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春节,俗称旧历年,又叫大年,是古老的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副世代人民喜用的春联,道出,人们欢度春节的美好深意。因此历来诸般喜庆活动的高潮也集中在除夕夜和正月初一。在吃食上,各种年货早已准备就绪,只等着爆竹一声辞旧岁,合家团坐吃年饭。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众多节日中,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最悠久、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在春节的众多习俗中,饮酒又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丰富多彩,诸如馄饨、饺子、汤圆、冬至盘、赤豆粥、黍米糕等不下数十种。经过数千年发展,又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秋食俗     
敦礼臣著《燕京岁时记》云:"京师之日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春去秋还几月圆,中秋又见月如盘",中秋之夜,月亮皎洁明亮,晶莹夺目,我国各族人民都有合家团聚,共赏明月的习俗。据史书  相似文献   

5.
缪士毅 《养生月刊》2006,27(2):166-16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方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王安石)。春节是中华民族众多节日中最绚丽多彩的,炎黄子孙一代一代的承传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春节文化。古今诗人更是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美妙的吟咏春节的诗句。春节风俗纷呈,热闹非凡,诗人们便不惜笔墨尽情抒发,吟咏不绝。清代蔡云的“茅舍春回事事欢,层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描写的是腊月廿四扫尘的情景;晚清罗昭隐的“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展示的是农村祭灶风俗;唐代诗人来鹄的“新历才将…  相似文献   

6.
石柱国 《科学养生》2007,(12):15-16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人们总爱在这一天煮上一锅美味可口的腊八粥,这一食俗在我国民间流传很久且极为盛行。在我国远古时期,"腊"本是一种祭礼。人们常在新旧交替时,用猎获的禽兽来举行大祭。当时,"猎"和"腊"是同一字。古人常把祭祀  相似文献   

7.
七巧食俗     
唐·李商隐有《七夕》诗曰:“鸾扇斜兮风帷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咏的就是农历七月七日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七夕节。七夕节又名“双七节”、“乞巧节”、  相似文献   

8.
侗族食俗     
侗族饮食文化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保留着浓厚的民族传统,如“侗不离酸”、“侗不离鱼”的饮食习惯,食油茶、黑糯米饭和“腊也”(合拢饭)的食风,无不反映出侗族饮食文化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正值人们一年辛勤劳动结下丰硕果实的季节。怀着丰收的喜悦,家家都要置办美酒佳肴欢度佳节,从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中秋传统饮食习俗。吃月饼中秋佳节吃月饼,是我国流传久远的传统风俗,每当风清月朗,桂花飘香之际,家家尝月饼、赏月、庆团圆,给节日增添无限情趣。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清代文学家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中秋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久而食者,谓之团圆饼。”上述史料记载,说明月饼因祭月而产生的供品,又取月圆之意,故称为团圆饼,寓意合家团圆…  相似文献   

10.
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国民间的重要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清明节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饮食民俗。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里,多有相应的节日食品相伴,如清明节吃清明团,端午吃粽子,中秋食月饼,重阳品糕等。元宵佳节除了观灯游艺之外,食俗也令人十分神往。  相似文献   

12.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喜庆、最令人向往的一个传统节日。有道是"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所以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年俗。燕赵大地地域广阔,各地春节习俗  相似文献   

13.
缪士毅 《养生月刊》2010,31(4):372-373
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国民间的重要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清明节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饮食民俗.  相似文献   

14.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喜庆、最令人向往的一个传统节日。有道是“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所以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年俗。  相似文献   

15.
缪士毅 《气功》2010,(4):372-373
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国民间的重要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清明节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饮食民俗。  相似文献   

16.
名扬海内外的“天府之国”四川,世代居住着彝、藏、羌、土家、苗、侗、纳西、傈僳、布依、满、傣、蒙古等十四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在为开发蜀地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之一就是饮食文化。那碗碗酒、砣砣肉、猪膘、烤茶、酸奶子,使人们  相似文献   

17.
重阳的由来是根据我国五经之一的《易经》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都是阳数,两“九”相重,故称重阳。还因“九”在个位数中是最大的数字,古人以“九”为最高,如李白诗“疑是银河落九天”,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人们总爱煮上一锅美味可口的腊八粥。由于腊月初八已经逼近年尾,按照中国人的民间习俗,所以腊八粥一吃,过年准备办年货的忙碌和节日的喜庆也就掀开了序幕,“年味”也就日渐浓郁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历史渊源,人文和地理环境,形成了东西迥异,南北不同的饮食习惯。1、肴肉当点不当菜传说从前镇江有一家夫妻店,有一次丈夫在腌制猪蹄时把硝当作了盐用,谁知用硝腌过的猪蹄越烧越香。连路过此地的八仙之  相似文献   

20.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亦称重九节。古人把"九"作为阳数,故而又有"重阳"之称。重阳节正巧二九相连,日月并应。"九九"又与"久久"同音,故古人认为此日是个宜于长久的吉利日子,人们要在节日中举行各种有关祈吉利,求健康的文化饮食活动。诸如饮茱萸、菊花酒,吃重阳糕,登高赏菊等习俗,这些习俗便渐渐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