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迷走动脉的显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迷走供血动脉规律及其对外科手术和肝肿瘤介入治疗的意义。材料与方法:200例成人行中上腹螺旋CT双期扫描,观察肝脏供血动脉的起源及走行,并将不同类型肝迷走动脉加以统计分析。结果:200例成人中31例出现迷走血管。肝左、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9例,肝总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6例;迷走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4例,迷走肝左动脉起自胃左动脉4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胃右动脉1例;腹主动脉发现副肝左、副  相似文献   

4.
5.
6.
7.
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人60例及胰腺癌44例分两组行螺旋CT双期扫描:A组40例,分动脉期和门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20s和60s)扫描;B组64例,分胰腺期和肝脏期(注射对比剂后35s和70s)扫描。分别测定各期胰腺、病灶及胰周大血管的CT值,计算胰腺期及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并行统计学处理,对扫描时相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处理,对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采用x^2检验分析。结果:正常组,胰腺在胰腺期的增强值高于其他3期(F=13.45,P<0.0001)胰周大血管在胰腺期显示良好。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胰腺期优于肝脏期(x^2=4.44,12.38,4.81,P<0.05);异常组,胰腺与病灶的增强差值,胰腺期明显大于其他3期(F=14.90,P<0.0001),发现小胰腺癌4例。胰周大血管受侵者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54%(19/35),胰周小静脉迂曲扩张者占42%(10/42)。肝转移灶占37%(13/35)。结论:胰腺螺旋CT双期扫描宜分为胰腺期和肝脏期,该技术在胰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病理或肿瘤生化指标证实的胰腺癌的CT表现。双期扫描方法为动脉期(AP)延迟20—25s,门静脉期(PVP)延迟60—70s,以3ml/s团注造影剂100--150ml(2ml/kg)。结果:CT表现为胰腺内低密度肿块37例(88.1%),胰腺形态和轮廓改变32例(75.2%)。胰胆管扩张22例(52.4%),胰周血管侵犯20例(47.6%),胰周淋巴转移22例(52.4%)。胰周脏器侵犯12例(12/42,28.6%),肝转移9例(21.4%),腹膜种植5例(11.9%)。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提高了胰腺癌的诊断准确性,也能准确显示胰腺癌周围血管的侵犯和脏器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腺癌分期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胰腺癌被发现时已推动手术切除的机会,而且Whipple手术有较高的并发症和一定的致死率。因此术前正确贫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螺旋CT双期扫描能有效利用对比剂增强作用,利于病灶的检出和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的发现,从而更适于且经腺癌的术前分期。本文介绍了胰腺的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对胰腺癌的检出、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价的价值,并与内窥镜超声和MR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11.
卵巢结核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卵巢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1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卵巢结核患者均经螺旋CT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 CT表现主要为囊性4例,囊实混合性10例,实性2例,其中,囊实混合性最常见。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和实性部分强化,病灶钙化出现率43.8%。结论 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卵巢结核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病变周围的情况,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强化形式、特征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3例由病理证实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包括27例原发性肝癌,10例肝转移瘤,3例肝胆管细胞癌,5例肝脓肿,以及8例肝血管瘤,均经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肝脏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不仅显示了不同肝脏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而且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意义。例如,原发性肝癌于动脉期大部分为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于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呈低密度。肝转移瘤于动脉期边缘呈环形强化或不强化,于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大部分表现“牛眼征”。肝脓肿于动脉期病灶边缘呈宽带状强化,于门静脉期与延迟期表现为典型“双环征”。