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性肌萎缩症是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化变性,引起患者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神经肌肉病,是儿童最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SMA起病迅速隐匿、病情复杂多样,其诊治往往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目前,SMA的药物治疗研究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高昂的治疗费用仍是国家和患者沉重经济及精神负担。因此,按照出生缺陷防控体系推进SMA三级预防策略,在婚前/孕前、产前、新生儿3个阶段对重点人群进行早筛早检是SMA防治的主要措施。本文对SMA的致病机制、临床诊断进行简要介绍,并重点对SMA三级预防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增高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临床与肌电图的关系。方法:收集10例CK增高的SMA病例,进行临床及肌电图分析,其中6例作了肌肉活检。结果:CK增高可见于脊髓性肌萎缩各型,升高的程度各有不同。肌电图检查除2例为混合性损害外,余8例均为神经源性损害。肌肉活检除1例为肌性改变外,余均为神经源性肌萎缩。结论:CK增高不能作为SMA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鉴别诊断指标。在诊断SMA时,当肌活检为肌性损害,反复多次的肌电图的结果更可靠;当肌电图结果不明确时,肌活检结果为确定诊断的最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躯干和四肢近端为主的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人群携带率高,是儿科最常见的致死性神经肌肉病。单基因病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可以有效预防SMA患儿的出生。为了规范SMA的PGT技术,由中国神经病学、儿科学和生殖遗传学专家组成脊髓性肌萎缩症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专家共识编写组,讨论和制定了本共识,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又名Werdning-Hoffmann麻痹,目前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病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分别见于婴儿、少年和成年人。本文报告4例婴儿急性SMA,但家族史分析强烈支持性染色体X-连锁隐性遗传。病历报告:4名男婴的母亲均无妊娠合并症。婴儿出生时均有肌张力低下,四肢挛缩和无神经反射等SMA典型表现。病例1、2和4尚伴有股骨、肱骨骨折。他们的肌肉活组织检查均符合急性SMA的神经原性肌萎  相似文献   

5.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躯干和四肢近端为主的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人群携带率高,是儿科最常见的致死性神经肌肉病。单基因病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可以有效预防SMA患儿的出生。为了规范SMA的PGT技术,由中国神经病学、儿科学和生殖遗传学专家组成脊髓性肌萎缩症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专家共识编写组,讨论和制定了本共识,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软婴综合症(Floppy Infant syndrome)是指婴儿出生后出现肢体无力,肌肉软弱,全身松弛的症候群。可由多种先天或后天疾病引起,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便是其中疾病之一。现将近年我院收治的3例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的软婴综合症患者肌电图和病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脊髓性肌萎缩(SMA)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肌肉病, 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目前SMA的基因和分子修饰治疗已成为热点, 然而SMA患者何时开始治疗、治疗效果以及疾病预后都有许多不确定性, 因此迫切需要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监测和评估。本文将近年来SMA生物标志物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为最常见的婴幼儿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由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所致,新生儿发病率为1/10000〜1/6000,人群携带率约为1/72〜1/47,且具有种族差异性。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以肢体近端为主的肌无力和肌萎缩,根据发病时间与临床表型又分为Ⅰ〜Ⅳ型。约95%的SMA患者是由于SMN1基因第7外显子的纯合缺失所致。患者表型差异大、SMN1基因拷贝数变化多、存在假基因干扰、人群携带率高等因素,给SMA的早期诊断、遗传咨询、治疗和预防造成了较大的闲难。本指南总结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指南共识,并结合中国人群的实际情况,介绍了SMA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总结了诊断与遗传咨询等方面的相关经验,期望对临床医师及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以促进SMA的规范诊治,降低患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9.
