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临床吸氧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临床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过程中湿化瓶内细菌污染情况,探讨预防和控制污染的措施。方法用棉拭涂抹法作现场采样和细菌检测方法,对临床中低流量(≤4 L/m in)鼻导管吸氧≥24 h的湿化瓶与未湿化瓶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采样持续吸氧8 h的湿化瓶120份,细菌污染率为49.2%;持续吸氧24 h的湿化瓶120份,污染率为57.5%。采样持续吸氧8 h的未湿化瓶120份,细菌污染率为35.0%;持续吸氧24 h的未湿化瓶120份,污染率为44.2%。检出的主要菌群为葡萄球菌、肠杆菌、芽孢菌和真菌。结论临床使用中氧气湿化瓶污染严重,湿化组污染率明显高于未湿化组,随着吸氧时间延长,污染加重。  相似文献   

2.
蔡旌 《当代护士》2003,(10):58-59
目的 :了解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方法 :对ICU、手术室、外科及儿科的氧气湿化瓶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30份标本中 13份细菌污染 ,污染率 4 3 3%。结论 :氧气湿化瓶的污染是医院一个潜在的污染源 ,做好湿化瓶的消毒、更换 ,对减少医院感染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济南市区内两所医院内氧气湿化瓶污染状况抽样调查。发现医院在治疗任务繁重时,出现忽视氧气湿化瓶消毒,导致细菌严重污染现象,其污染程度与患者使用频率、消毒时间有直接关系,加强消毒措施后,氧气湿化瓶污染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吸氧湿化瓶的消毒及其湿化液微生物污染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上海市各区(县)部分医院吸氧装置湿化瓶中湿化液检测393份样本。其中,非一次使用性与一次使用性湿化瓶中湿化液细菌总数>100cfu/ml、污染霉菌或绿脓杆菌者分别占5895%(214/363)与8000%(24/30)。湿化液污染微生物程度随湿化瓶连续使用时间延长而加剧。  相似文献   

5.
氧气湿化瓶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内感染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原因除病人自身条件(如基础疾病、防御功能、免疫系统改变)外,在吸氧过程中,使用污染的氧气湿化瓶及导管也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基层综合医院内科病房,大多是综合内科,收治各类重症病人,混合交叉使用供氧装置,更易造成院内呼吸道感染。笔者就此问题自1991年3~7月对我院内科病房经消毒后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内水先后抽样28份进行了细菌培养,其中10份已使用24小时,18份系应用7天(水曾更换)的湿化瓶。同时采取同一水源的自来水样4份及经2‰过氧乙酸消毒后的湿化瓶内壁采样4份做为对照进行培养。并对吸氧病人做了5人次咽拭子细菌培养。结果一、28份湿化瓶内水中有15份培养出B~-,阳性  相似文献   

6.
氧气湿化瓶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调查指出,使用24小时后的氧气湿化瓶水,有多种细菌污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与吸氧病人鼻咽部检出者相符。  相似文献   

