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总结医患沟通在内分泌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2003年1月 ̄2005年12月内分泌科患者的疾病好转率、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医疗诊治过程中,重视医患沟通将有助于缩短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促进疾病好转、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医患沟通在内分泌疾病诊治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医患沟通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建立后实现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疾病诊治、协助患儿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儿童有别于成人,因此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医患沟通具有其重要性与特殊性,既要加强与患儿家人的沟通,也要加强与患儿的沟通,实施有效的医患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齐颖 《中外医疗》2009,28(23):170-170
医患之间配合有利于疾病的诊治和康复,医志关系沟通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当今医疗服务新模式。本文就祖国医学“问诊”中“十问”的内容演变到医患关系沟通这一过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医患沟通,就是医患双方为了治疗患者疾病、满足患者健康需求,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交流.医患沟通是"以患者为中心"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发展方向之一[1].2000 年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强调交流能力是医学生的核心能力[2].一项调查[3]显示,在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知上, 74.17%的被访者认为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影响医患关系变化的潜在因素,研究相应对策,找出相应的措施并予以实施.方法平时门诊医疗服务过程中,强化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的思想,加强医患沟通,努力解决患者的身心痛苦,突出以诚相待,提高服务水平,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结果通过多方面努力,医患相互沟通理解,改善了医患关系,降低了诊疗过程中医疗差错的发生,减少了医患纠纷.结论医患如果能建立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谐的医患关系,意识到医患关系其实是应该相互协作的关系,这样既提高了医疗诊治水平,又减少了医患之间矛盾的发生,事实证明医疗纠纷明显降低,医疗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李毅 《中国医学创新》2006,3(11):195-19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于医疗活动中医患关系的改善愈加重视.本文对这种医患关系进行了探讨,强调了沟通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提出在医患沟通过程中要重视沟通技巧,注意语言使用的通俗性和医护人员本身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7.
医患沟通是实习医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临床教师在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临床教学中加强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提高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燕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243-243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来就诊,基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对待患者更要及时周到、细致灵活,因为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建立后实现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疾病诊治、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医患沟通不仅有利于医疗质量提高;也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还有利于化解或消灭医疗纠纷;更有利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社区工作的儿科医生,不但要运用语言交谈沟通技巧,还要学会用眼神、倾听、手势手法、微笑表情等躯体语言来沟通,同时还要学会带着责任心有情感地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不仅影响正常的疾病诊治,而且使医患纠纷屡见不鲜。在已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纠纷的约占总量的2/3。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有效减少医患矛盾,医患沟通培训已经刻不容缓。而医患沟通能力培训虽然在国外已经有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但在国内尚在起步阶段,通过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培训模式,改良后形成适用于我国的培训模式是一条比较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医患沟通的心理学技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家卫生部首次发布的国家级医院管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年度发生医疗纠纷的概率为98.47%,在引发医疗纠纷的诸多原因中,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和医患沟通不当是第一大原因。所谓的医患沟通,更多的是心灵的沟通。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如果医务人员能够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技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医务人员对患者提出的意见要养成文字记录的习惯在和患者交流过程中,为了表示对患者意见的重视,在倾听时,医务人员要养成记录的习惯,要边听边记,对患者强调的问题,要反复询问,详细记载,这样做会让患者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漏诊率高,发病机制复杂。代谢组学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生物样品的低分子量分子或代谢产物的变化,为寻找生物标志物和发病机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于儿童哮喘的研究,运用靶向或非靶向研究策略,以哮喘儿童及健康儿童的血液、呼出气、粪便及尿液为研究对象,试图寻找儿童哮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发病机制,为儿童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近年来代谢组学在儿童哮喘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受限于个体差异、样品采集、数据分析及组学异质性等因素,代谢组学在儿童哮喘的解释方面仍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长期以来对于哮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有所不足,部分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作为反映气道炎症的标志物,在预测哮喘的风险、诊断哮喘、监测哮喘的嗜酸性炎症水平、预测哮喘的加重恶化、监测患者治疗反应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近年来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只要把握好急慢分治和转诊指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是哮喘防治的最佳平台。本建议参考近期国内外相关行业标准、研究数据及管理指南,就儿童哮喘临床诊治策略发表更加具体的认识和解读,并对临床实践提出更具操作性的要求和方案。本建议分为儿童哮喘的早期筛查、儿童哮喘肺功能检查、儿童过敏症状的识别和过敏原检查、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哮喘控制评估工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哮喘治疗策略、儿童哮喘维持期治疗推荐方案和双向转诊标准及流程7个部分,围绕儿童哮喘的治疗目标,对诊疗过程进行梳理,重点掌握各项“关键点”,尤其是按照“治疗时间轴”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诊断学是医学生从基础到临床的重要桥梁课程之一,医患沟通则始终贯穿患者诊治的全过程。如何在诊断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本教学团队进行了不断改革,探索了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近年来,通过建设“医患沟通技能学”精品在线课程,努力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与诊断学教学相融通,取得了显著性效果;也为医患沟通与其他临床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融合提供了科学的实践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伟 《医学综述》2013,19(7):1309-1310
目的探讨影响支气管哮喘激素吸入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岳阳市康复医院进行激素吸入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依从性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激素吸入治疗依从性好50例(41.67%);依从性差70例(58.33%);Logistic回归分析缺乏支气管哮喘知识、医患沟通不充分、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年龄大等因素的OR值分别为3.49,3.22,2.97,2.55。结论缺乏支气管哮喘知识、医患沟通不充分、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年龄大是影响依从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关系,改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结果:①支气管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为46.9%;②在各年龄组支气管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比较中,发现学龄期儿童MP—IgM阳性率最高。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要高度警惕支原体感染,应做相关化验检测,明确致病病原体。  相似文献   

17.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愈发增强。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期望也越来越高。敏感而复杂的医患关系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问题。在妇产科的整个临床诊疗过程中,因为它自身的隐私性及其复杂性,更加突显了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医患沟通能力的短缺常常是引起高发生率医患纠纷的导火索。因此,增强医患沟通能力是有效避免发生医疗纠纷的必要措施。本文探讨在妇产科工作中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意义,着重阐述了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不同情境下的医患沟通要点以及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18.
儿童哮喘在社区管理治疗中护士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的社区管理内容。方法:对980例哮喘儿童建立社区管理方法,包括建立和确定治疗目标,进行哮喘知识教育、药物介绍和其他方法的使用、患者规范化管理和个体化治疗。结果:80.6%以上患儿半年内未发作,给予降级治疗。结论:护士在儿童哮喘社区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哮喘者儿的CRP及有关指标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在2010~2011年治疗的哮喘患儿152例,检测急性发作期CRP、PA、WBC值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哮喘伴有细菌性感染组、哮喘伴有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组患者的CRP比单纯哮喘组明显增高(P<0.01);哮喘伴有细菌性感染组PA值显著比单纯哮喘组低(P<0.05)。结论检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C-反应蛋白和有关指标,可为快速、正确的诊断及科学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患矛盾日益增多,医患沟通逐渐成为医疗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如何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是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内容。肿瘤学是一门发展快、风险高、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学科,在日渐强调个体化治疗的时代背景下,需要肿瘤科住院医师更多地与患者交流沟通。此外,医患沟通教育系统化和制度化有利于普及医患沟通经验,保护患者和医生的权益,保证医疗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