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睾丸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本例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由中到大淋巴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LCA及CD20为阳性;CD3、CD30、CD117及CK为阴性.结论 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为外周活化的B细胞起源,其预后差,易复发和转移;病理活检加免疫组化对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PTL进行了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总结了近10年国内发表的199例PTL的详细临床资料。结果 PTL多发于老年妇女,多有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肿块。B细胞性PTL占94.5%(190/201),T细胞性PTL占5.5%(11/201)。结论 PTL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最常见为B细胞性,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睾丸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10例睾丸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主要症状为睾丸无痛性肿块或仅有隐痛不适,组织学上均为弥漫型非霍奇金氏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证实B细胞来源6例,T细胞来源4例.结论:中老年人,特别是双侧睾丸弥漫性肿大,首先应考虑淋巴瘤的可能.本病确诊依赖病理学诊断,免疫组织化学对鉴别诊断及分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7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6~71岁.左侧9例,右侧6例,双侧同时发病2例,均为临床ⅠE期.10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6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淋巴瘤,1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16例患者瘤细胞表达CD20或CD79a,1例患者瘤细胞表达CD3和CD45RO.所有患者瘤细胞均不表达CD30、CD68、CK、Syn、PR、ER.结论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极为少见,术前诊断困难,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其预后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5.
26例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其免疫表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及免疫表型,探讨对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6例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作回顾性临床病理研究,形态学分型按新版WHO(2001)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进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4岁,单侧睾丸肿大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少数病例还累及对侧睾丸、附睾、精索及淋巴结等;组织学分型:22例(84.6%)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11.6%)为继发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3.8%)为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几乎所有病例肿瘤细胞都有很高的增殖活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bcl-2蛋白。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无痛性、进行性睾丸肿大。应考虑到淋巴瘤的可能。该肿瘤的确诊依赖于病理活检,免疫表型检测及原位杂交对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PTL)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6例PTL的临床特点.观察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标记并随访。结果 PTL多发生于中年以上成人.小儿亦可发生,l/3双侧罹患。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LCA、CD20、CD79α,不表达CK、PLAP、CD3、CD45RO。随访2~20月,2例存活。结论 PTL为一种罕见的睾丸恶性肿瘤,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需与间变性精原细胞瘤或精母细胞瘤及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7.
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探讨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对15例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作临床病理观察及随访,按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2001)进行组织学分型和诊断。采用SP法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该类肿瘤占同期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56%(15/2679),其中,临床Ⅲ期或Ⅳ期者有12例(80%),临床Ⅰ期或Ⅱ期者3例(20%)。组织学分型:15例(100%)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心母细胞性或免疫母细胞性。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3例术后分别用CHOP或COMP方案治疗。4例有随访资料者均死亡,生存时间为21d~18月。结论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少见,预后差。肿瘤的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和免疫表型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PT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5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无痛性甲状腺肿大,1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压迫症状。9例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病理类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结论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应特别注意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可能性,应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进行PTL诊断,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598-1599
