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1989年至2000年我们经治的425例肺癌病例中,绝大多数是中晚期病人,其中90%均有单侧或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36%的病人同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经系列动脉灌注介入治疗后,肿大的淋巴结都能逐渐缩小直至消失,其中也有个别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数月方消失。有的病人治疗后已经十年,至今仍健在,总的说,治疗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却有人不负责的传播说,肺癌病一旦出现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就不能治了。这是一种误导病人的荒谬说法,是不可信  相似文献   

2.
运用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结核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结核,目前在国内外很少有文献报道。我院开展纵隔镜检查术以来,共做了35例,其中检出纵隔淋巴结结核1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择中上纵隔增宽和肿块性病变、而又缺乏某种疾病的典型症状和特定的X线表现、临床难以诊断的患者,进行纵隔镜检查术,共35例,检出纵隔淋巴结结核18例,占5143%,其他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纵隔淋巴瘤3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结节病、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皮样囊肿、肺动脉畸形、纵隔转移性腺癌原发病灶不明的各1例。1·2 一般资料 本…  相似文献   

3.
我院从1985-05~1999-10共对1861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对其临床资料及术中疑难问题进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全部切除108例,肿瘤大部分切除9例,单纯探查活检12例.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3例.术后随访5个月至18年,4例良性纵隔肿瘤患者于术后5个月至3年肿瘤复发,余105例良性纵隔肿瘤患者术后预后良好.恶性纵隔肿瘤17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13/17)、58.8%(10/17)和29.4%(5/17).结论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X线、CT检查;治疗应以手术为首选,姑息切除术后配合放、化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肺癌淋巴结分布及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淋巴结的分布及转移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300例肺癌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总结各部位肺癌14组淋巴结的清扫个数及转移个数。结果 1—11组清扫最多的淋巴结个数分别为11、17、12、19、9、9、18、8、12、11、13枚,合计为139枚淋巴结。右上叶肺癌主要转移在3、4、7、10组,1。4、7。11组都有转移的淋巴结。右中下叶肺癌主要转移在3、4、7、10组,1、2、8、9组未清扫转移淋巴结。左上叶肺癌主要转移在5、6、9、10组,3、4、7组也有转移。左下叶肺癌主要转移在5,6、7、10组,8、9组有淋巴结转移。结论 肺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是必要的,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所在部位及类型有一定的关系,这与肺的淋巴回流途径及癌细胞的浸润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应用纵隔镜检查周围型T1N0M0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2000年10月~2005年5月,23例临床诊断为周围型T1N0M0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接受经颈纵隔镜检查,其中3例再行右斜角肌淋巴结活检;纵隔镜检查N2者行新辅助化疗,N3者仅行放、化疗。结果纵隔镜检查共发现1例N2患者,1例N3患者,阳性率为8.7%(2/23);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95.7%。结论对周围型T1N0M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常规行纵隔镜检查,有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者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调强适形放疗的价值。方法4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25例采用6MV—X射线常规放疗,T型野Dt36Gy/18次后改为斜野照射避脊髓至Dt56~60Gy/28~30次,21例采用先常规放疗,T型野Dt30Gy/15次后改为调强适形IMRT放疗,总Dt达66~70Gy/33~35次。结果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IMRT治疗组和常规放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后程IMRT组症状改善更理想。放射性肺部症状发生率,后程IMRT治疗和常规放疗分别为67%和72%,结果无差异(P〉0.05)。1年、2年、3年生存率后程IMRT治疗和常规放疗分别为69.4%、35.3%、13.2%和50.1%、20.1%、10.3%,远期生存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IMRT能明显提高对病灶的局部控制率,且放疗副作用无明履增高,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频率及方式,提供最佳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58例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性状,颈部淋巴结转移频率、方式及外科治疗.结果 58例患者中行双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44例.一侧腺叶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14例.颈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加双侧颈内静脉淋巴结链(Ⅱ、Ⅲ、Ⅳ区)切开探查47例,颈Ⅵ区淋巴结清扫加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10例,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1例.