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时逸人(1896~1966),原籍江苏无锡,后迁镇江。幼从同邑名师学医,1916年悬壶开业。1928年在上海创设江左国医讲习所,并受聘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中国医学院等校担任古今疫症教授。1929年秋受聘于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并在川至医学专科学校任教,主编《山西医学杂志》垂十载。抗日战争爆发后,曾辗转武汉、重庆、昆明,后返回上海,又在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上海中医专科学校等校任教,以后又创办复兴中医专科学校,并主办《复兴中医杂志》。解放前夕在南京办首都中医院,1949年秋又办中医专修班,后转入江苏省中医学校任教。1956年中医研究院开院,应聘为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1961年响应党中央号召支边,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医院任中医科主任,兼宁夏回族医药卫生学会副理事长。1965年因病回南京休养,1966年6月病故于南京。著有《中国传染病学》、《中医伤寒与温病》、《时氏处方学》、《中国内科学》、《中国药物学》、《实用中医内科诊治手册》等。  相似文献   

2.
上海近代中医教育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自鸦片战争后至1948年上海的中医办学情况。重点记述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中国医学院、上海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等4所私立中医学校的创办经过和办学特点。同时还介绍了近代上海中医函授教育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采用史料挖掘和分析等方法 ,梳理和总结了中国近代中医教育发展历程,将此历程划分为清代末期、北洋时期和民国时期三个阶段,对各阶段中医教育办学模式和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清代末期中医教育主要为官办教育、师带徒和中医社团等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并显现出中西方文化、中西医教育融合的特点;北洋时期地方中医教育和学校教育逐步兴起,为今后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民国时期学校教育逐步走向成熟,完善并修订了学制、教材、课程等相关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医学校教育对中医传统传承模式的回归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家传与师承、学校与自学等传统中医传承模式的主要形态进行了简要论述,继之对当代中医学校教育借鉴中医传统传承模式实验办学的案例进行了回顾,提出应适时建立本科教育后的中医学校教育,将现代中医学校教育与传统传承模式有机结合,培养出多元发展的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近代浙江中医教育发展史,探讨其对现代中医教育的影响。[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整理、挖掘史料并进行归纳分析,了解近代浙江中医教育发展脉络、中医办学概况、中医教育特点。[结果]近代中医教育虽处于困难时期,却在改革中积极前行。近代浙江中医从办学理念、招生制度、学制和课程设置等各方面对传统的中医教育进行了全新改革,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推动了中医教育的发展。[结论]近代浙江中医教育在曲折中发展,成绩斐然,为现代中医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西学东渐,由于医政政策、教育体制以及西医在社会各层面的广泛传播,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面对逆境,中医界顺应时代变革,求变图存,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再加上广泛深厚的民间基础,积极争取中医教育的合法地位,创办了多所中医学校.在兴校办学的过程中,中医界勇于转变观念,授受新知,探索完善学校教育内涵,使民国时期的中医学校教育得到了一定发展,也为新时期中医学校教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医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医学校教育是我国近代教育及近代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在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其经验可以为当今的中医学校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文章在深入挖掘、搜集、整理史料的基础上,凝炼了近代中医学教育的几个特点:开设西医课程,重视临床实践;重视教材编写,实行"刊学相辅";办学规范严格,适应近代教育;民办学校兴起,发展历程曲折。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与师承教育相比,有很多优势。通过近代中医学教育的特点和优势的探讨,对未来中医教育进行了一些展望:重视中医经典、改善教学模式、加强临床教学、调整课程设置、开展国际交流等,为后来者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江苏籍中医医家在民国时期为了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克服重重阻碍,先后创办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医学校.办学宗旨秉承“发皇古义,融汇新知“,医德教育倡导“精益求精,仁义博爱“,教材编写主张“中体西用,中西汇通“,教学坚持理论联系临床,注重学术研究与交流.其教育理念与思想为当今中医药高等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专业是包头医学院新开设的专业。在国家中医教学改革回归传统的背景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条件,包头医学院中医专业挖掘中医传统教育的精髓,在中医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革探索,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总结了一些经验,为未来的全面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上海中医“老三校”(原私立上海中医学院、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与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办学方向与目标、课程设置与建设、教学风格与流派特色等方面的比较,认为“老三校”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上海中医学院,虽无直接的承续关系,但前的教育实践与成果,为上海中医学院的组建、发展、壮大提供了创业和学术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医学会为独立的医学教育标准制定机构,实施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医学院校的认证.