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量健康成人肾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肾脏病变患者在DWI检查时提供正常对照值标准。方法 20名无任何肾疾患的健康志愿者均经MRI常规平扫及DWI扫描,DWI扫描时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采用0 s/mm2、200 s/mm2、500 s/mm2、800 s/mm2及1000 s/mm2。全部操作是采用EPI序列和呼吸门控软件进行的。结果不同b值下双侧肾脏不同部位皮、髓质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肾脏不同部位皮质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均高于相应部位髓质,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健康成人肾脏各不同部位的ADC值与b值相关,肾脏皮质ADC值高于相应部位的髓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DTI研究正常儿童脑白质发育特点。方法 :收集50例1~12岁健康儿童脑DTI图像,分析第1组(1~3岁)、第2组(4~6岁)、第3组(7~9岁)及第4组(10~12岁)4个年龄组与脑白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尾状核头部5个部位的各向异性指数(FA)值、ADC值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尾状核头部的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尾状核头部的ADC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第1、2组间及第2、3组间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3、4组组间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TI的FA值和ADC值能反映脑白质发育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DTI技术定量分析不同年龄段正常前列腺外周带(peripheral zone,PZ)和中央腺区(central zone,CZ)各向异性值(fractioanl anisotropy,FA)和ADC值,研究其随年龄的演变规律,利于前列腺疾病早期发现和诊断。方法:50名志愿者根据年龄分为3组,A组14例15~30岁,B组24例31~50岁,C组12例≥51岁,分别测量和分析不同年龄段正常前列腺PZ和CZ的FA和ADC值的差异。结果 :各年龄段PZ左右叶FA值、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年龄段PZ的FA值均低于CZ,PZ的ADC值均高于CZ(均P0.05)。PZ的FA值及ADC值不同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Z的FA值及ADC值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Z的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498,P0.05),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682,P0.05),CZ的FA值和ADC值变化与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DTI定量分析能够反映前列腺随年龄变化的差异,为前列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探3.0TMR扫描仪上健康青年人肝脏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可行性及特性.方法 对30名健康青年自愿者行上腹部DTI序列扫描,其中男15名,女15名,平均年龄(24.9±2.1)岁.纳入标准: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经MR常规序列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及弥漫性肝病.采用GE Signa 3.0 T HD超导型MRI扫描仪,8通道联合相控阵线圈,呼吸门控及ASSET技术,应用频率选择脂肪饱和.在6个正交方向施加扩散梯度,b值分别为300、500、800 s/mm2,层厚7 mm,层距1 mm,视野35 cm×35 cm,矩阵96×128,激励次数4,Phase fov为0.8.在ADW 4.4工作站上行后处理,重组出平均扩散系数(ADC)图、部分各向异性(FA)图及各向同性图,计算不同b值下肝脏右叶的ADC值、FA值.应用AAPM方法计算不同b值下图像SI及SNR.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b值下的ADC值、FA值、SI及SNR.应用独立变量t检验比较男女组间的ADC值及FA值.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不同b值下,30名自愿者的ADC值、SI及SNR具有显著性差异,随b值升高,ADC值、SI及SNR降低;FA值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不同b值下的ADC值及FA值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脏DTI扫描是可行的.肝脏实质FA值在不同b值下相对稳定,有望应用于肝脏微观结构及弥漫性肝病的评价.DTI序列对于肝脏疾病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具有良好前景.合适的扫描参数及后处理方法对于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及实验的可重复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DTI在涉及皮质脊髓束缺血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涉及皮质脊髓束的缺血性脑梗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1.5TMR成像系统,对30例累及内囊后肢或放射冠的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查,均行DTI序列(b值=0,500s/mm2)及颅脑MRI扫描,在Siemens Leonardo工作站应用纤维束跟踪软件(Siemens Standar 12 dirs)进行后处理。结果:梗塞灶FA值较对侧相应部位明显降低,ADC值较对侧相应部位明显升高,皮质脊髓束穿过梗塞灶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较差,皮质脊髓束未穿过梗塞灶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较好。