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5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永霞 《海南医学》2010,21(22):155-156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儿科所发生及上报的5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沟通技巧欠缺、责任心不足、患者缺乏参与和配合意识、人力资源不足有关。结论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安全,应加强护士沟通技巧的培训、强化查对制度落实、建立共同参与的护理查对模式、完善人力资源配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小儿外科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提高小儿输液的安全。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发生的12例小儿外科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由此提出一定的防范措施。结果所有的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多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理不全面、专业素质不够高。发生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主要为实习期的学生以及新入院的护士,而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多为白天的就诊高峰期以及夜间时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科室2013年5月~2014年4月住院患者发生58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违反操作规程和制度、责任心不强,对病情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最主要的原因。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主要是给药错误,非计划性拔管,标本采集错误和跌倒、坠床等。低年资、低学历的临床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当事人。结论:加大护理核心制度培训力度,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真正落实查对制度,加强关键环节的管理与质量控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可有效的降低手术科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盛素巧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986-1987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完善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有效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2009~2011年度护理系统上报的157例不良事件,对其类别、发生原因、特点进行梳理分析。结果①护理不良事件前3位分别是输液有关事件、沟通不良事件、跌倒/坠床;②主要原因是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沟通不良、评估不足及宣教不全面;③低年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结论重抓核心制度落实和流程管理,完善不良事件防控机制是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全体护士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强化一级质控组织督导职能、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是降低不良事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崔颉  赵燕青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86-5188
目的 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预防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确保护理安全.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上报的74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探讨相应对策.结果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有护士责任心不强、操作流程不规范、宣教不到位、核心制度执行不严、护理质控不到位等.结论 正确处理不良事件、加强护理质控、实施分层管理、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儿科病房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对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人员进行分类,总结出现的原因。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9例,主要的原因为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健康宣教缺乏等。同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防止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管理和护理人员培训,加强对患儿的健康宣教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桂霞 《包头医学》2016,40(1):50-51
目的: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其发生的常见原因,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 方法:对2013年度本院各科室自愿上报的7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以给药相关类占第1位,工作3年以内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最高.结论: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加强护士责任心及规范化培训,认真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加强护患沟通,才能有效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汉寿县人民医院2008-2010年全院临床科室上报的185例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的分类、发生原因及护患比例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输液相关事件、跌倒。主要原因分别是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护士资历不够,资历较低的护士在落实制度及评估患者和沟通方面存在显著不足。结论:科学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科室加强核心制度的检查和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按照护理人员资质和患者的需求进行弹性排班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09年-2011年38例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对不良事件的原因及与护理人员制度的执行、专业工作年限、职称的关系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38例护理不良事件中,由工作责任心不强,“三查七对”落实不到位造成比例较高,占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的60.51%;发生不良事件频率与护理人员在妇产科工作年限和职称密切相关,其中在妇产科工作年限短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最高,占36.84%。结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关键在于严格贯彻、落实各种制度,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注重职业素质培养,保证相对稳定的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0.
