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我社区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口服氯沙坦钾片治疗,B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LVDd、LVSd、LVPWd、LVMI均低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可获得满意的降压疗效,其中氯沙坦可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应用氯沙坦和福辛普利逆转原发性高血压 (EH)伴左心室肥厚 (LVH)的作用。方法 :将 12 0例EHLVH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 (n =6 0 )和福辛普利组 (n =6 0 ) ,于服药前及服药 6个月后分别测定血压、室间隔厚度 (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 (PWT)、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 (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排血量 (CO)和A/E峰值。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IVST、PWT、LVDd、LV MI、A/E峰值均显著降低 (均P <0 .0 1) ,而LVEF、CO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氯沙坦与福辛普利均能逆转LVH ,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长期应用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逆转原发性高血压 (EH)伴左心室肥厚 (L VH)的作用。  方法 :将 114例 EH伴 L VH的患者分为培哚普利组 (n=5 8)和氨氯地平组 (n=5 6 ) ,于服药前及服药后 6、12、36个月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A/ E峰值。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均无变化 ,而 A/ E峰值则明显降低 ;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在培哚普利组明显下降 ,而在氨氯地平组则无变化。  结论 :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均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但仅培哚普利能明显减轻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络丁新络活喜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 )的影响。方法 将 85例EH并LVH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络丁新 (剂量 10mg ,qd或Bid) ,络活喜 (剂量 5mg ,qd或Bid) ,疗程 1年 ,于服药前和服药后 6、12个月测血压 ,同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心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 (IVST) ,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 (PWT)及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结果 两种药均能有效降低EH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 (P <0 0 1) ,明显改善LVDd ,IVST ,PWT(P <0 0 1) ,LVMI(P <0 0 0 1)。结论 络丁新络活喜能有效控制血压 ,且对EH的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瘦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EH患者120例分为EH组(n=60);EH合并LVH组(EH-LVH组,n=60);同时选择健康对照组60例。超声测定各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A)及E与A之比(E/A);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差异。结果 EH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H-LVH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E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瘦素水平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呈正相关(P<0.01)。结论瘦素抵抗可能参与了EH合并LVH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安博诺)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EH伴LVH患者95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常规服用安博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的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LVDd、IVST、PWT、LV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Dd、IVST、PWT、LVMI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3/47),治疗组为4.2%(2/4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博诺联合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逆转EH患者的LVH,改善左心室功能,较单一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富马酸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以及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 将106 例EH伴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富马酸比索洛尔组和卡维地洛组,于服药前及服药后3、6 及12个月分别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并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D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A 峰/ E 峰比值(A/ E 比值)。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LVEF、CO均无变化,而A/E比值则明显降低;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IVST、LVPDWT在两组均显著性降低。同期比较,富马酸比索洛尔组上述指标与卡维地洛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两者均能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并能明显减轻左心室肥厚。但富马酸比索洛尔组比卡维地洛减轻LVH效果更强,并可以有效控制心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1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试验组,停药2周后,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4周;同时选取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24周。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及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各项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合并出现左心室肥厚,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降低血压变异性,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心脏科门诊新发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 定义LVH为:女性患者 LVMI≥110 g/m2,男性患者 LVMI≥135 g/m2,根据LVMI将入选者分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LVH组,n= 198)与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组(non-LVH组,,n=282)。同时均检测生化指标及血常规指标。应用SPSS软件分析NLR与高血压患者LVH的相关性。结果 1、与高血压无LVH组比较,高血压合并LVH 组NLR水平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NLR水平与LVMI呈正性相关(r =0.411,P<0.05) 。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收缩压、空腹血糖、血尿酸及血肌酐等因素后,NLR仍是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50, 95%CI: 1.720~3.210, P<0.05)。结论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NLR水平与无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比较明显升高;NLR升高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比索洛尔和乌拉地尔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将76例EH伴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和乌拉地尔组,于服药前及服药后6、12及24个月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D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A峰/E峰比值(A/E比值)。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LVEF、CO均无变化,而A/E比值则明显降低;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I、VST、LVPDWT在比索洛尔组明显下降,而在乌拉地尔组则无变化。结论比索洛尔和乌拉地尔均能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且比索洛尔能明显减轻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氯沙坦、美托洛尔联合应用与单用氯沙坦在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及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方面的疗效。