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胆疾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肝胆疾病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营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各相关指标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预后营养指数(P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PN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疾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后为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得到更好更快恢复,预后营养指数显著升高,患者预后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肝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常规方式进行肠内营养;观察组患者则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痊愈14例(66.7%),好转6例(28.5%),无效1例(4.8%),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中痊愈患者12例(57.1%),好转4例(19.1%),无效5例(23.8%),总有效率为76.2%;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上可对接受外科手术后的肝胆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从而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胆疾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肝胆疾病术后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从术后第1天起循序渐进地给予肠内营养,而对照组于术后第3天起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腹胀发生率也低,腹泻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肝胆疾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张茜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15):2327-2330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肠胃道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食管癌切除术住院治疗的59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lb、PA、TF、R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M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有利于患者营养状态改善,加快肠胃道功能恢复,可作为营养支持方式的优先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经皮空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的胃癌手术患者106例,按空肠营养管留置方法不同分为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组(对照组)53例和留置经皮空肠营养管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试验组)53例。比较2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胃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情况、非计划拔管率、吻合口瘘及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排便、胃管拔除时间和经口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营养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经皮空肠营养管置入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不仅操作简便,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比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痛苦更小,胃肠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268-1269
研究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并统计患者并发症。试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表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感染、中毒性休克、术后出血、急性心功能不全等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后各类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腹腔镜辅助留置空肠营养管(距吻合口下方20 cm),根据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术后6~10 h)和待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1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前白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的变化以及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提高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含量,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其中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8%,其中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疗效确切,明显促进了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增加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时间对其胃肠功能恢复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行根治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在术后 24 -48h 内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观察组在术后 12h 内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初次排便时间、初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 24 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提高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术后均经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胃肠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7 d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947-1948
选取选本院2013年8月~2015年6月治疗的7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恢复法,观察组38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恢复方法,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观测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开始肠鸣音恢复时间。通过比较两组之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开始进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无积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恢复方法能使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医护人员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与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手术术后营养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与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态及胃肠功能恢复。结果观察组体质量、前清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便、首次肛门排气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与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能改善其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本院38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行肠外营养支持设为PN组,15例行肠内营养支持设为EN组,观察两组术后生化营养指标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7 d后EN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均显著高于PN组(P〈0.05),且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PN组(P〈0.05);EN组胃肠道出血、腹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胃肠肿瘤术后的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颖  陈屹 《全科护理》2013,11(5):391-392
[目的]探讨经胃管注入高渗盐水对胃瘫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腹部术后发生胃瘫的18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胃肠减压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经胃管注入高渗盐水,比较两组病人24h胃液引流量、恢复经口进食时间以及胃肠道的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24h胃液引流量、恢复经口饮食时间、胃肠道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胃管注入高渗盐水对术后胃瘫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促进术后胃瘫恢复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营养方式对肝移植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霁  任辉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51-1453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排序分组法将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实施原位肝移植术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及营养指标、营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感染率、死亡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胃肠道并发症。结果EN组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好;感染率、营养费用明显低于TP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TPN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营养指标、死亡率、胃肠道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EN能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肠内营养时机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肠内营养的恰当时机.方法 将2005年6月至2006年7月实施原位肝移植术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和常规组(患者肛门排气、胃肠道功能恢复后给予肠内营养),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ICU监护时间、营养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率、导管源性感染率、营养费用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ICU监护时间较常规组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和腹腔感染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可有效降低肺部和导管源性感染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ICU监护时间,降低营养费用.  相似文献   

16.
颌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病人术前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和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愿的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康全饮全营养液的治疗组和B组自备膳食的观察组,对两组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病人营养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食用康全饮全营养液的病人治疗效果良好,体重下降得到控制,各项营养相关指标增加。结论颌骨骨折病人由于心理因素、张口困难,咀嚼障碍等原因造成摄入不足,体重明显下降,各项营养指标降低,术前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促进病人骨折愈合和迅速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两年间腹部手术后并发胃瘫的12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体重、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对既往腹部手术后12例胃瘫患者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评价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与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均获痊愈。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相比,在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和合并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肠内营养总体上能够减少平均胃瘫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治疗2周及4周时检测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改善,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7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营养组、普通营养组、对照组,各29例。免疫营养组术前5d开始连续口服瑞能,1000mL/d;术后第1~7天,空肠造瘘管滴注瑞能。普通营养组术前5d开始连续口服瑞素;术后第1~7天,空肠造瘘管滴注瑞素。对照组围术期不进行营养支持。各组患者术前5d、术后8d检测免疫指标、炎症指标、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免疫营养组和普通营养组术后IgA、IgG、IgM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免疫营养组手术后CD4、CD4/CD8、NK、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明显,和普通营养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手术后CRP均明显升高(P〈0.叭),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比较,免疫营养组CRP升高的最不明显(P〈0.01)。免疫营养组感染性并发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P〈0.05)。免疫营养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