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临床实践 ,结合国内外手术方法的优缺点 ,用高频电刀筋膜内子宫全切 ,其手术简便、快速、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 ,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采用此术式 2 8例 ,患者年龄 4 0~ 60岁 ,手术指征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良性肿瘤等。1 2 手术方法①采用下腹皮皱处横弧形切口 ,长度根据肿瘤大小决定 ,一般 8cm~ 12cm ,仅切开皮肤及中线处皮下组织 ,钝性拉开皮下组织 ,横向剪开筋膜 ,沿中线钝性拉开腹直肌 ,抠洞撕开腹膜进入腹腔。②用两把大弯钳钳夹两侧子宫…  相似文献   

2.
应红军 《现代实用医学》2000,12(10):484-485
通过对经腹子宫切除术操作步骤的改进 ,如采用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不缝合腹膜等 ,与常规法子宫切除术相比 ,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而且术后恢复快。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 :2 0 0 0年 1~ 8月 ,采用改进的经腹子宫全切术 5 4例 ,其中子宫肌瘤 39例 ,子宫腺肌症 12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例。患者年龄 39~ 5 6岁 ,平均 46 .9岁。2 .方法 :采用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于两髂前上棘连线下方 1~ 2cm处作 6~ 9cm的横切口 ,切开皮肤后 ,在中部横行切开皮下脂肪层 2~ 3cm ,向两侧钝性分离脂肪层 ,横行剪开…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97年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有剖宫产手术指征 ,无下腹部手术史的产妇共 2 68例。年龄为 2 2~ 37岁。同时选取与其指征相同的行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2 4 5例进行对照观察。1 2 方法 :①选择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 2~ 3cm处为切口部位。常规消毒手术野皮肤 ,铺巾 ,在切口部位做一横直切口 ,长约 12~ 15cm。②横行直切开皮肤全层 ,正中切开皮下脂肪 2~ 3cm ,向两侧钝性分离脂肪层 ,横行剪开腹直肌前鞘与皮肤等长。③用血管钳自正中分开腹直肌 ,术者与助手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渐增高,为寻求一种更合理的手术方式,1998年以来我院对部分产妇试行了改良式剖宫产术[1],并与同期腹壁直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病例作比较,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998年5~10月在我院行改良式剖宫产94例为改良组,随机抽取下腹直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94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为初产妇,年龄及手术指征无明显差异,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方法 耻骨联合上2~3cm,沿腹壁横沟半月形横行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约12~14cm,剪开腹直肌前鞘,分离腹白线后将腹直肌向两侧撕开,暴露横肌膜腹膜。距膀胱顶部3~5cm处横行…  相似文献   

5.
章芸 《广东医学》2001,22(10):949-949
经腹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的常见手术 ,我院自 1999年 11月开始行腹部横切口次全子宫切除术共 12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采用横切口行次全子宫切除术 12例 ,患者年龄 35~ 5 0岁 ,手术指征为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 ,子宫小于孕 3+ 月大小 ,术前检查宫颈光滑 ,宫颈刮片除外宫颈疾患。1.2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和麻醉同常规次全子宫切除术。①沿着下腹部Pfanniel’s皱壁横形切口 ,长度约 7~ 8cm ,仅切开皮肤及中线处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 ,撕开皮下脂肪后向两侧用剪刀剪开腹…  相似文献   

6.
我站于 1997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 ,采用横切口皮下缝合行输卵管结扎术 14 79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已生育二胎 ,自愿要求或动员后同意输卵管结扎而无手术禁忌证的育龄妇女 14 79例 ,年龄 2 4~ 38岁。1 2 手术方法 局麻后 ,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 3横指处 (约耻骨上 4cm)横向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约2~ 3cm ,纵行切开筋膜 (腹直肌前鞘 )约 2cm ,沿中线钝性分离腹直肌 ,提起并切开腹膜 ,提起输卵管行银夹法或近端包埋法结扎 ,连续缝合腹膜 ,间断缝合筋膜。紧贴真皮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提起横切口两…  相似文献   

