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交往技能缺陷的影响。方法:将148例病情明显好转以上的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组(训练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皆在门诊常规治疗,而训练组同时接受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程式训练10周,并随访12个月。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来评定疗效。结果:无论在训练或随访期间,训练组从训练第4周以后各时点的SAD均值和第6周以后各时点的SDSS均值皆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随访结束时两组间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训练组再住院率(19%)显著低于对照组(37%)(P=0.022)。结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能有效地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技能,并有利于防止患者再住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交往技能缺陷的影响。方法:将148例病情明显好转以上的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组(训练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皆在门诊常规治疗,而训练组同时接受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程式训练10周,并随访12个月。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来评定疗效。结果:无论在训练或随访期间,训练组从训练第4周以后各时点的SAD均值和第6周以后各时点的SDSS均值皆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lt;0.01);随访结束时两组间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gt;0.05).但训练组再住院率(19%)显著低于对照组(37%)(P=0.022)。结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能有效地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技能,并有利于防止患者再住院。  相似文献   

3.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缺陷康复的训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交往技能缺陷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表现之一。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社会交往技能缺陷的收效甚微,探讨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缺陷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48例病情明显好转以上的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皆在门诊常规治疗,而训练组同时接受《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程式》训练10周,并随访12个月,以SAD、SDSS,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来评定疗效。结果:无论在训练或随访期间,训练组从训练第4周以后各时点的SAD均值和第6周以后各时点的SDSS均值皆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随访结束时两组间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训练组再住院率(19%)显著低于对照组(37%),P=0.022,结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能有效地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技能,并有效降低患者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对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提高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4个街道社区病程在5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组(简称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训练组施以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共12周,随访1年,对照组不参加康复训练,但提供与训练组类似的资料,采用大体评定量表(GA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SAPS和SANs),对2组患者分别于3个月末、1年末进行康复状态的评估,并比较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和再住院情况.结果 与入组时比较,训练组GAS、SDSS、SAPS和SAN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1年内训练组复发率(10%)和再住院率(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2%和43%).结论 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能够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改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社交技能,降低复发率,是当前较为有效的精神康复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程式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训练组患者进行程式训练,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精神康复干预(每周随访,指导服药,不参加训练),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量表)评价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用SDSS量表评价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及(再)就业情况.结果 出院6个月、12个月训练组惠者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训练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训练组的再就业率高于对照组;1年后两组问SDSS第1、5、6、9、10项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疗效,减少复发,有效延缓社会功能缺陷,尽早重返社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10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社交技能康复训练。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12周后对两组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12周后SDSS评分,观察组社会适应能力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交技能训练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将96例非急性期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技能训练组(以下简称训练组;48例,其中脱落2例)和对照组(48例)。对技能训练组进行技能训练共16周。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1)训练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的MRSS评分、依赖量表得分、活动功能缺乏量表得分、社交量表得分、目前症状和异常行为量表得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进行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干预后时点与干预前时点评分差值的比较,两组的MRSS总分、社交量表得分、目前症状和异常行为量表得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技能训练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2年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9例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技能训练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干预组在入组时点和随访第12个月分别进行康复技能训练12周。两组均完成了为期2年的随访。随访中对两组的精神症状(PANSS)、社会功能(SDSS),复发和就业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间PANSS评分在随访第12个月、及与SDSS评分在随访第18个月技能训练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②在随访第24个月,技能训练组复发率(11.1%)低于对照组(31.8%),再就业率(37.8%)高于对照组(15.9%)(均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康复技能训练能促进其病情逐步缓解、预防其病情复发和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社区独立技能训练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探讨社区独立技能训练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提高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将120例临床康复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技能训练组和对照组.采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内康复状态的评估.结果 1年末训练组BPRS、 ITAQ、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训练组服药依从性及自行管理药物的能力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1年内训练组复发率(9%)和再入院率(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6%和3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社区独立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残留症状,降低社会残疾程度,对保持精神分裂症患者良好的远期疗效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四要素"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100例符合条件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各50例。两组均维持原有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日常管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四要素"(日常生活能力,娱乐和学习行为能力,社会交往和应对挫折能力,劳动技能)技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包括理论和实践知识),训练12周。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训练8周、训练12周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所进行的社会功能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ADL、MRSS、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8、12周时训练组患者ADL、SDSS、MR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四要素"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社会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社区康复与住院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4例,研究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住院治疗,对照组实行开放式管理的社区康复治疗,观察3mo,随访6mo。于治疗前后及随访6mo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评定社会功能缺陷状况;于随访6mo末测评两组患者复发率和成本与费用。结果治疗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mo末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研究组(P〈0.01)。研究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总体成本是对照组的3.02倍。结论社区康复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体疗效与住院治疗相当,但在改善患者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减轻经济负担等方面均优于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沟通技巧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沟通技巧训练,观察8周.于训练前及训练8周末,采用沟通技巧自评量表评定沟通技巧,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社会功能改善状况,对两组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训练8周末,研究组沟通技巧自评量表评分较训练前显著下降(t=2.63,P<0.05),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训练后沟通技巧自评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沟通技巧训练,能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提高患者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和寻求帮助的能力,改善人际交往和社会功能状况,对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早期心理康复指导的意义,寻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途径.方法 将120例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康复指导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进行对照研究.对治疗组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心理康复指导,每周1次,连续8w,病人出院后每月1次,连续6个月,并于出院第6、12个月时进行随访.分别于入院第1、8周末及出院第6、12个月时用N-BPRS评价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用SDSS评价病人出院1年后的各种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并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第6、12个月时的复发情况.结果 心理康复指导组于出院第6个月时N-BPBS评分较第8周末明显降低(P<0.05).1年后两组间SDSS第1、5、6、9、10项及总分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1年内复发率分别为27.08%和57.78%,心理康复指导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康复指导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有效地延缓精神分裂症复发,有利于病人保持和提高其社会功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残留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1年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7例残留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采用利培酮片+社交技能训练治疗及单用利培酮片治疗。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结合全病程管理模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1年。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分别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精神病理分、ADL总分、SDSS总分随时间变化呈线性下降趋势,且阴性症状分、ADL总分、SDSS总分变化趋势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0.01)。与基线比较,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ADL及SDSS总分在治疗后3、6、9、12个月末均有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12个月末研究组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9、12个月末PANSS阴性症状分低于对照组(P0.01),训练后不同时点ADL、SDSS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系统而规范的社交技能训练不但能够在短期内改善残留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体病情、阴性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而且在长达1年的时间内仍然对患者有持续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名,研究组口服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口服氯丙嗪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同期两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立哌唑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观察随访2a。于出院时、出院后6mo末、1a末、2a末采用潘氏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自编健康行为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内控水平、健康行为及生活满意度等。结果随访2a末,研究组内控水平、健康行为、服药依从性、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社会功能缺陷、潘氏量表总分及阳性、阴性症状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可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观察24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定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自知力,并统计复发状况。结果健康教育24周末,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降低(P <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较入组时显著升高(P <0.05或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 >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6.7%,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提高自知力,有利于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接受系统健康教育1年,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 再入院率、住院天数、出院时和入组后1年末PANSS、SDSS、MRSS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日记疗法对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继续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般的健康教育,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日记疗法.对2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于人组时、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年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BPBS总分、SDSS、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日记疗法能有效恢复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