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较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退行性变,导致患者进行性骨骼肌无力和肌萎缩.根据发病年龄和病情轻重,临床上将SMA分为4型,Ⅰ、Ⅱ、Ⅲ型称为儿童型SMA,Ⅳ型为成人型SMA[1].小儿时期起病的SMA是要儿期最常见的致死性遗传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云南地区3049名育龄人群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携带者筛查,探讨本地区人群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SMN)的拷贝数情况及携带频率。方法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SMN1及SMN2基因第7外显子的拷贝数进行检测,筛查出SMN1基因第7外显子拷贝数为1的SMA携带者。对双方均为携带者的夫妇提供产前诊断。结果在3049名育龄人群中,共检测出SMA携带者62例,携带率为1/49(2.03%)。男性携带率为1.91%(40/2094),女性携带率为2.30%(22/955),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N1杂合缺失占1.30%(41/3049),由SMN1转换为SMN2者占0.69%(21/3049)。SMN1等位基因的平均拷贝数为1.99。检出双方均为SMA携带者的夫妇2对,通过产前诊断避免了1例患病胎儿的出生。结论云南地区SMA男女携带者的频率无显著差异,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阐明SMA携带者的频率和SMN基因的拷贝数情况,可为遗传咨询和产前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90个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家系进行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为SMA的遗传学分析方法提供参考,并初步探讨SMA缺陷基因携带者基因筛査的必要性。方法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 A)技术对90个SMA家系进行基因诊断,联合MLPA及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 specific PCR,A&PCR)技术对家系进行产前诊断并对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90个SMA家系中,84对夫妻无SMA家族史,占比93%;85对夫妻有SMA生育史,占比94%;85个家系夫妻双方及3个家系的孕妇SMN1基因杂合缺失,为SMA缺陷基因携带者;2个家系孕妇SMN1基因纯合缺失,为SMA患者;产前诊断结果显示48名胎儿为SMA缺陷基因携带者,23名胎儿为正常胎儿,19名胎儿为SMA患者,其中无家族史夫妻双方再孕SMA胎儿18例,占总SMA胎儿95%、占总胎儿20%。结论应用MLPA对夫妻双方进行SMA缺陷基因携带者筛查,并联合使用MLPA和AS-PCR对携带者夫妻进行SMA产前诊断十分必要,对预防SMA出生缺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脊髓性肌萎缩症SMN1基因定量研究及基因携带者的筛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基因携带者的筛查,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扩增264名健康人、88例经基因诊断确诊SMA患者的双亲、32名SMA家系其它成员的SMN1基因第7外显子及其邻近区域,以已确定只有2拷贝SMN1的样品作为标准对照。结果88例确诊SMA患者双亲除4名SMN1拷贝数为2外,其余均只有1拷贝SMN1。264名正常人中5人仅有1拷贝SMN1,为基因携带者,该组中含2、3、4拷贝SMN1的人数分别为232、25、2。32名SMA家系成员中有2名SMN1拷贝数为1,为基因携带者,25名SMN1拷贝数为2,另5名拷贝数为3。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进行单拷贝差异SMN1基因的定量检测,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基因携带者的筛查为本病遗传咨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脊髓性肌萎缩(SMA)患者的肌电图及肌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SMA病人进行肌电图和肌活检检查。结果:肌电图除3例正常外,其余表现为神经原性损害;光镜提示神经原性萎缩。结论:提示肌电图在SMA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功能评价指标运动诱发电位(MEP)和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16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对照组只施行手术,不给予外力打击。实验组应用PSI-IH装置复制脊髓损伤模型。记录并分析损伤前以及损伤后3 h、1 d、3 d、1周、2周、3周、4周、5周、6周大鼠脊髓运动诱发电位(scMEP)和肌肉运动诱发电位(mMEP),同时采用BBB评分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6周后观察大鼠脊髓组织学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后3 h scMEP波幅减小,为正常波幅的32.69%±0.83%,2周后为正常波幅的52.93%±2.23%并处于稳定状态,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损伤后3 h mMEP波形消失,1 d后恢复至正常波幅的1.16%±0.17%,3 d后波幅明显恢复,4周后达正常波幅的48.20%± 3.70%并处于稳定状态,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后3 h和1 d,所有大鼠BBB评分均为0分,3 d后评分(1.38±0.52)分,4周后评分(11.50±0.93)分,达到稳定状态,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后3 h~6周,scMEP与BBB评分均为显著相关(r值为0.732~0.908,P值均<0.05)。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后1~6周mMEP与BBB评分呈中度至高度相关(r值为0.718~0.951,P值均<0.05)。