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情变化,指导流感防控。方法对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LI)和辖区内报告的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Realtime RT—PER对流感样病例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应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2009年6月~2010年3月4所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门诊病例总数590590例,流感样病例12067例,ILI%为2.04。流感样病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44份,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194份,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阳性248份,季节性乙型流感病毒阳性102份;细胞培养病毒分离血凝测定阳性143株,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119株,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4株,季节性乙型Victoria流感病毒20株,各型流感病毒季节性消长趋势明显。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22起,病原检测18起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其中7起季节性甲型流感、10起甲型H1N1流感和1起季节性甲、乙型流感混合感染。结论流感样病例数与病原学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可以用来反映流感活动的强弱,监测网络的敏感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揭阳市2009—2018年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了解揭阳市流感流行规律,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揭阳市2009—2018年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的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揭阳市2009—2018年国家级哨点医院共报告就诊病例为1 264 223例,报告流感样病例16 266例,ILI率为 1.29%。2009—2018年共采集咽拭子标本9 322份,共检出1 250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3.41%,监测峰值为每年冬春季和夏季。2009年流感病毒以新甲型H1N1为主,2010和2011年流感病毒以B型为主,2013和2016年流感病毒以2009年新甲型H1N1为主, 2012、2014、2015和2017年流感病毒以季节性H3为主, 2018年流感病毒以B型Yamagata系为主。结论 揭阳市2009—2018年流感流行的季节性特征明显,每年优势毒株不同,交替流行,建议继续加强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乌鲁木齐市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乌鲁木齐市流感流行动态,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3月间乌鲁木齐市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资料、流感疫情资料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度全市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ILI)27 848例,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平均为10.75%(27 848/259 062)。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977份,核酸检测阳性148份,阳性率15.15%,其中B型104份、新甲型H1N1型22份、H3N2亚型21份、混合型1份。分离出流感病毒31株,分离率20.95%(31/148),以季节性流感B型为主,占64.52%。结论乌鲁木齐市2011-2012年度季节性流感高峰在1-3月,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H3亚型和新甲型H1N1亚型混合流行。加强流感的实时监测和及易感人群的防护,对我市流感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河池市2010年流感病毒进行病原学监测,及时了解河池市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分析预测流感流行的趋势和特点,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监测哨点医院、流感疫情常规监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先用real-time PCR法完成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再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2010年共检测标本490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75份,检出率为15.31%;其中B型60份,季节性流感H3亚型3份,甲型H1N1流感12份;75份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经MDCK细胞培养后,有2份阳性,阳性率为2.67%,其中甲型H1N1流感1株,B型(Yamagata系)1株.结论 2010年河池市有甲型H1N1流感、B型流感及季节性流感H3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流行特点是春季、夏季两个高发季节,流行优势株为甲型H1N1流感和B型流感病毒,1月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株,4~7月以B型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株,8月份后则各型流感病毒活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贵州省2008-20O9年流行性感冒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哨点医院就诊的流感样病例(ILI)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以及对集中发热疫情进行监测。结果 2008年哨点医院门诊ILI就诊比例为2.36%,2009年ILI就诊比例为9.14%;2008年流感病毒以乙型为优势株;2009年以甲型为优势株,尤以甲型H1N1居多。2009年流感暴发疫情较2008年增多,疫情主要集中在学校。结论流感病毒流行优势株由乙型转为甲型,做好流感监测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05—2011年青岛地区流行的流感病毒进行监测分析,探讨其流行特征。方法采集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MagNA Pure LC Total Nucleic Acid Isolation Kit提取病毒RNA,荧光RT-PCR方法筛检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接种狗肾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以红细胞凝集及凝集抑制试验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和分型。结果采集的2 560份鼻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到各型流感病毒245株,其中甲型191株,包括季节性甲型H1N1者47株,季节性甲型H3N2者66株,新甲型H1N1者78株;B型54株。2009—2010年连续出现2个夏季流感流行峰。结论 2005—2011年,甲型流感病毒是青岛地区流感主要流行型别,其总体流行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连续2年夏季流行峰的出现警示应加强北方地区夏季流感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西省晋城市2009—2017年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情况及其病原学特点.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3857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收到国家级哨点医院IL I标本3857份,阳性837份,总阳性率为21.7%.8个监测周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984,P<0.05),2009—2010年的流感阳性率最高.流行季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夏季少发.各年龄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13,P<0.05),6岁~和12岁~的发病率最高;不同性别人群的流感发病率无差异(χ2=0.724,P=0.395).流感流行株为乙型、新甲型H1N1和季节性甲型H3N2.