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挤压伤大鼠血浆内皮素含量与心脏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挤压伤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含量的动态改变,研究挤压伤早期是否有心脏损伤及其与ET-1的关系。[方法]建立挤压伤大鼠动物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酶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cTnⅠ含量。[结果]挤压伤后12h血浆ET-1显著下降,血清心肌酶,cTnⅠ显著升高,并持续48h以上。[结论]肢体挤压伤早期有心肌细胞的损伤,ET-1可能在心肌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庆瑞  李本秀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387-1388
目的:寻找胸部肿瘤放疗心脏受照时,早期发现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以利于尽早预防和治疗放疗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30例胸部肿瘤患者为观察组,30例非胸部肿瘤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普通放疗,2Gy/d,5次/周,前后对穿照射达40Gy后,所有患者分别在放疗前、放疗剂量达40Gy、放疗结束(60Gy~70Gy)时和放疗后1个月检测cTnⅠ。结果:血清cTnⅠ浓度〉0.4ng/ml为诊断心肌损伤的界限值。放疗前与DT40Gy时cTnⅠ含量轻度升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放疗前与放疗结束时比较显著升高,P〈0.01,有极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放疗前与放疗后1个月的比较,P〈0.001;放疗DT40Gy与放疗结束时比较,P〈0.001,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放疗结束时与放疗后1个月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中cTnⅠ的变化可早期反映放射性心脏损伤,以利于尽早预防和治疗放疗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Ⅰ(cTnⅠ)对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心肌损伤的意义。方法:对本院4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重度中毒患者,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TnⅠ的含量。结果:45例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血清cTnⅠ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8例重度患者血清cTnⅠ明显高于27例中度患者(P〈0.05)。结论:cTnⅠ对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心肌损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对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5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者外周血清cTnⅠ水平,将SLE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活动组(21例)和稳定组(14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LE病情活动组血清cTnⅠ永平显著高于SLE病情稳定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SLE病情稳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SLE病情活动组血清cTnⅠ定量检测增高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LE病情稳定组(P〈0.01)。结论血清cTnⅠ的增高可作为SLE心肌损伤的诊断指标之一,是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XFZYT)对野百合碱(MCT)诱导肺血管重构大鼠ET-1、NO干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预防组、血府逐瘀汤治疗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每组9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MCT(60mg/kg)复制肺血管重构模型,血府逐瘀汤预防组、对照Ⅰ组造模第2天起给药,血府逐瘀汤治疗组、对照Ⅱ组造模第15天起给药。至实验第28天采集组织标本,观察各组大鼠肺血管病理形态学及测定血ET-1、NO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小动脉管壁变厚、管腔变小,血浆ET-1增多,血清NO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血浆ET-1含量降低,血清NO含量升高(除外血府逐瘀汤治疗组),肺小动脉管壁有不同程度变薄、管腔变大(P〈0.01~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有效减轻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ET-1和NO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毒素诱导大鼠心肌损伤时EPO及EPO受体表达。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LPS组和对照组,LP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处理3d后腹腔注射LPS10mg/kg,建立内毒素心肌损伤模型。对照组与LPS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6h后于鼠尾部放血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断颈活杀取出心脏组织测定EPO及EPO受体浓度。结果LPS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TnⅠ、CK、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751、5.346、3.432,P〈0.05)。LPS组心脏组织EPO及EPO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587、4.306,P〈0.05)。结论内毒素诱导大鼠心肌损伤时存在EPO及EPO受体高表达,为外原性EPO在脓毒症的心脏保护中的廊用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核糖防治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胸部肿瘤的患者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全程服用核糖1g/次,3次/d。对照组全程服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两组放疗剂量65~70GY。结果放疗结束后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糖可降低心脏的放射性损伤,安全,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服用方便,可作为胸部肿瘤放疗时防治放射性心脏损伤的一种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心肌肌钙蛋白Ⅰ与冠心病患者远期心脏事件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远期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69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TnⅠ、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根据cTnⅠ水平将患者分为cTnⅠ正常组和升高组,列出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及心电图结果,随访患者远期心脏事件,分析cTnⅠ与远期心脏事件的相关性。