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逆行指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02/2008-02期间应用指固有动脉远侧指间关节终末背侧支为蒂切取中节指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20例,其中示指9例,中指7例,环指4例,皮瓣面积1.0cm×1.5cm~1.6cm×2.7cm,供皮瓣区皮片移植.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mo~1a,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肤色正常.两点辨别觉6~8mm,患指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该皮瓣操作简单,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血供可靠,成功率高,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因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的42例患者的48指,所有患者均应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岛状皮瓣进行逆行转移,对患者的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手术结束后,观察患者的修复效果、手指功能和外形。结果:42例患者的48指,其中36例患者的39指皮瓣移植全部成活,成活率为81.2%;有4例患者的6指皮瓣在移植后出现部分坏死,占12.5%,然后医护工作者对患者进行换药处理2周后,创面完成愈合;有2例患者的3指皮瓣完全坏死,改用其他部位皮瓣进行再次手术以修复创面。在手术后4~12个月内对42例患者均进行了随防,平均随访时间7个月,观察患者的患指恢复情况。发现所有经手术治疗的患指的指端及指腹饱满度恢复良好,经修复的皮瓣颜色和质地均良好,患者对患指的外形恢复较为满意;远侧指间关节伸曲功能恢复良好。主动伸屈范围:屈曲约55°~85°,平均60°,伸直约0度;所有48例患指深感觉恢复均得到恢复,有42例患指的浅感觉得到恢复,皮瓣两点辨别能力为8~10 mm。结论: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在指端软组织修复手术中,可以有效地恢复指端软组织缺损,且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和神经。该方法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是修复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应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岛状皮瓣逆行转移或结合其它皮瓣修复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21例25指.结果:术后19指皮瓣顺利成活;4指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2指皮瓣完全坏死,改行其它皮瓣修复.平均随访13个月,术后功能及外形均较满意.结论: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不牺牲手指知名血管且术后可带有感觉,是修复同指或邻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指骨外露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梁海  王义平  陈斯 《当代医学》2009,15(22):89-89
目的介绍以伤指邻近手指的指动脉终末支逆行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在邻近手指沿指动脉终末支走行方向设计并切取筋膜蒂皮瓣,切取皮瓣时蒂部至少保留0.5cm的筋膜蒂,掀起皮角旋转修复临指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32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良好,1例皮瓣出现张力性水泡予拆线后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经6~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及供区功能满意,皮瓣色泽、质地、弹性及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利用邻指指动脉终末支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损伤小且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卢忠存 《微创医学》2013,8(4):437-438
目的 探讨影响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病例20例共26指进行分析.对指端缺损重建感觉的成功率与患者的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损伤水平、受伤类型、指位等6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相关因素中,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水平、受伤类型、指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为影响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影响因素中,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韦纯霄 《华夏医学》2015,28(1):149-151
指端缺损临床常见,传统的手术修复方法不能重建肢端感觉而严重影响手指功能恢复,手指功能的恢复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采用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患者  相似文献   

7.
下肢动脉血栓是由于异常血管刺激、血管痉挛造成原已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堵塞髂外动脉、胶动脉造成的大面积血栓,常伴有新旧不一的血凝块,使血流中断,下肢因持久性的缺血而发生坏死,造成患者截肢甚至危及生命。血管外科手术取栓创伤大,成功率低,复发率高。介入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介入治疗对患者来说创伤小,痛苦少,疗效显著。以介入的方法运用尿激酶灌注激活血栓是治疗外周血管闭塞性疾患优先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胡允兆 《广东医学》1998,19(7):551-552
观察局部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8例治疗前均有典型症状,血管造影发现与症状一致的闭塞血管。使用5F瑞孔导管或静脉输液器,于栓塞动脉段近心端注入尿激酶溶栓。结果:8例中7例症状完全消失,1例症状改善。结论:局部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局部药物浓度高,再开通率高,尿激酶用量少,是肢体动脉栓塞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陶家骅  卞国伟 《上海医学》1989,12(4):215-218
作者以尿激酶(10000~20000IU/ml,0.2ml)注入兔脑右顶叶实质,发现注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差异,兔行为无改变,脑组织无出血或坏死。然后取27只新西兰兔,于右顶叶注入0.2ml血块,其中18只即刻在血块内注入10000IU/ml尿激酶0.2ml,对照组9只注入0.2ml生理盐水。3小时后治疗组9只中6只血块溶解,对照组3只均未溶解(P<0.05);24小时后,治疗组9只中7只溶解,对照组6只中1只溶解(P<0.05)。病理切片示治疗组血肿周围脑实质的水肿程度和退行性改变较对照组为轻。  相似文献   

