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高发区重点建设的村卫生室卫生服务能力现状调查,探讨村卫生室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抽取艾滋病高发区的15个村卫生室,对村卫生室基本情况、接受上级资助、指导情况、卫生服务提供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在所调查的15个村卫生室中,卫生院设点村卫生室占66.67%,个体办村卫生室占20%;村卫生室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预防、咨询、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比例分别为93.33%、86.67%、93.33%、100.00%、93.33%;村卫生室所治疗的病人中艾滋病人占87.36%,卫生院设点的村卫生室所占94.66%;仅卫生院设点村卫生室接受了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村卫生室均接受到了价值不等的艾滋病防治药物,其中,卫生院设点村卫生室平均接受艾滋病防治药物价值最高,为40311元,个体办最低,为3500元;每个村卫生室年平均接受HIV/AIDS防治相关技术指导17.40次,累计接受到的培训平均为2.11次,平均累计收到HIV/AIDS防治工作相关文件24.13件次;所有村卫生室均和上级医院建立艾滋病病人的双向转诊制度;艾滋病病人总建档率达到88.97%,获得抗病毒治疗率达到79.18%,艾滋病病人被定期随访率达到100.00%。结论艾滋病高发区村卫生室建设一般状况良好;艾滋病高发区重点建设的村卫生室主要承担艾滋病防治工作;农村艾滋病高发区村卫生室卫生服务量较高,尤其艾滋病卫生服务量较高,表明艾滋病患者基本的卫生服务得以满足,充分发挥了重点村卫生室的作用。可根据承担的防治工作等内容加强和调整对重点村卫生室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县级卫生人力资源投入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县级卫生人力资源投入情况。方法:选择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7个县(区),通过问卷调查,对其艾滋病防治的人力资源投入数量、专兼职人员基本情况构成、平均每个工作日用于艾滋病防治的工作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县级卫生人力资源投入数量大;专兼职人员职称构成不合理;专兼职人员平均每个工作日用于艾滋病防治的工作时间较长。结论:须优化艾滋病高发区县卫生人力资源的投入结构,以适应当前及以后的艾滋病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3.
农村卫生室是三级医疗保健网的最基层单位,农村的各项卫生工作任务,都需要村卫生室具体实施落实,从而使医疗、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延伸到每一个农民家庭,为基层提供最方便而费用又低廉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河南省农村HIV/AIDS者多为既往有偿供血人员经采供血感染,2003年前后进入发病高峰,97.72%的HIV感染者和96.82%的艾滋病(AIDS)患者分布在农村。当地政府为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对HIV感染者在20人以上的村加强了村卫生室建设,装备了部分设备,进行了人员培训。为了解目前艾滋病高发区村卫生室的建设状况和卫生服务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我们于2005年对高发区村卫生室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艾滋病定点救治村卫生室及其服务提供能力。方法:对河南省4个县的33所艾滋病定点救治村卫生室及其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地区艾滋病重点村卫生室平均拥有防治人员4.73人,中专及以上学历者占92.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村卫生室艾滋病健康教育、预防、治疗、咨询和护理工作开展率为100%,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覆盖率为88.04%。结论 :艾滋病重点村卫生室要加强基础医疗设备标准化配置,适当放宽政策,推动乡村医生执业化进程,改进培训形式和内容,改善村级艾滋病防治人员待遇,最大程度发挥艾滋病定点村卫生室的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农村卫生室现状及服务功能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卫生室的现状及其服务功能,为探索、制定合适的初级卫生保健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8个乡内的111所村卫生室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地区平均每村有1.03所村卫生室,平均每千农业人口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4人;村卫生室基本设施的配备情况低于1998年我国平均水平;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人数为1716.37人次,平均每个乡村医生年诊疗人数为1176.00人次;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为45.55%,7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为35.59%;72.69%的居民选择到村卫生室就诊,"距离近"和"病情轻"是其主要原因,占59.34%。结论:应加强对乡村卫生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改善村卫生室的设备条件,促进村卫生室服务功能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新医改以来我国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合理配置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2009—2014年我国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按人口分布,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的基尼系数位于0.1~0.5之间。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总体泰尔指数在0.008 5~0.024 6之间,区域内的泰尔指数大于区域间的泰尔指数。结论:按人口分布,我国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公平性较好,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的不公平性主要受区域内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村级卫生组织现状商城县现有375个村卫生室 ,村级卫生从业人员912人。绝大部分村都是一所多室 ,乡卫生室尚未明确聘任村卫生所所长。村级卫生从业人员中具有中专以上专业学历534人 ,占58.6% ;经过正规化、系统化培训人员833人 ,占91.3%。村医与农业人口之间的比例为1∶676。至2001年6月 ,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730人份 ,其中女性132人 ,占18.1%。已在一个乡开展了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 ,其中有12个行政村成立了村卫生所 ,占75 %。目前村级卫生组织存在的问题 :1.组织机构不健全。全县绝大部分村尚无正规的村卫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宁夏农村村级卫生服务的基本现状。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县辖区内26个村卫生室进行卫生服务现状调查。结果平均每村有0.92所卫生室,村卫生室房屋简陋。规模小,平均业务用房为56.55m^2;村卫生室医疗设备简陋,乡村医生文化程度偏低,10年内没有参加过培训;村卫生室办医型式个体占92.3%,医疗质量无人管理,乡村医生资格准入没有严格标准和程序。结论乡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低;村卫生室卫生服务功能低下,绝大多效为私人诊所。难以满足农民基本就医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岛市农村村级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状况。方法:自行设计村级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调查表,由本区市农村村级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填写并上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岛市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各区市分布不平衡。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多维持在中专或中专以下水平,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结论:人力资源是保障农村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的关键,要合理配置农村人力资源、加强乡村医生培训、面向农村培养全科医务人员、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完善和保障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山西省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2014年山西省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山西省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基尼系数均小于警戒线0.4,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好;区域内泰尔指数大于区域间泰尔指数。结论村卫生室中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好;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主要受区域内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艾滋病流行严重地区(德宏州)村医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需求状况。[方法]对德宏州436名村医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75%的乡村医师已经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95%的人掌握了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职业暴露和消毒隔离等问题正确回答率较低;多数人对防治HIV/AIDS持积极、正性的态度。[结论]大多数德宏州村医已经接受过培训,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为他们今后工作打下了基础,但如将进一步承担防治艾滋病预防、宣传、治疗管理、关怀救治等工作,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仍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乡村医生参与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试点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过提高乡村医生识别艾滋病能力,及时发现转介疑似HIV感染者,达到提高感染者的发现率。