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对鉴别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起重要作用,且可作为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肾螺旋CT平扫与增强延时扫描对肾损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与增强延时扫描对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57例肾损伤患者外伤后30min~3d均经螺旋CT平扫,其中,23例又经增强延时扫描,回顾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Ⅰ型肾挫伤(肾内血肿)25例,Ⅱ型肾包膜下血肿11例.Ⅲ型严重肾损伤(肾撕裂或肾断裂)15例,Ⅳ型肾例血肿6例。23例肾损伤CT增强扫描和延时扫描不仅显示了平扫所见,而且,还硅示了肾集合系统损伤导致尿外液渗9例。结论肾螺旋CT平扫与增强延时扫描能显示肾损伤的的部位、范围、类型以及合并其他的损伤,并能指导怖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动态多期螺旋CT扫描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肿瘤型18例,平扫表现为肝内单发的低密度不规则肿块,增强动脉期病灶无强化6例,外周部分呈轻度、不完全的环状强化12例,门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14例,延迟扫描病灶内部呈斑片状持续强化6例、网状或线状持续强化8例,病灶中央始终不强化4例;浸润型4例,平扫表现为肝内胆管壁局限性增厚、管腔狭窄,于增强后各期胆管壁缓慢持续强化;腔内生长型8例,平扫示近肝门部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并见肝管扩张增粗及狭窄,增强后近肝门肿块缓慢持续强化。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正确诊断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CT表现。结果 CT平扫中5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15例为混杂密度,2例为稍高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18例明显强化,4例中等度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其中8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肾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肾细胞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小儿气道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8例小儿气道非金属异物患者的螺旋CT表现。结果 薄层横断位像能提示病变所在部位。MPR像直观显示异物大小、密度及气道管壁形态。SSD,RT3D像立体地显示异物与气道的形态及关系。其他技术可验证上述所见。CT显示完全阻塞11例,部分阻塞7例。病变呈软组织或稍高密度的不规则或圆形腔内病变。并可见肺内炎症、肺气肿、肺不张、纵隔移位及双边影、胸壁双边影等间接征象表现。结论 螺旋CT多种技术方法成像显示小儿气道异物直观准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97例肝癌患者行肝脏增强后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重组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并与术中探查结果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做对照观察。结果:97例中癌肿未侵犯邻近组织、血管者69例,肿瘤压迫邻近血管者19例,肝动脉变异38例(39%),肝动脉-门静脉瘘(HAPF)16例,门静脉癌栓11例,合并肝硬化者7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例,除30例患者行TACE治疗外,其余67例均行手术治疗,与术中探查结果相一致者63例,正确率95.5%。在30例同期行DSA检查的肝癌患者中,3级以下肝动脉分支与DSA无显著差异,对4级以上分支的显示不如DSA,在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及血管变异的显示上与DSA完全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累及范围,特别能精确判断肿瘤与肝脏血管的关系,充分了解肝脏血管变异情况,对指导外科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3D重建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70例脊柱骨折患者均经螺旋CT扫描及3D重建。螺旋CT扫描是以层厚3mm~5mm.进床速度3mm/s~5mm/s,电压120kV,电流200mA,薄层重建1mm~3mm进行的。3D重建在工作站上进行。选择重建时合适的阈值,脊柱200HU,分别进行脊柱及周围软组织重建,并用假彩色技术处理。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病变,测量有关数据。结果全部病例均被清楚显示骨折线的走行、骨折的部位、类型、严重程度、移位及椎管狭窄状况。结论螺旋CT3D重建对脊柱骨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简化了观察者的思维过程,并能为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A simple method to diagnose rupture of the diaphragm is described.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of the chest and abdomen, with 5-mm slices through the diaphragmatic region, is performed. Coronal and sagitt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diaphragmatic region clearly demonstrates the diaphragmatic defe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期增强螺旋CT扫描对肝细胞癌诊断的价值。方法:152例HCC患者行螺旋CT双期全肝动态扫描后,观察病灶强化方式,结果:152例共发现206个病灶,HCC的典型表现是动脉期病灶呈均匀或病灶内结节状,片状,环状强化,并可见肿瘤血管影,强化部分在静脉期迅速呈低密度影,本组共有74%(153/206)病灶有此典型表现,结论:双期增强螺旋CT能获取HCC的特征性表现,可作为HCC常规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