结论:晋城市流感流行株为乙型、新甲型H1N1和季节性甲型H3N2,三型在不同年份交替流行;应加强对中小学生人群的疫情监测和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及时了解海南省2009年流感样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呼吸道鼻咽拭子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进行定性检测。结果全年共检测哨点监测和爆发疫情标本1 148份,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流感病毒A型核酸阳性为686份,B型核酸阳性为7份。流感样病例中流行型别以A型为主,占59.6%;A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为500例,占72.9%(500/686),其中学生占84.8%(424/500)。10月-11月份达到流行高峰。随机抽取30份核酸阳性标本进行核酸序列测定,27份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论 2009年海南省流感样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主要以学生为主,开展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有助于尽早了解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感染情况,为及时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动态变化以及制定科学有效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009—2012年甘肃省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甘肃省的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全省19家国家级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和各地医疗机构送检流感样暴发疫情咽拭子。采样对象为发病3d之内未使用抗病毒类药物的流感样病例,采集咽拭子,以荧光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用MDCK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所获得数据采用Excel和SAS软件进行处理,不同样本类型的阳性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结果对36 894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 059份,检出率为21.84%,其中4 354份甲型H1N1,1 566份季节性H3N2,92份季节性H1N1,1 656份乙型,391份甲型未分型。按年度分析,2009—2012年流感病毒检出率依次为32.81%、14.10%、7.83%和19.67%;按月分析,在10~12月份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及构成比均高于其他月份,阳性率平均为31.33%,构成比为97.61%;2~4月份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及构成比分别为16.51%和81.10%。按年龄组分析,<5,5~,15~,25~和≥60岁组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是13.87%、28.36%、32.33%、16.83%和17.22%,除25~岁组与<60岁组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8~908.11,P<0.01)。对7 073份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病毒1 149株。结论甘肃省2009年以甲型H1N1流感流行为主;2010—2011年流感活动很弱,仅为散发;2012年春季以乙型流感为主,11月开始以甲型H1N1流感及季节性H3N2流感为主。流感流行每年均有一个高峰,病毒型别表现为交替流行的规律,甲型流感是冬季儿童常见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南昌市2011—2022年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防控学校流感暴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南昌市2011—2022年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现场流调相关资料和呼吸道样本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南昌市2011—2022年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142起,累计报告发病数2 880例,患病率为1.89%。共采集呼吸道样本1 263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总检出率为58.91%。2017—2019年暴发疫情数占比最高,2011—2013年最低,疫情主要发生在11月至次年3月(占79.58%),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场所分布主要以小学为主,占暴发疫情总数的70.42%(100/142);2011—2022年各型流感病毒均有检出,每年有2种及以上型别的流感病毒流行,暴发流行的优势毒株总体呈现以甲型流感病毒H1N1、甲型流感病毒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BV交替流行的趋势。2011—2019年南昌市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2020—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南昌地区采取多种非药物防控措施进行管控新冠疫情,各种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数量和...  相似文献   

11.
宋琼  张连梅 《甘肃医药》2022,(9):825-828
目的:了解兰州市流感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17~2021年全国流感监测网兰州市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对流感样病例以及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7~2021年,兰州市流感哨点医院共采集符合要求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9730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累计1188例,阳性率为13.35%。其中甲型H1N1流感占33.78%;季节性A型流感占23.76%;B型流感占42.47%。流感高发于12月至次年4月。人口学结果显示,流感监测阳性病例性别比男:女=1.16∶1,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人群,季节性A型和B型流感病毒流行基本呈交替式变化。结论:兰州市流感病毒流行高发于1~4月及12月,15岁以下的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不同年度A型和B型流感病毒流行特征呈交替式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邢台市2014-2016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原学特征和流行动态,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邢台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 2014-2016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3 804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18.24%。流感病毒阳性病例中新甲型H1N1、季节性甲型H3和乙型的构成比分别为12.39%、37.03%和50.58%。3年流感病毒检出率依次为24.73%、10.27%和18.77%,每个流感流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7,P<0.05)。0~、5~、15~、25~和60~岁组阳性率依次为18.43%、27.68%、12.77%、12.73%和13.74%,5~岁组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各年龄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5,P<0.05)。结论邢台市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冬春季,5~岁组儿童感染率最高,流感病毒各亚型阶段性交替形成流行高峰,流感防控应加强流感病例监测和流感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09-2010年度乌鲁木齐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统计2009-2010年度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监测诊室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就诊比例,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流感病原学检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与2006-2008年度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流感样病例监测显示,35周ILI%(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就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开始呈波浪式上升,41周(十一长假后)至第44周ILI%开始急骤上升,44周达高峰(17.01%),是近几年最高水平。