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息肉的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12消化内科收治的120例胃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病理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0例患者共检出息肉142枚。病理增生性息肉(40.8%)和炎性息肉(30.8%)占有比例较高。腺瘤性息肉(1.7%)较少。其中60岁患者胃息肉发病率高于≤40岁及41~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最大径≤0.5 cm发生率高于0.5~2.0 cm和2.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息肉发生率高于胃窦部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均一次性内镜切除,未出现穿孔、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术后对患者随访1 a,5例(4.20%)患者复发。结论胃息肉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病理类型中以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占有比例高,且多发于胃体,直径较小。采用内镜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年人与中老年人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71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17例45岁以下 (青年组)和599例大于45岁(中老年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除肿瘤分期外,青年组与中老年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年组Ⅲ期患者所占比例为47.9%(56/117),明显高于中老年组的33.6%(201/599,P=0.010).但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患者的预后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5年生存率:36.0%比33.8%,10年生存率:29.2%比25.0%,P=0.418).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不是食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P=0.160,RR=1.187,95%CI:0.935~1.506).结论 尽管青年人食管癌的病理分期较晚,但其预后与中老年人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向管壁浸润程度的CT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30例食管鳞癌病人术前测量CT扫描片的食管壁厚度,术后做相应部位管壁的病理组织学观察。两者对照研究发现:管壁厚度≤1cm时外侵率为6%,~2cm时为51%;~3cm时为79%;〉3cm者则无法手术切除。切除组平均食管壁厚为1.45cm,其中≤1cm占52%,~2cm占37%,~3cm占11%。探查组平均食管壁厚为2.80cm,其中≤1cm占9%,~2cm占16%,〉2cm占75%。文章讨论了以CT  相似文献   

4.
不同部位胃癌患者根治术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问行胃癌根治术的14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胃上部癌(U组)21例.胃中部癌(M组)38例,胃下部癌(L组)87例,分析比较3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Borrmann分型分布相互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U组患者平均年龄和原发病灶直径均大于M组和L组(P=0.034.P=0.001).采用扩大淋巴结清扫的病例亦明显少于M组和L组(辟0.009)。L组患者N分期和TNM分期均早于M组和U组(P=0.007.P=0.020),复发病例明显少于M组及U组(P=0.006),且3年和5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U组和M组(P=0.007.P=0.001)。结论胃上部癌与胃下部癌具有较为独立的生物学行为特征,胃中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介于胃上部癌与胃下部癌之间。不同部位胃癌的预后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窄带成像(NBI)与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间接受ESD治疗的87例早期食管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经NBI法确定病变边界者37例(NBI组),采用碘染色法确定病变边界者50例(碘染色组)。比较两组患者ESD术中食管痉挛程度、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大小和周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BI组中重度食管痉挛者的比例为10.8%(4/37),明显低于碘染色组的比例[32.0%(16/50),P〈0.05];手术时间亦明显短于碘染色组[(42.2±19.5)min比(53.3±30.9)rain,P〈0.05]。NBI组术中穿孔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碘染色组术中穿孔1例,均经内镜下处理及保守治疗治愈。术后随访4~20月,NBI组与碘染色组患者术后食管狭窄[8.1%(3/37)比8.0%(4/50)]和局部复发[5.4%(2/37)比4.0%(2/50)]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碘染色相比,早期食管癌ESD术前采用NBI确定病变边界,可在不影响疗效的基础上减轻食管痉挛并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90例行食管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评价EMR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90例中食管上段(距门齿15~23 cm)病变16例,食管中段病变(距门齿23 ~ 32 cm)52例,食管下段病变(距门齿32~ 40 cm)22例;病灶平均直径为(2.05±3.12) cm.所有病变均顺利完成EMR.切除标本大小为(3.55±2.71)cm.手术时间为(18 ~ 125) min,出血量为(10 ~70) ml,病灶整块切除率为24.4%(22/90).术中出血4例(4.4%),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2.2%),无1例食管穿孔发生;术后食管狭窄3例(3.3%),均予保守治疗好转.90例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4 ~60)个月,术后5年内病变复发5例,总复发率为5.6% (5/90),无癌复发死亡病例.结论 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上段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65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3%、36.9%、21.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预后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根治程度等因素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根治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为影响食管癌切除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肿瘤根治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全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全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经验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1月至2009年7月行乳晕腋窝入路全内镜下甲状腺癌手术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部25例患者均在全内镜下成功实施甲状腺根治性手术,11例行患侧腺叶全切,14例行患侧腺叶全切加峡部及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7例术中清扫淋巴结.术后病理诊断均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23例,滤泡状癌2例),中位随访时间28.0月(5~58月),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病例,全部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种兼顾安全性,可行性及美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Huang JF  He J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9):674-676
