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特性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肉眼血尿、腰痛是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术前经B超、IVP、膀胱镜等检查,确诊35例(94.8%),另4例为术后确诊;36例行手术治疗,3例远处转移者放弃治疗。结果:随访0~60个月,5例术后1年内出现膀胱移行细胞癌,18例在5年内死亡,13例存活至今,8例失访。绪论:IVP、膀胱镜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必要检查,输尿管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患肾、输尿管全长加部分膀胱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肾盂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肾盂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有血尿40例,腰痛8例,体检发现肾积水1例。阳性率较高的检查有逆行尿路造影、CT、MRI和输尿管镜检查,阳性率分别为66.7%(8/12)、78.8%(26/33)、90.0%(9/10)和90.0%(9/10)。35例(87.5%)做了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35人(77.8%)得到随访,10例在术后13(5~33)个月内14次发生膀胱肿瘤,1例输尿管癌术后3.5年发现对侧肾盂癌,14例死于癌转移,5年总体生存率为34.3%(12/35)。结论:对反复出现的肉眼血尿、腰痛和肾积水患者要考虑本病的可能,联合应用几种检查方法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肾输尿管全切、膀胱袖状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确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结果19例均为移行细胞癌,术前确诊14例,确诊率为73.7%。全部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月~7年,3年内死亡4例,存活5年以上3例,3~5年4例,余8例随访1月~3年存活。结论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输尿管造影、膀胱镜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基本检查手段,输尿管镜检查配合取活检是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重要的确诊方法。对于高期、高级别肿瘤,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口状切除仍为最有效和首选的手术方法,对于低期、低级别肿瘤可考虑保留肾脏的手术,包括输尿管肿瘤段部分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输尿管下端、膀胱部分切除 输尿管膀胱移植术,输尿管镜电切术。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2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随访20例(95.2%),随访时间4个月~8年3个月。死亡8例,其中7例死于盆腔、腹膜后或肺转移,1例死于膀胱肿瘤复发;生存12例,患肾、输尿管和膀胱袖套状切除9例,生存4个月~8年3个月。其中1例术后13个月发生膀胱肿瘤,作TURBt后已生存2年7个月;输尿管上段部分切除1例(T(?)G(?)),术后7年2个月无复发。输尿管下段加膀胱袖套状切除2例,已生存3年2个月和4年7个月。结论: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是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典型症状。一侧腰部钝痛并肾、输尿管积水也常提示有该病存在(33(?)患肾、输尿管和膀胱袖套状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膀胱癌的金标准。预后主要取决于输尿管癌的分期和分级。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对1973~1997年收治的50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经验进行总结。结果:50例均作IVU检查,其中31例患侧肾脏不显影,仅有7例显示输尿管充盈缺损或狭窄。26例行逆行造影,有16例输尿管充盈缺损或狭窄。48例作B超检查,有43例显示肾积水,35例显示输尿管扩张积水,25例显示输尿管低回声或略强回声的实质性肿物。27例作CT检查,有17例显示输尿管软组织密度实质性肿物。44例作膀胱镜检查,有8例肿瘤自输尿管管口脱出,11例患侧输尿管管口喷血。47例作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40.4%。结论:术前联合应用IVU、B超、逆行造影、CT、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等检查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输尿管癌治疗体会(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6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男 2 2例 ,女 14例。平均年龄 6 3岁。右侧 14例 ,左侧 2 1例 ,双侧 1例。 36例 (37侧 )均手术治疗。 结果 随访 34例 (94 % ) ,随访时间 6个月~15年 ,死于输尿管癌转移和其他疾病各 6例 ,存活 2 2例。 3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后 1~ 5年局部或膀胱再发肿瘤。 结论 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金标准。下段输尿管癌 ,主张先行下段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后再作肾切除 ,可减少或避免挤压所致癌细胞膀胱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1983.02~2001.02收治原发性输尿管癌26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为输尿管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其中G_1级7例,G_2级10例,G_3级9例,O~A期6例,B期8例,C期7例,D期5例。获得随访23例中,生存3月~1年8例,1~3年4例,5年以上6例,17年2例,长期生存12例(52%)。