结果169例患者中有59例cTnⅠ升高(34.9%);cTnⅠ升高与心电图异常Q波、ST段改变呈正相关(P〈0.05),与糖尿病呈负相关(P〈0.05)。162例近期生存者中152例有远期随访结果,随访率为93.8%,随访时间为(26±10)个月,共有27例患者发生32件远期心脏事件,其发生与女性患者、cTnⅠ升高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cTnⅠ升高与cTnⅠ正常患者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及人均心脏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Ⅰ是心肌损伤敏感而特异性的指标,血清cTnⅠ水平是冠心病患者远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炎性-纤维化病理损伤角度出发筛选优化造模条件,构建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X线单次全身照射大鼠获得最大耐受剂量,以该剂量为依据进行心脏局部性单次照射,筛选能引起大鼠心脏显著炎性-纤维化病理损伤的最小X线剂量。以筛选得到的X线剂量进行大鼠心脏局部单次照射,构建RIHD大鼠模型。于照射后1 d、1周、2周、4周、6周取材,检测大鼠心脏病理损伤评分、Masson染色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血浆心肌酶水平、心肌组织炎性因子和纤维化因子的表达,评价动物模型。结果 大鼠全身照射耐受剂量低于16 Gy;大鼠心脏局部照射剂量不低于25 Gy时能引起显著的炎性-纤维化病理损伤,是RIHD大鼠模型的构建条件。以25 Gy心脏局部单次X线照射剂量构建大鼠RIHD模型,照射后大鼠心脏病理损伤评分、心肌CVF增高,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水平增高;心肌组织核因子κB(NF-κB)p65、NF-κB p5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在X线照射后第1天开始出现高表达,并持续至第4周;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等纤维化分子表达呈渐进性升高的趋势,第4周达峰值。结论 采用25 Gy X线心脏局部单次照射可构建稳定的炎性-纤维化RIHD模型。病理观察和CVF能动态反映RIHD模型大鼠早期炎性病理变化和随时间渐进性的纤维化病理进程,炎性因子NF-κB p65、NF-κB p50、TNF-α的早期持续高表达及纤维化因子TGF-β1、ColⅠ、Col Ⅲ的渐进性升高可评价RIHD动物模型的急性炎性损伤和纤维化迟发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54例窒息新生儿于入院时检测血清心肌酶及心肌cTnⅠ,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心肌酶与心肌cTnⅠ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新生儿窒息时心脏是受损的重要脏器之一,心肌酶及心肌cTnⅠ的测定,对了解是否存在心肌损害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性肺炎新生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 (cTnⅠ)的水平.方法:临床确诊为新生儿支原体肺炎(MPP组)55例和新生儿细菌性肺炎(N-MPP组)60例,于入院后第2天、第7天和2周测定血清心肌酶及cTnⅠ,并与56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PP组、N-MPP组患儿入院第2天、第7天心肌酶及cTnⅠ均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后第2天N-MPP组高于MPP组(P<0.05或P<0.01),第7天MPP组高于N-MPP组(P<0.05或P<0.01);入院后2周N-MPP组心肌酶及cTnⅠ基本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PP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支原体肺炎较细菌性肺炎心肌酶及cTnⅠ水平升高延迟出现且恢复慢,不同时间检测心肌酶及cTnⅠ,可了解患儿心肌损害情况,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及肺组织中ET-1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改变及益气活血中药对其治疗作用。方法96只Wistar种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照射加中药组(A组)30只、照射加氨溴索组(B组)30只、单纯照射组(C组)30只、正常对照组(D组)6只。用直线加速器对前三组大鼠右肺进行分次照射(5Gy/次,1次/周,累积剂量为30Gy),于照射开始后第4、6、8周3个时间点分别处死三组大鼠各6只.采血测定ET-1浓度,肺组织测定ET-1免疫组化。结果照射后肺组织炎症和肺水肿进行性加重;C组照射后5,15,30,60d血清及肺组织ET-1水平进行性升高,A组、B组各时相值表达相似,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ET-1水平的变化能反映放射性肺损伤的严重程度,益气活血中药能抑制肺组织ET-1的表达,降低血浆ET-1水平,可能是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一个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乌拉地尔(ura)对脊髓损伤大鼠血清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保护的作用机理。方法按无菌手术的要求进行脊髓T10右侧半横断手术,术后腹腔注射乌拉地尔(30mg/kg或10mg/kg),连续3d。取血,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ET-1和CGRP含量。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后,模型大鼠血清ET-1含量明显升高(P〈0.01),cGRP明显降低(P〈0.01);与损伤对照组相比,使用乌拉地尔后,其血清ET-1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CGRP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可导致血清ET-1升高、CGRP降低。乌拉地尔可通过降低血清ET-1水平和升高CERP水平而发挥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海洋甾体(YC-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即对照组、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心肌梗死组、YC1治疗组、地奥心血康治疗组。观察大鼠血浆NO与内皮素(ET-1)变化,心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NR1)的表达及大鼠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心肌梗死组大鼠比较,假手术组与溶剂对照组无明显变化,YC-1治疗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地奥心血康治疗组心功能明善更明显;YC-1治疗组大鼠血浆NO含量显著减少(P〈0.01),YC-1治疗组大鼠血浆ET-1含量显著增加(P〈0.01),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YC-1治疗组大鼠心肌NMDANR1的表达明显减轻(P〈0.01)。