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腓骨长肌腱重建下胫腓韧带并踝内侧副韧带治疗陈旧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本组22例均为下胫腓韧带并踝关节内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所致踝关节不稳,全部采用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下胫腓韧带并踝关节内侧副韧带,再用2枚螺丝钉固定下胫腓关节治疗。术后外固定4周,8周后取出螺丝钉。结果: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32个月,优18例,良3例,可1例。结论:腓骨长肌腱是重建下胫腓韧带并踩内侧副韧带良好的自身材料,该方法是治疗下胫腓韧带并踝关节内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所致踝关节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评价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4例经手术治疗的踝关节外伤病例,分别计算MRI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内侧三角韧带断裂、内外踝骨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MRI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敏感度为97.78%,特异度为77.78%;诊断内侧三角韧带断裂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93.61%;诊断内、外踝骨折敏感度为93.55%,特异度为56.52%。结论 MRI不仅可以发现下胫腓联合分离,还可以对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进行观察,判断其有无断裂。同时,还显示了内外踝的骨折情况,能够为临床评价下胫腓联合稳定性提供充足的信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周围主要的韧带有内、外侧副韧带和下胫腓韧带。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 ,起于内踝 ,自下呈扁形附于跗舟状骨、距骨前内侧、下跟舟韧带和跟骨的载距突是一条坚强的韧带 ,不易损伤 ,外侧副韧带起自外踝 ,止于距骨前外侧的为腓距前韧带 ,止于跟骨外侧的为腓跟韧带 ,止于距骨后外侧的为腓距后韧带 ;下胫腓韧带又称胫腓联合韧带 ,为胫骨与腓骨下端之间的骨间韧带 ,是保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韧带。行走不平道路 ,上下楼时不慎 ,或骑车跌倒时 ,如踝关节处于跖屈时 ,因距骨可向两侧轻微活动而使踝关节不稳定 ,可引起损伤。临床上分内翻扭伤和外…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的解剖特点与受伤机理踝关节周围有三组韧带:①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是踝关节最坚强的韧带,起自内踝,呈扇形向下,分束止于足舟骨、距骨和跟骨,主要功能是防止踝关节外翻。②外侧副韧带,起自外踝,分三束分别止于距骨前外侧、距骨外侧和距骨后方,又称距腓横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是踝关节最薄弱的韧带。③下胫腓韧带,又称胫腓横韧带,分别于胫腓骨下端的前方和后方将胫腓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加深踝穴的前后方,稳定踝关节。若内侧副韧带损伤,将出现踝关节侧方不稳定。若外侧副韧带损伤,将出现踝关节各方向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合并有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2例行外踝内固定,后踝固定或未固定,三角韧带修复术,下胫腓联合固定或未固定.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8个月.结果 用改良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未见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时,往往同时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外踝,修复三角韧带,就能够恢复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这时即使不固定下胫腓联合,也可以获得下胫腓联合的稳定.固定外踝和下胫腓联合,而不修复三角韧带,虽然仍能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但三角韧带会愈合不佳、韧带松弛及功能不良,最终仍会导致创伤性踝关节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下胫腓联合韧带急性损伤踝关节不稳定的治疗。方法对2002~2007年治疗踝关节急性损伤致下胫腓联合韧带断裂,踝关节不稳24例分别采用保守及手术两种方法治疗。结果经2年随访踝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良者18例,为可者6例。结论下胫腓韧带断裂在踝部外伤中常见,需引起重视,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恢复踝关节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7.
梁礼华 《右江医学》1999,27(3):F004-F004
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胫腓联合韧带断裂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介绍18例胫腓联合韧带断裂所致的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处理方法和复位固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陈旧性下胫腓关节分离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手术策略。方法 6例陈旧性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中4例通过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确诊,2例在行踝关节外翻应力位X线片检查并与对侧比较后确诊。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并对断裂的下胫腓韧带、骨间韧带进行修复或重建。结果随访3~18个月,优5例,良1例。结论对于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外科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屈戌关节,站立或行时,全身的重量均落到踝关节之上。踝关节主要由关节周围韧带和关节囊构成。内侧副韧带位于关节内侧,呈三角形,比较坚强,不易受损;外则副韧带呈扇形,分布于关节外侧,易受损伤;下胫腓韧带为腓骨与胫骨下端之间的骨间韧带,是保持踝关节稳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按照一定分型标准的合理治疗方案及手术体会。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踝部损伤,通常发生在旋前-外旋和旋前-外展型踝关节骨折脱位,少部分发生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脱位,也可能单独发生不伴有骨折脱位。按其损伤程度分为3型:I型为单纯扭伤无下胫腓分离;Ⅱ型为潜在性分离;Ⅲ型为明显的分离。对于不伴有骨折和内侧结构损伤,没有造成下胫腓分离的韧带扭伤,即下胫腓联合稳定,可采用保守治疗;对于伴有骨折和内侧结构损伤,下胫腓联合不稳定的病例应积极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可采用螺钉、下胫腓钩固定,以防踝关节不稳定造成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按照一定分型标准的合理治疗方案及手术体会。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踝部损伤,通常发生在旋前-外旋和旋前-外展型踝关节骨折脱位,少部分发生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脱位,也可能单独发生不伴有骨折脱位。按其损伤程度分为3型:I型为单纯扭伤无下胫腓分离;Ⅱ型为潜在性分离;Ⅲ型为明显的分离。对于不伴有骨折和内侧结构损伤,没有造成下胫腓分离的韧带扭伤,即下胫腓联合稳定,可采用保守治疗;对于伴有骨折和内侧结构损伤,下胫腓联合不稳定的病例应积极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可采用螺钉、下胫腓钩固定,以防踝关节不稳定造成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2.