方法:对EH伴LVH患者68例采用随机、单盲、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功能等指标。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后,氯沙坦组(A组)、氯沙坦加美托洛尔组(B组)的血压、LVMI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结果比较:B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较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沙坦加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EH患者降压、逆转LVH的作用并不优于单用氯沙坦,但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却明显优于后者,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重构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血管壁肥厚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病人48例,正常血压对照(NT)组48例,EH组给予缬沙坦80~160mg/d,治疗40周,治疗前后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EH组病人LVMI、IMT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1),缬沙坦治疗后LVMI、IMT显著减少(P〈0.01)。结论:EH伴左心室肥厚的病人同时存在颈总动脉壁肥厚,缬沙坦能逆转高血压心脏及血管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重构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筛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经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斑块及两侧颈总动脉内径、扩张性(CD)、顺应性(CC)。EH组分为LVMI正常组及LVMI增高组。所测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H组CCA-IMT高于对照组,LVMI增高组最高;EH组颈总动脉CC和CD较对照组均低;EH组中LVMI增高组斑块检出率及严重程度最高,LVMI正常组次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EH颈动脉重构与LVH存在相关性,颈动脉重构发生早于LV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探讨MPV与EH以及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EH患者189例,以同期体检的正常血压者132名为对照组.EH患者按左心室是否肥厚分为左心室正常组(NLVH组,n=75)和左心室肥厚组(LVH组,n=...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炎性因子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中的作用及阿托伐他汀钙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EH患者96例,据其是否存在LVH将患者分为无LVH组46例(EH组)和伴LVH组50例(EH—LVH组)。并将EH—LVH组随机分为A、B亚组,各25例。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另外,A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B亚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L-6、hs—CRP和LVMI的变化。结果EH组IL-6、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EH—LVH组IL-6、hs—CRP水平高于EH组(P〈0.01)。EH—LVH组LVMI高于EH组(P〈0.01)。治疗前两亚组IL-6、hs—CRP、LV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亚组IL-6、hs—CRP、LVMI均低于B亚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H患者血清IL-6、hs—CRP与LV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5、0.493,P〈0.01)。结论EH所致LVH与血清IL-6、hs—CRP水平有明显相关性,阿托伐他汀钙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逆转LVH,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T波顶峰后宽度(TpTe间期)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0-10-2011-06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313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定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LVH组和非LVH(NLVH)组。比较两组TpTe间期、校正TpTe间期(TpTec)、QT间期、校正QT间期(QTc)、QRS时限、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比较不同血压水平对TpTe间期的影响;EH患者左心室不同构型TpTe间期改变的特点。结果与NLVH组比较,LVH组TpTe间期[(100.0±23.3)比(85.3±14.1)ms]、TpTec[(108.6±26.7)比(91.4±15.4)ms]、QTc[(435.0±23.6)比(420.0±23.5)ms]、QRS时限[(105.3±22.3)比(95.6±16.1)ms]均延长(均P<0.01),LVMI[(142.8±29.3)比(82.5±19.0)g/m2],LVEDD[(58.9±7.5)比(47.6±6.5)cm],IVST[(9.7±1.0)比(8.8±1.2)cm],LVPWT[(9.4±1.1)比(8.5±1.1)cm]明显增大(均P<0.01),QT间期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Te间期在不同左心室构型间的改变为:离心型肥厚>向心性肥厚>左心室游离壁肥厚>正常心室形态。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TpTe间期、TpTec与LVMI(r=0.43,0.44)、LVEDD(r=0.41,0.43)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VMI、LVEDD是TpTe间期重要的影响因素(β=0.026、0.280)。结论 TpTe间期可作为评价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靶器官损害程度的心电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氯沙坦钾片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80例高血压LVH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钾片组和硝苯地平组各9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改变,同时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血清中IGF-1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IVST、LVPWT和LVMI均明显减小,但是氯沙坦钾片组减少值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IGF-1明显低于治疗前,但氯沙坦钾片组治疗前、后IGF-1的减少值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组(P<0.05).结论 氯沙坦钾片对高血压LVH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且对血清中IGF-1的表达有重要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缬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缬沙坦逆转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EH)并左心室肥厚(LVH)的患者均给予缬沙坦80~16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记录血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LVMI分别为150±21.60,146±21.2,130±20.43;治疗12个月LVMI、LVDd、IVST、PWT均明显减小(P<0.01),差异显著,且血压明显下降。结论:缬沙坦能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交感神经兴奋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20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等LVH相关指标,根据心脏超声结果分为不伴LVH组(不伴有LVH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n=90)和LVH组(伴有LVH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n=110)。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计算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和心率变异三角指数等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结果:与不伴LVH组相比,LVH组超声心动图LVH相关指标和平均心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和心率变异三角指数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伴有左心室肥厚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EH伴LV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年龄均≥60岁),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两组均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吉林天风制药公司)2.5~5 mg,1次/d;治疗组联合培哚普利(雅施达,天津施维雅制药公司)4~8 mg,1次/d,晨起顿服.治疗24 w,观察降压疗效和LVH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95%,对照组82.5%,治疗组血压下降显著,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两药联合服用对老年EH伴LVH有协同逆转作用,可作为治疗EH伴LVH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