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体外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培养体系下生长状态差异显著,因此选取一种更适合的培养基相当必要。 目的:对比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3种培养基中的生长增殖情况,并检测细胞免疫表型以及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 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贴块法收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T75培养瓶培养传代后,取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种入到含体积分数为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和Mesen PRO RSTM培养基中,培养第1,3,5,7天进行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并检测其成骨及成脂肪诱导分化能力。 结果与结论:培养出的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CD44、CD73、CD90、CD105,不表达CD29、CD31、CD34、HLA-DR。经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可见胞浆中有大量红色小脂滴;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后镜下可见成骨样细胞团,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的细胞集落密集,形态均匀,而其他2种培养基中的细胞集落密集程度和形态都不如前者好。在培养传代细胞时,可优先选择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快速分离、纯化及冻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在一般实验条件下快速分离、纯化及冻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简便有效方法并研究其冻存复苏后的增殖及多向分化能力。方法:用胶原酶Ⅱ、胰蛋白酶次序消化及二步离心法从人的完整脐带中快速分离UC-MSCs,通过把握传代时的消化程度及酸化培养基来快速纯化UC-MSC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进行鉴定;用简易二步法(-4℃停留30 min,-20℃存放2 h,-80℃长期保存)冻存UC-MSCs,半年后复苏,扩增、传代,检测其胚胎干细胞特异性抗原Oct4、SSEA-4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情况,并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成肌细胞和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结果:通过双酶次序消化结合二步离心法,2 h可提取全脐带中的MSCs,原代培养7 d即可传代,通过适度消化传代和选用弱酸性培养基培养,第3代即可得到纯化的UC-MSCs,UC-MSCs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CD34和CD45,极低表达HLA-DR、CD80、CD86和CD106。简易法冻存半年后复苏的UC-MSCs表达Oct4、SSEA-4和hTERT,可向三个胚层来源的细胞分化。结论:双酶次序消化结合二步离心法是从人的完整脐带中快速分离UC-MSCs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偏酸性环境有利于UC-MSCs的扩增及纯化;简易二步法冻存对UC-MSCs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背景: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及生长特性,对疾病治疗的机制及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 目的:比较两种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带源、胚胎肝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5代时分别进行细胞形态观察,细胞群体倍增时间计算,细胞表面标志鉴定,诱导分化能力检测。另外将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继续培养至第10,15代,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 结果与结论:两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对数生长期均为梭形,旋涡状生长,均具有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的能力。两种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均为S形。第5代胎肝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倍增时间为(34.37±0.31) h,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倍增时间为(35.63±0.38) 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第10代和第15代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52.6±0.53) h和(53.27±0.92) h,与第5代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可见两种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基本相同,肉眼观察胎肝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比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稍小,增殖较快,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脐带基质细胞的基本性质,与成体和胚胎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体内外多向分化潜能的研究进展,揭示脐带基质细胞具有介于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之间的干细胞活性,是一种新的更好的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关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的研究很多,但尚无关于初次培养后废弃物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优化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记为初次培养组。将原代培养瓶中的培养液及组织离心,重新分成组织组、混合组和纯液组进行再次培养。观察4组原代细胞的细胞形态、获得时间和细胞得率;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免疫表型。结果与结论:初次培养组、再次培养组织组、再次培养混合组、再次培养纯液组获取细胞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00±0.45) d,(7.0±0.3) d,(8.00±0.25) d,(8.00±0.25) d。每个T75培养瓶可获取的第1代细胞数分别为(4.0±0.5)×105、(9.0±0.55)×105、(15.0±0.2)×105、(7.0±0.33)×105个。倒置显微镜下观察4组细胞为形态相对均一的梭形贴壁细胞,呈平行排列生长或漩涡状生长。4组细胞的生长曲线、增殖活性、表面标记物检测均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体系进行再次培养,可在短时间内扩增出大量原代细胞。1库: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背景:已有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间充质干细胞预防和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具有显著疗效。但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后是否会促进体内肿瘤生长是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这部分内容研究尚少。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BALB/c裸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随机抽取乳腺癌细胞系MCF-7裸鼠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3个剂量组尾静脉注射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为4×104、2×105和1×106个,共给予2次,间隔2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实验观察周期为6周。 结果与结论:模型对照组肿瘤体积呈持续增长趋势,观察结束后各剂量组与同期模型对照组动物相比,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抑制肿瘤体积及质量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各有1只动物肺脏可见转移瘤。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不促进MCF-7裸鼠肿瘤的生长,但可促进MCF-7裸鼠转移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BACKGROUND:To date, 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the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heterogeneous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 can cause cardiac ectopic pathological angiogenesis as well as increase collagen synthesis to promote myocardial fibrosis.