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CT定位围针刺法治疗中风疗效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定位围针刺法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945例中风患者。CT定位围针刺法治疗中风有降低残疾率的趋势,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疗法。结论CT定位围针刺法治疗中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CT定位头部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CT定位头部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中风偏瘫的病人57例随机分为CT定位头部围针治疗组29例,传统头针组28例.经过30次针刺治疗,两组作疗效对比.结果:CT对照分析提示,经治疗后83%的病灶缩小,部分病灶完全吸收消失.两组疗效差异在统计学有显著意义(P<0.05),CT定位头部围针治疗组优于传统头针组.结论:CT定位头部围针可以随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数量具体来用针,比较而言,传统头针在头部运动和感觉区用线状针刺,前者有更好的针对性.提示CT定位头部围针可作为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中风失语是其主要症状之一,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自2006年以来,笔者用舌下针结合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患者18例,使患者有效地恢复部分或大部分丧失的脑功能,特别是言语功能,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CT定位围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据调查,我国中风患病人数高达500万以上,其中大约48%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病残,22%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为探索治疗缺血性中风更有效的针刺疗法,以尽量减轻患者致残程度及预防复发,笔者于1996~2000年共观察121例缺血性中风病人,采用CT定位围针法治疗,并与常规头针做对照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针灸科住院病人。按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该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盲法评价研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T定位围针组与传统头针组进行对比治疗,以简化《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北京医科大学高素荣等制定)的记分标准评定疗效,进行四级评判,系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评价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规范该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失语各项评分比较和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CT定位围针法对中风失语症患者有显著疗效,优于传统头针言语一、二、三区组。可明显改善患者《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分及主要症状等。  相似文献   

6.
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以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即“CT”)所示病灶在头皮的相应投射区围针(简称CT定位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0例,并与传统头针治疗(即针刺言语一、二、三区)27例比较.结果前者总有效率为86.67%,后者总有效率为62.96%,提示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优于传统头针疗法(x2=4.31,P<0.05).  相似文献   

7.
CT定位围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及对儿茶酚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均较高。为探索治疗缺血性中风更有效的针刺疗法,笔者总结了CT定位围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并与常规头针做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及对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1 临床资料 按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共收治缺血性中风病人61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2例;全部病例均于发病1周内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后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以CT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垂直投射区的周边进行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病灶侧头皮言语区(言语一、二、三区)、运动区(顶颞前斜线)、感觉区(顶颞后斜线)的方法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30天,对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5天、30天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30天和治疗后15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CT定位围针法对中风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疗效肯定,且优于传统头针.  相似文献   

9.
10.
腕踝针结合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腕踝针结合CT所示病灶在头皮的相应投射区围针(简称CT定位围针法),并采取较长时间留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58例,较常规疗法效果更佳,且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1.
补阳还五汤治疗不同类型中风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可建 《天津中医药》2006,23(5):365-368
[目的]系统评价并比较补阳还五汤治疗不同类型中风各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荟萃分析(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比较相关数据。[结果]纳入24项研究,研究对象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2篇,其余22篇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Jadad评分所有研究得分均低于3分,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总有效率比较的相对危险度(RR)99%可信区间(CI)为1.19(1.10,1.3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的加权均数差(WMD)(99%CI)为-2.34(-3.61,-1.08);补阳还五汤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总有效率比较的RR(99%CI)为1.35(1.03,1.76),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的WMD(99%CI)为-6.73(-13.71,0.2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出血性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均有效,且对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优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了解其对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治疗作用和相关性。方法将90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明显,其总有效率优于药物治疗,是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头颅CT定位围针对多发梗塞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伦新  荣莉  杨文辉 《针刺研究》2004,29(2):149-152
目的 :观察头颅CT定位围针治疗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疗效 ,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患者 50例 ,随机分为电围针 (头颅CT定位 )组 2 5例 ,西药 (尼莫通 )组 2 5例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相同疗程后 ,两组的各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改变 ,且治疗后电围针组生存质量的评分明显提高。结论 :头颅CT定位围针对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恢刺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足下垂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恢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康复训练方法。两组均治疗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中风后足下垂症状,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足下垂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结论恢刺针法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更有助于中风后足下垂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舌三针联合风池穴注射胞磷胆碱钠与普通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1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舌三针联合水针组(治疗组)21例和普通针刺组(观察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针刺舌三针(廉泉、夹廉泉)联合风池穴注射胞磷胆碱钠注射液;观察组予以针刺风池、翳风、廉泉、金津、玉液、通里穴治疗,上述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40 min,20 min行针1次,1次/d,周日休息。治疗4周后运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2.46±0.92)低于观察组(3.11±1.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优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风池穴注射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自血疗法治疗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779例痤疮患者。自血疗法治疗痤疮的疗效优于对照疗法,纳入研究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血疗法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措施,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内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库、CBM,手工检索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及相关会议论文集,收集国内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4.2.10软件,并进行失安全数分析;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0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率:电针与非针刺(RR=2.10,95%CI[1.79,2.45])、毫针与非针刺(RR=1.29,95%CI[1.19,1,40]),针刺组优于对照组。失安全数分析显示评价结果较为稳定;漏斗图图形不对称,考虑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针刺在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肝止痉针法对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益肝止痉针法治疗,对照组在传统"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指导下取手足阳明经穴治疗,疗程40 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0天、第40天对两组患者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积分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0天、第40天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肝止痉针法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改善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许嘉隆  应晓明  赵钰琦  郭少卿 《新中医》2023,55(20):125-131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miR-431 和miR-1247 的影 响。方法:选取2020 年5 月—2022 年1 月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98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2 组各49 例。对照组给予脑心通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2 组均治 疗4 周。比较2 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Fuga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 评 分、Barthel 指数(BI)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2 组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 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血清miR-431、血清miR-1247 等指标。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miR-431、miR-1247 与炎症、免疫指标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和ROC 曲线分析miR-431、miR-1247 对卒中复发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 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MA 评 分、BI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 组IL-1β、IL-6、TNF-α 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1β、IL-6、TNF-α 水平均低 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CD3+、CD4+、CD8+ T 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CD3+、CD4+、CD8+T 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iR-431、miR- 1247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iR-431、miR-1247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miR-431、miR-1247 水平与CD3+、CD4+、CD8+ T 淋巴细胞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L-1β、 IL-6、TNF-α 水平呈正相关(P<0.05)。miR-431、miR-1247 是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二者 联合预测脑卒中复发的AUC 为0.942。结论:龙虎交战针法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运动功能和生 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清miR-431、miR-1247 水平,上述miRNA 是卒中复发的独立 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