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臂骨密度(BMD)与骨代谢指标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OP)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96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和25例绝经后健康女性对照者的前臂BMD、骨矿含量(BMC),并收集、测定其年龄、BMI、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血清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水平等骨代谢指标,分析BMD与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RA组前臂BMD及BM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骨代谢指标PINP为(79.01±44.72)μg/L,β-CTX为(0.51±0.35)μg/L;对照组PINP为(96.74±50.92)μg/L,β-CTX为(0.37±0.26)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RA组β-CTX与BMD、BMC呈负相关(r=-0.259,P=0.011;r=-0.300,P=0.003);年龄与BMD、BMC呈负相关(r=-0.706,P<0.001;r=-0.743,P<0.001);DAS28与BMD、BMC呈负相关(r=-0.400,P<0.001;r=-0.330,P=0.001);PINP与BMD、BMC呈正相关(r=0.308,P=0.020;r=0.244,P=0.0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CTX为发生OP的危险因素(OR=0.450,95%CI=0.606~0.921,P=0.006;OR=1.008,95%CI=1.002~1.016,P=0.031);PINP为发生OP的保护性因素(OR=1.060,95%CI=1.005~1.118,P=0.003)。结论:绝经后女性RA患者较正常绝经后女性更易发生OP,骨代谢指标β-CTX可能为绝经后女性RA发生O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对社区绝经后妇女骨量异常的筛查效果。方法 2011年8月-2012年7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募集志愿者的方式征集绝经后妇女。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绝经后妇女均应用FRAX计算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10年内发生重要部位骨折概率,同时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骨密度,根据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骨量低下、骨质疏松症。分析FRAX阳性(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0%或10年内发生重要部位骨折概率≥20.0%)预测骨量异常(骨量低下和骨质疏松症)的价值。结果 共入组绝经后妇女759例,<60岁308例,60~69岁251例,≥70岁200例;骨量正常253例(33.3%),骨量低下368例(48.5%),骨质疏松症138例(18.2%)。不同年龄组绝经后妇女骨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91,P<0.001)。不同年龄组绝经后妇女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10年内发生重要部位骨折概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155,P<0.001;F=13.501,P<0.001)。骨量正常组、骨量低下组和骨质疏松症组绝经后妇女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59,P<0.001);3组10年内发生重要部位骨折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9,P=0.250)。FRAX阳性27例(3.6%),FRAX阴性732例(96.4%)。FRAX阳性筛查骨量异常的灵敏度为4.3%、特异度为98.0%、Youden′s指数为2.3%、阳性预测值为81.5%、阴性预测值为33.9%,Kappa值=0.016(P=0.096)。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评估骨量异常的Youden′s指数在临界值为0.6%时最大,为38.6%,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69.2%。10年内发生重要部位骨折概率评估骨量异常的Youden′s指数在临界值为2.8%时最大,为12.8%,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62.8%。结论 采用FRAX筛查绝经后妇女骨量异常准确性较差,不适合社区筛查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预测评估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发生风险。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症(OP)患者75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骨密度(BMD)情况,利用FRAX^(■)工具对患者10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MOFP)、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HOFP)进行预测,比较不同年龄段、性别、BMI、是否有骨折史患者的10年内MOFP、HOFP。结果750例OP患者,其中BMD T值在-3~-2.5为117例,-3.5~-3.1为160例,-4.0~-3.6为187例,-4.5~-4.1为135例,-5.0~-4.6为71例,-5.5~-5.1为43例,-6.0~-5.6为33例,<-6.1为4例;男性BMD平均-3.93±1.10,女性BMD平均-4.37±1.08,两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7,P<0.01)。经FRAX^(■)评估不同年龄段OP患者10年内MOFP、HOFP,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逐渐提升(P<0.05);女性OP患者MOFP、HOFP明显高于男性(P<0.05);不同BMI OP患者10年内MOFP、HOFP,随着BMI升高而降低(P<0.05);有骨折史OP患者10年内MOFP、HOFP均明显高于无骨折史OP患者(P<0.05)。结论采用FRAX^(■)评估工具,可方便、快捷评估老年人OPF的发生风险,OP患者10内年MOFP、HOFP女性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BMI越高则MOFP、HOFP越低、有骨折史OP患者MOFP、HOFP高于无骨折史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计算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时,使用与不使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对中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折概率的影响,分析影响骨量的因素。方法: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首次就诊的年龄大于40岁RA患者200例,双能X线测定腰椎和左髋部BMD,将使用与不使用BMD或T值计算的FRAX骨折概率进行比较,并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绝经时间、体重指数、病程以及激素应用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0例患者平均年龄(59.4±10.2)岁,77.5%为女性。