目的:对睾丸恶性淋巴瘤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探讨超声在睾丸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收手术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睾丸淋巴瘤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16例患者中8例为恶性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型),4例为恶性NK/T细胞淋巴瘤型,4例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超声检查显示病灶均呈不均质低回声,10例患者病灶呈弥漫性分布,6例患者病灶呈结节状分布。彩色多普勒提示所有病灶内部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对睾丸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结合病史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病理学特征,总结其病理诊断要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改善预后。方法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合临床特点分析。结果13例PBL均为恶性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5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2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3例为MALT伴DLBCL转化,1例为滤泡性淋巴瘤(FL)Ⅲ级,2例为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结论通过对PBL的病理诊断分类,并给予相应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原发于甲状腺的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5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PTL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12例PTL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63岁(42~81岁),起病至诊断时间平均5个月(0.5~24个月)。其中1例因咳嗽、憋气就诊,余11例均因颈部肿物进行性增大就诊。除1例无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外,其余11例首诊时有7例为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初诊11例行颈部B超,双侧均有结节者9例,肿瘤平均直径3.87 cm。4例经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8例经甲状腺肿物粗针穿刺确诊,病理报告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9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1例小B细胞淋巴瘤,5例病理证实合并桥本甲状腺炎。除1例MALToma因考虑肿瘤相对惰性,未行化疗,余11例均予化疗。中位生存时间24个月(1~117个月),死亡3例。健在的9例患者中,7例化疗后定期随访肿瘤无进展,1例MALToma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未予化疗及放疗,仍带瘤生存,1例仍在化疗中(2周期)。结论:中老年(尤其女性)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出现迅速增大的甲状腺肿物,B超提示甲状腺结节或实质内不均质低回声,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和气管压迫时需高度警惕PTL的可能,对可疑病例适时采用粗针穿刺活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化疗方案选择及疗效,并结合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生存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位年龄84岁;所有患者合并至少2种其他疾病,其中以高血压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见,有4例合并第二肿瘤;出现B组症状(发热、盗汗及体重下降)的占13例;病理亚型中以非生发中心细胞型(non-GCB)居多(10/15);Ann-Arbor分期Ⅱ期1例,Ⅲ/Ⅳ期14例;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3~5分14例;初诊时有10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高于正常。全组病例均采用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为基础的个体化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SD)1例,疾病进展(PD)2例,治疗总反应12例;全组病例半年总生存10例,1年总生存8例;半年、1年无进展生存分别为7例、6例。结论老年DLBCL初诊时合并基础疾病多、分期较晚、病理分型以non-GCB亚型为主,预后很差;应在强化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预后,采用个体化R-CHOP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收集和分析我血友病中心近年来有关儿童血友病诊断的数据,了解我国儿童血友病诊断的进步与不足,为进一步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儿童血友病关怀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血友病中心自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30日注册登记的所有儿童血友病病例有关诊断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417例病例资料,分别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中位年龄为2.5岁(0.1岁至13.1岁);血友病A333例(79.9%),血友病B84例(20.1%);轻型33例(7.9%),中间型204例(48.9%),重型180例(43.2%);仅104例(24.9%)有血友病家族史。首次出血情况:首次出血中位月龄为10.0个月(0.0~89.0月):轻度出血181例(43.4%),中度197例(47.2%),重度39例(9.4%);首次出血原因中,医源性出血27例(6.5%),其中12名患儿为通过手术前检查筛查发现,5例(5/27,18.5%)患儿有血友病家族史,其中分娩时出血3例(3/27,11.1%)。获得诊断情况:平均诊断月龄为22.5±14.8月(0.0~178.0月);获得诊断距离首次出血的时间平均为9.10±0.82个月(0.0~100.0月);获得诊断时机:近期(首次出血后≤1月)210例(50.4%),中期(首次出血后>1月~≤6月)68例(16.3%),远期(首次出血后≥6月)139例(33.3%);获得诊断时机相关因素分析:与有无家族史及患儿所处地区无关(P值分别为0.71、0.281),而与首次出血程度相关(P=0.012)。首次出血程度越重的患儿在近期获得诊断比例越高(近期诊断率在首次轻度出血者为46.5%,中度出血者为51.8%,62.5%)。但首次重度出血者与中度出血者间无差异(P=0.463)。诊断进步与不足:近12年新诊断病人数量呈升高趋势,2013年预计诊断数(84例)是2000年(3例)的28倍;近三年来,近期、中期、远期获得诊断的构成比例存在差异(χ2=14.1,P=0.007),远期诊断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分别为44.8%、50.8%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共39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32例,霍奇金淋巴瘤7例,移植前状态:移植前患者达CR1 21例,CR。9例,PR9例。结果:移植后CR32例,PR7例,无移植相关死亡。