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西北医学教育》2019,(4):668-672
目的调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共情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探讨提高共情能力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保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共情能力平均分为(79.2±4.621)分,得分率为56.57%;不同性别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共情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半数以上的实习生选修过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实习生对医学人文课程的考核方式满意度最低;实习生更倾向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医学人文素养。结论保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共情能力较低,医学院校和实习单位应该重视对实习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实习生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2.
《西北医学教育》2017,(3):382-384
共情是医患沟通的重要途径、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也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对满足患者需求、改善医患关系和调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讨了共情能力培育的多种途径,以期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共情能力,为将来的医学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护士长共情能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情是一个人进入他人精神世界并充分理解他人的能力,高共情能力的人有利于构建和谐关系,确保工作高效率。关注共情和共情能力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共情和共情能力的概念及作用,护士长增强共情能力的方法,探讨了护士长共情能力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影响。促进护士长增强共情意识,提高共情能力,从而正确处理好与领导、患者、医生、护士、患者家属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护理团队,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构建和谐病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陕西省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共情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团体测试,使用人际反应指针(IRI—C)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58名高职大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测评。结果:研究对象的共情能力整体得分较高,其中“身心忧急”维度得分最低(2.15±0.55);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研究对象在强迫、人际敏感、敌意、恐怖等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样本,提示其心理健康问题值得观注;共情能力与心理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较小,实际意义不大。结论:应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和引导护理专业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有针对性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其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构化共情教育对肝胆外科护理实习生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肝胆外科实习的60名护生,依据实习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施以传统护理教学,实验组施以结构化共情教育.比较两组护生教学效果.结果:较之对照组,实验组护生理论和技能成绩较高、共情能力得分较高(P<0.05).结论:结构化共情教育在提高护生...  相似文献   

7.
护士共情能力与自身焦虑和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护士共情能力、焦虑程度和生活压力等现状,分析护士的共情能力与其自身焦虑程度及压力之间的相关性,为护士的在职教育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事件压力量表(LCU)对安徽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460位护士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对各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护士共情能力总得分(102.64±12.34)分,SAS分值为(31.68±10.07)分,LCU结果显示67.6%的护士感受到压力;护士共情能力与其护龄呈正相关(r=0.590,P<0.05),与生活事件压力、焦虑程度呈负相关(r=-0.357、-0.391,P<0.05).结论 在职护士的共情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护士自身焦虑程度及压力越大,其共情能力越低.管理者应更多关注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设置多角度多层次培训,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青文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744-1747
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大学生共情能力现状,并分析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5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沈阳医学院本科及高职护理专业在校学生7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及大五人格量表对其进行调查,了解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本组护理专业在校生共情能力总分为(53.46±8.39)分,条目均分为(2.43±0.38)分;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生源地、年级、父亲文化程度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共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性别、层次、学生干部、独生子女、政治面貌、家庭经济、家庭组合、母亲不同文化程度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共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护理专业在校生人格特质平均(136.18±10.06)分,条目均分为(3.10±0.23)分;共情各维度与人格特征各维度多数具有相关性(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人格特征可独立解释共情12.0%的变异。 结论 护理专业大学生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人格特征是影响共情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放大自身人格特质中的积极力量对护理专业在校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及疼痛共情能力的现状,并分析专业生活品质与疼痛共情能力的相关性及影响程度.方法 于2020年7-10月,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采用儿科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疼痛共情量表对浙江省温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132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187-192
