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发色底物比色分析法,对42例正常人和52例急性白血病(AL)病人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初诊AL病人血浆t-PA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PAI活性变化不显著;完全缓解期的AL病人,t-PA下降到正常范围;并发严重出血者,其t-PA活性和血小板计数与无出血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感染者,其PAI活性较非感染者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提示血浆t-PA,PAI活性与AL病人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性增高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关系.方法 根据Child-Pugh分级把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35例患者分为三组,A级10例,B级13例,C级12例.对每例样本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imer).结果 22例具有正常纤溶活性(FDP<5μg/ml;D-dimer<0.5μg/ml)的病例中,其中A级12例,B级6例,C级4例,tPA抗原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PAI活性在三组结果近似(P>0.05).另外,通过比较高纤溶活性和正常纤溶活性(B级和C级)t-PA/PAI变化.我们注意到t-PA在纤溶活性高的患者略高于正常纤溶患者,但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PAI在两组间结果近似,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PA随病情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AI随病情加重变化不大;t-PA/PAI失衡不是肝硬化患者纤溶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爱平  杨叶  叶阳 《西部医学》2007,19(5):791-792
目的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选30例UAP患者和15例冠脉造影无狭窄的正常人为研究对象。抽静脉血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和D-二聚体(DD)、纤溶蛋白原(Fg)含量。结果与正常人相比,UPA患者血浆中t-PA活性减低,PAI活性增高,Fg和DD含量增高。结论UAP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的失调凝血的失调,UAP患者纤溶活性降低,凝血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活性变化。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20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非孕组)及20例正常晚孕妇女(正常晚孕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晚孕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t-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非孕组(P<0.001),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晚孕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血浆PAI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非孕组(P<0.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血浆PAI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晚孕组(P<0.01),子痫患者血浆PAI水平显著高于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患者(P<0.05),子痫前期患者血浆PAI水平显著高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纤溶抑制系统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5.
观察5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3周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活性的动态变化,比较蝮蛇抗栓酶(SVATE).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和一般常规治疗的作用。结果AMI患者纤溶系统受抑,t-PA和PAI活性分别显著性降低和升高;治疗后有不同程度地恢复,UK组在治疗即刻t-PA和PAI活性出现瞬时最大幅度地增高和降低,随后很快回复入院时水平;2周时t-PA达到正常水平,PAI一直持续在高水平。SVATE组给药即刻t-PA和PAI活性分别升高和降低,此后缓慢改变,2周时t-PA和PAI活性都恢复正常。常规治疗组在观察期间纤溶活性缓慢地改变,给药3周时t-PA和PAI活性尚未达到正常水平。结果说明,溶栓治疗优于常规治疗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高血压病人血浆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O)及纤溶活性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观察了30例正常人及185例冠心病、高血压病人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组织型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t-PA抑制物(PAI)及一氧化氮的变化。结果 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塞组。Ⅰ、Ⅱ期高血压病组、Ⅲ期高血压病组、冠心病并高血压病组病人,其血浆MDA、PAI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SOD、t-PA、NO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 冠心病、高血压病人血浆中氧自由基增多,并可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NO合成释放减少,纤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关系。方法纳入10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10例正常人(健康对照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NTG),并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PAI-1水平。结果(1)脑梗死组FMD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弱[(9±5)%vs(11±4)%,P<0.01)],而2组N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8)%vs(20±8)%,P>0.05];(2)脑梗死组血浆PAI-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3±10)ng/mlvs(44±8)ng/ml,P<0.01],而血浆t-PA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2±4)ng/mlvs(13±3)ng/ml,P<0.05];(3)脑梗死组血PAI-1与血管内皮功能呈显著负相关(r=-0.65,P<0.01)。