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燕  李志英  余杨桂 《新中医》2006,38(1):42-43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眼部川芎嗪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214眼)糖果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145眼),对照组35例(69眼),2组均以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内服滋肾健脾化瘀方(药用山莱萸、黄芪、石决明、大黄、生地黄、乳香、三七等)加域治疗,治疗组则加用眼部川芎嗪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底变化。结果:息有效率治疗组为75.17%,对照组为60.8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视力均有所提高。结论:中药配合眼部川芎嗪直流电离子导入的综合疗法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窍活血汤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22例(30只眼)予通窍活血汤并随证加减,比较治疗前后的视觉诱发电位(VEP)、电脑视野、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结果并随证经治后,显效12只眼,有效14只眼,无效4只眼,总有效86.67%。治疗后视力、VEP波幅均得到改善。结论在通窍活血汤基础上随证施治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丹参交替离子导入治疗眼底出血后期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荣  沈爱祥 《山西中医》2009,25(11):44-45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交替使用眼部直流电离子导入法治疗眼底出血后期病证的疗效。方法:采用DY—LDY3型直流电离子导入仪局部使用川芎嗪、丹参药物交替离子导入法,对门诊眼底出血病变处于气滞血瘀证型患者43例(58眼)治疗,与单纯使用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法的对照组40例(54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9眼(32.80%);有效34眼(58.62%),无效6例(10.34%),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显效11眼(20.37%);有效26眼(48.15%),无效17例(31.48%),总有效率68.52%;治疗时间:治疗组平均5.4天,对照组平均7.6天。结论:川芎嗪、丹参交替电离子导入,可显著增强视网膜血管对眼底瘀血的吸收与代谢,缩短眼底视功能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闫平 《河南中医》2009,29(11):1111-11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9例(39眼)确诊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AION)变患者,根据辨证分为四种类型:气滞血瘀型,气虚血亏型,肝肾阴亏型,肝郁气滞型。分别采用血府逐瘀汤、八珍汤、明目地黄汤、丹栀逍遥散等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可以提高患者视力,改善症状,疗效快,治愈率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药配合眼部电控川芎嗪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眼部电控川芎嗪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78只眼),其中治疗组20例(38只眼)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内服滋肾健脾化瘀方,同时应用电控川芎嗪离子导入.对照组20例(40只眼)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内服滋肾健脾化瘀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底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84%,对照组67.5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配合眼部电控川芎嗪离子导入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贾站荣 《河北中医》2011,33(1):87-88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以视力突然减退、视盘水肿、特征性视野缺损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2008-07—2009-10,笔者运用中药内服配合针刺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1例(25眼),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忻 《中医研究》2001,14(6):30-31
目的:探讨增视液直接电离子导入治疗弱视的近期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64只眼)用中药增视液离子导入法治疗;对照组33例(61只眼)用综合疗法治疗。结果:经3个月治疗,治疗组临床治愈率85.9%,对照组临床治愈率45.9%,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54.1%。结论:中药增视液直流电离子导入是治疗弱视的有效方法,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汤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49只眼)和对照组28例(48只眼).治疗组内服自拟中药益气通脉汤,同时口服泼尼松片.对照组口服泼尼松片,加服维生素B1和地巴唑.两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6个月后随防.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6%,对照组为7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对照组为6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益气通脉汤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68例(68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球后注射激素、静脉滴注血管扩张剂、口服营养神经类药物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和针灸治疗,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视力和全自动视野计分析、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疗法是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可取之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辨证将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分为3型即气滞血瘀型、阴虚阳亢型及气血两虚型,分别采用明目地黄汤加减、血府逐瘀汤和逍遥散加减、知柏地黄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人参养荣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及西医常规治疗。结果:23例33眼经治疗后治愈14眼、显效10眼、有效7眼、无效2眼,总有效率为93%。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本病取得疗效的关键 ,我院眼科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药物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4 0例 ( 44只眼 )均为我院眼科住院病例。其中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0例 ( 32只眼 ) ,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10例 ( 12只眼 ) ;男 2 8例 ( 30只眼 ) ,女 12例 ( 14只眼 ) ;年龄 35~ 6 9岁 ,平均年龄 53 2 0岁 ;病程 1~ 35天 ,平均 13天。伴有高血压 2 5例 ,糖尿病 7例 ,冠心病 2例 ,高血脂 3例 ,无明显诱因 3例。按就诊时间将病例分为观察组 2 0…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82例104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眼底、视野、电生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CT等资料,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AION之间的关系。