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的抗元抗体系统,除BIumbery首先发现的沃大利亚抗元、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元(HBsAg),及其相应的HBs抗体,以及乙型肝炎核心抗元(HBcAg)和核心抗体外,还知道有一九七二年Magnius报告的e抗元和e抗体系统。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把e抗元和e抗体称为HBe抗元和HBe抗体。这种抗元和抗体系统在日本是村上发现的,村上把它叫做X抗元。 该e抗元和e抗体系统,与HB抗元阳性  相似文献   

2.
<正> 几年来,我们从免疫的角度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胞膜抗元进行了研究,即用分纯的白血病细胞所制备的胞膜抗元来免疫异种动物(兔子),而获得具有殊异性的兔抗血清,并将这种抗血清再经进一步纯化后,既可用于实验室珍断,亦可用于临床作皮试诊断,且已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所谓“白血病细胞膜标记”是属实验室诊断方法之一,即依据免疫学抗元—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把用免疫法获得的膜抗体作为载体,载上荧光素后让其与未知的抗元作用,若这对抗元—抗体结合是殊异性的,则荧光素  相似文献   

3.
自从一九七二年,Magnius α Espmark报告了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的e抗元和e抗体系统以来,至今有许多关于基础和临床的问题已研究清楚。日本村上等发现的X抗元,已明确与Magnius等的e抗元相同。作为比欧美各国HBsAg携带率高的日本,对新发现的e抗元和e抗体系统的探索更为热心,尽管如此,对e抗元的本质尚没有一致的见解,至今还是不太了解。 关于临床的意义,Magnius最初报告中记载,肝炎病毒传染性高的人工透析患者血清中,e抗元阳性率高,传染性低的无症状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间接微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病毒抗体的实验条件和方法。抗元系用乙脑病毒感染的幼鼠脑,经鱼精蛋白和聚乙二醇处理的半提纯抗元,将抗元包被于国产聚苯乙烯微量塑料板,应用马抗人IgG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和马抗人IgM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检测人血清中乙脑病毒特异性IgM IgG抗体;与HI、CF试验比铰,三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有一定相关性。经阻断试验,取代试验等ELISA结果是特异性的。ELISA和HI试验检测IgG抗体敏感性相近;ELISA检测IgM抗体比2ME—HI试验的敏感性稍高,是一种帮助乙脑早期诊断比较理想方法。ELISA检测病人血清较HI、CF试验快速、简便、节省材料、而且被检血清不需事先处理等优点,有可能代替HI、CF试验供检测乙脑病毒抗体,作为常规诊断之用。  相似文献   

