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耳鸣治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康胆 《江苏中医》1997,18(10):11-11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2000年以来,用自拟熄风化痰汤治疗眩晕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某某,女,20岁。1979年3月4日初诊。患者10余年来反复发作昏厥抽搐之症,多在黎明之时发作,发时突发昏仆,伴有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咬破舌肌等症,发后昏睡,醒后如常人。多家医院诊断为癫痫病,但服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不能控制,遂求中医诊治。平素常苦头角昏痛,口干喜饮,纳可,二便正常。  相似文献   

4.
探讨和阐述近10多年来耳鸣的发病状况,中药、针灸、推拿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等诸方面进展,认为中医药治疗耳鸣具有优势,但有待深入研究.应重视古医籍相关文献的整理,应用现代脑功能成像技术,将听力检测方法与中医辩证分型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 蔡某某,男,37岁。2004年8月27日初诊。 有高血压病史2a余.常服洛汀新、珍菊降压片等。血压虽可控制在正常范围.但仍常感心胸闷塞、心慌心悸、头晕耳鸣,口干苦粘,面部有时发热,易汗,寐差,烦躁易怒,时有肌肉悯动。大便成形.日行2次,有时遗精,舌质红隐紫、苔中部黄腻.左脉小弦滑.右脉细滑。曾做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硬化(左前降支收缩期狭40%.第一对角支开口可见30%管腔狭窄)”。证属痰火内盛.风阳上亢。治宜清火化痰.熄风潜阳。处方:  相似文献   

6.
唇风治验1则     
征军 《河南中医》2007,27(1):15-15
“唇风”一症,在清代吴谦所著《医宗金鉴》中早有记载,好发于下嘴唇。发作时口唇红肿、痒痛、破裂、流黄粘水,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单用中药治愈1例,现报道如下。王某,女,9岁,学生,于2005年12月3日就诊。家长代诉:3日前自觉唇周痒痛,每痒即搔,搔后即溃破、流黄粘水。起初并未引起注意,过一、二日便见患儿口唇继续肿胀、蔓延,进食时口唇不适,随即来院就诊。现患儿面色萎黄,形体稍有消瘦,口唇肿胀,唇色鲜红,伴有裂纹,破裂处渗出粘液。此乃脾经湿热兼夹风邪为患,予以疏风清热之剂,外用“冰黄膏”。处方:荆芥6g,防风6g,薄荷6g,黄连6g,黄栀6g,黄芩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熄风化痰方对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9月—2016年6月的200例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门诊眩晕病风痰上扰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服用熄风化痰方,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5%,高于对照组的7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化痰方对风痰上扰型眩晕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加伦 《河南中医》2007,27(4):72-73
脑梗死中医又名卒中、中风,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近年来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以腔隙性脑梗死为多见,据统计占45%~50%,本病并非以半身术遂为主症,而是大多症状轻且单一,诸如单觉肢体麻木,单纯语言障碍,或仅偶觉构词困难;单为面肌无力,或单见手指不灵等,在辨证论治方面难以入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体会到,腔隙性脑梗死所表现的诸症,寓有中医脑府病变的特殊规律,而着眼中医之生理、病理特性论治,且可收事半而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9.
魏灿辛 《陕西中医》2001,22(8):511-512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 ,其性扬开泄、易袭人体之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 ,来去迅速 ,变化多端 ;风为百病之始易兼邪致病 ;风与肝相应。风邪的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痰饮、搔痒、出疹、腹泻、疼痛、痛无定处、眩晕、昏倒、手足蠕动 ,肢麻不仁、震颤、抽搐、惊厥、强直、角弓反张、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半身不遂等功能障碍。风在自然界是一种气流 ,在中医学上有多种含义 ,在人体是百病之长 ,由此可见 ,风在人体不可有 ,自然界不可无 ,那么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能制风邪不入人体 ,侵入人体后如何除去 ,是一个艰巨的难题。但人们长期与…  相似文献   

