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估农村地区高危人群胃癌、肝癌筛查效果,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适宜年龄段人群(胃癌40~69岁,肝癌35~64岁)开展癌症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按高危人群判定标准,筛选出符合筛查条件的高危人群,经知情同意后,进入临床筛查(胃癌:腔镜+病理,肝癌:AFP+B超)。结果检出胃癌4例(0.16%)(其中早期胃癌3例)、癌前病变(异型增生)55例(2.26%);检出肝癌7例(占0.25%)(其中早期肝癌2例),肝硬化23例(占0.83%),AFP异常(≥10μg/L)126例(占9.6%);检出其他肝脏异常者369人(占12.2%)。肝癌和肝硬化病例中HBsAg阳性比例较高,分别为85.7%(6/7)和82.6%(19/23)。结论定点、定人群、定期开展两癌筛查是发现早期病例的重要手段,同时,应普及防癌知识和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早期癌症的识别能力,以提高机会性发现早期癌症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辽宁省城市地区肝癌筛查结果,为肝癌防治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收集2014-2018年辽宁城市地区40~74岁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通过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防癌风险评估问卷筛选出肝癌高危人群,接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甲胎蛋白(AFP)检测以及腹部超声检查。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4-2018年评估出肝癌高危人群27 391例,其中9 792例参加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甲胎蛋白(AFP)检测以及腹部超声检查,参与率为35.70%。男性筛查参与率32.49%,女性筛查参与率38.03%,女性高于男性(P<0.001)。40~49岁年龄组筛查参与率为32.24%,50~59岁年龄组筛查参与率为38.60%,60~69岁年龄组筛查参与率为35.84%,70~74岁年龄组筛查参与率为26.00%,50~59岁年龄组参与率最高(P<0.001)。HBsAg阳性者检出例数为411例,检出率为4.20%,男性阳性检出率差异高于女性(P=0.002)。不同年龄组HBsAg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AFP阳性者检出例数为72例,阳性检出率为0.74%。肝占位性病变44例,检出率为0.45%,肝硬化42例,检出率为0.43%,脂肪肝3409例,检出率为34.81%;不同年龄组肝硬化和脂肪肝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占位、肝硬化和脂肪肝的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P=0.003、P<0.001、P<0.001)。结论 辽宁省城市地区肝癌筛查参与率、临床筛查结果阳性率相对较低,研究结果为设计有效的肝癌筛查策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肝癌、肝硬化、肝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水平,探讨GP73在肝癌高风险人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肝癌患者64例(肝癌组),肝硬化患者60例(肝硬化组),肝炎患者53例(肝炎组)及健康体检者51例(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GP73水平,AFP-L3亲和吸附离心管洗脱获得AFP-L3,化学发光法检测总AFP和AFP-L3,计算AFP-L3占总AFP的比例.结果 肝癌组血清GP73、AFP、AFP-L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78.1%(50/64)比25.0% (15/60)、17.0%(9/53),48.4%(31/64)比31.7%(19/60)、22.6%(12/53),53.1% (34/64)比30.0%(18/60)、20.8%(11/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P73、AFP、AFP-L3均未见阳性.肝癌组血清GP73、AFP、AFP-L3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及对照组[(245.69±89.18) μg/L比(116.37±38.52)、(97.29±24.58)、(23.48±9.12) μg/L,(403.27±128.46) μg/L比(75.62±19.35)、(66.49±15.14)、(3.46±1.02) μg/L,(15.64±3.19)%比(5.24±1.15)、(4.21±0.96)、(2.95±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炎组GP73、AF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炎组GP73、AFP、AFP-L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9%(62/64)、91.7%(209/228),明显高于AFP、AFP-L3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P73单项检测及任意两项联合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AFP水平、临床分期的肝癌患者血清GP7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是否阳性及有无肝外转移和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血清GP7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73诊断肝癌的价值明显高于AFP和AFP-L3,联合检测有助于肝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青海省早期宫颈癌筛查结果,对落实宫颈癌前筛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青海省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11—; 2015年全部筛查妇女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1—; 2015年青海省某医院进行宫颈癌前筛查者10 964名,5年分别筛查妇女1 010、2 778、2 563、1 710和 2 903名,分别占9.21%、25.34%、23.38%、15.60%、26.48%。筛查妇女年龄35~68岁,以46~55岁为主,占46.55%。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共检出异常者259例,异常率为2.36%。不同年份TC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下降趋势(P<0.05)。不同年龄筛查者细胞学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6~55岁异常率较高。