结论:DTI白质纤维束成像可以无创性显示皮质脊髓束与缺血性梗塞灶的空间关系,帮助判断运动功能受损情况与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定量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在常规磁共振上表现正常的脑白质(NAWM),以及探讨其相关的微观病理改变。材料和方法:采用3.0T磁共振仪,对34例Ms患者和25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均进行DTI检查。分别测量MS组和对照组的9个不同部位脑白质的平均弥散率(MD)和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这9个部位包括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内囊后肢、侧脑室旁白质、额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以及小脑中脚。比较两组NAWM之间的MD和FA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MS组的NAWM的M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胼胝体体部、内囊、侧脑室旁及额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更为显著(P〈0.01);MS组的FA值与对照组比较,胼胝体体部、顶叶白质、额叶白质、枕叶白质及内囊、侧脑室旁发现明显降低(P〈0.05),以后4个部位更为显著(P〈0.01),而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小脑结合臂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DTI定量研究可以探测到多发性硬化的NAWM所出现的微观病理改变,表现为水分子的平均弥散幅度明显升高,以幕上明显,并且胼胝体体部、内囊后肢等白质纤维明显失去正常的方向性。DTI在对白质损伤程度的量化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肾脏扩散张量成像(DTI)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1例志愿者行肾脏DTI检查.分析肾脏皮质、髓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FA值),并行髓质纤维束成像.结果 肾皮质和肾髓质ADC值分别为(2.34±0.16)×10-3 mm2/s和(2.10±0.17)×10-3 mm2/s,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t=2.45,P<0.05).髓质扩散张量示踪图显示肾髓质内放射状指向皮质的放射束.结论 DTI 可显示正常肾脏超微结构变化.肾髓质中水分子扩散具有高各向异性,肾皮质各向异性较弱.肾髓质的高FA值与肾小管、集合管的放射性走行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量不同年龄、性别正常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及ADC值,了解人脑白质纤维束生长发育的精细变化,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或预后判断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100例,年龄11个月~82岁,按年龄分5组:幼儿组(≤6岁)、儿童组(7~14岁)、青年组(15~35岁)、中年组(36~60岁)、老年组(60岁),每组20例,男女各10例。行MRI及DTI检查,经后处理后在FA及ADC参数图上采用ROI法测量双侧大脑脚、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前、后肢及双侧半卵圆中心的FA值及ADC值,定量分析FA值及ADC值与年龄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各部位的FA值及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无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各部位FA值及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正常人脑投射纤维DTI参数值左右对称,男女一致,但不同年龄段,FA值及ADC值有一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弥散各向异性特点。方法:25例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术前行DTI扫描,测定瘤周脑实质区及对侧正常脑实质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观察病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果: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MD值为1.610±0.23,高于对侧正常脑实质(P〈0.01)。FA值为0.236±0.06,低于对侧正常脑实质(P〈0.01)。结论:DTI能够准确反应脑星形细胞瘤瘤周各向异性特点,DTT能够较为准确显示病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DTI观察胼胝体与联络纤维、投射纤维的毗邻关系。方法:收集69例健康志愿者行MRI扫描,颅内未见异常信号,后行DTI扫描,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分别筛选出不同纤维束成分,并分析差异,采用Extended MR Workspace工作站上的DTI Studio软件对所得DTI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显示胼胝体及其邻近相关纤维束。结果:胼胝体在脑内连接广泛,尤其胼胝体压部,有前联合环路通过。结论:胼胝体位于纵裂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是最大的横行神经纤维束,主要联系左右半球新皮质各部,其纤维联系额、顶、枕、颞叶,下面构成侧脑室顶,前部和后部进入额叶及枕叶,形成前钳、后钳,与脑内其他传导束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脑白质异常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对1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抗抑郁药物治疗8周后)和1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DTI检查.