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对2018年河南省市售食用植物油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污染状况进行调查,为食用植物油的监管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南省抽取市售预包装食用植物油样品333份,根据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样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的含量。结果总体来看,DBP检出率为44.4%,检出值范围为0.10~55.8 mg/kg,超标率为21.6%;DEHP检出率为50.2%,检出值范围为0.15~39.2 mg/kg,超标率为3.6%。从食品细类看,芝麻油中塑化剂(DBP或DEHP)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为34.1%。从企业规模看,产自小微型企业的超标样品占超标样品总数的97.3%。从区域类型看,抽样地点为乡村的样品超标率为24.6%,高于城市(21.6%)3个百分点。结论河南省市售食用植物油中DBP和DEHP污染情况严重,尤其是芝麻油,应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小微型企业食用植物油生产环节的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吉林省内销售的饮料和食用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残留量的监测,了解吉林省内销售的饮料和食用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非法使用和残留量的现状。方法:在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抽取包括碳酸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果冻、乳化剂、果蔬汁、酸奶、乳化香精、果酱、方便面、食用植物油等11种类107份样品,采用GC-MS检测邻苯二甲酸酯类残留量。结果:在碳酸饮料等10类样品中均未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而食用植物油则不同程度检测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结论:吉林省内销售的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残留量含量较高,有必要对其加强迁移监测和危害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衢州市售食用植物油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监测结果,了解衢州市市售食用植物油中PAHs污染状况。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在衢州市各农贸市场、超市及其他零售终端等采样点抽取62份食用植物油样本,采用同位素内标稀释,高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气质联用检测PAHs残留含量。结果 62份食用植物油中PAHs检出率100.00%,对照国家限值标准,合格率96.77%,对照欧盟限值标准,合格率为69.35%。轻质PAHs检出率较高,均85%,重质类PAHs检出率较少,均50%,且轻质PAHs含量高于重质类PAHs。茶油、玉米油、调和油受PAHs污染程度较少,菜籽油的污染最大。结论衢州市市售食用植物油中存在多环芳烃污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陕西省市售食用植物油及油脂类食品中脂肪酸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并对食用植物油和油脂类食品中氯丙醇酯暴露量进行风险评估。方法2015—2016年,在陕西省10个地市的各大超市、农贸市场和零售商店进行随机采样,共203份样品,包括食用植物油、油炸食品和烘烤食品三大类,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5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两类氯丙醇酯[3-氯-1,2-丙二醇酯(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酯(2-MCPD酯)]进行检测,结合三类食品的膳食消费量,对陕西省居民膳食暴露氯丙醇酯进行确定性评估。结果 3-MCPD酯总检出率为31.53%,平均值为0.22 mg/kg;2-MCPD酯总检出率为12.30%,平均值为0.02 mg/kg; 3-MCPD酯检出率最高的是焙烤食品,为47.06%;2-MCPD酯的检出率最高的是油炸食品,为20.00%;除去菜籽油、橄榄油、糕点和饼干外,其余均检出2-MCPD酯;三类油脂性食品中3-MCPD酯的平均暴露量和高端暴露量与每日最高允许摄入量的百分比值均小于100%。结论陕西省食用植物油及油脂类食品中3-MCPD酯的污染普遍存在,陕西省居民经食用植物油和油脂类食品摄入3-MCPD酯的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郑州市某行政区塑料材质食品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的现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法,共选取300批塑料材质不同的食品包装,使用气象色谱一质谱法检测塑料材质。结果 300批塑料食品包装所包括的塑料材质种类及数量为:聚氯乙烯材质共70批,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合格率为96.00%;复合材质共120批,其他材质共110批,其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合格率均为100.00%。所检测出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结论邻苯二甲酸酯类含量在大部分塑料食品包装中含量低于法定限制量,但聚氯乙烯材质制成的塑料食品包装中含量较高,有不标现象存在,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加强对聚氯乙烯材质塑料食品包装的监管力度并设法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粮油中真菌毒素污染情况,为食品中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危害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选取天津地区销售量较大的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等食用植物油(共511份)以及玉米和花生(共400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连大体积流通池荧光检测(UPLC)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的方法分别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市售食用植物油中AFB1和ZEN的检出率分别为17.0%、11.0%,花生中AFB1和ZEN检出率的检出率分别为23.0%、12.0%,玉米中AFB_1和ZEN的检出率分别为33.5%、13.5%。市售食用植物油中花生油的AFB1和ZEN检出率较高,其次是大豆油。结论天津地区食用植物油中真菌毒素污染现象较严重,AFB1的检出率偏高,其中花生油的AFB1污染最为严重,大豆油次之。