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目的观察曲唑酮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CCMD-3失眠症诊断标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曲唑酮组和阿普唑仑组.治疗4周,应用睡眠状况问卷自评量表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组治疗前后睡眠状况问卷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TESS 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阿普唑仑组出现白日宿醉现象6例(28.6%).结论曲唑酮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不失为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曲唑酮治疗失眠症的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曲唑酮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CCMD-3失眠症诊断标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曲唑酮组和阿普唑仑组。治疗4周,应用睡眠状况问卷自评量表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组治疗前后睡眠状况问卷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阿普唑仑组出现白日宿醉现象6例(28.6%)。结论:曲唑酮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不失为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奎硫平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3例失眠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和阿普唑仑组,治疗6周。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第4周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SR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2组间SR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时2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奎硫平组低于阿普唑仑组。结论奎硫平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失眠症的可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曲唑酮治疗老年期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曲唑酮治疗老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门诊老年失眠症病人随机分为曲唑酮组(治疗组)和地西泮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评定病人的睡眠状况,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评价临床疗效,同时采用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612,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t=7.19~9.43,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的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4.21、5.13,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当,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 曲唑酮能有效缓解老年失眠及伴随的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7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口服佐匹克隆和氯硝西泮治疗,疗程8周。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SR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均疗效显著,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TESS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佐匹克隆是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米氮平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米氮平在治疗失眠症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符合CCMD-III的60例失眠病人随机平均分配到米氮平、阿普唑仑和谷维素三组中,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评定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表评分(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各自的疗效和副反应。结果米氮平在治疗失眠症方面较阿普唑仑及谷维素更加有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副反应轻微。结论米氮平是一种治疗失眠症尤其是伴有抑郁患者的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曲唑酮、坦度螺酮和阿普唑仑对广泛性焦虑症的短、中期疗效和安全性及服药依从性的差异。方法223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入曲唑酮组(77例)、坦度螺酮组(74例)和阿普唑仑组(77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6周,半年后随访。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末和随访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并于治疗前、治疗6周末和随访时检测血压、心电图、血常规。结果曲唑酮和阿普唑仑2组患者治疗第1周末HAMA总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1),坦度螺酮组患者治疗第2周末HAMA总分显著下降(P<0.01)。随访时阿普唑仑组患者HAMA总分显著高于曲唑酮和坦度螺酮组(P<0.05)。曲唑酮、坦度螺酮和阿普唑仑3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1.5%、67.6%和67.5%,经2检验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曲唑酮和坦度螺酮2组副反应的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阿普唑仑组(总2=7.68,P<0.05;分2=7.44,P<0.01),曲唑酮组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坦度螺酮组(2=16.03,P<0.01),曲唑酮和阿普唑仑组患者嗜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坦度螺酮组(总2=16.51,P<0.01;分2=11.94,P<0.01)。随访时曲唑酮和坦度螺酮组服药依从性好者显著高于阿普唑仑组(总2=19.43,P<0.01;分2=19.19,P<0.01)。结论曲唑酮和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短期疗效与阿普唑仑相当,中期疗效和服药依从性优于阿普唑仑,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娟 《当代医学》2012,18(24):113-114
目的 对比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3例失眠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或对照组(36例),研究组口服右佐匹克隆,起始剂量3mg/d,睡前服用,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起始剂量0.4mg/d,2周为1个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评判以SDRS减分率评判,不良反应采用TESS评判.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78.38%,对照组有效率8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TSEE评分为(6.6±2.5)分;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4%,TSEE评分为(7.8±2.1)分,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结论 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与阿普唑仑相似,但不良反应程度低于阿普唑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曲唑酮、坦度螺酮和阿普唑仑对广泛性焦虑症的短、中期疗效和安全性及服药依从性的差异.方法 223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入曲唑酮组(77例)、坦度螺酮组(74例)和阿普唑仑组(77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6周,半年后随访.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末和随访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并于治疗前、治疗6周末和随访时检测血压、心电图、血常规.结果 曲唑酮和阿普唑仑2组患者治疗第1周末HAMA总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1),坦度螺酮组患者治疗第2周末HAMA总分显著下降(P<0.01).随访时阿普唑仑组患者HAMA总分显著高于曲唑酮和坦度螺酮组(P<0.05).