结论(1)脑梗死患者血浆PAI-1活性与血管内皮功能呈负相关,PAI-1活性增高导致血浆纤溶活性降低,可能是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引起脑梗死的中间环节;(2)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可改变纤溶活性,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增高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关系。方法:根据Ch ild-Pugh分级把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86例患者分为三级,A级26例,B级30例,C级30例。对每例样本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组织纤溶液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 im er)。结果:46例具有正常纤溶活性(FDP<5 mg/l;D-d im er<0.5 mg/l)的病例,其中A级26例,B级12例,C级8例,t-PA抗原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性升高(P<0.05),而PAI活性在三组结果近似(P>0.05)。t-PA在纤溶活性高的患者略高于正常纤溶患者,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PAI在两组间结果近似,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PA随病情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AI随病情加重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凝血、纤溶系统功能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的改变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的水平和活性在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7例脑卒中患者,同时选择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的含量、纤溶酶原(PLG)的活性、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的含量及活性。结果:脑卒中患者tPA为(12.5±6.3)μg/ml,PLG为(89.6±14.3)%,都明显低于对照组(18.2±6.1)μg/ml,(110.2±10.5)%(P<0.05);而PAI为(36.7±9.6)μg/ml,TAFI为(120±37.6)μg/ml及TAFIa(186.6±77.2)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26.5±7.10)μg/ml、(95.1±28.3)μg/ml、(132.42±30.6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异常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TAFI具有抑制纤溶的作用,提示在脑卒中的发病中是个独立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SSHL,突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关系,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突聋患者110例为病例组,另选110名性别、年龄和种族等与其相匹配的无突聋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检测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免疫检测方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总量(t Hcy)。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溶酶原激活剂抑剂因子-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用PT-Der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突聋组血浆t Hcy水平(17.82±4.2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3.71±3.59)μmol/L,P<0.01。病例组血浆PAI-1和t-PA活性分别为(23.4±2.5)U/mL和(0.8±0.2)U/mL;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平均浓度是(5.6±1.1)g/L。对照组血浆PAI-1和t-PA活性分别为(12.8±1.9)U/mL和(6.5±2.5)U/mL;血浆Fg的平均浓度是(2.8±0.6)g/L。结论在突聋患者中血浆t Hcy和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有密切相关性。血浆t Hcy、t-PA和Fg的检测有可能作为突聋患者治疗观察和愈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硫酸皮肤素对大鼠血管纤溶酶原活化素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大鼠下肢血管床灌流模型,观察肝素样药物对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结果表明,硫酸皮肤素(DS)能诱导大鼠肢体血管壁释放纤溶酶原活化素(PA)。DS浓度0.1~0.8mg/ml时,给药后1~2min内PA活性增高达最大值。DS在0.1~0.4mg/ml范围内时PA释放与DS浓度成正比,DS0.4mg/ml可诱导最大的PA释放反应。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纤维蛋白自显影分析证实,DS诱导的是组织类型纤溶酶原活化素(t-PA),其分子量为670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系统组分uPA、uPAR、tPA及PAI-1在人乳腺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方法以3株具有不同侵袭转移能力的乳腺癌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方法比较纤溶组分在此3株细胞中的表达,牛奶板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纤溶活性,用Boyden小室模型测定细胞侵袭能力。结果发现MDA-MB-231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uPA、uPAR、PAI-1和中等水平的tPA,无血清培养上清中总纤溶活性和uPA纤溶活性最高;MDA-MB-435细胞表达较低水平的uPA和较高水平的tPA,但未测出uPAR和PAI-1的表达,无血清培养上清中总纤溶活性较高,主要是tPA活性;MCF-7细胞表达较低水平的uPAR和较高水平的PAI-1,但未测出uPA和tPA的表达,无血清培养上清中几乎没有纤溶活性。与纤溶活性相一致的是,Boyden小室模型实验结果发现MDA-MB-231在3株细胞中体外侵袭能力最强,MDA-MB-435次之,MCF-7则几乎无体外侵袭能力。经抗uPA和抗uPAR抗体预处理MDA-MB-231细胞,分别使侵袭能力下降83.1%和43.9%(P<0.05)。结论uPA和uPAR的活性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中腹膜纤维蛋白溶酶的变化。方法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前、后、立即,分别测量腹膜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浓度及t-PA的活性。结果腹膜组织t PA浓度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部手术两组术中均下降,在传统腹部手术组下降更显著(P<0.05),而腹膜组织PAI-1水平在腹腔镜手术组术前较高(P<0.05),在传统腹部手术组术中明显升高。