运用SPM2分析软件,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比较首发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全脑弥散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差异及变化.结果: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右侧胼胝体膝部、内囊膝部、右侧下纵束所属部分区域FA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经过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后,FA值明显恢复(P<0.001).结论:治疗有效的首发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微观病理改变是可逆的;DTI可以动态观察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微观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DTI定量参数与胶质瘤分级、Ki-67标记指数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手术病理证实为幕上胶质瘤患者的MR和免疫组化结果.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和对侧正常组织ADC值和FA值并计算相应比值后作统计学分析.结果:ADC值/比值,FA值/比值和Ki-67标记指数在高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HO 2级组ADC值/比值分别与WHO 3级和WHO 4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HO 3、4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值/比值在WHO 2、3、4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HO 4级Ki67标记指数与WHO 2级和WHO 3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WHO 2、3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ROC分析得出ADC值和比值对胶质瘤分级具有中等诊断价值,临界值分别为1202.05×10-6mm2/s和1.57,灵敏度达83.3%,83.3%,特异度达83.3%,81.5%.ADC值/比值与Ki-67标记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85和-0.591,P<0.01),FA值/比值只有弱正相关(r=0.320,P<0.05).结论:DTI定量参数测量有助于胶质瘤分级,尤其是ADC值和比值能反映肿瘤增殖活性,无创性地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DT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皮质脊髓束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DTI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大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特征和皮质脊髓束受损与肌力的关系。方法:对9例正常被试和9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常规MR T1WI、T2WI和DTI检查,对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采用dTV.II软件处理,获得FA图及方向编码彩色(DEC)图,并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3D纤维束图。结果:在正常组双侧白质纤维束FA值无明显差异,重建FA值图与方向编码彩色图可显示大部分主要的白质纤维束。在脑卒中病人组梗死区FA值显著低于健侧,两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70,P<0.001)。病变侧皮质脊髓束受压、变形、移位、部分断裂,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与肌力有相关性(rs=0.888,P<0.05)。结论:DTI可显示脑内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及分布,为大脑白质纤维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广阔领域。DTI FA值图及DEC图可以显示卒中病人梗死区白质纤维的方向与各向异性程度。3D纤维束图可以更立体直观的显示锥体束状况,有利于探讨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肌力的关系,对临床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MS)是否存在脑白质损伤。方法:对25例SMS患者和35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分割提取脑白质后,研究SMS患者脑白质平均弥散率(MD)和分数各向异性(FA)直方图的异常变化。结果:同正常志愿者比较,SMS患者脑白质的平均MD增高(P=0.005),平均FA降低(P=0.001)和MD直方图峰位置降低(P=0.007)。在SMS患者,脑白质MD直方图峰高与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中度相关(r=0.453,P=0.023)。结论:SMS患者脑白质存在损伤,脑白质MD直方图峰高可用于监测SMS患者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联合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星形细胞瘤与邻近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术前计划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TI技术fMRI检查,原始数据采集后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分别获得各项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并测定肿瘤的病灶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灶周水肿区各项异性分数(FA值)。分析肿瘤与相邻脑白质解剖关系,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肿瘤病灶区和灶周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的ADC值和FA值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质纤维束可见受压、移位、浸润及破坏三种改变。