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某院肝外胆道癌的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 方法用ICD-10编码总结并分析了1950年至2010年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肝外胆道癌1 430例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癌417例,胆道癌1 013例。 结果肝外胆道癌占同期肝外胆道疾病患者的3.73%,10年发病率增加87.03%;胆囊癌占肝外胆道癌的29.2%,中位年龄为47.3岁,男女比例为1∶1.12;手术率为63.5%,肿瘤切除率为55.5%;胆管癌占肝外胆道肿瘤的70.8%,中位年龄为47.3岁,男女比例为1.56∶1,手术率为76.0%,肿瘤切除率为45.1%。肝外胆道癌病案首页信息编码错码率为37.8%(391/1 035)。 结论胆囊癌及胆管癌的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肿瘤切除率有所提高,ICD-10错码率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2.
胰头癌发生率逐日增多,约90%的病例只能作姑息手术——胆道改道术。我院自1987年10月至1992年3月共收治胰头癌病人80例,手术时已不能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67例,其中30例在胆道改道同时加做胃空肠吻合术,与同期37例单一胆道改道手术相比,住院天数相似,无并发症和死亡率。在37例单一胆道改道术患者中,4例(10.8%)术后3~12个月因十二指肠梗阻而再次行胃空肠吻合术。故作者推荐胰头癌行姑息性手术时应选用胆道改道加胃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3.
由于胆道癌发病率有所上升,为此中美合作进行上海市胆道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1997~2001年间收集658例胆道癌新病例资料,包括胆囊癌390例、肝外胆管癌(以下简称胆管癌)195例和壶腹癌73例。根据收集的临床资料,本文讨论胆道癌诊断和治疗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及早发现胆囊癌资料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自膨式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1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胰头癌50例,胆管癌35例,淋巴结转移癌20例,胆囊癌10例,壶腹癌10例,均采用经皮肝穿自膨式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技术成功率100%。125例患者,共放置140例支架,支架扩张良好,引流通畅,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术后死亡1例,腹水渗漏2例,胆道出血2例,胆管炎4例,胆道再阻塞5例。中位生存期190.2 d,术后存活3个月以上者88例,半年以上者52例,1年以上者13例,2年以上者4例。结论:自膨式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术中胆道镜对胆管下端疾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1 250例胆管手术中应用胆道镜检查,检出胆道下端疾病102例,并取石取活检获明确诊断及治疗。102例中,胆道下端癌24例,良性狭窄33例,下端结石嵌顿33例,下端囊状扩张例5例,胰头癌致下端狭窄7例。提示术中胆道镜可明确诊断胆道下端疾病,同时可协助术者取出难以取出的结石及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胆道癌栓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6例HCC合并胆道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均行手术治疗,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9%、45.5%和1...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侵入胆管致阻塞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6例肝细胞癌侵入胆管致阻塞性黄疸。术前正确诊断3例。肝癌切除连同胆管内癌栓清除4例。6例同时行肝动脉结扎并插管。术后半年、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0%、20%。增强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认识是提高诊断正确性的关键;对于肝脏有占位同时胆道有占位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应作详细的B超以及AFP检查以排除肝癌;PTC和ERCP对诊断有帮助。我们对这种患者的治疗方式具有如下优点:切除了肝癌,防止癌栓继续侵入胆道,降低了胆道压力,避免了梗阻性黄疸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肝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胆道大出血的罕见原因,但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病人生命。我院30年来共收治10例,本文就其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临床资料10例肝动脉癌破裂致胆道大出血的临床资料见附表附表10例肝动脉瘤破裂引起胆道大出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7-2006年实施胆道手术逾2000例,43例术后出现黄疸,其中有3例为胆道结石并发壶腹癌,且在初次手术时漏诊,现就其漏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黄疸期胆道扩张病人在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 回顾总结1986年10月至1999年4月通过B超、CT、PTC等检出的16例无黄疸胆道梗阻性扩张的壶腹周围癌病人切除率及生存率。结果 16例病人手术切除率87.50%(14/16),5年生存率43.75%(7/16),3年生存率62.50%(10/16)。结论 壶腹周围癌病人胆道系统扩张在黄胆出现之前,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食欲不振等症 状在黄疸前1-3个月即可出现。对于出现上述症状,年龄超过40岁,B超、CT、PTC、ERCP发现胆道扩张的病人应高度怀疑壶腹周围癌的可能,应及早手术探查,可明显提高切除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8.9~1991.10.3年间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81例,其中9例于胆道内发现癌栓。肝脏肿瘤及胆道内癌栓均经组织学检查确诊。现报道伴胆道内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井结合文献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乏特氏壶腹癌通常临床表现的首要症状为无痛性渐进梗阻型黄疸。Barton报道发病首先表现为黄疸者占75%,约20%的病人同时并有胆道结石。少数病人以腹痛、寒战、高热及黄疸为首要症状,此时常被误诊。我院从1975年10月至1986年12月共收治乏特氏壶腹癌38例,其中2例起病为急性胆管炎行急诊手术取石引流,尔后半年左右再次胆道手术证实为乏特氏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胆道姑息性内引流术。例1.男,66岁。于1983年2月24日,以腹痛、发冷、高热40℃,黄疸入院。B超检查胆囊内有结石,ERCP检查主胰管粗,迂曲,胰管近端狭窄,胆道未显  相似文献   

13.