结论 选择早期诊断的方法并及时、正确治疗,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 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对其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结果:2 8例证实均为移行细胞癌,主要症状有:肉眼血尿、患侧腰部疼痛和肾积水。经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逆行肾盂造影,CT检查,术前确诊19例,术前确诊率67.8%。2 8例病人均手术治疗,采用三种手术方式,其中2 5例得以随访,死亡18例。结论:肉眼血尿,患侧腰部疼痛和肾积水是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主要临床症状;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和逆行肾盂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主要检查方法;患肾、输尿管全长和膀胱袖套状切除术,是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9.
17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Pan BN  Zhang Z  Liu YL  Guo YL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1447-144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治疗、病理学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1971年1月至2002年7月我所经手术病理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输尿管癌174例患者的临床发病、病理学资料、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年来输尿管癌病例数呈明显增加趋势。本组男99例,女75例,平均发病年龄63.7岁。阳性率较高的术前检查有逆行尿路造影、CT、磁共振水成像、输尿管镜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7.8%(86/98),96.0%(48/50),95.8%(23/24)和87.0%(20/23)。手术以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和输尿管入口处膀胱袖状切除术为主,共131例(75.3%)。组织学分型,移行细胞癌171例(98.3%),其中Ta-2和G1、2肿瘤各占70%以上(122/174,126/174)。160例(92.0%)获随访,随访时间2~216个月。术后总的5年生存率53.1%(52/98),总的10年生存率30.5%(18/59)。术后发生膀胱癌38例(23.8%),发生对侧输尿管癌6例(3.8%)。结论 原发性输尿管癌预后不良,肿瘤分期、分级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应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均行患侧肾、输尿管全切除加膀胱袖口状切除术。术后2周给与GC(吉西他滨+卡铂)方案进行化疗,评价近期疗期疗效。结果本组通过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CT等检查,术前基本确诊。11例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移行细胞癌)。化疗完成1个周期6例,2个周期5例。近期疗效显著,随访未发现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的病例。结论对于原发性输尿管癌应当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以提高确诊率。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膀胱袖口状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规范方法。对于局部进展期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术后辅助化疗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降低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7月~2007年1月收治的3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其中G1级8例,G2级16例,G3级12例。Ⅰ期12例,Ⅱ期14例,Ⅲ期9例,Ⅳ期1例。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32例,保守手术4例。获得随访31例,生存6个月~1年3例;1~3年10例;3~5年2例;5年及5年以上16例(51.6%)。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64层CT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2007年7月~2009年4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诊断为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64层CT表现. 结果 32例输尿管癌中位于输尿管上段5例,中段9例,下段16例,其中2例为多发,病变长度1.3~22.0 cm,平均5.9 cm.输尿管肿瘤的部位、范围、形态、周围情况以及肿瘤上方肾盂输尿管的扩张程度均得以清晰显示. 结论 64层CT成像对于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更加准确,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力帮助,可作为目前临床检查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术前采用IUV、B超、膀胱镜、逆行尿路造影、CT等多种方法确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14例(88%),术后病理检查16例均为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结论:对老年人不明原因的单侧腰痛和肾积水,要考虑到该病的可能;术前联合采用多种诊断方法可提高其确诊率;对老年人不明原因的单侧输尿管狭窄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2年以来收治的22例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方法,包括尿脱落细胞学检查、B超、TVU检查、膀胱镜、RCP检查及CT扫描得到确诊。