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健康供者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5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性,从而了解rhG-CSF动员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选取68名亲缘allo-HSCT健康供者及相应的68例受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健康供者rh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比较其变化。根据动员前后供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变化情况,将其中可供分析的62例供者分为表达下调组和未下调组,比较两组受者II-IV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结果表明,与动员前外周血相比,rh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表面CCR5表达均值无明显变化,但在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性。34例(50%)供者CD4+细胞CCR5表达下调,50%表达不变或上调,而42例(61.8%)供者CD8+T细胞CCR5表达下调,26例(38.3%)供者CCR5表达不变或上调。分析可供评价的62例移植患者表明,供者CD4+T细胞CCR5下调组受者II-IV度aGVHD发生率较未下调组明显降低(16.6%vs 43.3%,P=0.032),而CD8+T细胞CCR5下调组受者II-IV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较未下调组呈现增高趋势(37.8%vs 16.0%,P=0.065)。结论:rhG-CSF动员影响T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而这些作用可能影响T细胞体内迁移行为,减少T细胞向GVHD靶器官聚集,从而降低allo-HSCT后aGVH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对CD4+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XCR4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所介导功能和相关信号机制的影响.方法在rhG-CSF动员前和动员后第5天抽取供者外周血,用三色荧光标记检测动员前后CD4+T淋巴细胞LFA-1和CXCR4的表达率,并应用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纯化CD4+T淋巴细胞,检测动员前后CD4+T淋巴细胞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迁移能力和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黏附能力.结果rhG-CSF动员前后CD4+T淋巴细胞的LFA-1(CD11a)和CXCR4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员前后CD4+T细胞LFA-1表达率均为100%;动员前CD4+T淋巴细胞CXCR4表达率为(84.58±20.31)%,动员后为(81.23±22.46)%.动员前后CD4+T淋巴细胞向SDF-1α的4 h迁移率分别为(28.5±10.3)%和(31.2±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员前后CD4+T淋巴细胞在CD3单抗作用下对ICAM-1的黏附率分别为(85.59±14.21)%和(61.45±15.07)%,动员前显著高于动员后(P<0.05).结论rhG-CSF动员不影响CD4+T淋巴细胞LFA-1和CXCR4的表达,但影响CD4+T淋巴细胞通过LFA-1对ICAM-1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人重组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产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行性及其表型和功能。方法收集本院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供者rhG-CSF动员前外周血(PB组)和动员后的外周血采集物(G-PB组)各10例,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4+CD25?T细胞,并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进行诱导,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RT-PCR和细胞增殖、抑制试验测定诱导后细胞的CD25、Foxp3表达和免疫抑制功能,比较2组之间CD4+CD25+T细胞转化率、抑制功能的差异。结果1)G-PB和PB来源的CD4+CD25?T细胞在抗-CD3 M cAb和TGF-β1作用下CD25+分子表达不同,分别为:(77.9±2.3)%和(65.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GF-β1诱导产生的CD4+CD25+T细胞高表达Foxp3;3)PB、G-PB来源的TGF-β1诱导产生的CD4+CD25+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cpm值分别为:11 739±352和18 732±437(P<0.05)。结论G-CSF动员的外周血可作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T淋巴细胞极化和迁移的过程需要依赖细胞表面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与其配体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结合。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供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极化和迁移的影响。采集10例allo-HSCT供者于rhG-CSF动员后第5天和1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使用免疫磁珠分选法纯化CD4+T细胞,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D4+T细胞接受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理(SDF-1d)和ICAM-1信号刺激后细胞的极化和迁移能力。结果显示,rhG-CSF动员后供者CD4+T细胞的极化比例为(32.424-4.91)%,健康人志愿者为(56.55±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G-CSF动员后供者CD4+T细胞的迁移速率为(7.06±1.44μm/min),健康志愿者CD4+T细胞的迁移速率为(9.05±1.91μ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G-CSF动员能明显抑制供者CD4+T细胞的极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动员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供者T淋巴细胞亚群1磷酸鞘氨醇受体(S1P5)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集1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在rh G~-CSF动员前及动员后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3~+、CD4~+和CD8~+T细胞及CD3~-/CD56~+NK细胞等细胞亚群的S1P5表达率变化。结果:rh G~-CSF动员前及动员后淋巴细胞胞均无S1P5表达。采用破膜剂对淋巴细胞进行破膜处理后,可检测到rh G~-CSF动员后淋巴细胞胞内S1P5表达较动员前明显上调,其中CD3~+T细胞(57.92±2.32)%vs(7.94±1.47)%(P0.05),CD4~+T细胞(72.58±1.73)%vs(5.48±0.82)%(P0.05),CD8~+T细胞(51.79±3.57)%vs(6.46±1.01)%(P0.05),CD3~-/CD56~+NK细胞(40.00±1.47)%vs(4.97±0.74)%(P0.05),其中CD4~+T细胞S1P5表达率上升幅度最大,与其他淋巴细胞亚群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h G~-CSF动员可使allo~-HSCT供者T淋巴细胞亚群S1P5表达上调,其中CD4~+T细胞S1P5表达率上升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rhG-CSF动员对供者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的影响,在rhG-CSF动员前和动员后第5天抽取供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NC),在PBMNC中加入CD3单克隆抗体和rhIL-2以激活T细胞,培养96小时后检测T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并进一步对动员前后激活的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as表达率,用RT-PCR检测穿孔素(perforin)和Fas配体(FasL)mRNA表达情况,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细胞的γ干扰素(IFN-γ)分泌情况。