方法对5个乡镇317名村医进行艾滋病知识培训,并在村内开展艾滋病宣传以及发现并转介疑似HIV感染者的外出人员。在1个乡由村医对190名外出农民工进行电话、短信干预,了解干预工作开展的可行性。结果村医艾滋病知识和识别疑似HIV感染者能力提高,开展自愿咨询检测人数明显增加,新发现了一批感染者。190名外出农民工艾滋病预防知识提高。安全套使用率上升。结论村医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必然趋势,应该充分发挥村医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学校领导者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力度,探讨有效、可行的学校领导培训模式。方法在黑龙江省和河南省举办为期1d的普通中学领导培训班各1期。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以国家相关政策和反对歧视的理念为切入口,培训学校管理人员、校医和中小学保健所管理人员共78人。评价培训后的效果。结果培训后学员知识水平显著提高,态度明显转变,普遍认识到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互动式培训模式深受学员欢迎,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及发放教学材料等方面评价较高。结论加强学校领导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培训是落实国家及教育部门相关政策的关键。参与式培训模式是有效且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2004年和2009年对河南省农村地区HIV/AIDS的基线调查数据,分析艾滋病防治政策实施后卫生服务利用的改善情况,为政策改进提供感染者数据支持。[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HIV感染者、AIDS患者以及对照人群对各级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情况。[结果]调查前三个月内,AIDS患者、HIV感染者和对照组门诊平均就诊次数分别为33.55次、24.55次和10.28次,平均住院次数分别为0.43次、0.37次和0.26次,前两组均高于后者;HIV/AIDS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均高于健康对照者(t=3.046,P〈0.05)。[结论]与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HIV/AIDS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集中在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就诊和住院。建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以保证农村为基础的艾滋病医疗救治体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乡村医生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农村重大传染病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专业培训、收入情况、结核病和艾滋病知识及其所开展的卫生服务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深入访谈对乡村医生重大传染病卫生服务行为和能力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结果60%的乡村医生发现过可疑的肺结核病人;所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病人大部分转到结核病防治所;80%的乡村医生监督过结核病病人服药;24.3%的乡村医生过去1年没有做过防治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39.7%的乡村医生不愿意接触艾滋病病人/感染者,57.7%以上的乡村医生不愿意为艾滋病人/感染者提供服务。57.7%的乡村医生过去1年没有做过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结论乡村医生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大对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加强专业培训,完善农村卫生监管机制,提高乡村医生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3类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健康传播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艾滋病高危人群健康传播的有效途径,提高健康传播的效果。方法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了203名暗娼和154名吸毒人群,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78名既往有偿献血人群。结果暗娼希望从医生处获得更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吸毒人群希望从艾滋病防治人员处获得更多的艾滋病知识,既往有偿献血者希望通过文艺节目获得艾滋病知识。结论要想提高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效果,必须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7.
When the first cases of what would become known a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were reported in 1981, the magnitude of the epidemic and the numbers of deaths were unimaginable. During the next 25 years, an unprecedented mobilization of individual, community, and government resources was directed at stopping the epidemic. CDC currently supports a wide range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prevention activ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ing 1) collection of behavioral and HIV/AIDS case surveillance data that document trends in the epidemic and risk behaviors; 2) programs conducted by state, territorial, and local health departments, community-based and 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education agencies; 3) capacity building to improve HIV-prevention programs; 4) program evaluation to monitor the delivery and outcomes of prevention services; and 5) research leading to new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transmission of HIV/AIDS. Since 1994, local and state health departments have allocated resources to specific programs and populations through local community planning processes that involve health department staff, prevention providers, and members of affected communities. A three-pronged approach has been developed, consisting of 1) prevention activities directed at persons at high risk for contracting HIV; 2) HIV counseling, testing, and referral services; and 3) prevention activities directed at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persons living with HIV and preventing further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18.
A national study conducted by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suggests that public health clinics are doing a better job than private physicians in educating Americans about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HIV. Random phone calls to 84,039 adults in 49 states and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show that nearly twice as many people were counseled on HIV prevention in public health clinics compared with private doctors. Nationwide, less than 10 percent of adults sought HIV testing for diagnostic reasons; and 24 percent tested at least once due to some outside requirement.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seeking test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varied state to state with a low of 4.1 percent in Maine and South Dakota to a high of 16.9 percent in theDistrict of Columbia. Reasons for testing generally centered around the amount of perceived vulnerability, the presence and impact of AIDS prevention programs in their states, and the relative age of the state's population. The proportion of private sites providing counseling ranged from 7.7 percent in Kentucky to77.3 percent in Oklahoma.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receiving counseling in public sites ranged from 30.8 percent in New Jerseyto 93.3 percent in Ma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