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human UC-MSCs on myocardial micrangium and collagen expression in normal Wistar rats. METHODS:After 2 weeks of feeding, 60 male SPF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PBS (normal group), DMEM (culture medium group), human UC-MSCs supernatant (supernatant group), 0.25×105, 1.0×105, 4.0×105 human UC-MSCs (low-, moderate- and high-dose groups), respectively (n=10 per group). All the rats were subjected to second injection (same dose) at 4 weeks after first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Then, the rats were killed under anesthesia at 4 weeks after second injection, to take heart tissues from the left ventricle for 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 and Masson staining. RESULTS AND CONCLUSION: No alteration of the response, activity, victualage, faeces, weight growth, and fur was found, and there was no death in rats during the experiment. All the rats had no symptoms of molt, inflammation, skin ulcer, scleroma. Strong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D34 for the micrangium in the myocardial tissue was observed, and positive expression of the collagen in the myocardial tissue observed by Masson staining.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icrovessel density and collagen expression in the myocardium among the groups (F=0.110 and 0.585, P > 0.05). To conclude, hUC-MSCs or its supernatant via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has no effect on the micrangium and collagen expression in normal rats.  相似文献   

8.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炎症损伤部位和肿瘤组织特异性趋化的特性,深入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特性的影响。 方法:将不同细胞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或不同质量浓度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与宫颈癌Hela细胞共培养3 d,CCK-8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 结果与结论:Hela细胞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比例分别为1︰3、1︰2、1︰1、2︰1、4︰1、8︰1的情况下,相对应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7.12%、47.18%、31.15%、27.61%、15.55%、15.95%;利用5,10,20,40,60,100 mg/L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ela细胞进行培养,相对应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61%、40.1%、63.47%、80.61%、93.56%、90.65%,说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条件培养基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李茂  黄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9):3012-3016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取材方便、无创,不受伦理学限制,比一般干细胞原始,免疫原性小,其应用前景广阔,是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 目的:分离鉴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 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分离纯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第3代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方式;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型CD90、CD105、CD34和CD45的表达情况,并在体外检测能否将其诱导分化为成脂细胞及成骨细胞。 结果与结论:用组织块法成功分离培养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学鉴定显示细胞强表达CD90和CD105,不表达CD34和CD45;能在体外将其成功诱导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果显示组织块贴壁法能够从人脐带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可向成脂细胞及成骨细胞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取材方便等优点而日益受到关注。 目的:建立一种改进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 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足月妊娠分娩胎儿脐带,利用改良的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即将传统组织贴壁法中本应丢弃的组织转移到新的培养瓶中进行二次贴壁培养,取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组织贴壁后第5-7天可见有梭形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爬出,第10天左右可形成明显的细胞克隆。将组织块转移到新培养瓶中继续培养,2 d后即可见有细胞爬出,细胞生长速度较快,5 d即可形成细胞克隆。传代后的细胞形态均一,呈成纤维细胞样的长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高表达CD90、CD105,不表达CD34、CD45、HLA-DR。细胞增殖能力旺盛,平均倍增时间为50 h左右,41.24%的细胞处于G2/S期。体外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二次贴壁培养出的细胞也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而且通过这种培养方法获得的原代间充质干细胞数是传统方式培养的2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hUC-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CCK-8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hUC-MSCs条件培养基(CM)、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及IL-6中和抗体对Saos-2细胞增殖的作用;ELISA检测hUC-MSCs分泌IL-6的量;RT-PCR检测增殖相关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yclin D1和survivin的转录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hUC-MSCs和Saos-2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hUC-MSCs可向Saos-2细胞迁移;hUC-MSCs-CM含有高浓度的IL-6,可达(1 835.5±134.1)ng/L;hUC-MSCs-CM和rhIL-6均能促进Saos-2细胞增殖和迁移,IL-6中和抗体能明显削弱hUC-MSCs-CM的促Saos-2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RT-PCR显示hUC-MSCs-CM和rhIL-6均能上调Saos-2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而IL-6中和抗体则削弱了这一作用。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向骨肉瘤Saos-2细胞迁移,并通过分泌IL-6促进其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长期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1(IL-11)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为hUC-MSCs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 取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分离、传代培养hUC-MSCs;收集第3、8、18、28和33代细胞及培养上清,用qRT-PCR、ELISA及Western bloting检测PCNA、IL-6、IL-11和galectin-3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1) hUC-MSCs PCNA、IL-6、IL-11 mRNA及IL-6、IL-11蛋白的表达随培养传代次数增加而减少,第33代较第3代分别降低了33%、56%、37%和50.3%、58.9%,差异显著(均P<0.01)。