结果发现,供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能力在应用rhG-CSF后下降(68.5±15.1)%(P<0.05);动员后CD3单克隆抗体和rhIL-2激活后T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性均比动员前细胞有显著减弱(P<0.05);动员前后T细胞在激活后的Fas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10);动员前后T细胞在激活后均表达perforinmRNA,不表达FasLmRNA;动员前T细胞激活后分泌IFN-γ的能力明显高于动员后(P<0.01)。结论:rhG-CSF动员致使供者T细胞在CD3单克隆抗体与rhIL-2激活后的增殖率和细胞毒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G-CSF对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健康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机制及其对供者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5名健康供者在接受G-CSF10μg.kg-1.d-1动员前(Pre-G)、动员d4和停止动员后7d(Pro-G)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及其表面黏附分子非常延迟抗原-5(VLA-5,CD49e)和L-选择素(CD62L)的表达情况。结果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较动员前增高5-10倍,停止动员后恢复至动员前水平。G-CSF动员后CD34+CD49e+细胞比例(97.74%)明显高于动员前(79.95%),停止动员后7d CD34+CD49e+细胞比例基本恢复至动员前水平;CD34+CD62L+细胞比例在G-CSF动员过程中无明显改变;CD34+细胞表面CD49e与CD62L的平均荧光强度于动员后呈减弱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G-CSF动员后d4可显著增加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可致CD34+CD49e+细胞比例一过性增加,但不影响CD34+CD62L+细胞群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对淋巴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信号途径诱导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的影响,验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对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06-06/2007-06在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进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10例健康供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d)进行动员,在动员前1天和动员后第5天取供者外周静脉血,用miniMACS磁珠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4~ T淋巴细胞.分别用CD3单克隆抗体OKT3 细胞间黏附分子1、佛波酯 离子霉素刺激活化CD4~ T淋巴细胞.用双色荧光标记检测动员前后CD4~ T淋巴细胞激活后活化标记CD69,CD25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动员前后OKT3 细胞间粘黏附分子1、佛波酯 离子霉素刺激CD4~ 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结果:①纯化后CD4~ T淋巴细胞纯度均在90%以上。②动员后OKT3 细胞间黏附分子1组、佛波酯 离子霉素组CD4~ T淋巴细胞活化标记CD69和CD25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动员前(P<0 01)。③动员后OKT3 细胞间黏附分子1组、佛波酯 离子霉素组CD4~ T淋巴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低于动员前(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可能抑制了淋巴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协同刺激信号,从而使CD4~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对淋巴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信号途径诱导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验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对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方法:选择2006—06/2007—06在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进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10例健康供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d)进行动员,在动员前1天和动员后第5天取供者外周静脉血,用miniMACS磁珠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4+T淋巴细胞,分别用CD3单克隆抗体OKT3+细胞间黏附分子1、佛波酯+离子霉素刺激活化CD4^+T淋巴细胞,用双色荧光标记检测动员前后CD4^+T淋巴细胞激活后活化标记CD69,CD25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动员前后OKT3+细胞间粘黏附分子1、佛波酯+离子霉素刺激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变化。 结果:①纯化后CD4^+T淋巴细胞纯度均在90%以上。②动员后OKT3+细胞间黏附分子1组、佛波酯+离子霉素组CD4^+T淋巴细胞活化标记CD69和CD25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动员前(P〈0.01)。②动员后OKT3+细胞间黏附分子1组、佛波酯+离子霉素组CD4^+T淋巴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低于动员前(P〈0.05)。 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可能抑制了淋巴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协同刺激信号,从而使CD4^+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rhG CSF体内应用诱导健康供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对 15例病人进行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借助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技术 ,对供者rhG CSF动员前后外周血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 8的表达、树突状细胞 (DC)亚群以及CD8 CD2 8- 抑制性T细胞的变化进行了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 ,rhG CSF动员后外周血采集物中CD3 CD2 8 细胞的相对数显著升高 (P <0 .0 1) ,CD2 8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 (P<0 .0 5 ) ;CD8 CD2 8 细胞的相对数也显著升高 (P <0 .0 1)。但在T细胞上CD2 8总体表达的相对荧光强度无变化 (P >0 .0 5 )。动员前外周血中DC2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骨髓 (P <0 .0 1) ,动员后采集物中DC2的数量较动员前和正常骨髓均有显著增加 (P <0 .0 1) ,DC的数量也显著增加 (P <0 .0 1) ,DC1 DC2比值倒置 (P <0 0 1) ,而DC1在动员前后无变化 (P >0 .0 5 )。