我国在近几年开展的医学教育认证活动中,充分借鉴了澳大利亚医学会的认证程序.本文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医学会的认证程序以及对我国医学教育认证工作的启示,旨在使我国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对认证程序有所认识,进一步促进我国医学教育认证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吴门医派作为江苏地域性流派,中医学术思想上具有传承和创新的特点。吴门医家对河间、易水、伤寒等学派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同时创立了温病、中西汇通等学术流派,奠定了吴门医派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中国根据国际标准与指南建立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制度.截至2013年,中国已经认证20所院校,并计划至2020年认证所有137所医学院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的医学教育工作者与澳大利亚同行开展了合作.中国和澳大利亚同为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的区域性机构西太平洋地区医学教育协会的成员,双方的合作始于2000年区域性会议上的非正式讨论,之后主要开展了3个方面的合作:在中国为潜在的认证专家和准备接受认证的院校举办培训会;中国的认证专家赴澳大利亚访问,考察澳大利亚医学理事会开展的认证活动;澳大利亚专家参与中国医学院校的认证(本文中所用的“医学院校认证”等同于中国“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本文中方作者注).本文论述了在国际医学教育认证的大背景下,双方逐步开展合作,形成今天独特的双边合作模式.同时,本文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和指南的制定、试点实施进行了说明.最后,讨论了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UCLA医学院医学教育为例,比较我国和美国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的差异。美国生源来源于大学本科生,课程的设置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教学方式以PBL教学法为重点的多样化方式,学业考核多样化,重视本科生师资的配置,培养目标为优秀的临床医师。我国生源来源于高中生,课程的设置以学科专业进行设置,教学方式多以教师为中心的大课教学,学业考核形式较单一,重视研究生的师资配置,培养的目标是复合型人才。通过反思两国医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差异性,从中借鉴和吸收一些能够提高我国医学教育教学的经验和理念,包括应优化教学体制、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临床见习实习的长处、重视临床技能的培养、提高教学硬件设施、网络的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医学中心,美国的医学教育也是西方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本研究以Utah大学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为例,分析比较中美医学院校在学科设置、课程计划模式、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异同。结果发现,两者在临床医学课程的设置上基本相同,均采用整合课程模块和PBL教学,但Utah大学医学院基础课程的科目较少,较多使用网络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扩招,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与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高等中医学院校建设非直属临床医学院,可以为学校争取优质办学资源和改善办学条件,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中医人才综合素质。为此,广州中医药大学建立了非直属临床医学院——深圳临床医学院,并开设中医学专业"深圳创新班",积极探索中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剖析日本中医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认识到日本中医教育主要存在轻视基础理论、师资队伍匮乏、中医思维薄弱及过度西化等问题。为此,我们应加强海外合作办学的力度,培养高层次的"洋中医";设置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辨证论治专门课程,重视中医思维意识的培养,扭转轻视基础理论的局面;与日本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教师进修班,培养中医教育师资队伍;同时,还应大力开展对古医籍文献的整理研究,开展与日本汉方医学学术团体的合作交流,推广各种中医药资格考试,进一步促进中医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最早培养西医的学校──南华医校于1879年首次招收女性习医,男女分班教学。1885年首位华人女性金韵梅获美国医学博士学位。1893年第一所女子医学校──广东女子医学校招生。1933年国内28所医学校共有学生3655人,其中女生619人,占16.94%;2所专收女生,3所仅收男生,23所男女兼收。1934年在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内增设护士、助产土教育专门委员会,正式管理护士和助产上教育。同年统计全国护士学校国立2所、省立10所、私立206所,助产学校21所。  相似文献   

19.
朱南山暨其子朱小南、朱鹤皋创办的上海新中国医学院,是近代最具革新精神的中医院校。其附属研究院以“实现国医科学化,培养国医高深人才”为宗旨,开“中医科学化”实践之先河。“发扬国粹,融化新知”的教学设计、临床研究及学术组织在国内外形成一定影响。倡导广结名师与学习理论相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组织及学术社团,创办刊物,组织学生研究会,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研究与教学导向,其办学经验对现代中医院校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与国家卫生事业改革方向相适应的本科医学课程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初级卫生保健的模式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我国和国际社会卫生事业改革的方向,医学人才模式如何适应新的医疗卫生模式,是地方医学院校的重大课题。文章结合自身院校实践,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与内容、课程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了构建与国家卫生事业改革方向相适应的本科医学课程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