对照组大鼠以上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发生后,scMEP、mMEP和BBB评分三个脊髓功能指标会先后顺序恢复,而且scMEP、mMEP与BBB评分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大鼠脊髓损伤后,scMEP、mMEP是较BBB评分更为灵敏的脊髓功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脊髓性肌萎缩症SMN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脊髓性肌萎缩症 (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而 PCR定性无运动神经元生存 (survival motor neuron,SMN )基因 T拷贝 (SMN - T)缺失患者的遗传基础 ;并探索 SMA表型与SMN基因 C(SMN- C)拷贝数的关系及 SMA患者及其直系亲属和正常人 SMN基因拷贝数的分布。方法对临床和病理诊断为 SMA ~ 型及少见型 4 5例患者、2 5名表型正常的 SMA直系亲属进行 SMN- T和SMN- C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 ,并与 33名正常人进行对比 ;所有对象均已经 PCR Dra 酶切法定性检测SMN基因 ,其中 ~ 型的 7例和 型的 2例为 SMN- T纯合缺失 ,余者无缺失。建立 SMN- T和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因子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的内标 ,所有标本进行非放射性、非荧光标记的多重竞争性 PCR,根据产物 SMN- T/ CFTR和 SMN- C/ CFTR比值 ,计算 SMN- T和SMN - C拷贝数。结果  7例 ~ 型 SMN - T拷贝数均为 0 ; 型 2例拷贝数为 0 ,2例为 1个拷贝数 ,系杂合缺失 ,4例为 2个拷贝 ; 型及其他型患者均为 2个拷贝 ;直系亲属中 9例为 1个拷贝 ,系杂合缺失 ,其余及正常对照组均为 2个拷贝。SMN - C拷贝数在 SMA 型为≤ 2 , ~ 型为≤ 3, 型及其它型 SMA、直系亲属和正常对照组均为 0~ 3。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在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PCR扩增25名正常人、1份标准样品及25例SMA患者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motor rleuron,SMN)第7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域,PCR产物变性、复性后直接上样于DHPLC系统。通过改变A、B缓冲液的比例来分离各种DNA成份。结果 各种不同DNA成份以色谱峰的形式表现出来。23名正常标本呈现3个峰,依次为SMN1/SMN2异源双链峰、SMN2同源双链峰、SMN1同源双链峰。2名正常标本及1份标准品只有SMN1峰,表明缺失了SMN2。22例SMA患者只有SMN2峰,表明缺失了SMN1。另3例SMA患者呈现3个峰,表明无SMN1或SMN2缺失。结论 DHPLC诊断SMA具有敏感、准确、快速、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两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产前诊断病例总结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致病特点及产前基因诊断方法,为遗传咨询提供指导依据。方法综合分析有SMA孕产史的孕妇两例,通过了解其妊娠史后检测夫妻双方的SMNt基因携带情况,于本次妊娠的孕中期行羊水穿刺并联合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做出产前诊断并对该疾病进行产前咨询及遗传指导分析。结果两例孕妇本次妊娠均检测为胎儿的非5号染色体上SMNt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纯合型缺失,排除为SMA患儿。结论根据父母SMNt基因的携带者类型,选择合适的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产前基因诊断方法,评估其本次生育SMA患儿的风险,对SMA携带人群进行遗传指导,可以降低SMA患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临床表型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SMN)拷贝数变化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应用TaqMan技术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57例不同临床表型的SMA患者的SMN2基因拷贝数进行检测。结果预测拷贝数为1的SM/Ve基因的平均拷贝数为1.017±0.090,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8.9%;预测拷贝数为2的SMN2基因的平均拷贝数为2.019±0.080,CV值3.9%;预测拷贝数为3的SMN2基因的平均拷贝数为3.104±0.170,CV值5.4%。Ⅰ型SMA患者SMNe基因平均拷贝数为1.926±0.460,Ⅱ型为2.508±0.460,Ⅲ型为2.876±0.270。Ⅱ型SMA患者SMN2平均拷贝数明显高于Ⅰ型(t=4.24,P〈0.01),Ⅲ型SMA患者SMN2平均拷贝数明显高于Ⅱ型(t=2.44,P〈0.01)。85.72%Ⅰ型SMA患者SMN2以2个拷贝为主;Ⅱ型SMA以2个和3个拷贝为主,分别占40%和60%;82%的Ⅲ型SMA则以3个拷贝为主。结论SMA临床表型的变化与SMN2基因拷贝数明显相关。不同类型SMA患者㈣拷贝数的分布不同:各型SMA患者至少有1个拷贝的Shine,11和Ⅲ型SMA患者的ShiNe拷贝数多于I型患者。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依赖于SMN2拷贝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单基因遗传病DMD/BMD与SMA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平台,提高患者诊断率和携带者检出率,并指导再生育。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3年在解放军四六三医院就诊的50例DMD患者,5例BMD患者和7例SMA患者,运用MLPA技术对患者的DMD基因、SMN1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进行突变筛查,同时对有基因缺失的DMD、SMA先症者的姐妹或母亲进行DMD、SMN1基因携带者筛查。结果 DMD:55例患者中30例患者有外显子缺失,3例有外显子重复,其中20例外显子缺失的患者中8例其姐妹或母亲为缺失携带者。SMA:7例患者中5例SMN1第7+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和1例7外显子纯合缺失,1例没有缺失,5例患儿的父母亲中4例为SMN1外显子7+8部分缺失携带者。结论 MLPA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性价比较高的DMD/BMD、SMA分子诊断新方法。MLPA的应用不依赖患者信息,可有效对DMD/BMD、SMA致病基因拷贝数进行相对定量,检出遗传缺陷携带者和提高患者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