CD8 CD2 8- 细胞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较动员前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rhG CSF体内应用后 ,采集物中DC2和CD8 CD2 8- 抑制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是外周血T细胞免疫耐受产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1-磷酸鞘氨醇(SIP)是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的磷脂代谢产物,多种生长因子均能通过影响细胞鞘氨醇激酶(SphK)活性而调节SIP的生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dIG—CSF)是一种广泛用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一种细胞因子。本研究主要了解rhG—CSF动员对供者血浆SIP含量的影响。分离供者rhG—CSF动员前和动员第5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用RT—PCR检测动员前后单个核细胞SphK mRNA表达情况,并应用γ-^32P-ATP掺入法和SphK酶促反应检测动员前后血浆SIP变化。结果表明,供者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表达SphK mRNA;在rhG—CSF动员前后供者血浆中均含有SIP,且SIP浓度在rhG—CSF动员前和动员后第5天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rhG—CSF动员对供者血浆SIP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观察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为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与CD34^ 细胞动员效果的关系。对26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在G—CSF动员前后收集外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动员前后CD3^ 、CD3^ CD4^ 、CD3^ CD8^ 、CD3^ CD4^ CD8^ 及CD3^ CD4^-CD8细胞绝对数量的变化并与外周血CD34^ 细胞的动员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GCSF动员后外周血CD3^ 、CD3^ CD4^ 、CD3^ CD4^ CD8^ 及CD3^ CD4^-CD8细胞的绝对数量分别增加2.23,2.62,2.99及10.96倍,而CD3^ CD4^ CD8^ 细胞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243)。各亚群细胞的变化与CD34^ 细胞动员效果比较,仅CD3^ CD4 CD8细胞的变化与CD34^ 细胞动员效果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96,P=0.000。结论:G—CSF将造血干细胞由骨髓动员到外周血的同时,使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绝对数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 CD8^-细胞的增加与CD34^ 细胞的动员效果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Notch1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Treg在A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初发AA患者、14例环孢素(CsA)治疗后恢复期及11例治疗后未恢复期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 T细胞、CD4+ CD25+ T细胞的数量,并与正常对照比较;采用RT-PCR检测FOXP3 mRNA和Notch1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AA初发组及治疗后未恢复组患者外周血中活化CD4+ CD25+ T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分别为(4.3±0.7)%、(4.2±0.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0.8)%](P<0.05).CsA治疗后恢复组患者比例下降为(2.6±0.7)%(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初发组及未恢复组CD4+ CD25+ CD127low T细胞在CD4+ T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2.4±1.2)%、(2.5±1.1)%,较正常对照组[(7.1±2.7)%]及恢复组[(5.3±1.0)%]明显降低(P值均<0.01);但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初发组患者FOXP3 mRNA及Notch1 mRNA分别为(0.260±0.011)和(0.018±0.005),较正常对照[(1.307±0.011)和(0.308±0.028)]表达明显下调(P值均<0.01),治疗后分别为(1.287±0.012)和(0.281±0.013),表达较初发组显著提高(P值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A患者CD4+ CD25+ CD127low T细胞、FOXP3均与Notch1表达呈正相关性(P值均<0.01).结论AA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 Treg减少,其抑制作用减弱,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过度活化,抑制造血.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靶细胞表面Notch1分子表达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l—phosphate,S1P)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溶血磷脂,它作为第一信使与各种免疫细胞膜上相应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互作用发挥不同的免疫调节功能。S1P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并抑制活化的CD4^+ T细胞分泌IFN-γ和IL-4。SIP对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NK细胞都具有趋化性,其主要效应是通过其受体SIP1介导调节淋巴细胞再循环和组织分布。S1P对调节性T细胞趋化性弱,是调节性T细胞发挥最佳活性所必需的。新型免疫抑制剂FFY720进入人体后快速磷酸化,形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FFY720-P,与SIP相似,是其受体S1P1、S1P3、S1P。和S1P,的真正激动剂,可影响成熟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的组织分布与功能活性,具有低毒高效可逆的免疫抑制效应,能够预防异体移植物排斥及治疗自身免疫病。本文就S1P的合成、代谢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在免疫细胞的表达、对各种免疫细胞的影响、以S1PGPCRs为靶点的药物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不同疾病阶段患者T细胞耗竭(T cell exhaustion, Tex)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20年6月接受治疗的AML患者120例,同期选择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HC组)。根据AML不同疾病阶段患者可分为初诊(initial diagnosis, ND)45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35例、未缓解(ono-remission, NR)24例和复发(recurrence, HR)1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和骨髓不同免疫检查点Tex(PD1+TIM-3+T,PD1+T和TIM-3+T),IL-2和IFN-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AML不同疾病阶段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CD4+PD1+TIM-3+T和CD8+PD1+TI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