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海锁  王东妹 《中外医疗》2012,31(14):60-61
目的探讨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治疗效果和预后转归,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口腔外科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00例,其中男248例,女152例,男女性别比为1.63∶1.00,患者年龄平均在56.3岁,高发年龄为52~76岁间。发病部位:位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原发部位的前3位的分别为口腔、唾液腺、颌骨;其中口腔黏膜的恶性肿瘤以舌、牙龈最为多见。其肿瘤组织来源以上皮来源性最多,占有88.59%(354例),其次为淋巴造血系统和间叶组织源性。病理分型中以鳞状细胞癌(64%)较为多见,以及数量较多的恶性淋巴瘤和粘液表皮样癌等。重复癌者29例(7.25%),男女比为1.3∶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7.9%和65.1%。行放、化学疗法及手术的综合疗法治疗者68例,5年生存率为76.1%。据统计,患者半年内复发率20.9%,复发时间在5周~7个月(4.61±1.80)个月。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有升高的迹象,男女构成比例有所下降,组织来源以上皮源性肿瘤为主,而鳞状细胞癌在肿瘤的病理分型中占首位,治疗方法以综合疗法疗效显著,有效地减少了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并明显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分析口腔颌面部常见良性、恶性肿瘤的CT影像特征,评估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9年1月—2021年6月住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认的良性肿瘤患者120例、恶性肿瘤患者90例,结合患者术前CT影像,对比分析CT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探讨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良性、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CT对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6.7 %,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4.4 %。CT检查对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肿瘤的良性、恶性均有较高的诊断率,平扫CT结合增强CT能有效减少漏诊率,增强诊断效能。结论:CT检查是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TERTmRNA及hTERT蛋白在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和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hTERTmRNA和hTERT蛋白的表达,探讨口腔肉瘤组织中hTERT表达的生物学意义。结果:肉瘤中hTERT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62.2%/14.3%,P<0.05)。在低度、中度和高度恶性肉瘤组织中,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67%、50.00%和86.67%,统计分析显示低度恶性与高度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肉瘤中hTERT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原发肉瘤(P<0.05)。在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肉瘤中hTERTmRNA表达有升高趋势(P>0.05);口腔肉瘤中hTER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并随肉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升高趋势,其中低度恶性肉瘤与高度恶性肉瘤比较差异显著(P<0.05)。hTERT蛋白表达与肉瘤复发密切相关(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肉瘤中hTER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hTERT基因在口腔颌面部肉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瘤临床特点与病理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并且其临床表现特征性不明显,与口腔某些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相似,极易误诊。提高对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的认识、及早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恶性淋巴瘤,可为早期治疗赢得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故本文对47例首发于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探讨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增加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儿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儿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对91例儿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按年龄、性别、分类、部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平均发病年龄为7.8岁。男童占57%,女童占43%。上皮性恶性肿瘤占36%,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粘液表皮样癌,占12%,其次是恶性多形性腺瘤和鳞状细胞癌,各占5.5%。间叶性恶性肿瘤占64%,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横纹肌肉瘤,占22%,其次是纤维肉瘤和恶性神经纤维瘤,分别占7.7%。发病部位多见于颌骨、腮腺、颊等。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头颈部癌瘤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主要发生于口腔、颌骨及大涎腺;以上皮组织来源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肉瘤较少见。其预后较差,平均5年生存率在50%~60%之间[1]。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特殊,涉及面容美观及重要的生理功能,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方法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合理选择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应该具有辩证性和系统性的哲学思维。首先,要系统性地认识到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仅仅是患者机体全身疾病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和其生存,达到了解不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目的。方法:回顾2000-2013年于本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治疗的年龄大于18岁肿瘤患者,根据其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治疗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取病例1780例,其中年龄大于55岁患者占到66.13%;男性62.68%,女性37.32%;发病部位有唇、鼻咽、梨状窦、舌根、下咽、扁桃体、颌骨等口腔其他部位、口腔、其他大唾液腺、口咽、舌其他部位、牙龈、口底、腭、腮腺、咽其他部位;病理类型上鳞癌占比最高,达到86.79%,其次为腺癌,肉瘤较少,基底细胞癌和淋巴上皮癌也较少;预后上,组织学分级较低、肿瘤较小、局部侵犯较少、进行手术和放疗、患者基本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王淑艳  时美娟  王玉梅 《吉林医学》2006,27(10):1285-1286
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作用下,使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突变所造成的一种疾病。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成为本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占全身肿瘤的8.2%,在全身肿瘤中,良性与恶性的比例为1!1[1]。口腔颌面部肿瘤一般良性比恶性为多,有牙源性和上皮性,有鳞状上皮癌、腺源性上皮癌、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等。其主要治疗方法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而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手术室护士的周密护理及特殊职责密不可分,手术期的安全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1生活安全的护理口腔颌面部肿瘤病人由于疾…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7):552-556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s carcinoma, 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间质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黏附及迁移等过程并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了解肿瘤间质细胞来源及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对OSCC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几种重要肿瘤间质细胞的来源及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以期为OSCC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口腔癌是颌面部较常见的粘膜上皮性肿瘤,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鳞状细胞癌,一般占口腔癌的80%以上,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SCC)简称口腔鳞癌,多发生于40~60岁的成人,男性多于女性,部位以舌、颊、牙龈、腭最多见,恶性度较高,常  相似文献   

