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经CT证实的急性脑出血40例,随机分为脑活素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病例均用常规脱水、止血及支持治疗,疗程10~15天。治疗组加脑活素25ml静滴,每日一次。按全国统一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0%,死亡率为5%;对照组有效率50%,死亡率为15%。用X2检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另以神经功能缺损在治疗后平均减少积分数的比值来看效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活素与奥拉西坦连用治疗重征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连续收治的112例重症脑伤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期间不同时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69.7%(P〈0.05)。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脑活素与奥拉西坦合用治疗重症脑外伤后综合征疗效好,能改善预后并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虚拟医生对脑血管意外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脑血管意外后失语症患者,按年龄、文化程度、失语类型及严重程度、发病时间的不同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虚拟医生(即一对一的口语训练的同时可使病人在体表穴位及头部语言代表区接受到音频刺激的失语治疗方法)治疗,而对照组不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结果治疗组显效37例(61.7%),有效20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20例(33.4%),有效33例,无效7例,P<0.005。结论虚拟医生对脑血管意外后失语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脑活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活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方法:选择64例突发性耳聋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脑活素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应用高压氧疗法、扩张血管药物等,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脑活素20ml每日1次一胸滴,治疗前后多次行电测听检查,观察听力变化。结果: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68.7%。经x^2检验示疗效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脑活素对于突发性耳聋有较好疗效,是治疗突发耳聋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鹏 《当代医学》2016,(20):72-73
目的:评价脑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20),实验组进行脑血管介入治疗,对照组进行保守药物治疗。对2组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个月之后,实验组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44%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5.0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疾病再发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疾病再发率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脑血管介入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其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天麻胶囊配合络活喜对高血压性头痛、头晕等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全天麻胶囊配合络活喜治疗,对照组单用络活喜治疗;两组分别治疗28天为观察终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75.7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分析(CBA)检测Qmean左右、Vmean左右、Rv左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全天麻胶囊配合络活喜较单用络活喜治疗高血压性头痛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探讨脑活素对脑血管病康复期的疗效。方法:对54例2根据其临床特点,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所见,均有脑活素20ml/日,15日为一疗程。结果:其有效率达92.5%。结论:脑活素对血管机制或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疾病有治疗价值;对脑血管病康复期不论其病程长短均有一定疗铲。  相似文献   

8.
3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脑活素,并随机以20例只用常规治疗的HIE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疗程缩短,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有效率为69.3%(P<0.05),提示脑活素在治疗HIE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报道脑细胞活性因子(CCAF)治疗84例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并与脑活素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CCAF治疗组84例(脑出血34例,脑梗塞50例);脑活素治疗组44例(脑出血17例,脑梗塞27例);对照组50例(脑出血22例,脑梗塞28例)。CCAF和脑活素治疗组的基础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显示CCAF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76%,高于脑活素治疗组的60.30%(P<0.05),更优于对照组的55.35%(P<0.01)。CCAF使用过程中未见副作用和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细辛脑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献红  李艳 《吉林医学》2009,30(18):2064-2065
目的:观察细辛脑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COPD患者120例采取随机分组实验,其中治疗组58例,对照组62例,两组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方案基本相同,治疗组加用细辛脑注射液24m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病情缓解快,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辛脑注射液治疗COP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疾病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视神经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 对住院108例(159眼)视神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bFGF、脑活素及对照3个组,按传统常规治疗方法加用bFGF或脑活素。以远视力作为判断疗效。结果 bFGF组废止复明率(61.11%)明显比对照组(32.14%)和脑活素组(31.01%)较高,P〈0.05。而脑活素组与对照间异差异无显著性(P〉0.90)。bFGF组总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血管性痴呆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或脑活素治疗,对两组原发病的治疗方法相同。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进行智能测定,以判断是否有血管性痴呆。结果:治疗组痴呆发生率为392%,对照组为18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使用神经生长因子确有预防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DV)的疗效。方法:ICDV患者98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52例在常规应用西药基础上,分别用滋阴养液、化瘀行滞,豁痰化湿、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等方法:对照组46例单用西药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85%。结论。中西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将54例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奥氮平治疗组(30例)和奋乃静对照组(24例),分别给予奥氮平和奋乃静药物治疗1~2周,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评定精神症状与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副反应。结果:奥氮平治疗组中,显著进步25例,总有效率为96%,副反应轻微;奋乃静对照组中,显著进步12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果表明,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脑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和77.50%,观察组患者数据明显更具有优势,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脑活素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毛晓红 《中原医刊》2007,34(23):82-82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对采用葛根素治疗的8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①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②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同时对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小脑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小脑血管畸形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8.00%)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2.00%),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等发生率(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8.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脑血管畸形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采用手术治疗的疗效好于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赵洁 《当代医学》2014,(15):146-147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8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9),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81.65%以及5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则为2.0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马文娟 《中外医疗》2011,30(17):28-29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急性脑血管意识障碍的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脉滴注。2组均连续用药14d。观察2组总有效率,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73.33%,2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具有催醒作用,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进行脑活素治疗,并与用能量合剂治疗组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发现脑活素治疗组神经系统症状消失天数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显示:治疗组死亡1例,后遗症4例;对照组死亡3例,后遗症10例;两组不良预后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脑活素可缩短HIE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对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