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功能生存质量问卷调查中问卷员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人群视功能生存质量测量中的问卷员的挑选、训练中的质量控制方法,本研究使用视功能和生存质量问卷,根据严格条件选定5名问卷员,通过重测一致性检验和组间一致性检验,以重Kapppaw值作为指标,完成为其个月的培训和预谋试验评价。VF和QOL问卷的25个问题的重测一致性检验中,问卷员的K值绝大部分在0.4以上。在组间一致性检验中,K值在约叁部分问题中高于0.4,心理指标的问题一致性较低,显示在以问  相似文献   

2.
Ren ZQ 《中华眼科杂志》2010,46(6):485-486
目前在科研设计方法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科研的质量.因此,应当加深对科研方法内涵的理解,提高对正确运用科研设计方法迫切性的认识,才能切实增强科研能力,提高科研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科研设计方法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科研的质量.因此,应当加深对科研方法内涵的理解,提高对正确运用科研设计方法迫切性的认识,才能切实增强科研能力,提高科研质量.  相似文献   

4.
任泽钦 《中华眼科杂志》2009,46(10):485-486
目前在科研设计方法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科研的质量.因此,应当加深对科研方法内涵的理解,提高对正确运用科研设计方法迫切性的认识,才能切实增强科研能力,提高科研质量.  相似文献   

5.
苯扎氯胺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滴眼液中最常用的防腐剂-苯扎氯胺(BAC)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建立人角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不同质量浓度的BAC(0.1%、0.01%、0.001%、0.0001%)与细胞共同孵育,时间分别为10min、30min,2、6、24、48h.评估细胞毒性的方法 :MTT分析,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0.1?C导致细胞立即死亡,MTT值在暴露时间为10min时显著下降(P<0.01),30min降至最低(P<0.01);光镜下细胞迅速脱壁.0.01?C在24h内导致细胞缓慢死亡,MTT值逐渐下降;扫描电镜示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为表面微绒毛脱落,细胞膜破损;0.001%~0.0001?C对细胞的损害出现在24h后.结论 BAC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具有明确的毒性作用,即使在滴眼液中含有的常规质量浓度(0.01%)及低于常规质量浓度下仍可出现.部分临床长期使用含有BAC滴眼液患者可出现眼表问题.  相似文献   

6.
背景 人视网膜胶质细胞在视网膜增生性疾病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者已成功地培养了人视网膜胶质细胞,但方法学有待进一步改进以达到细胞收获量更大的目的. 目的 建立快速、收获量大且纯度高的视网膜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对目标细胞的抗原表达特点进行分析. 方法 取正常人角膜移植供体眼球分离视网膜组织,采用质量分数2%胰蛋白酶和质量分数0.133%胶原酶Ⅵ用二步法消化获取人视网膜胶质细胞,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人内皮细胞培养液,其中添加内皮细胞生长因子(β-ECGF)和肝素钠,对分离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培养皿用纤维黏连蛋白(FN)包被以促进人视网膜胶质细胞贴壁.观察收获的目标细胞的形态特征,采用活体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常规组织学观察法观察目标细胞的生长,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CD34、Ⅷ因子在细胞中的表达以鉴定目标细胞. 结果 应用胰蛋白酶、胶原酶二步消化法可成功获取人视网膜胶质细胞,原代培养的细胞72 h贴壁,第9~10天细胞达到融合状态呈花瓣状;常规组织学观察显示细胞核呈鲜亮蓝色,细胞质(盘膜)呈淡红色,培养细胞GFAP、Vimentin呈强阳性表达,NSE、S100、CD34、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呈阴性反应. 结论 应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消化法以及利用10%胎牛血清的人内皮细胞培养基,添加生长因子和肝素钠,并用FN包被培养皿进行体外培养可达到快速、大量分离和纯化人视网膜胶质细胞的目的,鉴定结果提示培养的目标细胞为人视网膜胶质细胞,其形态与以往报道的有所不同,具体特点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 嗜神经侵袭是泪腺腺样囊性癌(ACC)有别于其他泪腺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涎腺ACC嗜神经侵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GDNF对AC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目的 研究GDNF对体外培养的人ACC-2细胞增生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ACC的神经侵袭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将ACC-2细胞系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FBS)、100 U/ml(商品单位)青霉素、0.1 g/L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液中进行常规培养和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的ACC-2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以2×104个/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实验组加入终质量浓度分别为20、60、80、100、120 μg/L的GDNF,对照组为仅含10% FBS的RPMI-1640培养液.细胞培养48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CC-2细胞中GDNF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GDNF作用不同时间后人ACC-2细胞的吸光度(A570)值;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GDNF作用不同时间后迁移的ACC-2细胞数目.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GDNF可在ACC-2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标准培养48 h后,随着GDNF质量浓度的提高,ACC-2细胞A570值明显增加,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6,P=0.026).与对照组比较,各质量浓度GDNF组ACC-2细胞A570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μg/L GDNF作用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ACC-2细胞A570值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9.979,P=0.000),各时间点GDNF组间ACC-2细胞A570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总体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13.212,P=0.003).GDNF作用细胞30 h后,随着GDNF质量浓度的增加,ACC-2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886,P=0.000).用100 μg/L GDNF培养24、30、40 h,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ACC-2细胞系迁移数量明显增加,且各时间点GDNF组细胞迁移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何=46.747,P=0.000;F组别=63.786,P=0.000). 结论 GDNF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人ACC-2细胞的增生和迁移能力,并且分别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大蒜素、顺铂及大蒜素和顺铂联合处理人Rb细胞,在作用24、48、72 h后观察Rb细胞的形态,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各时间点PDCD5的表达情况.结果 人Rb细胞在不同质量浓度大蒜素、顺铂以及大蒜素和顺铂联合作用下,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不同质量浓度的大蒜素均可以上调人Rb细胞中PDCD5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大蒜素作用时间的延长,PDCD5的表达依次上升.大蒜素(15μg/mL)和顺铂(3μg/mL)联合用药可增强对人Rb细胞的生长抑制,与单独用药比较,上调PDCD5表达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PDCD5蛋白低表达.大蒜素可抑制人Rb细胞的生长,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质量浓度依赖性.大蒜素和顺铂联合用药作用强于单独用药,可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  相似文献   