5.
甲胎蛋白检测在肝癌免疫诊断中的广泛应用,要求人们进一步深入了解甲胎蛋白在正常及病理情况下的发生发展规律。除了进行其血清含量测定以外,尚需了解其产生部位、产生时间、产生后的分布、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癌细胞内含量有无差异等等,这些都需要寻找能给甲胎蛋白以正确的细胞内定位的方法。一般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难以达到这一要求。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使抗元、抗体、补体在疾病中的作用更显重要,为了了解免疫因子在发病中的意义,多年来人们梦想用免疫学方法在组织中看到抗元、抗体或补体。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产生了萤光抗体法,基本上满足了上述要求,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位正确,而且方法逐渐简化,目前已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我们试用萤光抗体法来进行甲胎蛋白的组织内定位,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红细胞免疫粘附试验是一种敏感而快速的血清学反应,是以抗元,抗体复合物与补体中的C_1、4、2、3、成分依次结合,形成抗元、抗体~C_1、4、2、3、复合物,再与具有免疫粘附受体的红细胞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本法目前已应用于乙型肝炎抗元的测定及细织配型,应用于钩体病的诊断国内尚未见报道。 本法参考检测乙型肝炎抗元和组织配型试验的原则,在具体方法上又做了进一步改进。 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今年国外资料初步报道,应用鼻咽癌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A(简称IgA)与鼻咽癌病人血清做间接免疫萤光试验,证明在治疗前,93%的病人有抗这种免疫球蛋白的抗体。作者认为,抗JCB病毒壳抗元的IgA抗体(简写为VcA-IgA)的阳性率较抗EB病毒早期抗元(简称EA)的免疫球蛋白G(简称IgG)抗体为高,且更有助于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并能较敏感地反映出鼻咽癌病程的进展和变化。我们在免疫球蛋白G间接免疫萤光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对比放疗前后的鼻咽癌病人的EB病毒的IgA和IgG抗体水平,以观察IgA抗体免疫萤光试验是否可作为鼻咽癌的诊断、疗效、预后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指征。初步检查了70例鼻咽癌病人,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数省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对鼻咽癌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的同时,如何建立早期诊断、疑诊病例鉴别、疗效指标和预后指标,是一项新的课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证实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十分密切。Wara等发现鼻咽癌病人血清中IgA水平升高,并认为是EB病毒抗元的特异抗体。接着,Henle等首先报告EB病毒壳抗元(VCA)特异的IgA抗体是鼻咽癌的一个显著特点,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放疗前鼻咽癌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我国十二个省区194份阳性标本中,乙型肝炎抗—HBc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元抗体及e抗元抗体间的关系。对比观察表明抗—HBc滴度与HBsAg滴度、e系统有密切关系,而与HBsAg亚型、SGPT无明显关系;抗—HBc较HBsAg、e系统及SGPT反映HBV复制更确切,高滴度抗—HBc的慢性携带者有发展为慢性肝病的可能。並指出抗—HBc是乙型肝炎的一项敏感而特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伊朗,包虫病是一种地方性流行病。直接诊断往往在外科手术期间或术后被证实。新近,几种间接血清学诊断法,如对流免疫电泳和在其前所采用的琼脂凝胶扩散法,在检测沉淀反应方面,正在被人们所采用。两者均具有简易、快速、准确的特点,并能同时检测大量的血清样品。但由于对流免疫电泳较为敏感而逐渐在代替琼脂凝胶扩散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检测旋毛虫实验感染的家兔及大白鼠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8/8)和84.62%(11/13),检测旋毛虫病人血清45份,抗体阳性率为91.11%(41/45),且与丝虫、肝吸虫、囊虫及正常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只有1例肺吸虫病人呈现假阳性反应。此外,旋毛虫病人经丙硫咪唑治疗后可提高旋毛虫抗体的检出率。该试验诊断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简便,可在基层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12.
1940年Katz首先发现致敏家兔血液与相应抗元在体外培育时血小板释放組織胺。1953年Schachter将抗元注入致敏家兔体內也引起組織胺的释放。1955年Humphrey等将純抗元和抗体与悬浮于血浆中的正常家兔血小板一起培育时发现血浆中5—羟色胺及组织胺增加。近年来,很多学者均研究了5—羟色胺和組織胺与过敏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曾先后证明,多数病毒性肝炎患者,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增高,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并出现平滑肌抗体、线粒体抗体、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自身免疫现象,因此认为肝炎的发病可能与免疫有关。1966年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肝炎相关抗元(HAA),为肝炎的免疫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近年来,关于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的抗原一抗体系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免疫反应在肝炎发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以感染病毒后的鸡胚为抗元(冻融法)同恢复期血清试验中,血清阳性率21.4%,以正常鸡胚为抗元,所出现的血清非特异反应率24.7%,所谓抗元阳性率高达90%以上,由于非特异反应强和各正常鸡胚抗元性能上的差异,最后认为此种抗元在补体结合试验中,实用价值不大。2.消除非特异性反应:血清方面,认为六种处理方法中的吸收后再通以CO_2的方法较好,能消除半数血清非特异性反应,但要影响特异效价。抗元方面,加温处理无明显效果,经乙醚处理,可降低非特异性的强度,但敏感性要减低,同时特异性问题,仍未解决。3.用豚鼠肝脏抗元作补体结合反应;血清阳性率较高43.5%,非特异反应较低7.6%,且各正常豚鼠肝脏抗元性能上的差异不大。因此认为此种抗元比鸡胚抗元为佳。4.对豚鼠肝脏抗元,共作了16例的双分血清试验,其中有三例黄疸型肝炎的恢复期血清比早期血清增长4倍效价,但对正常抗元,有一例也出现了4倍增长。至于此种反应性质,文中作了简略讨论,并认为此种抗元具有一定特异性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1970年Rizzetto首先发现某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和肝细胞内存在Delta-因子。Delta-因子感染和HBV感染有紧密联系。Delta抗元存在于肝细胞核内,而血液内未发现Delta-抗元,只有Delta-抗体产生。目前已知Celta肝炎不仅见于意大利而且也见于世界各地,在我国亦有报告。本文报告深圳首先发现的1例,并将我们复习的文献,汇集成文。  相似文献   