目的 探讨同期发生食管癌和胃癌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1979年6月至2005年4月就诊的44例同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曲线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分析和患病风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41~77岁;有肿瘤家族史者占22.7%;其中胃癌易被漏诊.5年总生存率27%,中位生存期22个月;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33%,中位生存期31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胃癌淋巴结转移和手术根治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手术切除是同期发生食管癌和胃癌主要的治疗方式.注重淋巴结清扫,尽量做到根治性切除,可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应用带膜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贲门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置入国产CZES型自膨式带膜支架 ,结合其它疗法综合施治重症晚期食管癌贲门癌病人的疗效。方法 采用内镜法、介入法、混合法、手术法 ,为晚期食管癌、贲门癌、食管瘘、吻合口漏、吻合口癌复发或吻合口狭窄病人 15 1例 ,共置入 15 9个支架 ,继而 132例实施放、化疗和中药综合施治。结果 疗效满意 ,明显改善了病人生活质量 ,体质增强 ,进食困难分级由 3.12级降至 1.0 5级 ,肿瘤缩小 2 2~ 3 4cm ,体重增加 1~ 6kg ,置入支架后生存 1 5~ 36个月。结论 置入支架结合综合施治行之有效 ,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适用于临床 ,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术前放化疗对中晚期食管鳞癌(ESCC)患者病理分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7年至2007年,477例晚期食管鳞癌随机分为4组:术前化疗组、术前放疗组、术前放化疗组及单纯手术组(对照组),对比各组切除率、病理分期、相关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 术前放疗组及术前放化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根治性切除率提高(P<0.05),且术后病理分期显著降期(50.8%、54.2%比0%,P<0.05),而术前化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切除率及病理分期均无显著改善.各组新辅助疗法相关并发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术前放疗组、术前放化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69.5%、72.9%、53.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疗组、术前放化疗组与对照组5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高于放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应用术前放化疗可有效提高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手术疗效及颈段食管重建的方法,方法:1980年至2000年6月对86例下咽及颈段食管鳞状细胞癌进行了外科治疗,下咽癌的切除率为97.4%(37/38例),食管重建包括喉及肿瘤切除后食管与口底吻合4例,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用颈阔肌皮瓣重建15例,游离空肠间插3例,全咽,全喉,全食管切除后用胃重建12例,3例未行喉切除者采用食管与咽部直接吻合,颈阔肌皮瓣及用胃重建食管各1例,颈段食管癌的切除率为91.7%(44/48例),均采用非开胸食管拔脱后用胃重建食管,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在胃重建组有57例(35%),(包括1例术后死于心力衰竭),游离空肠组1例(33.3%),颈阔肌皮瓣重建组3例(18.8%),随访6-108个月(平均57个月),下咽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60.0%和31.6%,颈段食管癌分别为70.7%,9.5%和0。结论: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切除率甚高,但下咽癌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颈段食管癌,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采用颈阔肌皮瓣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远期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7.
早期颈段食管癌局部切除加食管端端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颈段食管癌局部切除加食管端端吻合治疗方式的可行性.方法 7例患者经胃镜证实为颈段食管鳞癌,病灶距门齿17~20 cm;病灶1.0~2.5 cm,均未侵及食管纵行肌层,术前PET/CT和胸部增强CT检查均未发现有胸内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征象,cT1-2N0M0.手术切缘距病灶≥1cm,切除范围3~5 cm,同时清扫颈部淋巴结,平均6.43枚/例,术后颈部石膏托固定,以防止吻合口张力.术后辅助放、化疗.结果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14.5天.均健在,最长随访3年4个月,能进普食,无吻合口狭窄.结论 早期颈段食管癌局部切除加食管端端吻合大大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能更好的接受术后辅助治疗,对早期颈段食管癌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Jiang Y  Wang R  Fan S  Xiang J  Wu X  Zhao Y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9):539-541
目的探讨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途径。方法分析1980年以来76例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其中位于下咽者31例,颈段食管者45例。结果下咽癌的切除率为986%(30/31),食管重建包括口底食管吻合3例;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用颈阔肌皮瓣重建12例、游离空肠间插3例,全咽、全喉、全食管切除后用胃重建12例。颈段食管癌的切除率为91%(41/45),除1例外均采用非开胸食管切除后用胃重建食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用胃重建的52例为365%(包括1例术后死于心力衰竭),游离空肠者333%,颈阔肌皮瓣重建者为167%。随访2~108个月(平均565个月),下咽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3%、60%和316%,颈段食管分别为683%、95%和0。结论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切除率甚高,但下咽癌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颈段食管癌。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采用颈阔肌皮瓣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远期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9.
乳腺导管内癌及伴微浸润的病理和临床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导管内癌(ductalcarcinomainsitu ,DCIS)及伴微浸润(DCISwithmicroinvasion ,DCIS MI)患者的病理与临床特征。方法 对1999年6月至2 0 0 3年6月收治的4 1例DCIS及Ⅰ、Ⅱ型DCIS MI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DCIS及Ⅰ、Ⅱ型DCIS MI的病理学特点不同;首发症状中,9 76 %的患者仅表现为乳腺摄影钙化灶(5 0 %为DCIS) ;乳腺摄影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0 % ,Ⅱ型DCIS MI乳腺摄影表现为肿块和腺体紊乱的比例为33 3% ,高于DCIS和Ⅰ型DCIS MI;5 7%的患者表现为乳头溢液,乳管内视镜诊断符合率为95 6 5 % ;局部复发2例,均为Ⅱ型DCIS MI患者。结论 DCIS与Ⅰ型、Ⅱ型DCIS MI病理和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因而预后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