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探索治疗膀胱癌的新途径,用人体脾脏组织制备粘附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A-LAK细胞),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与A-LAK细胞偶联构建出BDI-1-A-LAK细胞偶联物。采用4小时51Cr释放法测定BDI-1-A-LAK细胞偶联物体外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的杀伤率,结果显示,扩增5天从每克人脾脏组织可制备得5.5×108个A-LAK细胞,BDI-1-A-LAK细胞偶联物对BIU-87细胞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提示BDI-1-A-LAK细胞偶联物可望用于膀胱癌导向治疗  相似文献   

2.
生物疗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BCG及IL2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作用,联合应用BCG膀胱灌注加IL2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A组)并与丝裂霉素C(B组)随机对照观察。A组14例,随访18~26个月,无1例复发。B组14例,随访15~29个月,4例复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组治疗后外周血NK活性、LAK活性、CD3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升高(P<005),CD4细胞数,CD4/CD8值治疗后均有提高趋势。结果表明:联合应用BCG及IL2可显著提高肌体免疫细胞功能,是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较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65例泌尿系移行细胞癌(包括47例膀胱癌和18例肾盂癌)组织中P53、C-erbB-2基因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P53在膀胱癌中阳性率为57.5%(27/47),在肾盂癌中50.0%(9/18);C-erbB-2基因蛋白在膀胱癌和肾盂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4%和38.9%;EGFR的表达率分别为42.6%和44.4%。P53、C-erbB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白细胞介素2(hIL-2)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Zip-hIL-2,用PA317包装细胞系包装后获得高效价逆转录病毒(1~5×105cfu/ml)。病毒感染人膀胱癌细胞系BIU87并用G418选择培养,得到G418抗性克隆;经小鼠脾母细胞增殖法测定、RNASlot打点杂交实验和Western免疫印迹实验证实其高效表达hIL-2,平均活性在24小时每毫升为75U/106细胞(最高达125U/ml)。转hIL-2基因在人膀胱癌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可为人膀胱癌转基因瘤苗的应用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单克隆抗体Tac(抗IL-2受体),I2(抗HLA-DR抗原)及OKT9(抗TFR),对17例膀胱肿瘤和23例术后预防肿瘤复发者卡介苗(BCG)灌注后膀胱原位单核细胞中免疫细胞的活化进行研究。BCG灌注后,膀胱粘膜上皮出现大量DR^+抗原表达,膀胱粘膜上皮细胞成为抗原递呈细胞,可能是BCG抗膀胱癌重要作用机理之一。BCG灌注后,膀胱粘膜固有层单核细胞中的Tac^+,I2^+,T9  相似文献   

6.
Wen R  Zhou G  Xie S  Lian B  Sun X  Chen J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4):247-248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机理。方法对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分别行BCG和BCG加IL-2膀胱灌注,随访14~2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31.25%和21.05%。结果应用IL-2加BCG膀胱灌注6周后,外周血天然杀伤细胞激活因子(NKCF)活性明显增强,在NKCF活性与IL-2活性间有显著正相关变化。结论IL-2加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作用明显优于单纯用BCG,IL-2和BCG两者间有免疫促进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BCG+IL-2联合应用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将60例膀胱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BCG60mg(常用量的1/2)+IL-210000U,一组用丝裂霉素C20mg行膀胱内灌注。随访10~48个月,平均33个月,无肿瘤复发者BCG+IL-2组26例(86.7%),丝裂霉素C组23例(7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BCG+IL-2组除有24小时后自限性的轻微膀胱刺激症状外,无骨髓抑制等全身毒副反应。结果表明,BCG+IL-2较丝裂霉素C能更有效地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且可减少BCG剂量。  相似文献   

8.
卡介苗激活杀伤细胞抗膀胱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BCG抗膀胱肿瘤的作用机理,采取15例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置于含BCG或IL2的培养基中培养,计算扩增倍数,检测培养细胞抗自体及异体膀胱癌细胞活性。结果:卡介苗激活杀伤细胞(BAK)与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分别于培养第7和第3天达增殖高峰,对自体瘤杀伤率分别为36.2%和31.4%,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异体瘤杀伤率分别为25.2%和28.3%,差异无显著性。结果表明:BAK细胞抗自体瘤活性高于LAK细胞,死BCG对PBMC无激活作用,BAK细胞抗肿瘤效应可能是BCG抗膀胱肿瘤重要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发生中树突细胞与凝集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凝集素染色与树突细胞(DC)的关系,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选取二种凝集素和抗S100蛋白抗体,对87例膀胱癌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的病理分级与ConA和WGA的强表达呈正相关,与DC的数量呈负相关(P<0.005);膀胱癌复发组ConA和WGA的强阳性率在80.0%以上,而DC的强阳性率仅5.4%,有显著性差异(P<0.005);术后生存<5年病例的ConA和WGA强阳性率高于94.0%,而DC数量则显著减少(P<0.001)。提示DC的减少或消失,破坏了机体局部免疫监视系统,导致膀胱癌的发生,认为DC、ConA、WGA是判断膀胱癌分级及预后有价值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索治疗膀胱癌的新途径,用人体脾脏组织制备粘附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与A-LAK细胞偶联构建出BDI-1-A-LAK细胞偶联物。采用4小时^51Cr释放法测定BDI-1-A-LAK细胞偶联物体对外人膀胱癌BIU-87细胞的杀伤率。  相似文献   