16.
在针刺治病过程中或在针刺正常人情况下,血液中有形成分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已报导不少。但关于在针刺麻醉情况下病人血清蛋白质有无改变,以及这种变化与针麻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至今未见有人报告。本文试图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抗元——抗体交叉电泳方法观察针麻前后病人血清中蛋白质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接受者普遍观察到肝脏的各种病变,过去通常认为是肾移植的并发症。著者选择1972年——1976年一组64例全部应用皮质类甾醇和硫唑嘌呤治疗的肾移植接受者进行远期疗效观察。所有病历均在移植前接受一年或更长些时候的定期血液透析疗法。观察项目:1、临床表现;2、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3、用固体状态放射免疫测定法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元试验,巨细胞病毒抗元试验,单纯性泡疹病毒抗体试验;4、移植当时,移植后一年、三年肝脏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18.
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O及溶血素S_o溶血素O系由绝大多数A组溶血性链球菌及少数有致病力的C组与G组链球菌所产生的强抗元,在人体中能诱致特异性抗体——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该项抗元及抗体曾经多人研究(1—7),  相似文献   

19.
溶血空斑试验(直接法)首先由Jerne等(1963)提出,是体外检测抗体形成细胞的一种方法,根据抗原抗体复合物加上补体引起溶血反应的原理而设计的,即将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与高浓度的绵羊红细胞混入琼脂凝胶层中,经37℃孵育,淋巴细胞释放抗羊红细胞抗体(溶血性抗体IgM),在补体的参与下,使羊红细胞溶解,从而在每一个溶血性抗体形成细胞的周围,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溶血小区,叫溶血空斑。这种能形成溶血性抗体的细胞称为空斑形成细胞(PFC),这种方法一般也简称为PFC。本试验可作为机体免疫反应的指标。由于其特异性高,筛检力强,可以直观,故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工作,还适用于观察药物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ELISPOT方法,用于检测和评价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的功能,并观察HPV16L1蛋白疫苗接种小鼠诱发体液免疫的效应。方法:将HPV16L1抗原或抗鼠IgG的俘获抗体包被在预先贴有硝酸纤维素膜的培养板微孔内,取被HPV16Ll蛋白疫苗免疫的鼠脾细胞,经HPV16Ll抗原刺激后加到微孔内,已固定的抗原/抗体可与细胞分泌出的抗体结合。再加入RAM-HRP标记的羊抗鼠IgG和沉淀性底物溶液(DAB),可在有HPV16Ll特异抗体产生细胞的位置产生棕褐色的斑点,每个斑点代表一个分泌细胞。同时ELISA法检测血清与脾细胞上清液中HPV16Ll特异性IgG水平。结果:免疫组HPV16Ll特异性抗体生成细胞的频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ELISPOT法较ELISA法更灵敏,HPV16L1疫苗可有效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