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脑疝的治疗。方法:回顾1996-2001年手术治疗幕上颅内血肿脑疝112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讨论。结果:恢复良好48例,中重残21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42例。结论:颅内血肿脑疝的治疗是综合治疗,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充分减压、控制并发症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为总结外伤性额叶血肿的手术治疗经验,对31例外伤性额叶底面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死亡,均为术前形成脑疝者,5例有明显精神症状,1例有尿崩症状,其余均恢复良好。外伤性额叶底面血肿患者病情发展较慢,可一旦形成脑疝,预后极差,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脑疝形成前,手术清除血肿及失活脑组织,对挽救病人生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紧急床边钻颅血肿抽吸术后开颅抢救急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病人100例随机分组。实验组(52例)紧急床边钻颅引流部分血肿,随后实施开颅手术;对照组(48例)单纯开颅手术。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于术后3个月,实验组在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和GOS评分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紧急床边钻颅血肿抽吸后开颅抢救急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的治疗方法能够快速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压迫,改善病人的预后。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周宏  秦为民 《医学文选》2004,23(2):154-154
目的 探讨锥颅减压术在抢救急性颅内血肿所致脑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急性颅内血肿致脑疝者,开颅前行锥颅术清除血肿以争取抢救时间。结果 18例脑疝症状改善。结论 锥颅减压术使脑疝持续时间缩短,为尽快开颅清除颅内血肿争取得宝贵时间,减少急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陈坚  张玉  彭涛  任平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1):679-679
84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其中硬膜外血肿23例,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21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血肿及脑挫裂伤40例。结果,外伤性脑内血肿合并脑疝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高,预后与血肿类型、年龄、脑疝出现的时间、原发损伤程度、并发症及治疗手段密切相关。所以,及早手术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脑疝是外伤性颅内血肿最严重的并发症,我院近8年对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11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999年1月以后对68例先实行颅骨钻孔手术抽出部分血肿,再行常规开颅清除血肿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崔勇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66-66
方法:收集10例特急性硬膜外血肿脑疝的手术病人。结果:10例患者全部生存康复。结论:特急性硬膜外血肿脑疝治疗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防治开颅血肿清除、去骨板减压术后脑疝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采用双侧开颅或二次开颅减压,治疗多部位颅脑外伤及脑内血肿。结果:通过对多部位颅脑损伤及脑内血肿术前预判,经改变术式使术后减压性脑疝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合理选择开颅术式,能有效预防减压性脑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4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25例选择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23例选择单侧开颅血肿清除骨瓣减压术,随访6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4%,高于对照组的60.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李成  程亭秀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1):961-962
目的:探讨急诊钻孔减压在抢救急性硬膜外血肿并发脑疝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急性进展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者,先在门诊处置室行急诊钻孔减压,完成术前准备后立即开颅清除血肿。结果:良好28例,中残2例,无死亡。结论:急诊钻孔减压术对于抢救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者有明显疗效,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近 5年来 ,我们共治疗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31 2例 ,其中术后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 ( DEDH) 2 0例 ,现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均伤后 3h内行 CT检查 ,确诊为急性颅内血肿 (单发 ) ,具备手术指征 ,行急性血肿清除术 (包括去骨瓣减压 )。其中男 1 5例 ,女 5例 ;年龄2 5~ 55岁 ;车祸伤 1 6例 ,摔伤 4例 ;硬膜外血肿 6例 ,硬膜下血肿 1 1例 ,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 3例 ;血肿位于额顶部 1 2例 ,顶枕部 4例 ,额颞顶部 4例 ;单侧脑疝 1 0例 ,双侧脑疝 3例 ;有定位体征者 1 2例 ;休克者 7例 ;原发性昏迷 1 7例 ,朦胧 3例 ;颅骨骨折…  相似文献   

12.
黄嘉武  时明强  吴发庆 《吉林医学》2010,31(9):1243-1243
目的:探讨术前超早期血肿引流对抢救脑疝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7例由急性血肿致脑疝形成患者中26例脑疝患者均在脑疝发现或发生后半小时内给予早期YL-I型碎吸针颅内血肿引流,随机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予早期YL-I型碎吸针颅内血肿引流组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超早期血肿引流,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应用北京贾宝祥教授发明的YL-1型碎吸针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报道较多,但多用于血肿量小且未发生脑疝的患。而用于脑疝患的报道较少,本人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65例颅内血肿脑疝需开颅手术的患,采用分组对照方法观察开颅术前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抢救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血肿达到一定程度,引起颅内压高出现脑疝,通过手术清除血肿,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脑水肿,提高治愈率和病后生存质量。急性硬膜外血肿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慢性硬膜外血肿多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2002年9月~2004年9月,我院对86例患者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对其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脑疝形成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与转归关系;方法:回顾6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脑疝形成患者的诊断和急救治疗,着重分析瞳孔变化和持续时间与转归关系;结果;本组22例恢复良好,9例植物生存,死亡35例;结论:外伤性颅内血肿脑疝形成瞳孔散大病人,要及时紧急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并配合脱水等减轻脑水肿治疗。  相似文献   

16.
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术后脑疝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外伤后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致脑疝在临床上常见,但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出现急性脑疝较少见。我们自1998年1月~2004年4月对6例术后24h内出现急性脑水肿、脑疝患者进行抢救,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锥颅减压术在抢救急性颅内血肿所致脑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急性颅内血肿致脑疝者,开颅前行锥颅术清除血肿以争取抢救时间.结果 18例脑疝症状改善.结论锥颅减压术使脑疝持续时间缩短,为尽快开颅清除颅内血肿争取得宝贵时间,减少急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探讨急性外伤性硬膜外小血肿积极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救治的65例外伤性急性硬膜外小血肿,其中超早期手术组2 8例,保守治疗组37例,用脱水剂、脑细胞营养药物等对症治疗.结果:手术组28例无1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4±4.5)天,自觉症状缓解时间为(10±3.5)天.保守治疗组因血肿扩大,突发脑疝来不及抢救,死亡3例;因血肿扩大改用手术治疗4例,平均住院时间(21±6.5)天,自觉症状缓解时间为(18±4.5)天.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急性外伤性硬膜外小血肿超早期手术能避免因血肿扩大引起脑疝和死亡,自觉症状缓解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合并脑疝的救治体会(附9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合并脑疝的救治要点。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合并脑疝病人,进行建立有效的通气和循环,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结果:治愈好转51例(51%),死亡48例(49%)。结论:建立有效的通气和循环是防治继发性脑损伤的有效的方法,尽快清除血肿,解除对脑干的压迫是抢救病人成功的关键。预后与原发性脑损伤程度、术前意识水平和脑疝形成的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手术治疗急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引起的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救治、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切实可行方法.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2009年1月救治的56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硬膜下血肿18例、硬膜外血肿31例、混合性颅内血肿7例;血肿量在40~160ml;按GOS标准恢复良好32例,中度残废4例,重残废4例,无植物生存,死亡16例.恢复良好率57.1%,残疾率14.3%,死亡率28.6%.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疝患者发病后,应及早去骨瓣减压加颅内血肿清除,同时控制脑水肿,防止肺部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