曲唑酮、坦度螺酮和阿普唑仑3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1.5%、67.6%和67.5%,经x2检验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曲唑酮和坦度螺酮2组副反应的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阿普唑仑组(x2总2=7.68,P<0.05;x分2=7.44,P<0.01),曲唑酮组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坦度螺酮组(x2=16.03,P<0.01),曲唑酮和阿普唑仑组患者嗜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坦度螺酮组(x总2=16.51,P<0.01;x分2=11.94,P<0.01).随访时曲唑酮和坦度螺酮组服药依从性好者显著高于阿普唑仑组(x总2=19.43,P<0.01;x分2=19.19,P<0.01).结论 曲唑酮和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短期疗效与阿普唑仑相当,中期疗效和服药依从性优于阿普唑仑,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曲唑酮与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患者采用自2012年以来于我院诊治的失眠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曲唑酮组患者使用曲唑酮进行治疗,阿普唑仑组患者使用阿普唑仑进行治疗。结果曲唑酮组有效率为91.42%,而阿普唑仑组的有效率为88.57%,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15,P>0.05)。曲唑酮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9%,阿普唑仑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8.6%,曲唑酮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低于阿普唑仑,且两组TE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5,P<0.05)。结论曲唑酮与阿普唑仑在治疗失眠症上有相当的疗效,但是患者服用曲唑酮的不良反应要少一些,临床中曲唑酮对失眠症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神宁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神经衰弱患者随机分为心神宁组40例和阿普唑仑组40例,疗程6w.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心神宁显效率为75%,有效率为92.5%;阿普唑仑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5%和90%;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神宁组副反应明显少于阿普唑仑组(P<0.05).结论 心神宁治疗神经衰弱安全有效,副反应轻微,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米替林与阿普唑仑联合按需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失眠症病人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治疗组38例,分别采取连续或按需口服阿米替林与阿普唑仑;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和副反应量表(TESS) 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持续治疗和按需治疗的疗效相近,治疗过程中无反跳现象及撤药反应.结论 阿米替林与阿普唑仑联合按需治疗慢性失眠症安全有效,可减少阿普唑仑的日用量,降低阿普唑仑耐药性和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西肽普兰联合曲唑酮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西肽普兰联合曲唑酮(A组)和西肽普兰联合安慰剂(B组)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于治疗后第1、2、4、8周末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作用.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HAMA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6~5.491,P<0.05),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3.288,P<0.05),但无严重副作用,不影响治疗.结论 西肽普兰联合曲唑酮治疗抑郁症较单用西肽普兰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曲唑酮与丙咪嗪治疗焦虑性神经症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比较曲唑酮与丙咪嗪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效果及副作用。②方法  72例符合CCMD 3诊断标准的焦虑性神经症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应用曲唑酮或丙咪嗪治疗 6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Hamilton焦虑量表 (HAMA)和副作用量表 (TESS)评定疗效及副作用。③结果 曲唑酮与丙咪嗪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1.0 7,P >0 .0 5 ) ,但曲唑酮副作用明显低于丙咪嗪 (t =3.5 2 ,P <0 .0 1)。④结论 曲唑酮治疗焦虑性神经症安全有效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枣仁安神胶囊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150例失眠症患者分为枣仁安神胶囊组与佐匹克隆胶囊两组,进行对照观察.并用睡眠状况问卷(SQ)测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Q睡眠指标评定比较,两组与治疗前比较,P均<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佐匹克隆胶囊组比枣仁安神胶囊组大.结论 枣仁安神胶囊治疗失眠的疗效与佐匹克隆胶囊相似,但副反应较少,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故枣仁安神胶囊更适合于失眠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艾司唑仑治疗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失眠症71例按序号随机分为米氮平组和艾司唑仑组,疗程8周,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组痊愈率77.8%,艾司唑仑组痊愈率25.7%,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3.2,P<0.01),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氮平治疗老年失眠症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徐其涛  燕洪海  王翯 《吉林医学》2015,(7):1374-1375
目的:观察解郁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解郁丸13例)和对照组(帕罗西汀12例)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WHOQOL-100中文版量表评定生活质量,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经过6周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郁丸对中风后抑郁症治疗有显著疗效,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盐酸帕罗西汀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121例符合CCMD-3GAD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盐酸帕罗西汀和阿普唑仑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症状变化,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92%和73.4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副反应恶心、头痛、口干、嗜睡等较多见。结论:盐酸帕罗西汀治疗GAD效果较好、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9.
小剂量奥氮平治疗强迫症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奥氮平作为增效剂治疗强迫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6例强迫症病人在服用原抗抑郁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合用组和对照组治疗,观察时间为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量表)、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合用组和对照组Y-BOCS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872,P<0.01),而治疗后两组评分则存在显著性差异(t=3.760,P<0.01).两组治疗后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奥氮平可作为增效剂用于治疗强迫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曲唑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曲唑酮和西酞普兰(一泰纳)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曲唑酮与西酞普兰疗效相仿,无显著差异(P>0.05);曲唑酮较西酞普兰副作用小。结论曲唑酮对治疗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安全有效,见效快,副作用小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