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乙型脑炎(下称乙脑)患者的血清学诊断,以往主要用补体结合(CF)和血凝抑制(HI)试验,偶尔也用中和试验,这些试验主要是以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抗体滴度增高4倍或4倍以上为诊断依据,故多作回顾性诊断,不能满足临床早期  相似文献   

2.
<正>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血清学诊断,过去主要依靠双份血清、采用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确诊。不能满足临床早期诊断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特异性IgM抗体测定,用于乙脑早期诊断已有不少报道。但对同一批、同一对象使用不同方法作综合对比的较少。为此,我们在1979年对临床上确诊的36例乙脑患者的血清,采用特异性IgM抗体测定、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三种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了检测,并对其诊断价值加以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进行乙型脑炎患者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M抗体的测定。用ELISA法及二巯基乙醇(2-ME)法测定临床诊断为乙脑患者急性期血清64份,以及经血凝抑制试验确诊为乙脑患者急性期血清33份,结果表明ELISA法比2-ME法敏感。  相似文献   

4.
乙型脑炎(下称乙脑)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在我国仍广泛流行,由其它病毒引起的脑炎也时有发生,所以,乙脑的早期特异性诊断成为临床和卫生防疫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乙脑血清学的诊断,历来多用补体结合试验(FC)、中和试验(NT)和血凝抑制(HI)试验,近些年来发展了酶联免疫吸附  相似文献   

5.
<正>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乙脑的诊断除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外,尚有病毒分离与血清学检测,前者无临床诊断价值,血清学检测的方法中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特异性虽高,但早期阳性率低,或操作方法繁琐,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之用,能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之实验则是血凝抑制试验及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现结合临床实践概述其简单原理与结果判断。  相似文献   

6.
89例临床诊断为乙脑病人收集的血清标本,经血清学检查19例(21%)可排除乙脑。从51例病人收集粪便、咽拭子和脑脊液作了病毒分离,共分离出11株病毒。将自身分离的病毒与病人血清作中和试验表明,三例病人分别为ECHO_(17),Coxackie B_3和腺病毒7型的新近感染。  相似文献   

7.
登革热是东南亚地区和我国的一个重要疾病,过去血清学诊断多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HI虽敏感,但与乙脑有免疫交叉反应不易判断。本文应用ELISA检测临床疑似登革患者血清,同时与HI法进行比较,对解决这个问题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血清来源:1986年9~11月采集广西北海市医院临床疑似登革热患者静脉血,分离出血清保存在-20℃待检。6份登革阳性血清(补体结合抗体>1∶64)和2份阴性对照系收集登革非疫区的人血清。另外还采集乙型肝炎(HEP);风疹(RUV),单纯疱疹(HSV)和巨细胞病毒(CMV)抗体阳性血清;单纯疱疹、巨细胞病毒和风疹抗体阴性血清、乙脑病毒(JEV)抗体阳性血清.  相似文献   

