACT、SNRT、cSNR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2组组中Klotho基因中G-395A位点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其中观察组下调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以有效的改善SSS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Klotho基因中G-395A位点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麝香保心丸中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麝香保心丸中脂蟾毒配基的含量,为控制麝香保心丸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工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验证人工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方法:将22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113例)。分别给予人工麝香保心丸、天然麝香保心丸各2丸、每日3次口服。结果:经2周治疗,两药均可显著均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日耗量,并显著改善2心电图NST,∑ST及运动耐量。显著降低心率收缩压乘积(RPP)。总的症状疗效,分别为86.6%,89.4%,心电图疗效5  相似文献   

16.
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口服麝香保心丸至少6个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前期为前瞻性、随机、非盲对照临床试验,后期为队列研究。选择2005年5月—2006年6月就诊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采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调脂、抗缺血等治疗,治疗组加用麝香保心丸(每次2丸,每天3次)至少6个月。所有患者随访终止时间为2008年1月,记录用药情况和临床事件等。主要终点为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复合终点。结果随访时间0.5~2.75年,中位随访时间2.25年。治疗组发生各种临床事件23例次,其中主要临床事件20例,包括心绞痛事件9例,对照组分别为33、29、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比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全因死亡事件、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事件、心衰事件、卒中事件、需行PCI/CABG、发生其他临床事件的患者例数治疗组较对照组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至少6个月)可明显减少心绞痛事件及部分其他临床事件的发生,减少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7.
商丽 《河南中医》2015,35(2):268-269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频发早搏的疗效。方法:将96例频发早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缓释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消除早搏、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心率变异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频发早搏疗效显著,麝香保心丸与倍他乐克合用可有效增加其治疗早搏的作用,改善心率变异性和倍他乐克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8.
周云 《亚太传统医药》2014,(11):117-118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急性发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1%(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急性发作时可改善心肌缺血并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察麝香保心丸(Shexiang Baoxin Pill)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及分泌一氧化氮(NO)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麝香保心丸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剑谋  李雷  杨荣礼 《中成药》2008,30(1):14-16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5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麝香保心丸组,前者给予常规扩冠、抗凝、调血脂等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每日3次,服用3月.并于服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bg)及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EDD),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及麝香保心丸组患者治疗后血浆vWF及Fbg皆明显降低(192.56%±27.37% vs 179.23%±24.98% P<0.05,190.21%±25.51% vs 164.25%±19.57% P<0.05;3.85±0.86 g/L vs 2.91±0.79 s/L P<0.05,3.87±0.88 g/L vs 2.21±0.68 g/L P<0.05)、肱动脉EDD明显提高(6.01%±1.03% vs 6.92%±1.14% P<0.05;6.03%±1.05% vs 7.87%±1.28% P<0.05).麝香保心丸组治疗后较常规组治疗后的血浆vWF、Fbg明显降低(P<0.05)、EDD明显提高(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具有一定的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