11.
108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璐  柴松岭 《中外医疗》2009,28(16):72-73
目的分析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对1986~2006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经病理确诊的108例涎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9.97,男女性别之比为1.20∶1。从原发部位分析,腮腺、颌下腺、腭部小涎腺占发病部位的前3名;从组织来源分析,上皮源性肿瘤最多,占98.15%;从病理类型分析,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腺癌分别占前3位。结论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平均年龄低,腺样囊性癌占首位,腮腺、颌下腺占发病部位的前2位。  相似文献   

12.
骨外尤文氏肉瘤(extraskeletal E-wing′s Sarcoma,EES)十分罕见,是神经外胚层来源的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组织学上与其他小圆细胞肿瘤如恶性淋巴瘤、小细胞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难以鉴别,临床上也将其诊断为外周原发性神经外胚层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  相似文献   

13.
余琼 《重庆医学》2003,32(6):649-649,677
颌下早期恶性淋巴瘤 (malignantlimqhoma,ML)在口腔颌面外科较少见 ,诊断也很困难 ,但目前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发生有上升趋势。现将我院 1996~ 2 0 0 2年 6年收治颌下早期恶性淋巴瘤患者被误诊 5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性别与年龄 本文收集的 5例误诊均为男性 ,年龄最小的 2 1岁 ,最大的 6 8岁。1 2 误诊情况 右侧颌下早期恶性淋巴瘤 5例 ,其中 3例病理检查报告为淋巴结核 ,1例为慢性炎症增生 ,有 3例病人是因复发右侧颌下包块来院复查发现 ,再次病检确诊为早期恶性淋巴瘤 ,1例为上级医生分析临床与病检不符合 ,将病理片送全国病…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口腔颌面鳞状细胞癌(鳞癌)在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中最多见.口腔颌面鳞癌生长快,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由于语言、咀嚼、吞咽活动,常促使癌细胞向淋巴结区域转移,汇入血液后,可沿血道向远处转移.手术是目前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1]的主要有效方法.我科采用联合根治术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现将手术前后护理措施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激活及其信号传导在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和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FAK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结果: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FAK的阳性表达率为62.16%,而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为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uPA的阳性表达率为70.27%,而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为2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移组和无转移组肉瘤中,FAK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K在口腔颌面部肉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AK和uPA的高表达可能成为评估口腔颌面部肉瘤临床侵袭和转移潜能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5 339例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疾病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各类疾病的发病情况及构成现状。方法对1984年1月~2004年5月间我院口腔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0年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总体呈上升趋势,颌面部间隙感染构成比明显降低,先天性畸形中腭裂一直高居我院疾病谱榜首,颌面部创伤增多,颌面部良恶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和舌癌分占首位,并呈上升趋势。结论先天性畸形、颌面部创伤、颌面部良恶性肿瘤是颌面外科防治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病理构成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1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住院首诊且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资料,统计汉族和维吾尔族各类肿瘤发病年龄、性别、部位的构成特点。结果212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良性肿瘤占731.5%(1553/2123),恶性肿瘤占268.5%(570/2123)。其中汉族男性625例,汉族女性651例,男女之比约为1∶10.4;维吾尔族男性414例,女性433例,男女之比约为1∶10.5。汉族和维吾尔族良性肿瘤患者就诊年龄均以30∽39岁最多,分别占145.0%和116.8%。在570例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最多见,为248例,且男性多于女性,汉族与维吾尔族60岁以上的人群分别占544.6%和496.6%,以舌部最高发。在368例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最多见,维吾尔族占50.00%,汉族占463.4%;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居多,维吾尔族占147.5%,汉族占130.0%。在184例其他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中汉族与维吾尔族均以神经鞘瘤多发。恶性肿瘤汉族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居多,占273.8%,维吾尔族以基底细胞癌居多,占178.3%。结论新疆地区,重视口腔颌面部肿瘤是≥60岁老年人恶性肿瘤防治的重要任务;需要加强汉族和维吾尔族鳞状细胞癌和小涎腺恶性肿瘤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口腔颌面部外伤、肿瘤等常造成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目前传统的修复方法仍以自体组织移植为主。近年来,组织工程的兴起为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选择。组织工程的3个基本要素为种子细胞、支架、生长因子,其中支架在组织工程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本文总结归纳目前国内外常用于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应用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化疗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肿瘤所在部位、肿瘤细胞的类型、细胞动力学特征、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药物代谢方式及药物的敏感性是影响化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而给药途径是药物为机体摄取并发挥药效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给药途径不同,临床疗效亦不相同.本文对近年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化疗途径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梁智 《中原医刊》2005,32(1):29-29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原发部位可在淋巴结,也可在淋巴结外的组织器官,近年来结外淋巴瘤有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复杂,易引起误诊,现将我院1990年~2000年收治的128例恶性淋巴瘤中的35例结外淋巴瘤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