全部病例随访至2014年2月,随访时间6~105个月,3年以上23例,5年以上16例。1例霍奇金恶性淋巴瘤Ⅳb期患者(病理分型为混合细胞型)移植后11个月出现复发,移植后13个月死亡。1例弥漫大B淋巴瘤移植后6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8例NHL患者分别于移植后21,25,26,27,31,32,63,83个月死于复发或进展。其余29例存活至今(CR22例,带瘤生存7例),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78.3%(18/23)和;5年EFS为56.2%(9/16);总生存率74.4%(29/39)。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恶性淋巴瘤患者缓解后的巩固治疗比单纯化疗有更好的疗效,对提高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可能有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26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GINHL)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于胃12例,小肠9例,大肠4例,1例为混合部位。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依次为腹痛(73%)、消化道出血(23%)及腹部包块(15%)。病理类型以MALT淋巴瘤(35%)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5%)最多见;其次为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15%)。临床分期14例患者为I期,6例为Ⅱ期,1例为Ⅲ期,5例为Ⅳ期。治疗方案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张英  唐乾坤 《西部医学》2011,23(7):1326-1327
目的探讨LEEP环型电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LEEP对19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ike Lesions,CIN)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其疗效及病理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例患者LEEP术后病理诊断结果,CINⅠ级92例(46.94%);CINⅡ级75例(38.26%),CINⅢ级29例(14.79%,包括宫颈原位癌3例);196例患者术前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将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完全符合者178例(90.82%)。手术时间3~10 min,出血量约5~15 ml。所有患者经4~8周后随访观察宫颈形态基本正常。术后6个月细胞学复查转阴率为100.0%。结论宫颈LEEP环型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出血少,不需麻醉,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CIN诊断、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性生存因素.方法 59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Ⅲb~Ⅳ期晚期NSCLC患者均接受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治疗方案,服药前及服药后每2~3周进行疗效及全身评估.结果 59例NSCLC患者完全缓解6例(10.17%)、部分缓解17例...  相似文献   

18.
赵伟  张大川  彭蕾  虞华明 《吉林医学》2012,33(31):6752-6754
目的:探讨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诊断。方法:对35例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临床病理学观察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的组织形态学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liVision plus法。结果:35例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的男女之比为1.3∶1;发病年龄25~83岁,平均59岁。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9例(54%);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7例(20%);套细胞淋巴瘤7例(20%);不能分类2例(6%)。发生于胃18例(51%);发生于小肠7例(20%);发生于结肠6例(17%);发生于回盲部、阑尾、肛管、吻合口各1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所有病例均表达CD20和CD79a,不表达CD3,不同类型淋巴瘤不同程度表达CD10、bcl-6、MuM1、CyclinD1等。结论: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主要分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小B细胞淋巴瘤两大类;胃肠道小B细胞淋巴瘤以MALT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多见;对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中的诊断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特点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9例被手术、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均误诊,其中误诊为胶质瘤8例,转移瘤4例,脑膜瘤5例,脱髓鞘疾病2例。根据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B细胞淋巴瘤18例,T细胞淋巴瘤仅1例。结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误诊率高,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点,确诊依靠病理检查。脑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惟一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脾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8例脾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脾良性肿瘤31例(45.59%),包括脾囊肿15例,血管瘤12例,淋巴管瘤3例,淋巴瘤11例。术前B超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者57例(83.82%),CT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者62例(91.18%)。59例行脾切除术,6例行脾部分切除术,2例行脾囊肿穿刺引流术,1例行穿刺活检术。良性肿瘤22例获13~114个月随访,均生存良好。恶性肿瘤23例获12~79个月随访,8例淋巴瘤生存时间为14~7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3个月,其他恶性肿瘤15例,仅3例生存〉2年,其余均在3~12个月内死亡。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脾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治疗上应以手术治疗为主。良性肿瘤无论行脾切除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术后均无需特殊处理;恶性肿瘤应以手术为主,恶性淋巴瘤在脾切除术基础上行辅助化疗对延长生存期有意义,对转移癌患者尚需在术后行相应的辅助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