7.
腹部切口愈合美观非常重要 ,尤其是对年轻的妇女。为了解除腹部手术疤痕给她们带来的烦恼 ,我们在妇产科腹部手术中采用Joel-Cohen切口 ,用医用可吸收手术缝合线行腹部切口皮内缝合 ,取得了满意效果 ,深受患者欢迎 ,被她们亲切地称之为“美容切口”。Joel-Cohen切口位于髂前上棘连线下约 3cm ,呈直线(非弧形 )横行切开皮肤 ,于切口中段切开皮下脂肪约 2~3cm达筋膜层 ,且切开筋膜层约 2cm ,用直剪在未切开的皮下脂肪深层将筋膜切口向左右两侧推开 ,筋膜切口与皮肤切口等长。术者及助手用双食指和中指重叠两侧腹直肌…  相似文献   

8.
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改良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于下腹部两髂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做横行直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及腹直肌,横向撕开腹膜。肠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肠线连续缝合筋膜及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  相似文献   

9.
刘琴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7):343-343
我院于 1999年行新式剖宫产术6 1例 ,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 1999年 1~12月期间的分娩总数为 381例 ,因头盆不称、臀位、妊高征、前置胎盘、珍贵儿而行剖宫产 10 9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6 1例 ,行新式剖宫产术 ;对照组 48例 ,行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手术。孕妇平均年龄 2 5 .6 0岁 ,孕周 36~ 42周。1.2 新式剖宫产手术方法 观察组在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 3cm作直线型切口 ,钝性撕开皮下脂肪层 ,剪开筋膜 ,不分离腹直肌 ,上下方向撕开腹膜至够大。在膀胱反折腹膜下 1~ 2cm处切开子宫下段全层并…  相似文献   

10.
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与传统术式相比 ,创伤小 ,出血少 ,操作方便、简捷 ,手术时间极短 ,并发症少、恢复快 ,我们的操作方法及体会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5月施行 3 8例子宫全切除术 ,年龄 3 0~ 61岁 ,平均 42岁 ,子宫肌瘤 3 6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 2例。1 2 手术操作 :耻骨上 2~ 3cm横行切开皮肤 ,切口长短视肿瘤大小而定 ,体质瘦、肿瘤小、10cm长切口足能满足手术需要。手指钝性撕开皮下脂肪 ,横向剪开腹直肌前鞘后 ,用手钝性向上掀开 2~ 3cm ,向下抵耻骨结节。纵向分离腹直肌 ,撕开腹膜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报告腹壁横切口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对 40例子宫切除术施行腹壁横切口 ,切开皮肤钝性拉开皮下脂肪层 ,保留腹壁浅静脉 ,横行剪开腹直肌前鞘 ,钝性分离腹直肌 ,撕开腹膜 ,常规切除子宫 ,简化关腹步骤 ,皮肤皮下一并缝合 1~ 4针。结果 :该术式简便快速、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伤口美观、深受患者欢迎。结论 :腹壁横切口子宫全切术优于腹壁纵切口子宫全切术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已由5 0年代不足10 %上升至近年的15 %~5 0 %。为了更好地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母婴健康,我院从1998年5月始开展了改良式剖宫产术2 32例,现报告如下。1 手术方式1 1手术切口选择双髂前上棘连线下3cm ,切口呈横直线型长约13cm ,切开皮肤后,正中切开皮下脂肪长约3cm达筋膜层且沿切口方向切开筋膜层2~3cm ,术者及助手向两侧钝性分离脂肪层,横行冲剪或钝性撕开腹直肌鞘略长于皮肤切口。1 2用血管钳正中分开腹直肌,术者及助手对称用力向两侧拉开松解腹直肌,术者食指推开分离腹膜外脂肪,(麻醉效果差时需上下分离腹白线) ,…  相似文献   

13.
高位联合式指分法腹膜外剖宫产8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腹膜外剖宫产的手术方法较多,区别在于游离膀胱暴露子宫下段的方法不同。我院妇产科自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采用高位联合式指分法进行腹膜外剖宫产86例,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资料一、手术方法1.腹壁切口,在耻骨上缘(Pfannenstiel)皱襞上横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向上锐性游离皮下组织,切开腹直肌前鞘,较皮肤切口长0.5~1cm,分离腹直肌,分离时将腹横筋膜浅层一同分离,减少腹直肌、血管及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 1998年 5月开始 ,将新式剖宫产术[1] 的开腹与关腹方法应用于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 5 8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8例 ,其手术适应证与其他术式无区别 ,年龄 35~ 6 0岁 ,其中子宫肌瘤 48例 ,子宫腺肌病 5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例 ,附件包块 2例。对照组 :选择 1996年 3月~ 1998年 4月间住院的手术指征相同的纵切口子宫全切除术 6 9例作对照。两组病例均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2 手术方法 ①切口采用下腹部Pfanenstiol皱纹上 1cm处横行切开皮肤全层 ,长度同子宫的最大横…  相似文献   