马腾  徐国浩  朱亮亮  王桂华 《吉林医学》2013,(31):6536-6537
目的:分析踝关节不同部位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和三角韧带损伤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形成创伤性关节炎的关系。方法:对112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和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行腓骨及内踝内固定、三角韧带探查修复。术后随访740个月。结果: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估:优98例、良14例,未见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和三角韧带损伤,除内固定外,必须修复下胫腓联合和三角韧带,才能恢复踝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如不修复下胫腓联合和三角韧带,大面积的疤痕愈合后,会导致韧带松弛及功能不良,形成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3.
Dupuytren骨折是一种少见的踝关节骨折,主要损伤包括:下胫腓韧带断裂、骨间膜向上撕裂至腓骨骨折线以上、三角韧带断裂和下胫腓联合完全分离。Dupuytren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骨折,处理不当会遗留严重的踝关节功能障碍。我院自1989年1月-2002年10月,共治疗Dupuytren骨折43例,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不同体位下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进行断层解剖学观察 ,为MRI诊断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的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无明显关节病变的成人尸体足 ,自然松弛位 3 4例 ,足完全跖屈位 3例 ,足完全背屈位 3例 ,共 40例。置 -3 0℃低温冰箱冰冻 1周 ,制成冠状位 10套、矢状位 7套、横断位 10套、斜冠状位 5套、斜矢状位 3套、斜横断位 5套连续断面标本。逐片观察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的附着、走行、毗邻关系。结果 :距腓前、后韧带及内侧副韧带在横断切面足呈完全背屈位时显示最佳 ,冠状切面在足的不同体位时 ,内、外侧副韧带除距腓后韧带均能较好显示 ,斜冠状位可显示胫距前韧带及胫舟韧带的全长 ,斜横断切面可显示胫距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的全长。结论 :在足的不同体位下 ,选择最佳切面可分别显示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的全长  相似文献   

15.
旋前外旋型Ⅲ^o、Ⅳ^o骨折(SER)(Lauge-hansen分类)是一种较常见的踝关节骨折,其特征为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下胫腓韧带断裂有时伴胫骨前结撕脱骨折,腓骨距外踝8cm尖端上骨折,为Ⅲ。骨折,再伴下胫腓下韧带撕裂或胫骨后唇骨折Ⅳ。骨折^[1、2]。本科于2001年5月至2003年2月收治15例,采取先复位腓骨中上段、在开放内踝或踝关节内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踝关节各侧副韧带的超声解剖特点以及超声检查方法。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探测70例正常成人踝关节韧带,包括胫舟、胫距前、胫跟、距腓前、跟腓、胫距后、距腓后韧带的超声图像、厚度及宽度。结果踝关节各侧副韧带厚度男女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超声检查能够较好地显示各部分侧副韧带。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能够作为诊断踝关节各侧副韧带损伤的首选,是一种无创、价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严重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2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重建术的意义。方法:在传统的内外踝骨折内固定基础上,采用骨栓,张力钢丝,松质骨螺钉,对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进行开放复位固定。结果:在27例病例中疗效优22例。良2例。总优良率达88.9%。结论:对严重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韧带分离,在准确复位内固定同时,必须韧带损伤,并及早手术修复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根据Weber—AO分类法,B型31例,C型20例。其中双踝骨折33例,三踝骨折18例;下胫腓联合分离20例,后踝骨折螺钉固定12例。内侧三角韧带断裂修复5例。结果:51例均获随访,随访6—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优31例,良14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8.0%。结论: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需要根据骨折类型及韧带结构损伤程度进行选择。满意的疗效取决于恢复踝关节正常的解剖结构,有效内固定及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9.
踝关节骨折为临床上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以青壮年最为多见。当踝关节骨折伴胫腓下联合分离时 ,如果只重视骨折复位 ,忽略了胫腓下联合分离的复位及韧带损伤的修复 ,可造成踝关节的远期功能障碍。本文分析了我院 1995— 2 0 0 0年收治的 2 7例踝关节骨折伴胫腓下联合分离病人治疗经过 ,认为对于踝关节骨折的病例 ,应在骨折复位的同时 ,应重视胫腓下联合分离的复位及踝部韧带损伤的修复。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7例中 ,男 2 1例 ,女 6例 ,年龄 2 3- 5 6岁 ,平均 35 .7岁 ,左足 11例 ,右足 16例。单纯外踝骨折伴胫腓下联合分离 9例…  相似文献   

20.
黄宇杰  范海泉  钟喜红  曾祥嘉 《四川医学》2001,22(12):1140-1141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 ,多主张手术治疗 ,我院于 1994~ 2 0 0 0年期间手术治疗 34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 ,随访证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4~ 2 0 0 0年我院收治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 34例 ,男 2 7例 ,女 7例 ,年龄18~ 62岁 ,平均 4 0岁。按 Danis- Weber分类法 :B型15例 ,C型 19例 ,均合并有下胫腓韧带损伤。其 X线表现为 :距骨和内踝间隙增大 ,距骨向腓侧移位 ,远端腓骨骨折 ,下胫腓韧带联合处分离 >4 mm。1.2 治疗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 ,术中尽可能解剖对位 ,恢复踝穴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