10.
男,63岁。因右上肢麻木、发凉、右手疼痛sh人院。病人于当日晨起后自觉右上肢麻木、发凉,之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发现前臂及右手苍白、疼痛、手不能持物,手指屈伸不能。既往冠心病病史16年。查体:IC136.4T,P74次/ndn,R18次/ndn,BP18.7/10.7We。神清,语利,呈急性痛苦面容,无口眼歪斜,口唇无发钳,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而n,节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脾助下未触及,右上肢肘关节以下皮肤苍白无汗,皮温低,手指屈曲,屈伸不能,脑动脉搏动有力,挠动脉搏动消失,右下肢…  相似文献   

11.
12.
静脉动脉化皮瓣已初步用于临床,缺点是皮瓣早期瘀血较重、肿胀明显、愈合过程长以及疗效不够稳定等问题。问题的存在促使人们进一步研究这种皮瓣的存活机制和影响皮瓣成活的因素,以期改善这种新型皮瓣的缺欠。本文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着重观察了该皮瓣早期的血管变化及吻接血管的变化,并探讨皮瓣血液循环机制及其与皮瓣活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93年6月至1995年12月应用尿激酶溶解急性心肌梗塞血栓16例病人并辅以阿司匹林和肝素,得出溶栓后冠脉再通率为56.2%,并且与1988年-1993年5月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非溶栓治疗34例相比;并发症分别为12.5%对55.9%病死率分别为0对20%。说明急性心肌梗塞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优于一般治疗。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溶解血栓是指发病6h内经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动脉闭塞后直接局部注入rt—PA或尿激酶,使血管再通,以保护脑组织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及时有效地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即严密观察患病情,正确应用防止血管痉挛及溶解血栓药物,判断溶解血栓疗效,监测溶解血栓后并发症,入院至出院全程的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等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促进患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蒋永明  胡家正 《医学理论与实践》1999,12(11):681-681,F004
<正> 随着检查手段的提高,许多深部脑内血肿的清除,均由开颅血肿清除改变为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清除,且较单纯开颅清除效果好。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我们特于体外37℃恒温下实验观察尿激酶对几种不同溶血药物对比溶血效果,不同浓度的溶血效果以及不同稀释液的溶血效果。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为新鲜人尿分离提纯所得的高纯度酶制剂 ,系高效的血栓溶解剂 ,能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 ,使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水解 ,因而 ,使得血栓得以溶解 ,我院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成功的治疗因脑栓塞并发动脉血栓病人 2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病例 1:徐某 ,男 ,75岁 ,临床诊断为脑栓塞 ,给予治疗后10d ,突然出现右下肢剧痛 ,大汗淋漓 ,肢体发凉 ,足背动脉触不清 ,诊断动脉血栓后立即进行造影 ,由于左侧骨动脉曲导管无法从左侧进入右侧股动脉后局麻下 ,穿刺右股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右侧股动脉远端 (国窝上 2 0cm左右 )完全闭塞 ,诊断为右股动脉…  相似文献   

17.
孙乾  曹群华  顾晨 《中外医疗》2016,(2):112-113
目的 探讨指动脉终末背侧支为蒂的中节指背岛状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 方法 自2011年4月—2015年3月,该院用指动脉终末背侧支为蒂的中节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伤共22例. 皮瓣面积大小1.0 cm×1.5 cm~1.5 cm×2.0 cm2.术中利用指神经背侧支修复重建皮瓣感觉.结果 该组随访时间3~12个月.22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3例皮瓣术后出现水泡,经3周左右换药后愈合. 所有皮瓣经3个月以上随访,皮瓣感觉恢复均达到S2及以上. 结论 指动脉终末背侧支为蒂的中节指背岛状皮瓣操作简单,对患指创伤较小,利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8.
动静脉内瘘是指将患者一侧肢体的动脉与静脉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从而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最佳的血管通路,但是不正确地使用内瘘会大大减少内瘘的使用寿命,血栓形成是造成内瘘闭塞的最主要原因,其主要治疗是外科重建及介入治疗.我们对21例患者内瘘血栓形成用尿激酶(U K)溶解血栓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尿激酶向血栓内部喷洒治疗,配合使用抗凝剂如潘生丁、阿司匹林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们加强预防错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与护理,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张海平 《大家健康》2016,(9):101-102
目的:探讨不同切取方式的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该院收治指端缺损患者共100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实施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中节指背皮瓣、单纯筋膜蒂近节指背皮瓣、带指背神经营养血管蒂的近节指背皮瓣三种修复术,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100例患者122指,皮瓣成活78指、皮瓣部分成活40指、皮瓣未成活4指。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提示患者在手部外观及患者功能上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结论: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但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各项要点,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2010-06~2012-06对5例小腿下段、踝关节周围、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病例,切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最大面积22cm×11cm,最小面积8cm×5cm。结果:5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静脉危象,边沿少许坏死。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完全可用于游离修复小腿、踝及足部等部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