手术后,两组PAI-1浓度无显著差异。t-PA活性在两组术前、后均无明显差异,但术中两组均显著下降(P<0.05) 。结论腹腔镜和传统腹部手术对腹膜的影响是相似的,腹腔镜手术最初腹膜组织中PAI-1浓度的升高是由于CO2气腹造成的,并影响腹膜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罗格列酮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表达一氧化氮(NO)、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防止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24 h,检测培养上清中NOt、-PA和PAI-1的含量;用10mmol/L浓度的葡萄糖和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或二甲双胍干预共同体外培养的人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24 h后,检测NOt、-PA和PAI-1的含量。培养上清中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t-PA和PAI-1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结果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NO和t-PA的浓度呈下降的趋势,PAI-1的浓度呈升高趋势;罗格列酮干预后NO和t-PA的浓度呈升高趋势,PAI-1的浓度呈降低趋势;二甲双胍对这些指标无影响。结论高糖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PAI-1,抑制t-PA的形成,从而引起凝血和纤溶的异常,这种高凝状态会促进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罗格列酮能抑制高糖引起的NO的降低,抑制高糖引起的内皮细胞的纤溶系统的平衡,促进纤溶系统的激活,防止血栓的形成,这可能是罗格列酮能减少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急性心梗(AMI)患者入院当天、第7天及第14天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PAI活性在AMI急性发作期及稳定期持续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PA活性在入院当天明显降低,但于第7天后回升接近于正常水平。再发性心梗患者的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初发性心梗患者,急性期死亡患者的PAI活性明显升高而t-PA活性极度降低。PAI活性在CPK峰值不同的亚组中无显著差异,提示AMI患者存在着纤溶活性受损,高水平的PAI活性不是一种组织损伤非特异性的急性期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卵巢癌细胞生长及其尿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和1型抑制因子(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苦参碱对卵巢上皮癌SKOV3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HE染色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在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前后SKOV3细胞形态学改变及其uPA、PAI-1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计数法观察在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下SKOV3细胞的生长曲线变化,采用软琼脂集落观察在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下对SKOV3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①苦参碱对卵巢癌SKOV3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苦参碱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965,P<0.05);②苦参碱对SKOV3细胞的uPA、PAI-1表达有下调作用;③苦参碱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曲线及集落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卵巢癌SKOV3细胞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并具有杀伤肿瘤干细胞的能力,苦参碱的抗肿瘤机制可能通过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参与,并可能与下调uPA、PAI-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浆uPA及uPAR水平变化与鼻咽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鼻咽癌患者40例及对照组20例的血浆uPA及uPAR水平,并作uPA与uPAR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鼻咽癌有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患者uPA、uPAR的含量分别为(2.061±0.387)ng/ml、(2.011±0.389)ng/ml,鼻咽癌无转移患者则分别为(1.468±0.295)ng/ml、(1.134±0.334)ng/ml;对照组uPA、uPAR含量分别为1.137±0.326ng/ml、0.613±0.161ng/ml。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uPA与uPAR存在良好正相关(P<0·001)。结论uPA、uPAR含量增高与鼻咽癌的浸润转移有密切相关,其检测有助于了解病情的进展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u—PA和PAI—1在各类肾小球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因子PAI-1在各类肾小球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20例人肾穿活检标本中各型肾炎的u-PA、PAI-1、Ⅳ型胶原的表达水平,以及肾小球内PCNA阳性细胞核数,用图像分析方法对其u-PA和PAI-1进行光密度定量。结果各型肾小球肾炎中u-PA和PAI-1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轻微病变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各组中两者表达强度有所不同,PAl-l的阳性强度基本上高于同组的u-PA,两者差异显著(P<0.05)。u-PA的表达增强与肾小球Ⅳ型胶原的积聚和PCNA阳性细胞核数的增多明显相关(r=0.761、r=0.811,P<0.05);而PAI-1的表达则主要与肾小球内Ⅳ型胶原增多相关(r=0857,P<0.05)。结论u-PA和PAI-1的异常表达是影响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104名健康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131名健康人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与年龄、性别、体重、血脂及吸烟习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AI1活性随年龄及体重指数增加而增加;男性PAI1与年龄、体重呈正相关;女性PAI1与LDL呈正相关;吸烟组PAI1/tPA值高于不吸烟组。提示年龄、体重、血脂参与调节纤溶活性,吸烟降低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