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nfecte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INP)是以胰腺局部炎症、感染和坏死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它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治疗时间长,花费多,病死率高。通过近十年国内外文献统计研究发现虽然近年来坏死性胰腺炎综合治疗已取得巨大进展,从最初的胰周引流到坏死部分手术切除、由传统的外科开腹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进展至微创手术治疗,但是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通过文献研究比对发现,临床上最佳治疗方案还存在争议。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非手术疗法已得到充分肯定。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是目前公认的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适应证,本文就坏死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现状张臣烈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一个复杂而又严重的急腹症。自从CT增强扫描在临床上应用,再与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结合,使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已基本解决;而且通过CT增强扫描还可了解坏死胰腺的部位、范围以及胰外渗出情况。这样对急性坏...  相似文献   

3.
坏死胰腺感染是急性胰腺炎首要并发症,间质水肿性胰腺炎很少并发感染,但胰腺如有坏死,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可达80%,从而导致死亡率和其它并发症发生率升高。近来,坏死性胰腺炎首选保守治疗,但如果证实坏死胰腺有感染就必须行手术治疗。感染对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及预后有很重要的影响,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不能确定坏死胰腺有无感染,这就需要有一种能早期发现感染的诊断方法。本文目的是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应用于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病例和方法从1988年1月至1996年9月共有98例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行超声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包裹性胰腺坏死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包裹性胰腺坏死的治疗经过,总结包裹性胰腺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并复习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包裹性胰腺坏死经保守治疗后自行消退.结论 部分无菌性包裹性胰腺坏死经保守治疗后可自行消退,继发感染时应微创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外科医生的困惑何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科医生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困惑多反映在对其分类和治疗措施上的频繁改变。Fitz (1889)在其关于急性胰腺炎的经典著作中 ,从病理学上将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性、出血坏死性和化脓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与胰腺的病理改变常不相符 ,这似乎是“注定”要发生的。因为急性胰腺炎本身只不过是一个以胰腺的炎症、坏死为特点的临床征候 (clinicalentity) ;而胰腺对不同致伤因子的反应是类似的、是由其功能状态决定的 ,因而造成急性胰腺炎在临床和病理上的多态性。临床上表现为重症胰腺炎者 ,胰腺不一定有广泛的出血、坏死 ;不…  相似文献   

6.
CT检查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治价值徐博良金庆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近年来已取得较大进展,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由于对胰腺坏死及其程度,有无感染和并发症等诊断的困难,而影响及时治疗与方法选择,疗效观察和预后,因此本病的病死率仍高。作者自1995...  相似文献   

7.
一百多年来,围绕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早期手术还是后期手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每一次治疗理念的变革、技术的进步和疗效的突破,均是在实践中总结和逐步完善的。长期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逐步阐明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两个死亡高峰"的病理生理过程,不断提高早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水平。深化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病理转归多样性的认识,划时代改变了坏死性胰腺炎后期的治疗模式,逐步形成了现代综合治疗体系。即在疾病早期,以预防和控制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轴;在后期阶段,探索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为主轴。实施微创与开放相结合的外科干预模式,努力探索和提高针对胰腺坏死组织延期一次性手术清除的成功率。目前,我国不少大中心的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水平已处于世界前沿,通过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的巡讲推广及大量的学术交流,我国基层医院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有理由相信,我国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诊疗水平实现再突破的那一天将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8.
目前,围绕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早期手术还是后期手术、微创干预还是开放手术等问题,仍在探索中不断取得进步并逐步形成共识。进一步探索清除胰腺坏死组织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技术、实施微创与开放相结合的外科干预策略、提高针对胰腺坏死组织延期一次性手术清除的成功率,是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病死率的关键。近20年来,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病理转归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划时代改变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的治疗模式。从20世纪末的早期开腹手术引流减压到计划性多次手术清创,再到延期一次性手术,以及近年来探索实施的创伤递进式手术策略,随着治疗理念的变革,逐步实现了疗效的突破。相较于坏死组织的清除技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成功更具重要意义。根据现有针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循证医学研究结果,鉴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情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以及有限的多中心研究结果,目前尚不能确定外科技术对改善预后的优势;而手术时机的正确把握,对提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的地位不容置疑。笔者回顾性分析其团队收治的1000余例外科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针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局部并发症外科干预时机及技术对改善预后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过度激活及细胞因子级联反应是引起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以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TNF-α、IL-6、IL-10浓度变化以及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肺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BMSCs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炎症早期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0.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治方案张臣烈,张圣道我院临床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0余年,已初步摸清其发展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在诊断上采用临床与CT结合的方法;而在治疗上则建立了以“胰腺坏死是否感染”为分界线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由于上述方案的实施,近年来我...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胰腺炎所致胰腺假性囊肿、脓肿、无菌性脓肿的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025)张圣道,张臣烈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并发症,这早已是为人们所熟悉的事实,至于胰腺脓肿与胰腺无菌性脓肿则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在不同治疗过...  相似文献   