45周开始ILI%又呈快速连续回落趋势,下降到50周的4.35%。病原学检测显示,哨点医院采集的标1 915份本中,流感病毒阳性511份,阳性率26.68%,其中甲型H1N1阳性396份,占77.50%,H3N2阳性43份,8.41占%,H1N1阳性18份,占3.52%,B型阳性54份,占10.57%。结论在本监测年度乌鲁木齐市发生甲型H1N1暴发流行,高峰出现在44周,较往年提前了8周,进入2010年后则以B型流感病毒流行为主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9-2013年度上海市虹口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度监测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病原学监测结果及聚集性疫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市虹口区2009-2013年度流感监测哨点医院ILI就诊百分比(ILI%)平均为0.59%,病例以25~59岁青壮年为主,期间共监测3 428份ILI病例的咽拭子样本,其中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819份,阳性率23.89%;分离流感病毒254株,其中47株(18.50%)为甲型H1N1亚型,108株(42.52%)为季节性H3N2亚型,13株(5.12%)为B(yamagata)系,86株(33.86%)为B(Victoria)系;各年度间流感亚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97,P<0.001)。报告聚集性流感疫情12起,经检测其中6起病原体为甲型H1N1亚型流感,5起病原体为乙型流感,1起病原体为季节性H3N2亚型流感。结论 2009-2013年度上海市虹口区流感活动强度有所不同,不同亚型流感病毒交替流行。加强流感监测,可以更好的了解疾病特征,有效控制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胶东半岛某地区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分析,掌握流感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社会和政府开展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国家级哨点医院的呼吸内科、小儿科、感染科、急诊内科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收集监测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度流感样病例分别占同期门诊病例的3.75%和3.30%;2009年甲型H1N1流感高发,为流行优势株,主要导致5-59岁的人群发病,其中15-24岁年龄组阳性率较高,占同期阳性病例的40.25%.2010年B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优势株.结论 流感样病例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可以及时反应流感活动状况,对于掌握该地区甲型H1N1流感/流感流行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RT-PCR快速检测2009~2012年河池市流感病毒核酸,为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河池市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和暴发疫点现患病例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分型。结果以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2 090份标本,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01份,总阳性率为38.28%。其中甲型H1N1流感468份,B型126份,季节性流感H1亚型14份,季节性流感H3亚型109份。结论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流感病毒具快速、操作方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2009年流感流行规律和毒株的变异动态,为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以北京市人民医院、北京市儿童医院及北大医院作为哨点医院,对流感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在2 215 021例门诊病例中监测到流感样病例140 654例,占就诊比例为6.35%,以0~岁及5~岁2个年龄组居多,占流感样病例就诊总数的96.06%.共采集咽拭子标本1 916份,分离出流感病毒718株,阳性率37.47%,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391株占54.46%.结论 流感样病例的就诊比例能够很好地反映流感病毒的活动情况,2009年北京市流感的流行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是流感流行的优势株.需继续加强流感监测工作,以掌握流感毒株的变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贵州省2010-2011年流行性感冒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哨点医院就诊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以及对聚集性发热病例进行监测。结果 2010年哨点医院门诊ILI就诊比例为5.81%,2011年ILI就诊比例为5.91%;2010年和2011年以甲型为优势株,其次是乙型。2010年流感暴发疫情较2011年多,疫情主要集中在学校。结论流感病毒流行优势株逐渐由甲型转为乙型。做好流感监测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9.
牛卫东  戴蕾  史军 《中国医疗前沿》2013,(10):119-119,58
目的通过分析郑州市2010-2012年流感监测结果,探讨研究本地区流感发病的特征及趋势,为流感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郑州市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定期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收集并统计各项监测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本市2010-2012年度流感的流行性趋势。结果 2010-2012年度流感监测结果显示,2010、2011、2012年的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分别为8.88%、11.92%、15.64%;流感病毒包括甲型H1N1、季节性流感H3N2亚型和B型三种,以B型居多;流感发病率有较明显的季节规律性,以1月最高发,2月和3月也是流感高发季节。结论对流感样病例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定期分析总结本地区流感病毒的特征及其流行趋势,对流感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内江市2010—2011年流感流行状况、流行趋势和流行优势毒株,为该地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内江市2010—2011年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暴发疫情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11年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ILI)1580例,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就诊病例总数的比例(ILI%)为4.42%(1580/35763);2010年就诊高峰在7、8月,2011年趋于平缓,全年无明显就诊高峰;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占78.42%(1239/1580);ILI在人群中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2011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527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41份,阳性率为7.78%;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毒株为新甲型H1N1型,占68.85%,但2010年和2011年阳性毒株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呈交替流行态势。2010—2011年未发生流感样病例聚集性暴发疫情。结论2010—2011年内江市流感的流行情况逐渐趋于平缓,无暴发疫情;新甲型H1N1型为主要优势毒株;流感防控的重点人群主要是5岁以下婴幼儿;根据监测结果可在每年的9、10月对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