4例Ⅰ~Ⅱ级星形细胞瘤推移相邻脑白质纤维束;8例Ⅱ~Ⅲ级星形细胞瘤侵润脑白质;10例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破坏相邻脑白质纤维束。DTI图可以清晰显示运动区锥体束形态变化及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导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磁共振DTI技术联合fMRI是目前唯一在活体无创、三维清晰星形细胞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由于二者的联合应用不仅能够显示大脑重要功能激活区在病理情况下的移位和改变,同时还能显示肿瘤与重要功能区和白质纤维束结构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DTI和fMRI在正常成人视觉系统的联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联合应用BOLD-fMRI及DTI两种技术,用量化的指标研究正常成人视觉皮质激活区域的弥散特征以及与之相连视放射的弥散特性之间的关系,评价此种方法在显示脑区连接方面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0名正常志愿者行视觉刺激下的fMRI扫描,应用闪烁的棋盘方格作为任务刺激,同时扫描层厚与位置相同的DTI图像。用SPM99处理fMRI图像,DTVⅡ软件处理DTI图像。将脑的激活图叠加于FA或DEC图,分别测量视放射以及视觉皮质激活区域的FA值,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结果:10例均见双侧初级视觉皮质V1以及V2区的激活;5例伴有V5区即视觉运动区(MT区)的激活,其中3例可见外侧膝状体(LGN)的激活信号。视放射FA均值与激活区的FA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将激活图叠加于DEC图后,直观显示了前后走行的视放射纤维连接激活的LGN与激活的视皮质。结论:联合fMRI与DTI方法发现BOLD信号主要位于具有各向同性特征的灰质区域,更有助于BOLD的定位;可以直观显示不同脑区之间的纤维连接,有助于研究脑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FA阈值对MR弥散张量胼胝体纤维束重建的影响,并寻求最佳阈值。方法 20名健康成年人,男10例,女10例,分别行脑部常规MRI和DTI扫描。对DTI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调节不同FA阈值进行胼胝体纤维束重建,获得FDi和FA等参数,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0.05~0.40间,每0.05取一个值作为FA阈值:FA阈值取0.05与0.1、0.3和0.35以及0.35和0.40时测得的FDi值统计分析无明显差别;其余各组之间FDi值均有统计学差异;②在0.10~0.30之间每0.01取一个值作为FA阈值:每组FA阈值下测得的FDi值均与相邻若干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无差别组数较多的主要集中在0.16~0.24之间,其中以0.20时达到高峰;③不同FA阈值下测得的FDi值与FA值存在线性相关(r=-0.918)。结论①正常胼胝体纤维束成像时,FA阈值小于0.1或大于0.3时,纤维追踪将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而0.16~0.24为正常胼胝体纤维追踪的适合阈值,其中0.20可能为最佳阈值;②FDi值是DTT的一个重要参数,与FA值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DTI研究双侧视放射白质纤维束的异常,探讨前视路病变对双侧视放射结构的影响。方法:青光眼、垂体瘤及正常对照组各16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A均值。对测量结果,应用SPSS13.0两样本-t检验统计分别分析患者组双侧视放射FA值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青光眼组及垂体瘤组左、右侧视放射FA值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前视路受损患者双侧视放射的白质纤维束受到损害,为进一步了解其神经病理学机制及评估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腰痛患者椎间盘突出、局限性高信号区(HIZ)与相应椎间盘DTI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取在我院60例行腰椎MRI检查表现为椎间盘突出、局限性高信号(HIZ)阳性患者相应椎间盘DTI扫描的影像资料,并与正常椎间盘对照分析。结果 A组30例局限性高信号(HIZ)阳性的椎间盘DTI多表现为局限性纤维环撕裂,相应FA数值减低及ADC值增加,FA值范围为0.221~0.356±0.096,平均数0.295±0.073,ADC范围为1.352~1.868±0.218,平均数为1.527±0.202;B组30例腰4~5椎间盘突出患者,其椎间盘DTI显示27例纤维环完全撕裂达边缘,伴有髓核溢出,3例为纤维环局限性撕裂未达边缘,相应FA数值为0.204~0.301±0.107,平均数为0.275±0.083,ADC值为1.313~1.768±0.165,平均数1.482±0.234;对照组C组30例健康无症状志愿者腰4~5椎间盘DTI表现为FA数值0.328~0.491±0.088,平均数0.403±0.137,ADC值为1.191~1.417±0.265,平均数为1.236±0.319;A与C...  相似文献   

20.
不同b值和扩散张量成像导出量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索不同b值和扩散张量成像参数的定量关系。方法 对 12例正常成人进行扩散张量磁共振扫描 ,测量多个灰白质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 (ADC)、指数表观扩散系数 (EADC)、最大特征值、各向异性比率 (FA)、各向异性指数 (AI)和相对各向异性 (RA)等参数 ,分析这些参数随着b值的变化趋势。结果 FA和RA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都不随b值变化 (P >0 5 ) ;而ADC、EADC及最大特征值受b值的影响 (P <0 0 1) ,随b值的增加而降低 ;AI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在不同被试者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b值确实影响多个扩散张量成像的导出量。在临床应用中当比较不同被试者 ,或者不同组织结构时 ,应尽量选择同样的成像参数 ,特别是b值 ,同时选择不受b值影响的参数 ,如FA和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