高危HPV阳性检出1 419例,阳性率为12.94%,不同年份、年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56~68岁人群高危HPV阳性率较高。TCT异常者检出宫颈上皮瘤变39例,检出率为15.44%,高危HPV阳性者检出宫颈上皮瘤变100例,检出率为7.04%。TCT异常且高危HPV阳性者102例,检出宫颈上皮瘤变28例,检出率为27.45%,不同筛查结果人群宫颈上皮瘤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持续开展宫颈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降低宫颈癌患病率,保障妇女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鉴别小肝癌(SHCC)的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住院治疗的符合要求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及乙肝肝硬化合并S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定义为肝硬化组和SHCC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利用单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导致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乙肝肝硬化合并SHCC的潜在诊断效能。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3例患者。其中肝硬化组共67例, SHCC组共36例。SHCC组患者的总胆红素、MRI检查、血清AFP、血清GPC - 3等指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检查、血清AFP和血清GPC - 3是乙肝肝硬化合并SHCC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的血清GPC-3和血清AFP呈正相关(r = 0.222,P<0.05)。血清AFP和血清GPC-3鉴别乙肝肝硬化合并HCC的AUC为0.723和0.884,其敏感度为69.44%和66.67%,特异度为61.19%和100%;二者联合诊断鉴别乙肝肝硬化合并HCC的AUC最高(0.927)。结论 GPC-3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鉴别小肝癌时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诊断乙肝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低剂量螺旋CT(LDCT)在社区肺癌高危人群中筛查的效果,为肺癌早期筛查提供方法。方法于2013年8月至2017年7月对莘庄社区1 261名符合肺癌高危人群标准的居民在辖区内同一家二级医院进行LDCT筛查,将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居民转诊至三级专科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1 261名肺癌高危人群中,检出肺癌22例,检出率为1.74%,其中0~Ⅰ期10例,占肺癌检出病例的45.46%(10/22)。年龄≥55岁居民肺异常及肺相关疾患比例(52.99%)高于年龄55岁居民(26.06%),男性(55.52%)高于女性(4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肺部疾病史的居民肺结节阳性率(16.55%)高于无肺部疾病史的居民(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查结节阳性者193例,其中检出肺癌15例,检出率为7.77%,其中部分实性结节者37例,其中检出肺癌6例,检出率最高(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DCT筛查肺癌高危人群能有效发现肺部病变,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低剂量CT(LDCT)筛查技术对于体检健康管理中心的肺癌高危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2018年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早期肺癌筛查的肺癌高危人员1 5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CT检测技术,而观察组则采用LDCT技术进行筛查,对两组受检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比两种技术对肺癌高危人群筛查肺结节的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图像质量优秀(590例)、良好(137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对象的肺部结节检出率比较中,观察组检出≤5 mm直径的肺结节(47例)、5~10 mm直径的肺结节(43例)、> 10 mm直径的肺结节(62例)均多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结节检出率(20.27%)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对象的肺结节检出率比较中,观察组的检出率为(91.7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单次扫描的平均CT剂量指数(CTDI)(0.75±0.31)mSv、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5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乌兰察布地区3 530例高危人群食管癌(EC)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为EC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乌兰察布地区的3 530例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内镜下碘染色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比较2020—2022年乌兰察布地区3 530例研究对象的内镜筛查结果、阳性检出率与早诊率,2020—2022年3 530例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筛查对象内镜筛查结果。结果 3 530例目标人群中正常3 395例(96.18%)、食管炎74例(2.1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1.2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3例(0.08%)、浸润癌14例(0.40%),2020—2022年正常、食管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浸润癌筛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 530例筛查对象中,2020—2022年阳性检出率先升高后降低,早诊率逐渐降低,但2020年、2021年、2022年阳性检出率、早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9.