患者肿瘤平均直径为(6.28±2.23)mm,共26例(44.8%)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具有明显颈部淋巴结转移倾向(P<0.05).88.5%(23/26)患者仅有颈Ⅵ区淋巴结转移,3.8%(1/26)发生颈内静脉旁Ⅱ、Ⅲ、Ⅳ区跳跃性转移;7.7%(2/26)发生颈Ⅵ区伴其他区域转移.结论 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具有很高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颈Ⅵ区是淋巴结转移好发部位,对于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应进行常规颈Ⅵ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淋巴结的分布及转移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300例肺癌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总结各部位肺癌14组淋巴结的清扫个数及转移个数.结果 1~11组清扫最多的淋巴结个数分别为11、17、12、19、9、9、18、8、12、11、13枚,合计为139枚淋巴结.右上叶肺癌主要转移在3、4、7、10组,1~4、7~11组都有转移的淋巴结.右中下叶肺癌主要转移在3、4、7、10组,1、2、8、9组未清扫转移淋巴结.左上叶肺癌主要转移在5、6、9、10组,3、4、7组也有转移.左下叶肺癌主要转移在5、6、7、10组,8、9组有淋巴结转移.结论 肺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是必要的,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所在部位及类型有一定的关系,这与肺的淋巴回流途径及癌细胞的浸润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胡敏 《现代保健》2011,(31):160-161
1病历介绍 患者,男,35岁,因“咳嗽、胸闷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T37.0℃,P82次/min,R20次/min,BP130/90mmHg。胸廓对称无畸形,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面颈部及右上肢肿胀,右侧颈静脉怒张,右眼球结膜水肿,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HR82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侧睾丸检查正常。胸部CT示右前纵隔占位病变,侵袭性胸腺瘤可能,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08例胸段食管癌采用颈、胸、腹三切口施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7.1%和21.5%。其中胸中、上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9.4%、43.7%,右胸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0%、37.5%,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7%、25.0%。[结论]胸段食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的侵及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的部位及患者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提高淋巴结转移阴性和少数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临床超声技术在腹部淋巴结病变检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分析腹部淋巴结主要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引导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腹部淋巴结病变进行超声检查和超声引导活检。结果 超声检查可准确显示腹部淋巴结病变的数目、大小、形态、部位及其内部结构 ,能提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从而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超声引导能成功进行穿刺活检。结论 超声检查和超声引导活检是诊断腹部淋巴结病变的一种简便、快捷 ,准确、实用的检查手段 ,对明确临床诊断 ,指导临床治疗和观察病变进展与临床疗效 ,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哨兵淋巴结活检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对46例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进行哨兵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然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在41例乳腺癌患者中检出哨兵淋巴结,占89%.其中9例哨兵淋巴结是惟一转移的淋巴结,占转移淋巴结的41%,假阴性1例,占7.6%.哨兵淋巴结预测腋窝淋巴结的准确率为97.6%.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2.4%和100%.结论哨兵淋巴结活检是一种简单易行、创伤小的方法,可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组织印片在结肠癌术中诊断治疗的应用.[方法]对6例结肠癌肿瘤手术获取的前哨淋巴结标本进行组织印片细胞检测,并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组织印片细胞制片时间平均为5min,染色效果好,与常规石蜡切边诊断结果相比,前哨淋巴结的结果准确率达到80%以上,存在1例阳性非前哨淋巴结细胞漏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腔镜微创技术应用于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腋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均行腔镜腋淋巴结清扫术,腔镜手术结束后,17例行患乳全切,1例作包块切除并术中冰冻后保乳。[结果]18例的腔镜手术时间52~184min,平均72min。前3例手术时间较长,后15例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少,无一例因不能控制出血而中转开放手术。腔镜下平均每例取出淋巴结6~19个,平均10.83个,其中6例发现2~10个转移淋巴结,1例发现1个淋巴结呈明显反应性增生;17例腔镜术后行全乳切除时再常规清扫腋窝,仅有1例取出1个淋巴结,未发现转移。