共情(Empathy)指个体感知或想象他人的情感,并部分体验到他人感受的心理过程,包括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两个独立的成分。情感共情涉及的关键脑区包括额下回、前脑岛和前扣带回;认知共情的主要脑区是腹内侧前额叶和眶额皮层。共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共情者的特征、认知和情绪状态以及共情者与被共情者之间的关系等。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课程方案以培养医学生和医护人员的共情能力。此外,文学艺术作品的赏析和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与职业满意度均能促进和提高临床共情。未来对共情的研究应从基础研究、医疗教育和临床实践三方面出发,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实践转化,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共情能力,进而增强临床疗效和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赵菊梅  惠毅博  李万林 《西部医学》2011,23(9):1827-1829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临床医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问卷(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测表(SCL-90),对某高校医学院351名临床医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为0.33%-5.82%,依次为偏执,人际敏感,强迫,抑郁,敌意,精神病性等。在偏执因子分中,男生高于女生;在躯体化,抑郁,人际敏感,强迫,因子分女生高于男生,其中躯体化高出显著。三个年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抑郁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情绪稳定,神经质,SCL-90各因子之间存在相关。结论在年级,性别间,临床医学生心理问题存在差异,其心理健康度既受生活事件,性格特质,应对方式的直接影响,也存在相互交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某医科院校百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10年跟踪调查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追踪学生在校和毕业后的工作学习情况,为医科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主要采用追踪调查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学生毕业后5年内工作地域、专业等不稳定,通过就读研究生、调动改变现状的人员比例大;毕业学生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状况不乐观。结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毕业后的素质教育,改革用人制度,严格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也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实习的教学管理在对医学生临床教育工作的指导、实施、组织、协调和评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工作顺利实施和完成的重要保障之一。医学生医德教育、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临床前的岗前培训、临床工作考核和临床实习的总体评价、正确处理实习与就业和考研之间的矛盾在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顺利完成医学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新疆某高校2007届少数民族班、汉族班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习效果的调查,探讨不同实习模式的效果差异,不断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方法选取新疆某高校2007届预防医学专业的毕业班学生进行三种实习模式效果评价[A模式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教研室实习模式,B模式是社区+疾控+教研室课题实习模式,C模式是疾控课题一体化实习模式]。结果在106份有效问卷中,取得成效较大的评价指标如下:预防医学观念方面树立了预防为主观念101人(95.3%),树立了群体观念101人(95.3%),树立学生预防医学观念的问题中以B模式最优,认为预防医学是群体观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模式优于A模式;在运用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上C模式优于B模式(χ2=6.518,P=0.038),正确收集资料上B模式优于A模式(χ2=6.619,P=0.037),在运用统计软件技能上C模式优于A模式(χ2=6.480,P=0.039),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建立和疾病的三级预防的掌握比较中B模式最优。实习内容有待改进方面占比例最高的是抓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结论为适应医学模式巨大转变,有效解决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实习模式体系应进行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5.
加强临床实习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疗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也是成为合格医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我军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该特定人群的心理评估和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军校2000级289例医学硕士生进行调查,并将性别分组结果与国内几项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结果:34例(11.76%)被评为异常,其中男性22例(64.71%)、女性12例(35.29%);发生频率居前三位的因子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女性中发生频率(23.91%、15.22%、15.22%)高于男性(22.34%、14.21%、11.67%);男性阳性应答率居前的为感到要很快把事情做完(61.42%)、忘性大(60.91%)、担心自己衣饰整齐及仪态端正(52.79%),女性阳性应答率居前的为感到要很快把事情做完(69.57%)、忘性大(59.78%)、感到难以完成任务(55.43%);各因子分除强迫、抑郁、精神病性低于正常成人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均低于中国军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军人常模比,男军医组显著低于军校男子组(P<0.05)。女军医组均低于军校女子组,除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外,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服务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立项"中国医学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课题。课题组发起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China medical students survey, CMSS),并于2019年完成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首次调查。本文论述了CMSS的背景,CMSS...  相似文献   

18.
医学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基础医学课程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设计问卷对不同对象进行调查和开展专家的反复论证和座谈,不断调整整合方案,确定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方案整合了基础医学课程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将18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为6大课程模块。通过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的初步实施,切实提高了教员的授课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率,并逐步引导学员形成整体系统的医学学习思维,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理念和趋势。同时,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反映出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比较合理和有效。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八年制医学生临床科研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目前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临床科研情况。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1级64名医学生及其导师进行调查。结果74.2%学生和76.7%导师希望在进入二级学科后马上确定导师;51.6%学生和46.7%导师希望集体开题的时间安排在进入二级学科的第五学期;40.3%学生尚未撰写过文章;64.5%f已经开始做课题。结论尽早确定导师及进行集体开题非常必要,从多方面着手加强对医学生临床科研能力的提高对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