10.
徐尔山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1):478-478
咳嗽变异性哮喘 ( CVA) ,又称咳型哮喘、过敏性咳嗽 ,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 ,也是引起小儿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唯一症状是慢性咳嗽 ,无明显肺部阳性体征。笔者在1 993年 5月~ 1 999年 5月间 ,以中药熄风化痰、宣肺止咳方法治疗本病 42例 ,并以博利康尼治疗3 5例作对照观察 ,现将结果报导如下。1 一般资料75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大于 1个月 ;2临床无感染征象 ,或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 ;3支气管扩张剂使发作缓解。其中治疗组 42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1 8例 ;年龄 8月~ 3岁 1 3例 ,4~ 7岁 2 3例 ,8~ 1 4…  相似文献   

11.
治痰十一法     
刘永 《河南中医》2012,32(5):539-540
痰既是津液不能正常运化产生的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呼吸系统疾病中无一不涉及到痰.临床治痰之法多种多样,总体可概括为燥湿化痰法、清热化痰法、润燥化痰法、温中化痰法、熄风化痰法、软坚化痰法、通腑化痰法、收敛化痰法、开郁化痰法、健脾化痰法、补肾化痰法.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从“风痰瘀络”论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使得中医面临严峻的挑战。既往中医对各种原因所致的眩晕多从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精亏虚、气血不足论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通过对近年来900余篇文献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中以痰瘀阻络证候最为多见,因此痰瘀阻络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而风痰瘀络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针对这一发病机制,创立熄风化痰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必将取得较好的疗效,对其诊治思路的探讨研究必将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潜阳封髓丹是由潜阳丹和封髓丹两方合成。潜阳丹首见于郑氏《医理真传》,由西砂仁一两、附子八钱、龟版二两、甘草五钱组成,治以纳气归肾、引火归原[1]。郑氏解说:"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甲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耳呜性耳聋的疗效.方法:70例采用针刺及药物穴位注射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愈4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57%.结论:针灸为主治疗耳鸣性耳聋可使耳鸣消失或减轻,听力能力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方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60例采用SPSS 21.0软件按先后序列号分为常规西医治疗组及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熄风化痰方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30例。观察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头胀头痛、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耳鸣耳聋、易怒烦躁、失眠多梦积分及总分均低于常规西医治疗组(P0.05),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93.3%,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的73.3%(P0.05)。结论:熄风化痰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富 《陕西中医》2005,26(10):1126-1127
笔者分别应用平肝潜阳,滋阴潜阳,清火化痰,澡湿化痰,阴阳双补,健脾益气等法对高血压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荣平 《河南中医》2008,28(5):77-77
抽动秽语综合征好发于2~15岁小儿,表现为不同形式的抽动发作,多种发声,能受意识控制一段时间,病程多在一年以上,病因不明,与心理因素有关。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笔者依据祖国医学理论,从肝论治,采用平肝熄风、柔肝熄风法,佐以健脾、养阴,治疗过程中结合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9.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中风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段丽梅  殷亚琳 《河南中医》1998,18(4):229-230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中风病中的运用段丽梅殷亚琳河南省开封市中西医结合中心医院(475003)主题词中风/中药疗法刺血疗法熄风祛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乃前哲治风症经验之谈。医理源于气血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气郁则血缓,血滞,...  相似文献   

20.
1宣肺通窍法凡外感病中,突发耳窍闭塞、胀问、耳鸣、耳聋;伴咽痒咳嗽,鼻塞流涕、微恶风寒。诊见鼓膜内陷、捶骨柄色淡红,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鼓室压图多见AS型。脉浮紧或浮数,舌质淡红苔薄。此乃外邪束表,肺气失宣,邪伏肺系,耳之气道不通之故。治宣宣肺通窍,方用三拗汤加减。例1:王某,男,14岁,1993年3月10日初诊。诉日前外出受凉,急起恶寒发热,随后出现咽痒咳嗽。左耳闭塞如棉塞耳,听力骤降,讲话时耳中回声较大。伴鼻塞,清稀鼻涕,擤涕时左耳微痛而闭塞感可一时缓解。检查见左耳鼓腹内陷,捶骨柄色淡红,音叉试验呈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