高露露  王线妮  高媛  张楠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0):1179-1183
目的 调查中老年社区居民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聚集性特点。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西安市3个区(灞桥区、雁塔区和未央区),每个区随机抽取3个社区,共9个社区,以辖区内≥40岁的常住居民做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调查及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按照《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中规定对调查对象脑卒中高危情况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调查人数18 312人,其中男性8 483人,占46.32%;女性9 829人,占性53.68%。年龄40~93岁,其中50~59岁所占比例较高,为30.13%。共筛选出符合脑卒中高危人群特征的居民3 325例,高危率18.16%。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中老年社区居民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检出的8项危险因素前3项依次为体育运动缺乏(71.40%)、高血压(70.86%)和吸烟(47.67%)。3 32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符合3项危险因素为1 880例(56.54%),符合4项为894例(26.89%),符合5项404例(12.15%),符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金泽镇大肠癌筛查效果及其大肠癌人群分布特点,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探索大肠癌早期筛查的成本效益,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上海市统一标准的危险度评估表和便隐血检测,对符合条件自愿参加筛查的人群进行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评估为高危人群的和FOBT阳性人群的建议转诊到定点医院进行全结肠镜检查由消化内科和病理科对肠镜结果进行判定。结果大肠癌筛查人数12,011人,参与率达80%,占整个青浦区筛查对象的13.58%。高危人群625人,占全区高危人群的8.16%,比例明显低于全区高危人群(χ2=94.928,P0.01)。FOBT阳性人群4,089人,占全区FOBT阳性人群的26.76%。肠镜数1321人,腺瘤272例,占整个青浦区腺瘤筛查结果的27.1%,明显高于青浦区平均水平(χ2=8.229,P0.05)。检出一例大肠癌的成本为11,283.5元,其中dekus A期的筛查成本为19,132.9元,deckus B期的筛查成本为27,503.5元。检出腺瘤272例,筛查成本为1,617.9元。结论金泽镇大肠癌发病更具有隐匿性。不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生存年限上,早筛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高于医院就诊人群。应加大对大肠癌的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32例原发性肝癌(PHC组)、50例肝硬化和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良性肝病组)以及6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GP73含量,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血清AFP水平,采用AFP-L3亲和吸附离心管装置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百分比(AFP-L3%)。结果血清GP73、AFP和AFP-L3在PHC组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74.15%、59.22%和54.34%,在其他肝病组的特异性分别为81.45%、85.13%和97.24%。三者联合检测时,其诊断敏感度可提高至90.15%。结论血清GP73对PHC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度,AFP-L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血清GP73、AFP和AFP-L3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PHC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齐金海  冯显红  李仙丽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08-2110
目的探讨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HS-AFP)、甲胎蛋白(AFP)和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T-Ⅱ)对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对45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跟踪随访15个月,了解肝癌发生情况,分析比较HS-AFP、GGT-Ⅱ和AFP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风险的价值。结果 HS-AFP、GGT-Ⅱ阳性组癌变率高于AFP阳性组,但前两者差异不明显;HS-AFP与GGT-Ⅱ及AFP之间存在互补性,其中HS-AFP和GGT-Ⅱ联合检测预测肝硬化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达73.2%、93.1%、92.3%。结论 HS-AFP、GGT-Ⅱ和AFP对肝硬化癌变均有预测价值;HS-AFP和GGT-Ⅱ预测肝癌的特异性、准确度优于AFP;HS-AFP与GGT-Ⅱ预测肝癌的特异性、准确度相似;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肝硬化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3—2018年安徽省淮河流域肝癌早诊早治项目高危人群肝癌检出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于2013—2018年,在安徽省淮河流域6个区(县)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当地乡或村中35~64岁常住居民,通过健康因素调查问卷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评估出肝癌高危人群。其中34 957名居民参与了后续腹部B超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联合筛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癌检出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34 957名肝癌筛查参与者中,共检出肝癌182例,检出率为0.52%。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女性(OR=0.435,95%CI:0.307~0.616)、35~40岁组(OR=0.135,95%CI:0.032~0.561)、41~50岁组(OR=0.618,95%CI:0.413~0.925)、超重(OR=0.712,95%CI:0.522~0.973)和肥胖(OR=0.390,95%CI:0.207~0.735)的人群肝癌检出率更低;与未患肝硬化和HBsAg检测阴性组相比,仅有肝硬化(OR=7.250,95%CI:5.142~10.221)、仅HBsAg检测阳性...  相似文献   

14.