结果 临床检查显示,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最常见症状为血尿。14例行肾、输尿管全段及输尿管周围的部分膀胱壁切除术,8例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术后发生膀胱癌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结论 对原因不明的血尿患应考虑到输尿管肿瘤的可能。掌握适应证,对原发性输尿管癌患及时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输尿管癌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999年-2004年收治的3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诊断、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38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输尿管癌,本病主要症状有肉眼血尿、腰痛、病变侧肾积水等。尿路造影及膀胱镜、输尿管镜检查为重要诊断手段,联合应用各项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患侧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是首选术式。结论对于原因不明血尿者,应想到本病可能。对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预防复发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输尿管镜诊治原发性输尿管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腔内诊断与治疗方法。方珐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应用输尿管镜诊断与治疗的诊断符合率和疗效。结果11例均为移行细胞癌,术前确诊11例,确诊率为100%。术后随访3个月-2年,仅2例分别于术后8月和12月原位复发,再次行输尿管镜电切。结论输尿管镜检查配合取活检是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重要的确诊方法。对于早、中、低期、低级别原发性输尿管肿瘤,应用输尿管镜电切技术治疗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口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92年1月~1999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病理均为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移行细胞癌Ⅰ级10例,Ⅱ级9例,Ⅲ级5例;临床分期:T1期10例,T2期9例,T3~T4期5例。后腹膜淋巴结清扫5例中3例发现有淋巴结癌转移。24例中有22例得到随诊,随诊时间2个月~7年,平均4年2个月。生存3年以上18例(75%),有8例术后2个月~3年膀胱内出现移行细胞癌,其中输尿管移行细胞癌Ⅰ级5例,Ⅱ级3例,6例为输尿管下段肿瘤。1例7年中共复发5次。复发性肿瘤行TUR—BT或激光治疗,膀胱内多发性复发性肿瘤行全膀胱切除2例。T3~T4期5例,有3例获随诊,3年内死于远处肝、肺转移。结论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造影、膀胱镜、输尿管镜检查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输尿管镜检查加活检是输尿管肿瘤诊断的最可靠依据。输尿管肿瘤预后、肿瘤的膀胱内复发、全身转移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及肿瘤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手术)。方法对12例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患者分别进行彩超、经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逆行造影、输尿管镜检查诊断为输尿管癌,12例均经手术证实,病理检查确诊为输尿管癌,其中根治性患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术效果最佳。结论联合应用各种检查可提高输尿管癌诊断正确率,患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为重要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巨输尿管症(MU)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MU29例(先天性9例,原发反流性12例,原发梗阻性8例)和继发性MU12例的临床资料。结杲先天性MU及原发反流性MU21例行输尿管裁剪整形及膀胱再植,随访1~2年未见异常。原发梗阻性MU中2例肾发育不良并输尿管闭锁行肾及输尿管切除,6例输尿管末端狭窄行狭窄段切除,随访2~6年,除2例术后发生输尿管残端综合症二次手术外其余未见异常。继发性MU12例在解除原发病后行输尿管裁剪整形及膀胱再植,随访3年未见异常。结论小儿MU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输尿管裁剪整形膀胱再植术为有效方法;继发性MU在原发病解除后,MU无改善,应及时行MU根治术,改良膀胱外隧道式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诊断(附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2003年5月收治的2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诊治经过。结果:临床表现有肉眼血尿者25例(89.3%),血尿伴腰痛10例(35.7%),仅表现为腰痛3例(10.7%),腹部包块1例(3.6%)。B超检查28例,发现输尿管内实质占位病变7例(25.0%);26例行IVU检查,仅3例(11.5%)发现典型的输尿管腔内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19例,其中5例(26.3%)发现有肿块自输尿管口突入膀胱内;逆行输尿管插管12例,逆行尿路造影10例,诊断9例(90.0%);CT扫描16例,6例(37.5%)发现输尿管内肿块影;MRU检查15例,诊断输尿管癌6例(40.0%);输尿管镜诊断输尿管癌2例;20例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11例(55.0%)查见肿瘤细胞。结论:要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术前诊断正确率,需要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合理、综合地应用各种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