8.
刘颖 《吉林医学》2011,(1):48-49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不同时期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川崎病患者50例、其他热性对照45例、正常对照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三组血清MIF和TNF-α水平,其中川崎病患者在急性期(发病第0~2周)与亚急性期(发病第2~4周)各检测1次。结果:川崎病患者血清MIF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其他热性对照组,尤以急性期为著(P<0.01)。结论: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MIF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可望作为疾病急性期的一个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采用甲苯胺红卡片试验(TRUST)和间接血凝试验(TPHA)检测梅毒血清学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1356份性病门诊血清先后进行TRUST试验和TPPA,对两种方法检测阳性患者进行临床综合评价。结果421例TRUST筛查阳性血清患者51例临床诊断为非梅毒患者,假阳性率12.1%;450例经TPPA试验阳性患者仍有39例为非梅毒患者,假阳性率8.7%,两种方法对梅毒诊断的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梅毒实验室血清学结果诊断梅毒要注意生物学假阳性干扰,临床诊断注意将血清学结果与临床综合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和肺吸虫病金标渗滤试剂盒(DIGFA-kit)三种血清学诊断技术对实验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大鼠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采用三种免疫学诊断方法检测斯氏狸殖吸虫病大鼠血清IgG抗体,并分析比较结果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酶染色试验和肺吸虫病金标渗滤试剂盒的阳性率分别为97.9%、97.9%和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用此三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正常大鼠、旋毛虫病大鼠、血吸虫病兔、蛔虫患者和鞭虫患者。结果发现IEST检出1例鞭虫患者阳性,而其余的实验动物和患者血清均未见阳性反应。结论: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酶染色试验和肺吸虫病金标渗滤试剂盒对斯氏狸殖吸虫病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患者急性期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的表达.方法 使用ELISA方法检测13例乙脑确诊住院病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及sTNFRⅠ表达水平.结果 乙脑患者急性期血清中IL-6、IL-10及sTNFRⅠ的表达水平均比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P<0.01).结论 IL-6、IL-10及sTNFRⅠ可能在乙脑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5-2017年菏泽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脑诊断、监测与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15-2017年乙脑专病管理系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结果 2015-2017年菏泽市共报告乙脑诊断病例17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0. 02/10万、0. 14/10万、0. 02/10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2016年发病出现了相对小高峰,明显高于2015年和2017年。17例乙脑病例分布于全市9县区的7县区17个乡镇(办事处)的17个行政村(社区),高度散发。乙脑病例及时调查率与及时随访率均为100. 00%。病例急性期标本总采集率94. 12%,急性期标本Ig M总阳性率100. 00%,其中病例急性期脑脊液标本采集率70. 59%,乙脑Ig M阳性率100. 00%,病例急性期血清标本采集率94. 12%,乙脑Ig M阳性率93. 75%。实验室确诊率94. 12%。结论菏泽市乙脑诊断、监测与预防控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应加强乙脑监测与乙脑疫苗接种,尤其是要改进乙脑实验室检测,预防控制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与老年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128例急性期老年患者痰和分泌物MP-DNA,其相应血清进行MP-IgM检测。结果128例急性期患者MP-DNA中有81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3.28%(81/128),而血清学试验检测阳性率为28.13%(36/128),两者均阳性32例,两者均阴性58例,MP-DNA阳性而MP-IgM阴性38例,PCR法和血清学试验两者阳性符合率为39.51%。结论应用PCR方法检测急性期老年患者MP-DNA较血清学法更敏感,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脑炎 (乙脑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变化及其在乙脑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病人极期、恢复期血清和脑脊液 (CSF)TNF α并进行比较。结果 :极期病人血和CSFTNF α均升高 ,恢复期时血清TNF α降至正常 ,而CSFTNF α则未见明显下降 ,重症乙脑血清TNF α恢复期下降亦不明显。结论 :TNF α参与乙脑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李龙海  谭心 《安徽医学》1991,12(3):38-39
<正>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迄今仍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我们用猪脾制备特异性转移因子(STF),治疗乙脑患者143例,并设101例对照观察,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一、病例选择 1.244例患者均选自1987~1988年度7、8、9月份4病日以内的住院患者,无其它夹杂性疾患。临床诊断分型符合《传染病学》(王季午主编)诊断分型标准,并经血清乙脑IgM、IgG抗体检测证实。  相似文献   

16.
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临床诊断,过去一直以头痛、发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脑脊髓液细菌培养阳性为指标,而实验室诊断方面仍以血凝抑制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等常规血清学方法为主。虽然近年来不少学者企图应用各种检测JBEV-IgM抗体的新方法于乙脑早期诊断,但结果仍未令人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研究了IgM抗体在乙脑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本实验证明乙脑病人在病第2~6天在血中已能查到IgM抗体,经144例双份血清抗体有4倍增长可以确诊为乙脑的患者,有69例急性期单份血清就可以查出IgM抗体,早期诊断率为47.9%,实验还证明国产2-ME(2-巯基乙醇)和70℃加温法可以代替进口2 M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2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乙脑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快速IgM抗体捕捉ELISA进行患者血清或脑脊液的乙脑抗体检测,结合临床表现予以诊断.对确诊病例利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共收集疑似乙脑患者血清/脑脊液标本626份,阳性224例,检出率为35.78%,脑脊液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血清.男女比例为1.24∶1,好发年龄为10岁以下及50岁以上,发病者多数在农村.发病时间7-10月,发病高峰集中在8月.结论 开展乙脑病例监测,在高发地区及农村进行重点控制,加强宣传教育和增强灭蚊、防蚊意识,加强中老年人的乙脑疫苗免疫接种,是降低乙脑发病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者不同疾病时期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川崎病患者52例、其他热性对照42例、正常对照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三组血清MIF和IL-6水平,其中川崎病患者分别于急性期(发病第0-2周)与亚急性期(发病第2-4周)各检测一次.结果 川崎病患者血清MIF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其他热性对照组,尤以急性期最为显著(P<0.01).川崎病同一个体不同病程期间,血清MIF和IL-6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特别是急性期患儿二者呈正相关(r=0.87,P=0.017).结论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MIF和IL-6水平明显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可望作为疾病急性期的一个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由于葡萄球菌A蛋白(SPA)具有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IgG的FC段呈非特异结合的特性,并且许多传染病在急性期产生特异性IgM,,因此应用SPA吸附法测定其特异性IgM,可以判断疾病的活动性或近期感染。本文报告以SPA吸附法测定乙脑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M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