7.
医院氧气湿化瓶系统的污染调查及消毒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氧气湿化瓶系统是指氧气流量表、过滤管、湿化瓶、湿化液。其系统各环节的消毒管理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个环节。为了解我院氧气湿化瓶系统污染情况,进行了前瞻性采样监测,并制定了氧气湿化瓶系统的消毒管理办法。1氧气湿化瓶系统污染调查及结果分析 对湿化系统随机采样 142份,检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以细菌总数≤100cfu/ml,且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合格。结果, 142份样本细菌总数合格率仅为 43. 66%。并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等。造成污染原因主要是没有使用制剂室制备的输液瓶装无菌水作湿化液…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舱吸氧管细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压氧舱内接受治疗的患者,虽然每人都有自己固定使用的吸氧面罩,但输氧管却不固定使用,输氧管与吸氧面罩的连接处容易受到污染,有可能成为医院感染隐患。为了解吸氧管污染情况,以便采取控制措施,我们对高压氧舱的吸氧管进行了监测。1方法采样方法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输氧湿化瓶的污染途径,了解其微生物污染情况及所检出致病菌的抗生素敏感度。方法对正在使用的输氧设施345套次的不同部位及痰和病房空气等处分别取样做细菌培养;针对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湿化液严重污染占37.1%;湿化瓶和湿化液连续使用时间越长细菌检出率越高,且严重污染者亦随之升高,使用时间〉3d与〈1d对比差异显著(P〈0.05);湿化瓶盖、鼻导管、咽拭子、痰及病房空气培养检出的细菌种类与湿化液检出的细菌种类相似。结论湿化液的常见污染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本研究提示湿化液的污染途径为经鼻导管的逆行污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输氧湿化瓶的污染途径,了解其微生物污染情况及所检出致病菌的抗生素敏感度。方法对正在使用的输氧设施345套次的不同部位及痰和病房空气等处分别取样做细菌培养;针对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湿化液严重污染占37.1%;湿化瓶和湿化液连续使用时间越长细菌检出率越高,且严重污染者亦随之升高,使用时间〉3d与〈1d对比差异显著(P〈0.05);湿化瓶盖、鼻导管、咽拭子、痰及病房空气培养检出的细菌种类与湿化液检出的细菌种类相似。结论湿化液的常见污染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本研究提示湿化液的污染途径为经鼻导管的逆行污染。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居首位。而在引起肺部感染的众多因素中,机械通气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接受机械通气患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无使用氧气吸入者高出20倍。机械供氧是危重病人救治的有效手段,有资料显示,由输氧污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占82.4%。因此,使用不被污染的输氧湿化液,对控制肺部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氧气湿化瓶的细菌污染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2009年1-8月按便利抽样法抽取某院胸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4个临床科室140个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进行细菌污染情况的调查。结果胸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科的氧气湿化瓶标本消毒前的平均菌落数分别为(21±5)、(19±3)、(12±4)、(29±6)cfu/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标本检出率分别为75.8%、79.6%、65.2%和97.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气湿化瓶检测出的主要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2.00%、肺炎克雷伯菌占19.33%、铜绿假单胞菌占16.67%、鲍氏不动杆菌占9.0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6.00%、其他杂菌占26.67%。各种菌株检出率最高的为呼吸内科,最低的为神经内科。结论氧气湿化瓶的污染相当严重,护理人员要加强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注意改善病房环境,提高输氧装置的清洁消毒意识。  相似文献   

13.
医院输氧湿化瓶染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医院输氧湿化瓶污染可产生病原菌气溶胶,引起呼吸道感染。为了解本区医院湿化瓶污染情况,对9所医院进行了采样培养调查。在使用的湿化瓶水液中,细菌总阳性率为85.19%(69/81);病原菌(包括条件致病致病菌)的检出率为30.7%  相似文献   

14.
吸氧用湿化瓶使用消毒后晾干的传统方法是消毒毕倒置于干净的治疗盘内,待干.但有晾晒数量少、瓶口直径小不易固定、瓶口直接接触治疗盘底易污染等缺点.为此,我们研制了湿化瓶晾干架,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方法:采用不锈钢原料,制成一个由托瓶横杆、固瓶连环、支杆和架脚组成的支架.  相似文献   

15.
目前,病人吸氧常用的塑料通气管由于长期频繁使用,不能进行消毒处理而造成输氧病人呼吸感染或交叉感染,而且通气管螺纹容易磨损滑脱而不能使用,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不便。通过对湿化瓶通气管进行加工改进,经临床应用效果明显,解决了前述问题,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取一条一次性输氧管,将接氧气端较宽部分剪去,末端留取同通气管一样长度,其余剪去即成通气管,将其连接于通气管位置湿化瓶内。2优点一次性输氧管改造后代替吸氧湿化瓶的通气管,制作简单,就地取材,降低成本,节约资金,通气管可每天更换或一人一用,防止呼吸道感染或交叉感染。同时…  相似文献   

16.
目前,病人吸氧常用的塑料通气管由于长期频繁使用,不能进行消毒处理而造成输氧病人呼吸感染或交叉感染,而且通气管螺纹容易磨损滑脱而不能使用,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不便.通过对湿化瓶通气管进行加工改进,经临床应用效果明显,解决了前述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医院门把手细菌污染调查[于爱民,田爱丽辽宁省大连市儿童医院大连116012]对我院门把手细菌污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共采样检测107个门把手,细菌总数小于90cfu/个者占31.8%(34/107),90~179cfu/个与180~269cfu...  相似文献   

19.
1993~1997年,对即墨市各医疗单位细菌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市(县)级医院、乡镇医院、各单位医务室与村个体卫生室污染超标率分别为1983%(389/1962)、3110%(1059/3045)、4452%(894/2008)与616...  相似文献   

20.
1998年6月,对本院门诊和病房的门帘用棉拭涂抹采样.每一门帘采4点为一个样?本,每点采样5 cm×5cm.结果,细菌总数超标(>15 cfu/cm2)率为75.0?%(36/48).细菌总数最多可达2 000 cfu/cm2.经鉴定,污染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