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合作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以152名外科医生作为调查对象,选用医护合作态度量表、自制人口学特征量表、自制与手术室影响医护合作态度的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52名外科医生的医护合作态度总分为(43.61±3.87)分,65.1%的医护合作态度低。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同时兼两台巡回和固定专科护士对医护合作态度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医护合作态度的有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OR=3.788,95%CI=1.654~8.676)、外科医生对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技能存在质疑和目前的医患关系(OR=5.066,95%CI=2.337~10.980)、(OR=0.479,95%CI=0.233~0.962)。结论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外科医生对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技能存在质疑和目前的医患关系影响着手术室的医护合作态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护学生对于动物实验的态度和动物伦理教育的现状,探讨解决医护学生心理困惑的途径及方法。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法 ,对247名医护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医护学生对动物实验的基本看法、对实验动物保护法规的了解、医护学生动物实验的伦理意识现状以及对于动物实验与临床工作的关系四个方面,并对部分医护学生进行心理访谈。结果 64.7%的医护学生接受动物实验,而35.3%的医护学生对此感到困惑或直接反对动物实验。医护学生在动物实验中的伦理教育缺失严重,大部分医护学生对于开设动物实验的目的、如何进行学习等目标不明确。结论教师必须帮助医护学生分析动物实验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做好动物伦理法规的宣传工作;不断研究适合护理专业的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某省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医患关系现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稳定,提高县级医院的服务质量.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资料来源,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采访法对某省13 所试点医院患者进行调查,用EpiData 3.0 和SPSS12.0 统计软件包分别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 调查的1539名患者中,门诊618人(40.2%),住院921人(59.8%); 医患关系整体评价均值水平为2.98分;患者认为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医患沟通、患者治疗期望值为影响县级医院医患关系最重要的四个因素.结论 试点医院的医患关系总体呈现比较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广西乡镇患者的调查,以了解广西乡镇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医患关系的原因。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各乡镇的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503名患者当中有54.47%的人与医生的关系一般,关系比较好的只占40.36%。医生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道德素养、医疗环境和医疗费用等是影响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结论目前广西乡镇医患关系处于紧张的局面,医疗费用和医生的服务态度是影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患者和医生的相互信任、尊重、沟通和理解是改善乡镇医患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部门人文环境建设对康复患者心理的影响,提出改善医院诊疗和管理的意见?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的方法对南京市4所医疗机构256名康复患者以及96名康复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结果:在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中,医务人员普遍高于患者,医患之间?患者之间的沟通等因素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医院内部医护人员之间以及医患之间的沟通,促进医疗服务的观念转变,是改善患者康复心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综合分析医院文化建设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 2011年10月—2015年12月,选取与口腔医院各科室发生纠纷的患者一般资料101例和口腔医院各科在职工作人员20名,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表分析医疗纠纷发生的基本情况和医院工作人员对和谐医患关系的认知程度.结果 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不满意医疗服务质量、不满意工作人员的态度、不满意收费价格、沟通不充足.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有:医护工作人员态度过于冷漠、沟通不够到位、收费不够合理、患者的期望值过高、技术不够全面、患者自身原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要途径: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倡导人文关怀、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改善就医环境.结论 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21,38(5):105-109
目的探讨形象评价在医患沟通和医患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医患双方的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水平、形象评价数据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认为医患关系和谐程度不高,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低于患者的评价;医护人员对医患沟通水平的评价高于患者对医患沟通水平的评价;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形象评价高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形象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医患沟通水平评价越好,则对医患关系的评价越好;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医患沟通水平评价越高,则对彼此的形象评价越高;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彼此的形象评价越高,则对医患关系的评价越好。结论医患沟通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形象评价作为中介变量,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医患沟通有助于形成医患之间的积极形象评价,医患之间的积极形象评价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患者视角调查军队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3月对军队某三甲医院普外科85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06%(57/85)的患者认为目前医患关系并不紧张,49.41%(42/85)的患者认为社会和政府应对医患关系不和谐承担主要责任。63.53%(54/85)的患者认为医患沟通不足是主要医方因素,77.65%(66/85)的患者认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主要社会和政府方面因素。74.12%(63/85)的患者希望通过医患之间协商解决医患纠纷。结论 医患沟通不足、医生服务态度差、对医疗技术不满意、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保障水平不高、对医生缺乏信任等是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注重医患沟通、转变诊疗模式、健全卫生体制、引导合理舆论等方法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及分析患者对医患沟通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800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9.4%的患者认为当前国内医患沟通状况不乐观,有必要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2)患者认为造成医患沟通紧张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医疗知识的不了解和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冷淡,缺乏沟通时间;(3)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之间对未来创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信心程度存在差异:小学及以下47.1%(73/155),初中45.9%(100/218),高中及专科41.1%(83/202),大学及以上30.8%(33/107)。结论加强患者对医疗知识的了解,提高医务者的沟通技能及增强医院内部的管理是改善医患沟通的紧张状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医院文化对于医患关系和谐与否具有重要意义。