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至今,无上肢肿胀、腋窝复发及Trocar处种植情况。[结论]基于脂肪抽吸的乳腔镜腋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应用上安全可行,不仅微创又保留了功能和美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美兰染色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为临床开展保乳保腋窝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在切皮前10~15分钟在乳腺癌肿块周围四点法注射2%美蓝2 ml(总剂量),然后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于腋窝皱襞处沿皮纹做弧形切口,逐层切开,寻找到蓝染淋巴管后沿其追踪,直至找到蓝染淋巴结即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其通常位于胸大肌上端外侧缘。将所得SLN送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检查。然后进行常规的保乳手术及常规的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结果本研究成功检出SLN 31例,成功率96.8%。检出SLN个数2~4个不等,平均2.8个。术中快速冰冻病理SLN检查结果与术后ALN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冰冻病理检查灵敏度91.7%(22/24);SLNB准确率90.3%(28/31);假阴性率8.2%(2/24);假阳性率4.1%(1/24)。术后病理,ALN检查与SLN检查结果比较,灵敏度95.8%(23/24);SLNB准确率93.5%(29/31);假阴性率4.1%(1/24);假阳性率4.1%(1/24)。比较:术中快速冰冻病理与术后病理检查SLN结果,术中快速冰冻病理SLN检查结果与术后ALN病理检查结果,术后病理ALN检查与SLN检查结果,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31例患者采用美兰蓝色法定位前哨淋巴结,成功率达到96.8%。美蓝染色法能反应腋淋巴结转移状态,用于指导是否进一步腋窝淋巴结清扫有参考意义。为进一步缩小乳腺癌手术范围,开展保乳保腋窝手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巨淋巴结增生症的认识水平。方法 :通过 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巨淋巴结增生症的病例分析 ,结合文献复习 ,对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 :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异源性的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良性疾病。其组织形态上可分为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两类 ,前者常表现为纵隔病变 ,后者好发于肠系膜和腹膜后淋巴结。结论 :该病为少见病 ,病因尚不明确 ,患者多无症状 ,首选治疗为手术切除 ,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所2008年5月~2010年5月临床确诊的78例淋巴结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常规应用2HRZE/7HRE方案抗结核化疗,治疗组在2HRZE/7HRE方案的基础上在强化期加用黄芪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淋巴结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按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第2、4、8 w的显效率分别为27.5%、60.0%、77.5%,高于对照组的7.9%、21.1%、31.6%;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2.5%和97.5%,也均高于对照组的55.3%、73.7%和79.0%,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5.0%,而对照组为76.3%,无统计学差异。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黄芪颗粒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淋巴结结核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无毒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与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60例淋巴结转移区域不同的肺腺癌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VEGF-C水平。[结果]肺腺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血清VEGF-C水平在患者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区域淋巴结转移越晚者血清VEGF-C水平越高(P﹤0.05)。[结论]肺腺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升高,可能与肺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血清VEGF-C水平可作为推断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蒋军 《现代医院》2008,8(4):67-70
目的评价临床触诊、B超及PET-CT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临床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分别行PET-CT、B超、临床触诊检查,结合术后病理,比较PET-CT、B超及临床触诊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结果PET-CT目测法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3%、66.7%、79.2%及88.2%,B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5%、40.0%、73.5%及77.8%,临床触诊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9.4%、66.7%、68.8%及86.2%。三种方法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方法尚没有足够的敏感性及准确率成为准确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况的方法,但PET-CT的准确率高于B超及临床触诊,PET-CT及B超的灵敏度均明显高于临床触诊。且PET-CT能对乳腺癌的分期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