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血管病乃当今患病率、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都很高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临床上以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为寻找本地区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304 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  相似文献   

2.
腔隙性脑梗塞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将临床所见36例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软脑膜血管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出血破入下腔或脑室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此病在脑血管病中仅次于脑出血、脑梗塞而居第三位,易复发,死亡率高,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病。本文拟就其若干重要临床问题做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常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和局灶性脑梗死。局灶性脑梗死又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其中以脑血栓形成最常见;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图1)。这里主要谈谈脑血栓形成的诊治。脑血栓形成是指脑动脉主干病变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形成血栓并出现相应的症状与体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病(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多变,有许多致病危险因素已被公认。其中生活习性与脑血管病之发病密切相关,现分别介绍如下。 吸烟与脑血管病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吸烟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其发病率与死亡率越高。这是因为烟气中的一氧化碳与尼古丁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祸根。大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意外发病率高,是世界范围内人类致死的三大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癌肿)之一。脑血管意外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栓、脑栓塞)及高血压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型的急性脑血管病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对75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痫患的发生率,发作类型,发作时间,颅脑CT,EEG及临床疗效回顾分析。结果:结现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可并发癫痫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发生率显高于脑梗死及脑出血,脑梗死以局限性发作为主,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全身性发作为主,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比脑梗死出现癫痫发作时间早。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可以并发癫痫发作,且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其癫痫发作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及脑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临床诊断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人,且做了头颅CT、MRI检查.结果 ①均有引起脑血管病的相关疾病史.②头颅CT、MRI均表现有基底节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结论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直接原因是基底节区缺血性病变.对于有脑血管病史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出现小碎步态、肌强直等表现,结合头颅CT、MRI影像学改变可考虑本病诊断,及时给予治疗,可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9.
《健康》2014,(2):7-7
<正>脑血管病,俗称"中风",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突然堵塞或破裂导致脑部神经功能受损的一类疾病。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是我国死亡率、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危险提示有多种危险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关,需引起高度重视:1.年龄的增长、有卒中家族史等(无法改变);2.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合理饮食和营养过剩、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为1992年9月~1993年9月经神经科确诊和颅脑CT证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共84例.男35例,女27例,平均年龄62.5岁.根据国际脑血管疾病会议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为准则,其中脑血栓形成51例,腔隙性脑梗塞13例.我们使用WFB-Ⅳ型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了体外反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胰多肽(PP)、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企图了解体外反搏是否亦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由于脑血管阻塞、破裂导致脑组织受损,出现临床上一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复视、头昏、昏迷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罪魁祸首是血管。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前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病的发病现状为"四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人200万,现有脑血管病人700万,3/4致残,其中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3.
豫勇 《健康生活》2013,(11):23-23
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的脑血管病变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倍,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88%为脑血栓形成或腔隙性脑梗塞(俗称“腔梗”)等阻塞性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造成糖尿病病人残废和死亡的问题在我国比在西方国家更为严重。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急性期用西医西药急救效果较好,如果辅助给以中医药治疗,特别是后期及恢复期,辨证选用中医药治疗则对消除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脑血管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室出血、6例2次以上脑出血患者进行SCTA检查.结果:SCTA在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阳性率达90%,其中检出动脉瘤22例(84%),脑动静脉畸形7例(12%),烟雾病2例,血管发育不良1例(4%),正常2例.结论:SCT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在脑血管病病因诊断方面具有简便、微创特点,并能补充DSA的诊断信息,对于筛查动脉瘤及指导手术或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常与年龄、性别、种族有关,而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狭窄、肥胖、短暂脑供血不足等因素易诱发中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胰岛素(INS)、C肽(C-P)、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含量测定,观察其变化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16例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出血36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梗死43例,腔隙性梗死37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全自动生化法分别于急性期或恢复期检测INS、C肽含量,同时测定FBG、TG、TC,并与42名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血清INS、C肽及FBG、TG、TC含量在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3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恢复期INS及C肽含量仅在腔隙性梗死组显著增高。结论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INS、C肽及FBG、TG、TC增高是由于脑部病变损伤下丘脑一垂体功能所致;其中高胰岛素血症是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郝磊 《职业与健康》2004,20(9):122-122
急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分为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和暂时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三大类.其发病率、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神经系统中各类病的首位,其幸存者致残率占70%~80%.由于病情急,变化快,所以需就地抢救,我院自2000~2002年共收治8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现将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肖爽 《长寿》2003,(8):26-27
俗话说:“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死亡率堪称众病之首。 急性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在出血性中风中,由脑出血引起者最为多见,约占95%;由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原因引起者仅占5%。根据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高胰岛素血症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40例脑梗塞患者,分围腔隙性脑梗塞组和大血管病变组,并设立非脑血管病对照组,测定3组的空腹血糖、血脂及空腹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腔隙性脑梗塞组空腹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大于大血管病变组及对照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胰岛素血症及糖化血红蛋白增高主要引起脑小血管病变,对大血管影响较小,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腔隙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质代谢紊乱,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高胰岛素血症重要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均系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比较常见。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特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如系脑实质内出血后,血液穿破脑组织而进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者则称为继发性蛛网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