结论:YC1治疗能够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其作用可能与血浆NO及ET-1含量变化及NMDANR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肺合剂对大鼠早期放射性肺炎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肺合剂对大鼠早期放射性肺炎的保护作用及其在放射性肺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Gy组),照射组(30Gy组)、中药组(中肺合剂+30Gy组)3组,每组各15只。单次6MV-X线30Gy对照射组和中药组大鼠双肺照射复制放射性肺炎模型。分别于第2周、第4周时间点从3组中各取5只大鼠活杀取材,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系数、血常规,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照射组大鼠肺损伤明显,白细胞数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肺系数、TGF-β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而中药组较照射组肺损伤程度减轻,肺系数、TGF-β1的表达较照射组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均P〈0.05),对白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中肺合剂对大鼠早期放射性肺炎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使放射性肺炎及纤维化病变减轻。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29例大面积PTE患者、25例非大面积PTE患者(包括次大面积PTE和小面积PTE)及20例健康者外周血清cTnⅠ、CK—MB水平。结果:大面积PTE患者血清cTnⅠ水平显著高于非大面积PTE患者及正常人(P〈0.05),而出现呼衰、心衰并死亡的PTE患者血清cTnⅠ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成功的患者(P〈o.01),非大面积PTE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无差异(P〉o.05)。结论:血清cTnⅠ水平增高可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可作为急性PTE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窍化瘀法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视神经放射性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与实验组均采用放射线照射3周,每周1次;实验组于放射照射前2周开始每日腹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剂量为4.0 g/kg)、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剂量为15 mg/kg)和醒脑静注射液(剂量为2.5 mL/kg),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放射照射前、照射后1 d、2周、4周及6周大鼠静脉血内皮素-1(ET-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浓度,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组间差异。于照射后2、4、6周分别取材进行视神经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视神经轴索脱髓鞘病变程度,并计算和比较各组视神经脱髓鞘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放射照射后模型组静脉血ET-1、 vWF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于照射后4周达到峰值;与模型组比较,照射2周后实验组静脉血ET-1、 vWF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放射照射后2、4、6周模型组视神经脱髓鞘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实验组比较视神经脱髓鞘率在照射后2、4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6周实验组视神经脱髓鞘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化瘀法预防性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视网膜视神经损伤模型大鼠静脉血ET-1、 vWF浓度,减轻放射线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的损伤,并对放射性视神经损伤后期轴索脱髓鞘改变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挤压伤大鼠血浆内皮素 1(ET 1)、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含量的动态改变 ,研究挤压伤早期是否有心脏损伤及其与ET 1的关系。【方法】建立挤压伤大鼠动物模型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酶改变 ,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 1含量 ,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cTnⅠ含量。【结果】挤压伤后 12h血浆ET 1显著下降 ,血清心肌酶、cTnⅠ显著升高 ,并持续 48h以上。【结论】肢体挤压伤早期有心肌细胞的损伤 ,ET 1可能在心肌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患儿心肌的影响,同时探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检测在其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间收治的6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观察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TnⅠ和肌酸磷酸激酶MB(CK-MB)水平,并取同期40例患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cTnl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中血清cTnⅠ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K-MB的阳性率,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合并心肌损害,血清cTnⅠ水平检测可用于临床,以便进行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的变化,以指导CHF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方法43例CHF(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分别于入院第2天和心功能改善至Ⅰ、Ⅱ级时各抽血2 ml,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cTnⅠ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HF组血清cTnⅠ水平为(1.13±0.75)g/L,对照组为(0.19±0.0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80,P〈0.05);CHF组cTnⅠ阳性者治疗前cTnⅠ水平为(1.37±0.74)g/L,治疗后为(0.34±0.1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80,P〈0.05)。血清cTnⅠ水平随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而升高,血清cTnⅠ持续阳性者,其预后不佳。结论CHF患者存在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血清cTnⅠ水平是反映CHF严重程度的一个可靠指标,同时识别其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