应加以重视,以降低真菌毒素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滨州市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为蔬菜的食用安全及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6年滨州市共采集流通和种植环节的8个品种387份蔬菜样品,用国标法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依据GB2763-2016《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对2015-2016年市售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进行判定。结果 共计检测蔬菜样品387份,农药残留检出率为0.36%(40/11 223),超标率为0.05%(6/11 223),样品不合格率为1.55%(6/387)。各类蔬菜中以茄果类蔬菜农药检出率29.79%(14/47)最高,其次为甘蓝类蔬菜13.04%(3/23)。各类农药检出率排序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其中主要的检出农药为毒死蜱和联苯菊酯,均为3.62%(14/387)。结论 滨州市蔬菜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污染,禁用农药在蔬菜中仍有检出,但农残超标情况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山市蔬菜农药残留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中山市2005年重大活动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共检测6类658份蔬菜,农药残留总检出率为5.47%;6类蔬菜中检出率最高的是鲜豆类,其次是叶菜类、瓜菜类,嫩茎类、花菜类和茄果类均未检出;其中叶菜类共检测489份,藤菜、油麦菜和小白菜的检出率分别为33.33%、25.0%和20.0%。结论中山市蔬菜农药残留情况不容乐观,必须加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和农药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餐饮环节食品包装材料中2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AEs)的含量以及在脂肪性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情况。方法采集餐饮环节样品100份,测定其中20种PAEs含量,选取其中直接接触脂肪性食品的样品(共62份),研究其在脂肪性食品模拟物(异辛烷)中的迁移量,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GC-MS/MS)法进行测定。结果 100份样品中10种塑化剂有检出,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DAP)、苯甲酸苄酯(BBZ)、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X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检出率最高的为DBP(84.0%),其次是DIBP(76.0%);检出率最低的为DPP和BBP(1.0%)。迁移试验中,DMP、DEP、DIBP、DBP和DEHP5种塑化剂有检出,其中DEHP和DBP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00.0%和93.5%,而DMP的检出率较低,仅为8.1%。从迁移量来看,5种有检出的塑化剂的迁移量均较低。结论餐饮环节食品包装材料中普遍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但浓度普遍比较低,同时,在脂肪性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均未超过国家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饮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饮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测定方法,并对其在市售饮料中的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己烷提取,水浴氮吹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结果]实验条件下,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能很好分离检测,线性相关系数γ﹥0.997,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69%~6.39%之间,加标回收率在79%~99%之间。检测89份样品,DIBP检出率为12%,DBP检出率为93%,DEHP检出率为12%。[结论]该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检测结果显示,饮料中存在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揭阳市食用植物油的卫生情况,为卫生监督管理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食用植物油按照GB/T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按照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进行判定。[结果]检验298份食用植物油样本,合格292份。合格率97.99%。各年的合格率分别为97.26%、98.39%、96.92%、98.15%、100.00%,不同年份植物油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砷、溶剂残留、黄曲霉毒素均合格;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超标5份和2份。不同单位植物油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种类植物油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影响食用植物油卫生质量多为酸价和过氧化物值得关注,重点应加强食用植物油的卫生监测监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2015-2017年全国市售1309份食用植物油样品中的总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进行检测并对污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检出率为81.83%,平均值为1.21 mg/kg.其中茶油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分析浙江省居民常用食用植物油中4种生育酚异构体的含量,并对居民从不同品种食用油中维生素E(VE)的膳食摄入量进行估算。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正相色谱法,SunFire Silica色谱柱(4.6 mm×250mm,5 m),流动相:正己烷-叔丁基甲醚(90:10,v/v),荧光检测器检测波长:激发波长294 nm,发射波长328 nm;检测了浙江省市售120份10个品种的食用植物油中四种生育酚异构体含量,利用《中国居民营养素推荐摄入量(2000年版)》中推荐的脂肪摄入量和浙江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报告估算居民从膳食食用油中的维生素E日摄入量。