按照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某市5所三甲医院的医方(医生、护士和管理者)和患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以了解医疗服务中影响医患关系的方式文化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口语交流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方式文化;其中医务人员对口语交流原则的认知度较高;语言不当问题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医方因素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医教协同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保健质量的关键。沟通能力是全科医生必备核心能力之一,尽管我国开展了全科医生沟通技能培训,但效果不佳。研究显示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可快速满足临床需要,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探讨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全科医生沟通技能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0月选取“华西医院-社区”医教协同体下承担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基地为调查地点,以其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2家的全部全科医生104名为调查对象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情况、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既往参加沟通技能培训、沟通技能培训需求和参与意愿、医患沟通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全科医生沟通技能培训需求内容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95.2%(99/104)的全科医生认为医患沟通重要和非常重要,66.3%(69/104)的全科医生既往参加过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在既往培训中接受过建立关系培训的人占比最多,为82.6%(57/69),接受过表达同理心培训的人占比最少,为29.0%(20/69)。全科医生均对沟通技能培训有需求,在培训需求方面共同决策需求占比最高,为71.8%(61/85);采集病史需求占比最低,为16.4%(17/10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培训需求内容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培训经历、沟通能力和医患关系满意度的影响(P<0.05)。基于全科医生视角影响医患沟通的医方因素中排名第一是“工作任务繁忙,没有时间精力”,其次是“缺乏沟通技巧,不会和患者有效沟通”。结论 医教协同背景下全科医生对医患沟通重视,培训需求率高,参与意愿强烈。既往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存在差异,持续动态评估培训需求是保证全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对参加卫生服务见习教学前后的114名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四年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习前后114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与特点、基本内容、与大型医院的区别以及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相关工作的意愿均较低(P>0.05).85.1% (97/114)者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和谐的医患关系,65.0% (74/114)者认为“全科医师与患者的充分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66.6%(76/114)者对该教学活动安排表示“满意”,72.8%(83/114)者认为参与社区见习“有收获”.提示社区见习有助于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理论特点、知识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实施十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作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研究其工作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目的 了解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于2019年11-12月,从浙江省、山西省、重庆市3个省(市)分别选取2个市辖区作为调查地区,其次依据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名单进行方便抽样,共抽取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个机构至少随机调查10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从业人员。利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53例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工作总体满意度及10项满意度因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53份,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得分为(3.66±0.77)分,60.5%(334/552)从业人员对总体工作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在各项满意度因子中,医患关系得分最高,为(3.84±0.68)分,工作强度满意度最低,为(2.86±0.81)分。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尊重、绩效考核、工作能力和工作强度是基本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一般,应增强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医务人员的尊重,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减轻工作负荷,提高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史华伟  李娟  梁亚浩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318-2323
背景 为深化医疗改革,让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更精准地提供健康服务,无锡市自2018年起面向区域内常住人口推出了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目的 分析推出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无锡市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老龄人口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服务需求,进而为完善、推广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于2019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自评调查问卷对879例老龄个体开展调研。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下无锡市老龄人口选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进行首诊的现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服务的需求情况。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879份,回收有效问卷8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3%。首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者42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身体状况,接受社工的上门服务情况,上一年度平均月收入,接受长期、动态、循环往复的健康管理情况,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情况以及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情况的无锡市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状况(经常患病:OR=2.223,P<0.05;一般:OR=1.449,P<0.05)、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较高(2 000~3 000元:OR=1.153,P<0.05;>3 000~ 4 000元:OR=1.138,P<0.05;>4 000元:OR=2.367,P<0.05)、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较短(15~30 min:OR=1.145,P<0.05;<15 min:OR=1.438,P<0.05)、知晓分级诊疗制度(OR=1.367,P<0.05)以及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OR=1.573,P<0.05)是无锡市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老龄人口选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的影响因素。老龄人口健康服务需求意愿前三位分别是:专业的用药指导75.8%(635/838)、科学的养生指导73.1%(612/838)、科学的保健指导72.6%(608/838)。结论 无锡市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率有待提高,老龄人口身体状况、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是否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是否知晓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是其首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的影响因素;建议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推行应该更充分考虑健康服务相关需求,进而使其成为缓解老龄社会医患矛盾、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和保障养老效率的利器。  相似文献   

15.
