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采用针刺疗法中的眼针,体针联合治疗面肌痉挛50例,痊愈36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表明针刺疗法对面肌痉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唐智斌  潘达 《中医药导报》2001,7(9):466-466
作者采用针刺疗法中的眼针、体针联合治疗面肌痉挛 5 0例 ,痊愈 36例 ,显效 7例 ,有效 5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 96% ,表明针刺疗法对面肌痉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介绍陆瑾教授治疗面肌痉挛的经验.陆教授认为面肌痉挛的发病多基于正虚不固,外邪客络,使面部经络因气血不和、经筋功能失调,终致面部肌肉痉挛、抽搐,甚至萎缩、瘫痪.临证中重视面部望诊,取穴以局部腧穴为主,选取眼部相应穴位和肢体远端穴位,以舒筋通络、息风止搐为总纲,采用体针结合眼针治疗,临床效果颇佳.附验案1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头皮针配合体针治疗面肌痉挛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提高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治愈的方法。[方法]将4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头皮针结合体针组针刺头维穴、颞前线(患侧)、顶中线、额中线,结合体针晴明、攒竹、四白、颧(骨翏)、颊车、地仓、下关、太溪、太冲、合谷,对照组针刺体针,取穴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眼针体针并用治疗面肌痉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 ,以一侧面部肌肉的抽搐收缩为特点 ,严重者可伴有轻微肌动和肌萎缩 ,中年女性多见。笔者用眼针与体针结合治疗该病 3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12例 ,女18例 ;年龄最小 9岁 ,最大 71岁 ,其中≤ 2 0岁 3例 ,>2 0~ 4 0岁 14例 ,>4 0~ 6 0岁 11例 ,>6 0岁 2例 ;病程最短 3d ,最长5a,其中≤ 1个月 7例 ,>1个月~ 0 .5a 15例 ,>0 .5~ 1a 6例 ,>1a 2例 ;左侧面肌痉挛 13例 ,右侧面肌痉挛 7例 ,嘴角、眼同时痉挛 11例 ,单纯眼周痉挛 9例。1 2 治疗方法1 2 1 取…  相似文献   

6.
悬针治疗面肌痉挛12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雅俊 《山西中医》2005,21(4):16-16
2002年4月至2005年2月,笔者根据临床观察在病灶局部采用皮内排行悬针的针刺疗法治疗面肌痉挛128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眼针配合体针治疗脑血栓病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对象 :已确诊为脑血栓并经CT证实的偏瘫患者 5 0例 ,其中男 35例 ,女 15例 ;年龄最小 45岁 ,最大 76岁。眼针取穴为双眼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眶外的穴位均距离眼眶 2mm ,一手持针 ,准确刺入 ,不用提插手法 ,嘱患者带针活动肢体 ,疗效颇佳。起针时右手拇食二指缓缓拔出 1/ 2 ,停几秒钟慢慢退出 ,用干棉球紧压针孔以防出血。体针取穴两组 :①廉泉、肩、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三阴交 ;②风市、阳陵泉、悬钟、手三里、外关。上述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平补平泻 ,每日 1次 ,针刺 2 0次观察疗效。结果显效40例 ,有效 10例 ,总…  相似文献   

8.
平衡针治疗面肌痉挛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明  李英 《光明中医》2007,22(9):42-42
目的:进一步探讨平衡针、了解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5例面肌痉挛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分别采用常规取穴针灸、用药和平衡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好转,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平衡针刺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针刺配合揿针治疗面肌痉挛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媛  王鹏 《新中医》2001,33(2):45-45
针刺配合揿针、梅花针治疗面肌痉挛26例,结果临床治愈12例,好转11例,无效3例。  相似文献   

10.
皮肤针结合皮内针治疗面肌痉挛1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属中医“经筋”病变 ,是以面部肌肉阵阵收缩 ,发无定时 ,不能自制的病症。是临床常见病 ,不易治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原发性面肌痉挛 ,是神经通路上某些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的结果 ,少数为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笔者采用皮肤针结合皮内针治疗面肌痉挛 13例 ,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13例患者中 4男 9女 ,病程最短者 2个月 ,病程最长者 30余年 ;年龄最大者 6 3岁 ,年龄最小者2 1岁。其中 1例为面神经麻痹后遗症。2 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患侧面部 ,先用皮肤针轻轻叩打患侧面部 ,采用浅表弹刺 ,手法宜轻 ,以皮肤潮…  相似文献   

11.
眼针体针并用早期治疗脑卒中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针疗法是著名老中医彭静山倡导的一种针法,能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阴阳平衡,配合体针重在刺激瘫痪机体,使经络疏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较好的恢复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浅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及可推广性。方法 4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浅针组采用浅针疗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根据面肌痉挛程度(Shorr分级)进行功能分级评分及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Shorr分级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浅针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对面肌痉挛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浅针疗法因操作时无需将针刺进皮肤,无痛,舒适,更易被惧怕针刺的患者接受,为该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体针治疗痿证的疗效。[方法]将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体针加眼针组,对照组为体针组。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配合体针治疗痿证的疗效优于单纯的体针。  相似文献   

14.
针药并用治疗面肌痉挛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多见于中老年 ,女性多于男性 ,其主要症状是面部肌肉呈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抽搐 ,开始仅现于眼轮匝肌或口轮匝肌间歇轻微性抽搐 ,以后逐渐发展至面部其他肌肉 ,抽搐频率逐渐增加。笔者以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 ,临床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 0例中 ,男性 2 8例 ,女性 32例 ;年龄 2 8~ 5 0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4年 ;发病诱因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寒冷刺激、睡眠不足等有关 ,大多是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都持续数天或数月。2 治疗方法2 .1 针灸疗法取穴 :痉挛部位穴位 ,后溪透劳宫方法 :取穴根据痉挛频发部…  相似文献   

15.
针药并用治疗老年性面肌痉挛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1: 张某,男,64岁,1989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半年前突觉右上、下眼睑轻微跳动,未经治疗.2个月后连及患侧面颊颤动,伴有心烦、纳呆、失眠、头晕、尿频等症.  相似文献   

16.
埋针治疗面肌痉挛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痉挛为半侧面部肌肉出现的阵发性、不规则性及无痛性的不自主抽搐,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有的系面神经麻痹后所致。笔者从1976~1997年间采用埋针(有的学者称为完全留针)方法治疗了16例面肌痉挛患者,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1989年以来,采用外施针刺、内服中药治疗面肌痉挛76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性25例,女性51例;年龄20岁以下2例,20~30岁者18例,31~50岁者49例,51岁以上者7例;病于左侧面部35例,右侧面部28例,双侧面部13例;病程最短7天,最长15年。  相似文献   

18.
竹针配合按摩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伟 《新中医》1999,31(7):29-29
自1997年以来,笔者采用竹针配合足部按摩治疗面肌痉挛,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例中,男5例,女15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15年;眼睑颤动14例,眼睑颤动并眼角口角抽动5例,口唇抽动1例。2治疗方法选...  相似文献   

19.
面肌痉挛多发于中年以后,以单侧面肌痉挛者多见,常始于眼睑,后及于口角等处,或伴头痛、头晕、耳鸣和出汗异常等症,严重者,妨碍睁眼视物和说话,故常影响工作和学习。在临证中体会到,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外风侵袭、风阳上扰、血虚风动等,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针灸与中药相结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注重调节机体内环境,调节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病理之失调达到生理之协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