11.
肝癌病人树突状细胞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以肝癌病人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抗肝癌免疫。方法 自肝癌病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C0;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DC;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联合刺激PBMC中DC;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检测CTL及其上清液对HepG2,BEL-7402,LOVOey HOS-86  相似文献   

12.
人胃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系BGC—823/DOX耐药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阐明人胃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系BGC-823/DOX耐药机理和特点,作者应用DNA分子杂交、RT-PCR、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进行了BGC-823/DOX多药耐药(MDR1)、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的基因扩增、转录、表达分子水平检测以及细胞内阿霉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BGC-823/DOX亲本细胞具有原发耐药的特性,与消化道肿瘤较为相似。多药耐药是BGC-823/DOX主要的耐药机理。亲本细胞具有原发耐药BGC-823/DOX与亲本无原发耐药的阿霉素耐药细胞系相比,在耐药性质上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鼠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了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重组免疫干扰素(rIFN-r)在体外对膀胱癌患者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抗原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均能诱导病人T细胞DR抗原IL-2R的表达(P<0.05),而对正常人T细胞表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提示BCG和rIFN-r防治膀胱癌的作用可能与其诱导DR抗原、IL-2R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人膀胱癌BIU-87细胞系多重抗药性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阿霉素(ADM),大剂量短暂冲击结合低浓度持续递增法,逐步诱导人膀胱癌移行上皮细胞系BIU-87,在体外持续培养6个月,获得了具有多重抗药性的BIU-87/ADM细胞。该细胞能在浓度为2.0g/L的ADM中持续增殖。通过测定抗癌药物50%抑制浓度(IC_(50))发现,BIU-8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下降了21倍,同时对表阿霉素(4-epi)、长春新碱(VCR)、足叶乙甙(VP-16)也具有显著的交叉抗药性,对顺铂(DDP)、丝裂霉素(MMC)、5-氟尿嘧啶(5-Fu)和氨甲喋呤(MTX)无抗药性;BIU87/ADM细胞在脱离阿霉素诱导第8周时,其抗药性仍保持在90%以上,结果表明:BIU-87/ADM细胞具有多重抗药性(MDR)表型,且抗药性较稳定,是研究人膀胱移行细胞癌MDR机制和筛选抗药性逆转剂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阿魏酸钠对犬心脏停跳10分钟复苏后4小时脑组织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17只犬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常规治疗组(B组)及缺血再灌注阿魏酸钠治疗组(C组)。结果发现,B组TXB2、MDA含量及TXB2/6-keto-PGF1a比值均较 A组明显升高(P<0. 01)。 C组 TXB2、MDA含量及 TXB2/6-keto-PGF1a比值升高幅度均较B组明显低(P<0.01)。表明阿魏酸钠可明显抑制犬心脏停跳复苏后脑组织花生四烯酸代谢及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6.
BCG细胞壁骨架膀胱灌注防治浅表膀胱癌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采用BCGCWS(细胞壁骨架)行膀胱内灌注,防治浅表膀胱癌复发。53例膀胱癌患者手术后分为BCGCWS组和BCG组。BCGCWS组(25例)5mgBCGCWS加无菌生理盐水50ml注入膀胱,BCG组(28例)75mgBCG加生理盐水50ml注入膀胱。每周1次,连续6周,以后每月一次连续两年。随访6~32个月,中位数26个月。两组比较肿瘤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BCGCWS组毒副反应比BCG组明显减少。结论:BCGCWS能有效地防治浅表膀胱癌复发,毒副反应低,并具有保存期长,使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PCNA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人膀胱癌EJ细胞增殖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全硫代修饰型PCNA反义寡核苷酸(ASO)对人膀胱癌EJ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及裸鼠体内致瘤性的影响。方法 PCNA-ASO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EJ细胞后,运用细胞计数,MTT法,^3H-TdR掺入试验,流式细胞术(FCM),克隆形成率(CF),SABC免疫组化,建立裸鼠动物模型等方法分析其体内外抗瘤活性及机制。结果 在脂质体介导下,0.4-2.0μmol/L PCNA-ASO对人膀胱癌EJ细胞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证实抗P-糖蛋白单克隆抗体协同环孢素A逆转入膀胱癌耐药细胞亚株的抗药性以及建立能有效地克服MDP的治疗方案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系和BIU-87.ADM耐药 株经柔红霉素与抗P-go单克 抗 JSGB-1和单独或联合CsA;JSB-1和单独或联合异搏定自理后,采用M TT法评价细胞毒作用荧光光光度计检测细胞民内DNR的聚集量。结果JSB-1和CsA能协同增加DNRBIU-87/AD  相似文献   

19.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25例。分别检测尿RBP、Alb、TRF、β2-m、NAG和Cr。结果:NIDDM组尿RBP/Cr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尿RBP/Cr与尿Alb/Cr、TRF/Cr、β2-m/Cr、NAG/Cr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当尿Alb/Cr在正常范围时,尿RBP/Cr显著增高(P〈0.05)  相似文献   

20.
bFGF调节PDGF对人成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hen J  Yang D  Jing Z  Wu D  Ding H  Jin D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707-710,I039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促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以PDGF-AB(100ng/ml)单独培养、bFGF(10ng/ml)与PDGF-AB(100ng/ml)混合培养、不加生长因子等3种方式培养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bFGF(10ng/ml)与PDGF-AA或PDGF-BB(浓度均为40ng/ml)以不同方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