刘美星  丁静  季燕  陈雪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3):1656-1664
背景 国内外研究表明,家庭医生是职业倦怠高风险人群。家庭医生作为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其职业倦怠情况直接关系到签约服务的质量。目的 调查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的职业倦怠情况,探讨焦虑、抑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综合管理及对策的提出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5-7月对北京市西城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附属卫生站的家庭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MB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AS、SDS得分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医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82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有效回收率为97.5%。本研究中的家庭医生以女性(85.5%,235/275)、已婚(86.9%,239/275)、本科学历(72.4%,199/275)、中级职称(63.6%,175/275)为主。职业倦怠检出率为56.0%(154/27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AS、SDS得分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S、SDS得分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SAS、SDS得分是情绪衰竭的影响因素(P<0.05);气质类型、收入水平、签约患者总数、医患关系满意度、SAS得分、SDS得分是去个性化的影响因素(P<0.05);SDS得分是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职业倦怠情况不容乐观。为了减少职业倦怠应关注和干预家庭医生焦虑、抑郁情绪,注重多血质气质类型者稳定性格的培养,适当减少签约患者人数,提高薪资待遇,并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孙源  樊洁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33-1739
背景 老年人跌倒恐惧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由此造成的肢体功能受限、生活质量下降、跌倒风险增加、医疗经济负担增加等不容忽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是反映一个人健康状况以及死亡率的重要指标,其简单易行,可用于快速筛查和评估。国外已有一些健康自评和疾病关系的研究。但是目前我国关于此类的研究并不多见。目的 研究社区老年人跌倒恐惧的情况及其与健康自评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于2017年3-5月选取在北京市西城区牛街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就诊的老年人(年龄≥60岁),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调查其过去1年跌倒发生情况,以及跌倒恐惧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针对总体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满意度、人际关系、朋友支持、居住地、卫生保健、交通情况以及消极情绪等进行自我评价。结果 共发放问卷410例,其中拒访2人,回收有效问卷408份。408名社区老年人中,267例(65.4%)存在跌倒恐惧,151例(37.0%)过去1年发生跌倒,发生跌倒的老年人中131例(86.8%)存在跌倒恐惧。跌倒恐惧者总体生活质量好、健康状况、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满意度、人际关系、朋友支持、居住地、卫生保健、交通情况满意率低于无跌倒恐惧者,经常消极情绪发生率高于无跌倒恐惧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体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满意度、人际关系、朋友支持、居住地、卫生保健、交通情况自我评价不满意是老年人跌倒恐惧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消极情绪自我评价偶尔出现是老年人跌倒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跌倒恐惧与健康相关自我评价有关,有助于筛查跌倒恐惧高风险人群,以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老年人跌倒恐惧,促进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陕西省农村居民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4个乡镇的237名农村居民,对其进行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的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探讨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有效调查223人,其中男性65人(29.10%),女性158人(70.9%)。研究对象年龄为(35.8±14.2)岁。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三方面(一般健康及视力情况、活动受限程度、视力问题的反映程度)得分分别为(70.87±17.19)分、(91.56±9.13)分和(85.20±19.73)分。视功能一般健康及视力情况得分与眼药使用和眼病史呈负相关;活动受限程度得分与家族史和用药史呈负相关;视力问题的反映程度得分与年龄呈负相关,而与精神状态呈正相关。结论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与年龄、眼药使用、眼病史、用药史、家族眼病史、精神状态均可影响视功能相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山市小榄地区已婚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中山市小榄地区20-54岁已婚育龄妇女530例,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状况与健康状况,分析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状况与妇科疾病发生的关系,以及影响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结果530例妇女中利用保健服务者164例,占30.94%(利用组),未利用保健服务者366例,占69.06%(未利用组)。利用组妇科疾病发病率为13.41%(22/164),明显低于未利用组的46.17%(169/3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就医便利程度、医疗保障、保健意识对妇女保健服务利用具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中山市小榄地区已婚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率较低,应加强妇女保健服务宣传力度,增强保健意识,提供便利就医环境,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降低医疗花费,以降低妇科疾病发病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结合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 CBL)对胸外科临床实习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临床实习学生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组号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SP+CBL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学习结束时,采用闭卷考试进行成绩考核;同时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用t检验和字2检验评价2种方法教学效果。结果2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在病史采集、查体技能、病历书写等方面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学生对SP+CBL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改善医患关系和服务态度、提高责任心等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16.484,10.335,20.376,32.851,P〈0.01)。结论 SP+CBL教学优于传统教学,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