林家谊 《吉林医学》2014,(1):196-197
目的:对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制订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上报的69起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分类,并对涉及护士情况进行研究。结果: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跌倒和坠床;②主要原因有药物管理和使用、沟通不良和患者评估不足;③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④资历较低的护士在给药沟通和评估方面显著不足。结论:培养护理人员有强烈责任心和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护理管理,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并给予应对措施。方法 对2013年1~12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各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按照发生原因进行分类,对不良事件发生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次数、病种、用药方式等患者因素及护龄、学历、职称等护士因素,分析各方面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及其发生情况调查显示.跌倒(50%)、患者丢失财物(45%)、医疗设施损坏(45%)、给药错误(39%)、护患纠纷(38%)、攻击行为(37%)、药品交接错误(36%)所占比例较大。患者一般情况与护理不良事件关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不同年龄、病程、病种、用药方式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住院次数与不良事件的发生关系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方面,不同护龄、学历、职称护士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护理安全,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加强护患沟通,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实现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于保证护理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探讨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在该院妇产科、儿科两个科室2011年9月—2012年3月住院期间的患者和在妇产科、儿科工作的63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院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安全量化评分标准的评价表,评价患者安全,比较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前后护理质量和护士考核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前后护士考核优秀率、护士健康知识普及率、病房管理、护理操作、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护士水平、有效及早发现患者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素容  姚春花  谢佐卿 《吉林医学》2012,33(22):4842-4843
目的:探讨医院建立与患者有效的沟通机制,在提高儿科病房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对儿科出现护理投诉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常见原因实施整改措施,将儿科两个阶段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并采用统计学进行处理。结果:基本上儿科护士不存在态度恶劣、不理睬患者、索要红包等情况;有护理投诉的主要原因;人手不足、责任心不强、沟通技巧欠缺、解释工作不到位;建立、完善与患者的沟通机制后,患者的投诉现象明显下降(P﹤0.01),满意度提高。结论:医院建立一套完善、行之有效的护患沟通机制,与患者加强互动,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与不满,在护理工作中及时调整,避免产生误解,是减少儿科护理投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省、市、县和镇四级医院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应对能力的调查,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产生原因和护士的应对能力,为各级医院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四级医院523名护士,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护士的应对能力。结果:①镇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各级医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 5年以下工龄的初级职称护士发生不良事件最多,各级医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精神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和对工资福利待遇不满意;④四级医院护士对不良事件的应对能力强。结论:基层医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高;低职称低工龄的护士是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和低社会经济地位是不良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各级医院护士对不良事件均有较强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定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3,(33):4365-4367
目的探讨输液不良事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对某二甲医院某科室自报的59例次输液不良事件,按照根源性错误分类方法对其原因进行划分,寻找解决对策。结果输液不良事件的原因分别为医嘱处理不当,操作失误,巡视不及时及意外伤害和医护合作不协调。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护理操作中的核对制度,合理排班,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戴兰云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135-137,140
目的调查临床精神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方法对2009年7月-2012年7月富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系统上报的1389次自查中发现的各类护理不良事件共148人次进行分析,将148起护理不良事件按照发生原因及发生时间进行分类;同时,对不良事件相关的患者及护理人员人做一般情况调查,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次数、病种、用药等因素及责任护士的护龄、学历、职称等因素,分析其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48起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跌倒、不假外出或走失、护患纠纷、攻击行为等,其中,周一至周五共发生87起,周六、周日共发生61起,即有41.2%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在周六、周日。30岁以下(12.99%)、男性(12.99%)、病程少于5年(17.87%)、有精神分裂症(23.20%)、联合用药(9.09%)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P〈0.05),而住院次数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影响(P〉0.05)。不同护龄、职称、学历护士之间比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从而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护理管理者层面提出营造优良的执业环境,通过改善医院的硬件条件,进行流程改造,建立输液安全执行文化从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由专人对发生的与静脉输液有关的不良事件输液前后工作责任心、专业能力方面进行统计处理。结果:44起与输液有关不良事件,88.6%与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有关,其中75%由于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所致。结论: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建立输液安全执行文化是预防和控制不良事件,提高输液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将儿科病区13名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责任于人进行管床,设立护士长一高位责任护士一初级责任护士,按岗位分管床位,全面负责患儿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病区安全及家属沟通,使患儿得到及时、最适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基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急救技能、综合能力、病区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文书等项目,实施层级责任制后显著优先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压力感降低。结论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加强工作责任感,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充分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患儿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照料,患者满意度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未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别及原因,以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肾病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护理工作中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PDA)前后肾病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50例病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依次为查对制度落实不严格、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机械执行医嘱或与病人无效沟通、病人安全管理不到位、护士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的负面影响和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等.以医院信息系统为支撑平台,以掌上电脑(PDA)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数据资源,实现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真正实现了对医嘱实际执行的全过程跟踪,保证了护理数据采集、护理任务管理及护理监控的实时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在使用PDA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的100例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护理前后的临床数据比较,护理后服务态度、主动性、工作能力和病区管理以及关爱、沟通与健康宣教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3.0%,护理后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对责任护士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干预前评分为(77.3±4.5)分,干预后评分为(92.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对于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可行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同时,提高护士长对责任护士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