(2)各代间galectin-3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且各代间蛋白表达亦无明显差异。结论: (1)体外长期传代培养过程中hUC-MSCs增殖能力和支持造血能力可能逐渐减弱甚至丧失。(2)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可能对hUC-MSCs的免疫调节功能无显著影响,这有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与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侵袭和迁移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合成IL-6小干扰RNA(si RNA),并转染至MCF-7细胞中。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IL-6 si RNA组。通过MTT实验观察沉默IL-6基因表达对细胞活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q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IL-6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IL-6 si RNA的MCF-7细胞中IL-6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 0. 05)。沉默IL-6表达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活力(P 0. 05),并降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P 0. 05),显著抑制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P 0. 05),细胞中STAT3无明显变化,p-STAT3、MMP-2和MMP-9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0. 05)。结论:沉默IL-6表达可能通过抑制EMT,并降低STAT3的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MMP-2和MMP-9的分泌,从而减弱乳腺癌MCF-7细胞的活力,并降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 RNA)介导的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基因沉默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用q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549细胞和正常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中PGRN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GRNsi RNA转染A549细胞,采用q PCR和Western blot法验证PGRN表达的变化;应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活细胞计数法和结晶紫染色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GRN下游信号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PGRN在A549细胞中的m 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HBE细胞(P0.05);转染PGRN-si RNA后A549细胞中PGRN的m 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细胞活力、增殖能力以及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沉默PGRN基因的表达,可下调PCNA、cyclin D1和Bcl-2的蛋白表达,而上调Bax的蛋白表达,且磷酸化的ERK1/2(p-ERK1/2)和磷酸化的Akt(p-Akt)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PGRN基因沉默能明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PI3K/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可能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SC58125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SC-58125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方法:应用细胞培养、MTT、TUNEL、流式细胞光度术、琼脂糖凝胶电泳及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SC-58125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结果:SC58125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及引起G0/G1期阻滞,S期抑制。并使P33cdk2、P34cdc2、cyclinB1、cyclinE、Mpm-2、Rb、PCNA 7种蛋白水平下降。结论:SC58125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其凋亡,可能与P33cdk2、P34cdc2、cyclinB1、cyclinE、Mpm-2、Rb、PCNA 7种蛋白水平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TIM1对乳腺癌细胞存活与增殖的影响及初步机制分析。方法:以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作为对照,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 MCF7、HCC1569、MDA-MB-231、BT549细胞中STIM1的蛋白表达;将STIM1的靶向siRNA序列(STIM1-siRNA组)转染MDA-MB-231细胞,并设置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转染48 h后检测各组细胞STIM1的蛋白表达;MTT法检测转染24、48和72 h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 h的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IL-6 和TNF-α 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相关蛋白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及STAT3和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p-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细胞中STIM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在MCF-10A细胞表达(P<0.05);转染STIM1的siRNA后MDA-MB-231细胞中STIM1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TIM1-siRNA 组细胞在48 h和72 h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在48 h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IL-6 和TNF-α 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CNA、Bcl-2和p-STAT3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STIM1基因在乳腺癌细胞高表达,通过RNA干扰抑制其表达可降低癌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提高免疫及下调STAT3信号。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nucleatum,n)对食管癌细胞粘附入侵和增殖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应用具核梭杆菌标准株ATCC25586与食管癌Eca-109细胞共培养,建立具核梭杆菌与食管癌细胞体外的肿瘤微环境模型。采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细菌对细胞的粘附入侵能力[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F及流式细胞仪检测Eca-109细胞的增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观察正常对照组、细菌与细胞共培养模型组的细胞培养液中IL-6的浓度,Westernblot检测STAT3和p-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具核梭杆菌可粘附和入侵到Eca-109细胞内。与对照组比较,加入具核梭杆菌的实验组作用后第1—4天Eca-109细胞增殖加快,48h内其细胞培养液内IL-6浓度也是对照组的4倍。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具核梭杆菌处理组p-STAT3蛋白表达增加,STAT3蛋白表达没有明显改变。中和IL-6受体蛋白后,具核梭杆菌处理组p-STAT3、STAT3蛋白表达量均不变。结论具核梭杆菌通过刺激IL.6的产生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STAT3-decoy ODN inhibits cytokine autocrine of murine tumor cel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肝配蛋白A型受体2(EphA2)对屋尘螨提取物(HDM)诱导气道上皮细胞表达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EphA2小干扰RNA(siRNA)转染气道上皮细胞株16HBE细胞建立EphA2敲减的细胞模型,HDM刺激16HBE细胞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EphA2、白细胞介素6(IL-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