孙希平  赵利 《现代保健》2009,(19):11-13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HBVDNA≥10^4拷贝/ml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7例,对照组38例给予一般保肝、利尿、白蛋白等基础治疗,治疗组39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mg/d。观察两组患者ALT、TBIL、ALB、PTA、HBVDNA定量、门静脉血流动力学、Child—Pugh评分的变化及并发症和存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ALT、TBIL、ALB及HBVDNA水平12周后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Ch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22例(73%),对照组Child—Pugh评分下降92分者12例(10%),治疗3年后两组Child—Pugh评分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年后肝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的累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存活率87.1%(34/39),明显高于对照组60.5%(23/38)(P〈0.05)。结论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直径,改善门静脉血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2008-2010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福建省恶性肿瘤发病动态及其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住院恶性肿瘤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年共登记122 341例。病例数居前5位,男性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占69.8%);女性为乳腺癌、子宫颈癌、结直肠癌、肺癌和胃癌(占53.2%);男性病例集中在50~74岁(64.1%),女性在40~59岁(47.8%);各年龄段居首位的肿瘤,0~14岁为白血病(32.5%),15~44岁为甲状腺癌(11.3%),≥45岁为肺癌(16.5%)。不同地区前5位肿瘤类别较一致,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结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是监测重点,应根据性别、年龄和地区特点制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何伟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603-1604
目的 探索肝穿刺活检对肝硬化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6例疑似肝硬化患者进行B超检查,采取B超定位,组织切割针获取肝脏标本,进行细胞学及病理组织检查.比较病理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检出率并观察肝穿刺活检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26例疑似患者中,67例确诊为肝硬化患者,其中临床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7例(40.30%),病理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9例(43.28%),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为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1例(46.27%),病理诊断为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2例(47.76%),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患者58例(86.57%),病理诊断为肝硬化患者61例(91.24%),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穿刺活检术术后局部疼痛14例(20.90%),血压一过性下降5例(7.46%),局部过敏3例(4.48%),局部轻度红肿1例(1.49%).结论 肝穿刺活检对肝硬化诊断符合率高,不良反应少,适应性好,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1653T变异与肝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V感染者血清119份(HBV DNA均阳性,其中 HBV携带24份,慢性乙型肝炎35份,乙型肝炎肝硬化29份,原发性肝癌31份),采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 前C及C基因部分片段,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1653T变异;用S基因PCR RFLP方法确定HBV基因型。结果24份HBV携带者标本未检出1653T变异;35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标本中检出1份(2.86%)1653T变异;29份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标本中检出5份(17.24%)1653T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6, P>0.05);31份原发性肝癌患者标本中检出14份(45.16%)1653T变异,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 P<0.05)。119份血清标本中有10份未能成功定型;余51份B基因型标本中检出2份1653T变异,58份C基因型标本中检出18份1653T变异,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P<0.01)。结论HBV 1653T变异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更易发生在C基因型;可作为预测原发性肝癌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