15.
<正> 早在19世纪末,德国妇外科学家Joham Pfannenstiel首创此切口用于妇外科手术以来,为了适应操作需要,后人在筋膜、腹膜的纵切、横切或⊥形切开以及腹直肌切断与不切断,几经改变,我们在耻骨联合上约2横指水平,沿天然皮纹横弧形切开下腹皮肤、皮下脂肪,暴露并同样横弧形剪开腹直肌前鞘筋膜,进入腹腔。自1978年4月~1992年12月,经此横切口作全子宫及其附件切除术共30例,与同期经下腹纵切口所作同类手术随机对比、分析(见附表)。小结一、报告我院肿瘤科1978~1992年经腹部耻骨联合上横切口作全子宫及其附件切除术30例,并与同期30例经下腹纵切口作同类手术进行了随机对比,两种切口病例的手术时限及出血量无明显差异。横切口病例无手术后病率,纵切口病例有10%术后病率。纵切口有6.6%切口延期愈合,而横切口延期愈合则为3.3%。  相似文献   

16.
术式选择 一般选择改良式剖宫产,即腹壁横切口,切口在耻骨联合上3cm,皮下组织采用撕拉式,腹直肌前鞘横行剪开,钝性分离腹直肌,腹膜切开一小口后撕开,子宫全层切开,娩出胎儿后子宫切口全层缝合一道,加强一道,清理腹腔,腹膜连续缝合,前鞘连续缝合,皮肤缝合3针,或可吸收线皮内缝合。  相似文献   

17.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施行的一种手术。全子宫切除术及次全子宫切除术各有利弊 ,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既能达到全子宫切除之目的 ,又兼有一些次全子宫切除之优点 ,从 2 0 0 0年 10月以来 ,我院采用此术式 4 5例 ,收到良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采用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4 5例 ,患者年龄 4 2~ 5 8岁 ,手术指征为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 2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和麻醉方法同传统全子宫切除术 ①沿着下腹部 pfannenstiel皱襞横形切口 ,切口正中切透皮下脂肪组织 1~ 2cm ,钝性撕…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3月 ,采用新式剖宫产术10 9例 ,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0 9例 ,年龄 2 2~ 2 5岁 ,平均 2 5 .5岁 ,初产妇 88例 ,经产妇 2 1例。所有产妇均有剖宫产指征 ,无下腹正中或旁正中纵切口史 ,并以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者 75例作为对照。1.2 手术方法1.2 .1 新式剖宫产术 手术方法 :①腹壁切口 :采用双髂前上棘连线下约 3cm ,为Jocl cohen切口 ,切口长约 11~ 12cm ,仅切开皮肤 ;②在切口中央向下切开皮下脂肪至腹直肌前鞘 ,然后钝性向两侧撕开皮下脂肪 ,…  相似文献   

19.
新式剖宫产不缝合脂肪层 ,切口皮内缝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我院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大胆使这一术式用于妇科腹部横切口手术 15 2例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年龄 2 2~ 5 3岁 ,平均年龄 2 6.3岁 ,15 2例手术包括 :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及子宫肌瘤剥除术 10 0例 ,异位妊娠及附件良性包块切除术 5 2例。腹壁脂肪最厚 4.5cm ,最薄 1cm。1.2 手术方法 :①取耻骨联合上半月形腹壁横沟处横切口 ,自左向右切开皮肤 6~ 10cm ,切口大小视手术所需而定 ;②于皮肤切口中线处切开脂肪…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 1999- 0 7采用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 ,该术式操作简便 ,省时 ,出血少 ,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我院 1999- 0 7~ 2 0 0 0 - 0 7实施 92例 ,其中 ,子宫肌瘤为73例 ;更年期功血 9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 8例 ,附件炎包块 2例 ;同时选取 1998- 0 4~ 1999- 0 6间采用传统术式切除子宫的 9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1 2 方法两组内采用硬膜外麻醉。取下腹耻上 2横指作一 6~ 8cm横弧形切口 ,切开皮肤 ,钝性撕开皮下脂肪 ,剪开筋膜 ,钝性分离腹直肌 ,撕开腹膜入腹腔。处理圆韧带及附件 ,同传统术式。分离打开阔韧带间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