结果 4种生育酚异构体的测定能够实现基线分离,食用油中都存在4种结构的生育酚异构体,但异构体种类分布和含量相差悬殊,生育酚总量以大豆油中最高,达949mg/kg,但有效生育酚总量(α-TE)以葵花籽油中最高,为362mg/kg,大豆油等7种植物油中α-TE相近,在150~190 mg/kg之间;以米糠油和橄榄油中稍低,在80~120 mg/kg之间。按浙江省居民日摄入30g脂肪的量估算,每天可从膳食油中摄入VE在2.4~10.9mg,可占VE推荐摄入量的17%~78%。结论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植物油是居民摄取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之一,食用不同品种的植物油,VE的摄入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物种特异性基因扩增鉴别掺假食用植物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特异的掺假食用植物油鉴定方法。方法:以掺假食用油中掺入的低价值食用油相应油料作物物种特异性基因为靶标,采用普通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鉴定掺入一种低价值食用油的混合油样,双重PCR技术鉴定掺入两种低价值食用油的混合油样。结果:在8个按2/3量掺入一种低价值食用油的混合油样中至少在一个平行样中检出低价值食用油相应的物种特异性基因,而按1/2比例掺入低价值食用油的8个油样中有5个检出混入的低价值食用油;3个按照1∶1∶1掺入两种低价值食用油的混合油样,其掺假检出率及平行样之间重现性均较差。结论:本研究选定的掺假植物油的检测靶标具有较强特异性,可有效鉴别大量掺入低价值食用植物油的掺假油品,但对于掺假量低于50%的油品,其掺假鉴别能力尚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方法

选取市场上5种常见的食用植物油,分别设置180 ℃(轻炒)、220 ℃(炸)和260 ℃(爆炒)3个温度点对样品进行高温模拟烹饪试验。于0、1、2、3、4、5、6、7 h后取样,观察TFAs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结果

在180 ℃和220 ℃的条件下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和橄榄油等4种食用植物油的TFAs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在加热到260 ℃条件下4种植物油TFAs含量均明显增加,菜籽油中TFAs含量绝对值最高,达到6.84%;大豆油增幅较大,较最初增加247.90%;橄榄油TFAs含量由0.26%增长至1.69%,增幅虽大,但TFAs绝对含量仍较低。芝麻油在3个温度梯度下TFAs含量均明显增加,在260 ℃加热条件下TFAs含量达到4.79%,较未加热时增长369.61%。

结论

食用植物油在烹饪过程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TFAs含量增幅越显著,建议尽量避免高温长时间烹炸食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2-2016年陕西省市售植物性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状况,评估通过摄入植物性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膳食暴露量,对陕西省居民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从陕西省十个地市按照分层随机采样,以当地品牌为主。侧重二级、三级油,均为塑料桶包装,共采集287份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植物性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进行检测。结果 287份植物性食用油中18种塑化剂,总检出率为64.46%,总超标率为37.63%。检出率较高的是DBP、DEHP、DIBP和DMP,分别为59.58%、58.54%、33.10%、15.33%。DBP的超标率为37.28%,最大值为15.6 mg/kg,比限值高出52倍。DEHP的超标率为0.70%,最大值为1.67mg/kg。结论 从评估结果显示,DEHP和DBP的平均日暴露值分别为0.000174mg/kg和0.000603mg/kg,健康风险指数(HI)分别为0.00348和0.0603。表明摄入陕西市售植物性食用油对成人健康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7.
潲水油等废弃食用油脂检测指标的建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建立简单、实用性强、适用于各种废弃食用油脂鉴别的检测方法,提高检出率,为食品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市售普通食用油和废弃食用油脂的脂肪酸组分、酸价等卫生指标以及氯化钠、谷氨酸钠等指标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食用油和废弃食用油脂两类油脂酸价、羰基价、氯化钠、谷氨酸钠等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脂酸C18:0含量和过氧化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照现有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进行检测无法判定油脂样品是劣质油还是来源于废弃油脂,卫生学指标酸价、羰基价作为初筛指标,结合氯化钠、谷氨酸钠残留检测或脂肪酸组分分析等多个指标综合评价可以有效鉴别普通劣质油脂与各类废弃食用油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寻找鉴别地沟油与食用植物油的拉曼光谱特征谱带.方法 比较和分析地沟油与食用植物油拉曼光谱的形态及差异.结果 在532 nm光源普通及扩展光谱中,精炼地沟油呈现平滑包状拉曼谱带,各种类型及来源不同的地沟油普遍具有与之形态相似的拉曼谱带,而各种食用植物油无一具有这一形态的拉曼谱带.通过导数扩展光谱可以有效分离精炼地沟油与食用植物油之间原本严重重叠的谱峰,而通过导数普通光谱可以测量和描述掺杂植物油中地沟油的掺入量.结论 平滑包状拉曼谱带是普遍见于地沟油的指纹图谱.该指纹图谱可为鉴别地沟油与植物油,以及检测油脂样品中地沟油的掺入量提供丰富的信息及适用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夏季食品中酸价、过氧化值含量的检测与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夏季食品中酸价、过氧化值含量,以了解其酸价、过氧化值两项指标的超标情况。方法:从杭州市超市、农贸市场、小食品店及用户家庭中采集47件糕点面包类、7件饼干类、13件油炸小食品类、6件方便面类、7件膨化食品类、5件腌腊肉类、10件烘炒类、2件裹衣花生类、30件食用植物油类共127件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1,2]对样品中的酸价、过氧化值含量进行测定和调查分析。结果:127件样品的超标率为13.4%,其中酸价的超标率为3.1%,过氧化值的超标率为10.2%。47件糕点、面包类的超标率为6.4%,7件饼干的超标率为14.3%,5件腌腊肉类的超标率为60%,2件裹衣花生的超标率为50%,10件烘炒类的超标率为40%,30件食用植物油类的超标率为13.3%。结论:我国居民应改变长久以来形成的饮食习惯,尽量少吃或不吃腌腊肉类食品;谨慎购买经过夏季或黄梅季度的烘炒类产品,绝对不能食用出现哈喇味的产品;建议家庭夏季用油不要购买大包装,应尽量购买小包装,缩短使用期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