12.
胰腺脓肿是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为1.3~4.5%。其早期症状隐匿,诊断困难,延误治疗则预后甚劣。胰腺脓肿的主要原因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  相似文献   

13.
诊断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要解决两个问题:①确定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引起腹痛的非胰腺疾病鉴别;②确定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鉴别。  相似文献   

14.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和感染(附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总结近10年内57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重点研究胰腺和胰周组织细菌感染对病人的全身影响。局部感染的三种主要形式为急性胆管炎,胰腺脓肿和感染性坏死。这些感染明显增加了病死率,对其早期发现和手术处理有利于改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疗效仍不满意。作者在8年间收治794例急性胰腺炎,其中89例为坏死性,死亡率达52.8%。近年来采用胰管栓塞法治疗慢性胰腺炎获成功,能否用此方法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作者进行了动物实验。选17支体重为10~15kg的杂种狗,将自体胆汁按0.5ml/kg注入胰管,诱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其中5支为对照组。实验组12支狗经胰管注入栓塞剂氯丁橡胶60IA。然后定期做胰腺病理检查、测定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抑制物。对照组动物于术后1.5~4天全部死亡。存活动物在胰管栓塞疗法后7天、2周、1、2、4、6个月进行胰腺活组织检查。实验组动物症状改善,进食较早,体重恢复。栓塞后7天再次剖腹,发现腹腔已无渗液,坏死灶有肉芽组织生成,成纤维细胞增生活  相似文献   

16.
自武田和宪报告区域动脉灌注(RAI)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至今已历经16年[1],目前RAI作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一种增效非手术方法正逐渐被胰腺外科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自武田和宪报告区域动脉灌注(RAI)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至今已历经16年[1],目前RAI作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一种增效非手术方法正逐渐被胰腺外科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一直是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急性胰腺炎中20%病人为坏死性胰腺炎,坏死性胰腺炎中10%~70%会发生感染,即胰腺坏死感染(IPN)。IPN常发生在病程的第3~8周,属急性胰腺炎中期并发症,也是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加重或导致病人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出血等并发症,即使接受最好的ICU治疗,不进行外科干预病死率几乎高达100%[1]。  相似文献   

19.
异搏定对胰腺腺泡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细胞内钙超负荷在急性胰腺炎(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140只SD大白鼠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4.5%牛磺胆酸钠制成AP模型,用荧光指示剂Fura-2/Am测定游离胰腺腺泡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结果:注射后2小时和3小时胰腺呈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早期改变,制AP模型后AP组[Ca~(2 )]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AP组胰腺腺泡细胞内[Ca~(2 )]i增高值与胰腺病理变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_s=0.9727,P<0.001),异搏定治疗可明显提高病鼠生存率和改善胰腺组织出血坏死程度和腺泡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结论:胰腺腺泡细胞内钙超负荷在胆汁性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向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转变中起明显作用,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可明显阻止胰腺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是其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开放引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仍持续在10%以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以胰腺坏死和腹膜后软组织坏死为特征,是急性胰腺炎常见而严重的结局,也是急性胰腺炎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关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和方法尚存有争议,大多数争议主要涉及到胰腺炎的各种并发症。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