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摶”之俗体作“(搏)”,与“搏”形近,近一个世纪来《伤寒论》《金匮要略》铅字排印本、电脑录入本凡“搏”皆讹为“搏”,而赵开美本《伤寒论》、元大德《千金翼方》或作俗体“搏”,或作繁体“摶”;元邓珍本《金匮要略》、赵开美本《金匮要略》皆作俗体“搏”,是诸善本《伤寒论》《金匮要略》无一作“搏”者。本文确证铅字排印本、电脑录入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搏”皆为讹字,当作“摶”。2005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白文本《伤寒论》据笔者意见已将“搏”改为“抟”。  相似文献   

2.
“摶”之俗体作“(摶)”,与“搏”形近,近一个世纪来《伤寒论》《金匮要略》铅字排印本、电脑录入本凡“(摶)”皆讹为“搏”,而赵开美本《伤寒论》、元大德《千金翼方》或作俗体“(摶)”,或作繁体“摶”;元邓珍本《金匮要略》、赵开美本《金匮要略》皆作俗体“(摶)”,是诸善本《伤寒论》《金匮要略》无一作“搏”者.本文确证铅字排印本、电脑录入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搏”皆为讹字,当作“摶”.2005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白文本《伤寒论》据笔者意见已将“搏”改为“抟”.  相似文献   

3.
“失眠”在《内经》中有很多名称,如“不得眠”、“不得卧”、“卧不安”、“目不瞑”、“喜梦”、“数欠”等,并在《素问·平人气象论》、《素问·评热病论》、《素问·逆调论》、《素问·大奇论》、《素问·病能论》、《素问·痹论》、  相似文献   

4.
《内经》中通借字甚多。 拙著《(内经)通借字十则》(载《中医杂志》1981年2期),《〈内经〉,通借字例说》(《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2年1期)已选释若干。今再选取十二则,续释如下。 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雾不精”。“精”借作“晴”。“精”、“晴”同谐“青”声,故得通借。 《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汉书·天文志》作“天睲而见景星”。“星”即“晴”,《史记索隐》引郭璞注《三苍云:“星,雨止无云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经》“大敦”“阴之绝阳”与《周髀算经》“北极璇玑”的关系.方法:受大汶口文化遗址之“玉璇玑”覆于死者胸前启发,将《素问·阴阳离合论》“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罢极”与《尚书》《周髀算经》“北极”“璇玑”概念相比较,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内经》“大敦”“阴之绝阳”与5 000年前的玉璇玑有渊源关系.结论...  相似文献   

6.
《证类本草》“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证类本草》“墨盖”下所引“唐本”、“唐本注”文,不见于《新修本草》目录及残卷中,而见于掌禹锡所引“蜀本注”中。从而证实《证卷》“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文,实出于《蜀本草》。《蜀本草》原名《重广英公本草》,所谓英公即奉Su修《唐本草》的李Ji。李Ji在唐高宗时封为英国公,故称英公。《重广英公本草》也是重修的《唐本草》之义。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将《蜀本草》迳称为《唐本草》,盖原于此。  相似文献   

7.
<正> 《医说》一书,历代公私书自多有著录。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医说》十卷,新安张杲季明撰。”马瑞临《文献通考》云:“《医说》十卷。陈氏曰:新安张景季明撰。”《宋史艺文志补》云:“张景《医说》十卷。”《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云:“《医说》十卷。右宋新安张杲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医说》十卷,宋张杲撰。”《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云:“《医说》十卷,宋张杲集。”  相似文献   

8.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 ,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哲理和学说 ,是那个时代的学术主潮。所谓“玄” ,即《老子》所讲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之谓。西汉杨雄也讲“玄” ,他在《太玄·玄》中说 :“玄者 ,幽万类 ,不见形者也。”魏之王弼在《老子指略》解释道 :“玄 ,谓之深者也。”玄学以《老子》的“无为”之论、《庄子》蔑视礼法的态度和《周易》的神秘主义合为主旨。《颜氏家训·勉学》篇说 :“《庄》、《老》、《周易》 ,总谓三玄”。《老子》又称《道德经》 ,《庄子》又称《南华经》 ,此二书又被称为“玄宗”。玄学主要代…  相似文献   

9.
医学从一开始就与《周易》有着密切关系,中医的预防思想就是在《周易》天下和平,刚健进取的理论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从《周易》“洗心”、“逆数”与中医“恬淡虚无”,《周易》“潜龙勿用”与中医“不妄作劳”,《周易》“刚健而不陷”与中医“勇者气行则已”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鼠扑”之名,出唐*王焘《外台秘要》引《深师方》,《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在沿袭写刻过程中,有的误作“鼠仆”,与《素问*刺禁论》表示症状、《针灸甲乙经》表示部位的“鼠仆”混淆。经考证,“鼠扑”系“鼠朴”之讹,亦作“鼠璞”,为未经腊制的鼠肉,可外用或内服,是古代治金疮脓肿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肺朝百脉”语出《素问·经脉别论》,原文为:“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王冰注释“肺朝百脉”为“(肺)受百脉之朝会也。”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说是“百脉之气皆朝会于肺。”《中医名辞术语选释》(下称《选释》)与《中医大辞典·基础部分》(下称《辞典》)在注解这句原文时,二者都删去了“输精于皮毛”句。而且《选释》将“肺朝百脉”译释为:“百脉会合于肺”;《辞典》认为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流经于肺”。近续《内经伤寒论语法通释》(下称《通释》),见其在“动词的使动  相似文献   

