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便失禁     
肛门直肠功能紊乱在消化科就诊患者中占有相当比例 ,其中包括各种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大便失禁属于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 ,是消化科医师常遇到的棘手问题 ,尤其在高龄患者、危重病人及截瘫病人中发病率居高不下[1] 。大便失禁可分为完全失禁和不完全失禁 :大便完全失禁指不能随意控制粪便及气体的排出 ;而大便不完全失禁指可控制干便排出 ,却不能控制稀便和气体排出。疾病本身虽不能致命 ,却会带给患者难言的身心痛苦和生活不便 ,乃至造成人格变化 ,值得重视。但由于既往认识不足及诊断方法缺乏 ,迄今这些问题仍被忽视。一、病因大便失禁病因…  相似文献   

2.
大便失禁是肛门控制气体和粪便的能力下降.严重程度分为控制气体轻度困难到液体和成形粪便严重失控.粪便失禁是常见的问题,但失禁者经常因为尴尬而没有与他人讨论.排尿和排便失禁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问题. 什么引起排便失禁? 引起排便失禁的原因很多,产伤是最常见的原因.这些损伤是由于肛门括约肌的离断和肌肉的强度下降引起的.支配肛门肌肉的神经也有损伤.  相似文献   

3.
大便失禁是指肛门控制气体和粪便的能力下降.按严重程度分为控制气体轻度困难到液体和成形粪便严重失控.大便失禁是常见的问题,但经常因为尴尬而不愿与他人谈及.在和医生讲述你的病情或询问治疗失禁的意见时,保持放松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引起排便失禁的原因引起大便失禁的原因很多,产伤是最常见的原因.这些损伤是由于肛门括约肌的离断和肌肉的强度下降引起的,同时支配肛门肌肉的神经也有损伤.一些损伤在生产时就应该立即引起重视,很多的情况不会被察觉,并且不会成为以后生活中的问题.在此情况下,生产时的损伤可能不是引起失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排粪生理     
排粪的解剖结构:粪便排出和节制的主要解剖结构是直肠与肛门。自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起,到直肠穿入肛提肌平面止,称直肠壶腹部;自直肠穿入肛提肌平面起,到肛缘止,称肛管(图1)。直肠壶腹部主要功能是贮留粪便和气体。它没有消化功能,但能吸收少量药物,水分、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粘膜层的杯状细胞分泌粘液、润滑粪便。螺旋形的直肠瓣使直肠内贮留的粪便呈螺旋形运动,压力均等,不致于塞满在直肠下部。直肠壁内有牵张感受器,其数量在直肠壶腹部的上段稀少,下1/3增多,它接受直肠膨胀的刺激,对粪便的排出和节制有重要作用。肛管主司粪便的节制和排泄。排粪时呈管状,不排粪时,呈前后向纵裂,是一个潜在的腔道。肛管粘膜表面湿润,互相粘着,这种粘着力若不被分离,就不能使潜在的腔道开放。  相似文献   

5.
<正>大便失禁是指肛门控制气体和粪便的能力下降。按严重程度分为控制气体轻度困难到液体和成形粪便严重失控。大便失禁是常见的问题,但经常因为尴尬而不愿与他人谈及。在和医生讲述你的病情或询问治疗失禁的意见时,保持放松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距肛缘<5cm的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ISR)的术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26例超低位直肠癌ISR的手术过程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4个月局部复发1例;死亡2例,其中1例术后32个月死于肝转移,另1例术后40个月死于广泛腹腔转移.术后12个月对固体、液体粪便和气体均能很好控制者20例,对固体粪便控制良好、偶尔对液体粪便不能控制者4例,对同体粪便控制良好、经常对液体粪便不能控制者2例,无完全失禁病例.结论 直肠磁共振成像未侵犯内括约肌,直肠镜活检证实为中至高分化肿瘤在距肛缘<5cm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行ISR,既达到了根治肿瘤的效果,又保留了肛门的主要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门诊常遇见不少病人述说大便困难,有便意或有下坠感但便不出来,也有人说大便于燥,数天一次,肛门坠胀不适,十分痛苦。类似现象不少,男女老少都有,症状轻重不一。在这里我想谈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要说清楚还得了解一下排便的过程。肠道内容物在小肠的时间约占全肠道的10%,绝大部分时间是停留在大约1.5米长的大肠里。而大肠的右半部分主要是吸收水分等物质,左半主要是存放或推移、排出粪便。粪便主要储存于乙状结肠,正常状态下,直肠一般是空虚的,并有一定的田压力和大约每分钟5次的蚂动波,但远远小于肛门部括约肌的努息压,…  相似文献   

8.
盆底痉挛综合征是由于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在排便过程中的反常收缩,导致直肠排空障碍性便秘的一种盆底疾病.通俗地讲,就是在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不但不松弛反而呈反常的过度收缩,使粪便在直肠内滞留,难以排出,导致顽固性便秘.……  相似文献   

9.
儿童大便失禁的生物反馈训练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便失禁在正常人群之中的发病率为0.1%~1.5%,在7岁儿童中发病率为1.5%。它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使部分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社会活动能力障碍,甚至需要接受心理治疗[1]。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常常怀着急切的心情寻求解决大便失禁的方法,以下仅就大便失禁的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作一综述。1 大便失禁的概念及其治疗选择大便失禁是患者无力随意控制排便,或是无感觉的大便从肛门排出。目前大便失禁的保守治疗方法并不理想,只有极少数的药物能直接作用于肛门外括约肌提高肌张力。缓泻的方法只是对便秘引起的大便失禁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10.
幼儿排泄控制的临床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几乎所有的儿童有一、二次的遗尿或遗粪现象 ,在儿童发育中 ,这可能是暂时的倒退或排泄训练的延迟所致。由于排便控制的成熟明显先于排尿控制 ,所以儿童排尿问题出现较多。据估计 ,15%~ 2 0 %的儿童在 5岁后仍可有不完全的遗尿现象[1] 。此外 ,至少2 0 %发育正常的儿童在 18~ 30个月会有某种程度的拒绝排便训练。1 便失禁便失禁是指儿童 4岁以上尤在白天不察觉或不能控制排便[2 ] ,这可能是当肛门括约肌收缩时 ,促使部分突出的粪块进入裤中 ,或是大粪块周围的液状粪便或粘液被压而流入裤内。当习惯性的便秘导致异常的肛门痉挛时 ,则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