胆管炎是恶性胆道梗阻的严重并发症,曾有作者指出壶腹癌病人常出现胆管炎。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旨在分析引起胆道梗阻的各种肿瘤病人胆管炎的易患性及原因。作者于1984~1995年共收治164例恶性胆道梗阻的病人,其中男性89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64岁,包括43例高位胆管癌,31例胆囊癌,30例胆总管癌,48例胰腺癌及12例壶腹癌。肿瘤原发位置经术前影像资料和/或切除标本做病理而证实。所有病人均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引流胆汁送细菌培养。当病人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10×109/L),高胆红素血症.胆汁培养阳性和/或右上腹疼痛而无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防漏水支架结合术中胆道镜为对胆石症进行诊治的一种新方法.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对78例胆石症病人术中应用自制的防漏水支架结合纤维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67例胆总管结石病例中,术中结石取净;单独或合并诊断肝内胆管结石19例,术后残留结石3例,胆道结石取石率96.15%(75/78);无1例腹腔感染;3例病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赘生物形成,经内镜取标本,术后病理证实为胆管细胞癌.结论:防漏水支架在术中胆道镜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可以提高术中对胆道结石的诊疗速度,降低胆道结石的残留率以及早期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细胞癌,为进一步提高内镜对肝内胆道疾病的诊治有效率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胆囊癌与胆管癌在消化道肿瘤中并不罕见,且处理难度大,预后极差。为了改变胆道癌综合治疗手段不足的现状,我们对29例手术切除的胆道癌标本进行了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免疫组织研究,利用我院自制四株单克隆抗体PS-9,CL-3,CL-4,CL-6,证明胆道癌组织与胃、肠、胰腺癌有着共性抗原,且标记阳性率高达87.5%~100%,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为深入探索胆道癌生物导向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探讨16例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的临床特点、病理改变、诊治方法和改善预后的途径。方法 综合分析16例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原发肿瘤切除 胆道癌栓清除 T管引流-化疗14例,单纯癌栓清除 T管引流2例,术后TACE14例,化疗药物T管滴注或灌注9例,术后二者同时化疗者9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原发灶未切除仅T管引流2例,术后生存时间为2.5个月和4.5个月。14例原发灶切除者,术后生存1年、1.5~2年、2~2.5年、2.5~3年分别为12例、9例、6例和3例,其中1例存活4.5年。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患者,积极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是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胆道癌诊治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估上海市胆道癌的诊治情况。方法对上海市区1997年6月至2001年5月4年间年龄在35~74岁的658例胆道癌新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收集到的390例胆囊癌、195例胆管癌和73例壶腹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资料显示,胆道癌好发于老年人;胆囊癌男女之比为1:2.61;胆管癌和壶腹癌则男性略多于女性。胆囊癌、胆管癌和壶腹癌分别有68.5%、43.1%和22.4%的患者合并胆结石。胆囊癌的B超诊断准确率为63.1%,意外胆囊癌占20%,ⅣA和IVB期胆囊癌占43.6%。胆管癌和壶腹癌的误诊率较高,分别为19.1%和47、1%,且就诊时大多数患者已出现黄疸。69例(18.2%)胆囊癌、50例(25.6%)胆管癌和54例(74%)壶腹癌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5%、42.8%、40.7%,58%、28.3%、11.1%和81.5%、39.2%、26.9%。79例胆管癌行姑息性引流术,大多数患者在术后1年内死亡。38例胆管癌植入金属内支架或塑料内支撑管,平均生存期约7个月。结论胆道癌的早期诊断仍较困难;应重视胆囊癌手术方法的规范化;怀疑胆管癌而无手术禁忌证宜手术探查;壶腹癌宜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胆道癌的化疗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胆管癌及胆囊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目前尚不能做到早期诊断,术后化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胆道癌对化疗的敏感性不高,且可能存在个体性差异及可能诱发的肿瘤多药耐药性,我们检测了38例胆道癌多药耐药性。我们检测了38例胆道癌的化疗药物敏感性,为实施个体化联合化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细胆道镜在经皮经肝胆管肿瘤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9月,对21例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的胆管肿瘤,应用超细胆道镜取活检。结果 10例获得明确病理结果(腺癌),5例倾向于癌诊断,1例上皮内瘤变,3例乳头状增生伴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病理结果为炎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细胆道镜可以应用于胆管肿瘤经皮经肝途径活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的置入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9年4月330例成功置入胆道内支架的临床资料。结果胆管塑料支架引流274例(胆胰管双支架5例、胰管支架4例),胆管金属支架引流56例,其中肝门胆管癌85例,壶腹周围癌81例,结石并良恶性狭窄59例,胆管肿瘤及其它器官恶性肿瘤术后的梗阻性黄疸98例,其余胆漏1例,胆道损伤4例,硬化性胆管炎2例。无胆道损伤、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对胆道良恶疾病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术中助手应该加强于操作者的配合可大大减少操作中的并发症,且安全可行,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