9.
小胶质细胞是定位在神经系统中的巨噬细胞, 与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肺脏中的尘细胞一样。细胞功能由自身性质(结构决定功能)和所处位置决定。因为视网膜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所以眼睛是大脑的延伸。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视网膜, 他们作为机体非常重要的司令部, 其周围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在普通巨噬细胞的基础上, 有诸多特性。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哨兵", 发挥免疫监视、免疫防御、神经毒性、促进神经突触形成, 以及突触修剪等功能。小胶质细胞因其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有代表性的免疫细胞而成为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 其神经保护与神经毒性的双重作用是由于应对不同病变所合成和分泌的物质不同。目前, 关于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尤其是视网膜中的小胶质细胞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综述对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疾病和涉及眼部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及待解决问题进行梳理, 希望对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的功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诱导作用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该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5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玻璃体腔注射不同质量浓度的TNF-α和生理盐水.2周后处死动物,制备光镜和电镜标本,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当TNF-α质量浓度≥10 μg/mL时,光镜下可见神经节细胞层细胞的排列开始变得紊乱无序,细胞间距加大,且随着TNF-α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电镜下可见到细胞凋亡征象,各组均未见典型的坏死神经节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bcl-2和bax在神经节细胞层的表达强度均随着TNF-α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一定质量浓度(≥10μg/mL)的TNF-α可引起RGCs的凋亡;在一定时间(2周)内,RGCs的凋亡随TNF-α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bcl-2和bax参与了TNF-α所引起的RGCs的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作为一种有用的干细胞来源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基于iPSC的视网膜细胞替换技术在治疗某些视网膜和视神经疾病方面取得进展,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感光细胞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等.基于iP-SC的细胞替换技术通过多种不同技术方法实现iPSC向视网膜细胞诱导分化,进而将获得的目标细胞移植到视网膜受损动物模型,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在iPSC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道路上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2.
汉防己甲素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抑制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基质细胞,实验组加入含不同质量浓度Tet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含等量PBS的培养液,同时用不同质量浓度氟美童作比较。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对细胞增生的抑制;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其凋亡指标的改变。结果 Tet质量浓度为1~10μg/ml时,作用24、48、72h均明显抑制角膜基质细胞的增生(P〈0.01),并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其各时间点IC50均低于氟美童;FCM结果显示,实验组G0/G1期细胞增加,并可见细胞凋亡峰和凋亡率的升高;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实验组bax、bcl-2表达均增加,但bax增加更为明显。结论 Tet对角膜基质细胞的增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其抑制作用强于氟美童。Tet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而发挥其抗增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睿  吕帆  瞿佳 《眼科新进展》2006,26(1):74-76
角膜内连接结构是现今许多角膜研究方面的研究关键,它主要分为细胞细胞连接和细胞基质连接,以细胞细胞连接为主。角膜各层内都存在着细胞细胞连接,各层之间也存在着细胞细胞连接。这些连接在角膜生长发育、稳态保持、损伤修复和角膜疾病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对角膜内各种连接结构的组成、分布和功能特点,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可能潜在的毒性作用。方法质量浓度0mg·L-1、10mg·L-1、30mg·L-1、300mg·L-1TA分别作用ARPE19细胞24h和72h后通过TUNEL和电镜观察2种方法从形态和功能方面观察TA对ARPE19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1)TUNEL法:质量浓度10mg·L-1TA不影响ARPE19细胞的生长,但是随着质量浓度增大,细胞凋亡程度逐渐增强(t=2.921,P<0.01),随着时间延长,ARPE19细胞的凋亡指数逐渐增大(t=2.306,P<0.01);(2)电镜:质量浓度10mg·L-1TA作用后ARPE19细胞状态良好,但是随着质量浓度增加,细胞走向凋亡的形态越明显,微绒毛消失,核染色质边集,凋亡小体形成。结论一定浓度的TA能够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凋亡,而且这种凋亡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因此,TA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可能有潜在毒性。  相似文献   