12.
黄天骄  郑入文 《中医学报》2020,35(5):980-982
有学者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在症状上与古医籍中的“精浊”“白淫”“劳淋”相似,病机可追溯到《素问·痿论》;“精浊”之名首见于《证治汇补》。对此,笔者提出两点商榷:第一,《素问·痿论》中虽然出现了“白淫”一词,但痿论篇主论“五脏使人痿”,所引文句当属“筋萎”病因,而非白淫;又,“白淫”在《黄帝内经素问》《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等书中并不特指男性病证。“白淫”的早期认识尚不统一,以《素问·痿论》作为本病文献记载的源头有待商榷。第二,“精浊”病名并非首见于《证治汇补》。明代《医灯续焰》中已有“精浊脉证”一节,详细论述了“精浊”的概念、病因、脉象、“精浊”与“便浊”的鉴别诊断以及“精浊”治法;《景岳全书·杂证谟·淋浊》对“精浊”病因与治法亦有论述,二书均早于《证治汇补》。王肯堂《证治准绳》中所论“赤白浊”与张景岳、李用粹的“精浊”在内涵上没有本质区别,作为病名的“精浊”二字已是呼之欲出,亦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氵矣)、“泣”二字,常见于我国古医籍中。例如: 《诸病源候论》(下简称《病源》)卷一《风痹候》:“夏遇痹者,为脉痹,则血(氵矣)不流,令人痿黄。”《黄帝内经太素》(下简称《太素》)卷十七《证候之一》:“(血)(氵矣)于足者为厥。”《太素》卷二十二《五邪刺》:“脉中之血(氵矣)而止。”《缺卷覆刻黄帝内经太素》同。《黄帝内经素问》(下简称《素问》)卷十一《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灵枢经》(下简称《灵枢》)卷十二《痈疽》: “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  相似文献   

14.
“食不欲杂”是中医饮食养生的一个传统观点,同时也被论述“食物相反”的古代文献引以为理论依据.与“食不欲杂”相关的文献年代久远,存在论述出处不明确及传抄过程中讹误丛生等问题,本文考证《博物志》中“虽食者,百病妖邪钟焉”之“虽食”当为“杂食”;《备急千金要方》《医心方》及《太平御览》中“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的论述出自西晋名医王叔和,而《太平御览》所载《养生论》的作者高湛当为东晋的张湛,《养生论》实为《养生要集》之误.  相似文献   

15.
腧穴的“腧”在古代文献中与“俞”及“输”相通,即有运输、转输、输注的意思;“穴”含有“孔”“隙”的意思。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甲乙》称“孔穴”,《太平圣惠方》称“穴道”,《神灸经论》始称“穴位”。腧穴即人体脏腑经络气血  相似文献   

16.
<正> 曲鬓本穴出于《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在耳上入发际曲隅陷者中,皷颔有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十四经发挥》(简称《发挥》)、《针灸大成》(简称《大成》)、《针灸聚英》(《聚英》)皆云:“在耳上发际曲隅陷中,鼓颔有空”。《类经图翼》(《图翼》)描述同《甲乙》,惟“陷者中”作“陷者”。《医宗金鉴》(《金鉴》):“从悬厘后行耳前入发际曲隅陷中,鼓颔有空”。  相似文献   

17.
用“阳萎”还是用“阳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员会将“impotence”定名为“阳萎” ,并于 1998年 10月公布。公布 4年多来 ,发现这一名词的统一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医学图书中 ,中医界绝大多数用“阳痿” ,西医界一般也多使用“阳痿” ,而泌尿外科图书则多用“阳萎”。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中国医学大词典》、《现代中医学》等等 ,均用“阳痿” ;一般西医图书 ,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计划生育》、《英汉医学词汇》、《英汉医学辞典》、《内科学》、《外科学》、《实用内…  相似文献   

18.
《难经》命门脏器实质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命门之名 ,始见于《内经》 ,但最早将命门作为内脏的记载 ,则是《难经》[1 ] 。而《内》、《难》二者所记述的命门 ,乃名同实异[2 ] 。近人徐氏依据《内经》“命门者 ,目也”(《灵枢·根结》)的记载提出为免与《难经》发生混乱 ,《内经》所言之“命门”宜改为“明门”[3] 。鉴于古今医家对《难经》命门脏器实质认识颇不一致。笔者从中西医结合角度 ,探讨如下。1 .“命门”在解剖结构上相当于肾上腺笔者认为 ,考证“命门”的解剖结构实质 ,首先必须以最早将“命门”作为内脏记载的《难经》为依据。而归纳《难经》对命门的记述主要有 :《难经…  相似文献   

19.
绪言 中医外科,古称“疡医”,《周礼》早有记载。《辞海》:“疡”:痈疽疖之通称。《黄帝·内经》有《痈疽篇》专论而外,其他如《生气通天论》:“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气穴论》:“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都有论述。张仲景《伤寒论》:“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金匮要略方论》有《疮痈肠痈浸淫病篇》,说明对于外科疾病的研究已经非常重视了。《后汉书·方术列传》《华陀传》:“华陀,精于方药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  相似文献   

20.
中药木香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通过考察多种本草文献,发现《神农本草经》中的木香可能不是现代菊科木香类植物,而是沉香,因为从形态、气味、功效等方面综合判断,沉香与《本神农草经》中的木香相吻合。《神农本草经》中只有“木香”,而无“沉香”,陶弘景将“木香”与“沉香”一并记载于《名医别录》中,为后人的误识埋下了伏笔。自《唐本草》始认为“木香”主要为菊科的木香类草本植物,这种认识一直影响至今。马兜铃科藤本青木香在《唐本草》和《本草图经》等本草著作的“木香”条中均有记载,但不做“木香”药用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