结果(1)全部患者均经视野检查确诊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82例患者中有40例做了CT或MRI检查,其中17例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阳性率为42.5%;(3)82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者31例,占32.8%;有糖尿病者21例,占25.6%;腔隙性脑梗死者17例,占20.7%,单眼9例,双眼8例。结论(1)腔隙性脑梗死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密切相关;(2)对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应常规行脑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颗粒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0只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30只眼)、对照组30例(30只眼)。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包括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患眼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球后注射地塞米松+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2%利多卡因注射液,口服维生素B1、腺苷辅酶B12,并对症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并口服活血通络颗粒。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视力、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21例(21只眼),有效8例(8只眼),总有效率96.70%;对照组临床显效14例(14只眼),有效9例(9只眼),总有效率76.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布、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颗粒能够提高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并改善视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痰瘀同治组31例(31只眼)和活血化瘀组26例(26只眼)。痰瘀同治组内服自拟活血化瘀、化痰祛浊中药煎剂,活血化瘀组内服桃红四物汤。2组均根据兼证进行中药加减,同时给予静脉滴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爱维治)。治疗30 d后观察疗效。结果痰瘀同治组31只眼,显效24只眼(77.42%),有效3只眼(9.68%),无效4只眼(12.90%),总有效率87.10%;活血化瘀组26只眼,显效11只眼(42.31%),有效8只眼(30.77%),无效7只眼(26.92%),总有效率73.08%。2组疗效不同(Z=-2.509,P=0.012),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6,P=0.007)。痰瘀同治组视野平均敏感度改善情况好于活血化瘀组(t=2.307,P=0.0249)。结论痰瘀同治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能有效提高视力,改善视野,临床疗效优于活血化瘀法。  相似文献   

15.
活血明目汤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明目汤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34例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作患眼颞侧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组36例用活血明目汤口服,治疗20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3%,对照组79.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明目汤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疗效相似,但更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中的疗效,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的疗效价值。方法将30例40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21眼)及对照组(15例19眼),对照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包括视力、视野平均缺损和中医证候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在视力、视野和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荣脉散"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FFA血管充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间住院治疗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荣脉散",观察2组FFA血管充盈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平均臂-视网膜循环时间为(16.90±0.46)s,视盘荧光染料渗漏显现时间为(22.30±0.37)s,治疗组平均臂-视网膜循环时间为(13.40±0.51)s,视盘荧光染料渗漏显现时间为(16.30±0.32)s,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荣脉散"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病变的FFA血管充盈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脉明视胶囊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56例(59只眼),予口服通脉明视胶囊,同时配合能量合剂、维生素等支持疗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标准对数视力表)、视野、眼底及FFA变化。结果本组共56例59只眼,显效27只眼(45.76%),有效25只眼(42.37%),无效7只眼(11.86%),总有效率88.14%。视力:治疗前4.26±0.21,治疗后4.43±0.13(t=5.287,P<0.05)。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治疗前(14.1±0.91)dB,治疗后(17.37±1.07)dB(t=17.88,P<0.05)。视盘荧光充盈迟缓时间:治疗前(1.56±0.45)s,治疗后(0.87±0.39)s(t=8.9,P<0.05)。结论通脉明视胶囊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情况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1年在我院就诊的23名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病例资料,治疗前后眼部一般情况、中心视野、VEP、彩色多普勒(CDI)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的血管壁情况、内膜一中膜厚度及血流速度;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治疗方法采用激素冲击、扩血管、脱水剂、营养神经、局部复方樟柳碱注射等综合治疗。结果(1)视力: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视野:治疗后视野缺损范围显著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颈部、眼部血管CDI:颈动脉硬化、颈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硬化闭塞症人数治疗前与治疗后无差异。治疗后睫状后短动脉血流PSV或EDV下降7眼,占26.9%,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PSv或EDV下降5眼,占19.2%;眼动脉血流PSV或EDV下降3眼,占11.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方法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能够改善患者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液流变学.减小视野缺损范围,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检查、诊断、治疗,挽救视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检查治疗过程及其疗效。结果:28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病例中,通过控制全身疾病、局部激素治疗、扩张血管药物促循环、营养神经治疗,大部分病例视力有所提高,视盘水肿消退或减轻,视野恢复或不同程度扩大。患眼OCT示:盘周神经纤维层变薄。结论:前部缺血性是神经病变的正确诊断,及时系统的治疗,可有效提高视力,改善实盘缺血状态,扩大视野、提高视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