15.
Müller细胞是脊椎动物视网膜中最重要的胶质细胞,它贯穿视网膜全层,与视网膜三级神经元共同构成致密的"神经-胶质"网.近年来,随着对Müller细胞功能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它在视网膜神经元的发育、营养、代谢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诱导神经元在发育中的迁移、分化,参与神经元能量供应,并通过控制视网膜神经元的微环境和释放神经活性物质而主动调制神经元活动,此外,还以谷氨酸代谢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等形式保护神经元免受各种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对体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不同质量浓度的Rg3处理体外培养SRA01/04细胞后,应用MTT比色法分析其细胞生长抑制作用;AO/EB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48h细胞凋亡率。结果:Rg3在一定范围内抑制SRA01/04细胞生长,其抑制率随时间和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AO/EB染色可见实验组SRA01/04细胞核着黄色荧光或橘红色荧光,细胞核呈固缩状或圆珠状。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随药物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Rg3能有效抑制SRA01/0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7.
人视网膜缺乏再生能力,其功能失代偿后,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是防盲治盲的难点问题.近十余年来,得益于视网膜类器官研究的长足发展,从"培养皿"中获得视网膜成为了现实,是研究视网膜发育和疾病的分子机制、药物筛选及细胞替代治疗的有力工具.封面展示的是经过36周序列诱导分化后,人胚胎干细胞在培养皿中重现了视网膜发育过程,最终分...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研究视网膜Muller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建立Muller细胞的培养模型、获得高纯度的Muller细胞是基本步骤。目前使用的纯化培养Muller细胞的技术所获得的细胞纯度不够理想。目的建立一种获得高纯度原代培养视网膜Muller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取5只新生sD大鼠的视网膜经质量分数0.01%胰蛋白酶消化制备细胞悬液,然后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培养,细胞扩增至大于6×10^5个时收集细胞,无菌条件下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选,将细胞悬液中体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分选出来继续培养并传代,应用透射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鉴定培养和传代的细胞类型及纯度。结果原代培养视网膜Muller细胞成功,其中混杂有其他类型的小细胞,生长缓慢,培养3周生长速度加快。用分次贴壁法清除成纤维细胞,经传代去除部分神经元,经流式细胞仪纯化后可获得细胞成分单一、体积最大的一批细胞。透射电镜下细胞内可见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大量直径8~10nm的微丝。培养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阳性率为100%。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的Muller细胞进行分选是可行的,能够获得高纯度的视网膜Muller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天然药物血竭素高氯酸盐(Dp)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上角膜瘢痕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新西兰白兔18只,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通过含有EDTA的胰蛋白酶消化进行传代.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Dp(10~80 μg/mL)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电镜观察Dp作用后角膜细胞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p作用后细胞凋亡率.结果 第3代角膜基质细胞呈现对波形蛋白单克隆抗体阳性反应和对角蛋白12多克隆抗体的阴性反应.角膜上皮细胞对角蛋白12抗体呈现绿色的荧光反应.Dp作用24、48、72 h后,其IC50分别为47.721、41.40、32.01 μg/mL.MTT比色法显示Dp对角膜基质细胞的抑制率呈现明显的质量浓度依赖性;电镜可观察到角膜细胞的凋亡;FCM检测Dp作用24 h的细胞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1).在Dp作用后24、48、72 h,Dp质量浓度与抑制率呈正相关(r=0.984,P<0.01;r=0.947,P=0.007;r=0.920,P=0.03).结论 Dp对兔角膜基质细胞的增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促进角膜基质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0.
角膜上皮树突状细胞免疫学特性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上皮内存在的朗格罕细胞型树突状细胞具有吞噬、加工、递呈抗原及激发T细胞的能力.这些细胞是"职业的"抗原递呈细胞,在眼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的免疫监视作用.近期,有研究证明在正常的角膜缘上皮基底层存在具有慢周期特性的、表达角膜缘干细胞标识物-ATP粘连转运蛋白家族G2成员(ABCG2)的树突状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央角膜炎症反应早期可以诱导角膜缘上皮基底层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型抗原的树突状细胞密度增加并向角膜中央迁移.这些研究提示角膜缘上皮基底层内存在的树突状细胞是角膜炎症反应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