有77例患者接受了双能X线检查,其中BMD正常和异常组分别为10例(13%)和67例(87%),有32例患者发生骨折。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糖皮质激素使用(用药时间、累积剂量、目前日平均剂量)、FRAX预测主要部位和髋部骨折风险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使用与不使用BMD、T值计算的未来10年骨折概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合T值得出的FRAX预测骨折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99)。以腰椎及髋部的BMD作为结果变量,对影响患者BMD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疼痛评分(P=0.02)、既往发生骨折(P=0.003)、糖皮质激素的累积剂量(P=0.008)是引起腰椎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患者的年龄(P<0.001)、已绝经(P=0.05)、既往发生骨折(P=0.003)、体重指数(P=0.03)是引起左髋部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骨折发生比例较高,主要部位和髋部骨折风险均增加,结合股骨颈BMD或T值计算FRAX能更有效地预测骨折概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并发骨质疏松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PD患者105例,根据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对所有患者检测25(OH)D、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β-CTX、PINP等骨代谢指标,分析各指标与骨质疏松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骨质疏松组少动强直型比例、女性比例、PINP、骨钙素、β-CTX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25(OH)D水平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与骨钙素(r=0.28,P=0.005)、β-CTX(r=0.36,P=0.001)、PINP(r=0.40,P<0.001)均呈正相关,与25(OH)D(r=-0.30,P=0.002)、PINP/β-CTX(r=-0.56,P<0.001)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多因素二元Lo- 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25(OH)D(OR=0.95,95%CI:0.84~0.98,P=0.041)、PINP/β-CTX(OR=0.90,95%CI:0.83~0.98,P=0.017)是 PD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④ROC曲线分析示25(OH)D联合PINP/β-CTX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2,灵敏性=0.80,特异性=0.84,P<0.001。结论:血清25(OH)D水平及PINP/β-CTX比值与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密切相关,在PD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检测时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部位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40例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分析骨折部位和次数与BMD关系,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股骨近端BMD值。结果740例患者中,共发生838次骨折,椎体骨折、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外周骨折分别为192次(22.9%)、53次(6.3%)、159次(19.0%)和434次(51.8%),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75.0%、81.1%、57.9%和49.1%,不同部位骨折处骨质疏松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多次骨折组的年龄显著高于一次骨折组(P〈0.05),而其腰椎1~4、大转子(Troch)部位的BMD则显著低于一次骨折组(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以椎体、桡骨远端为常见,髋部骨折较少见;发生髋部骨折者常具有低BMD;多次骨折患者年龄为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7.
张黎  李燕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5):3046-3050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与骨骼肌减少症(sarcopenia,SAR)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OP患者390例。根据是否合并SAR,将纳入患者分为合并SAR组(n=286)和未合并SAR组(n=104)。患者均进行体格检查、骨密度和身体组织成分检测及实验室检查,并分析血清1,25-(OH)2D3与SAR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合并SAR组患者血清1,25-(OH)2D3高于合并S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女性OP患者血清1,25-(OH)2D3与步速、握力呈正相关(P<0.05),而与四肢骨骼肌量指数(ASMI)不相关(P>0.05);血清1,25-(OH)2D3与雌二醇(E2)、睾酮(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介素10(IL-10)呈正相关(P<0.05),与活性氧(ROS)、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呈负相关(P<0.05),而与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相关(P>0.05)。 结论 OP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与部分SAR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相关,可能是早期预测和评估SAR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骨密度与几何结构参数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5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的60例老年志愿者为对照组.在骨盆片上测量股骨近端几何参数,在股骨颈、Ward's三角和转子处测量BMD值(髋部骨折组对其健侧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BMD值低于对照组(P<0.05);股骨颈骨皮质厚度与股骨颈BMD值有相关性(r=0.54,P<0.05);股骨距内侧皮质厚度、转子处BMD值、颈干角和Ward's三角BMD值相结合在预测髋部骨折中价值较大(r=0.78,r2=0.57,P<0.05).结论 股骨近端骨密度结合其几何结构参数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诊治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了解结缔组织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和骨代谢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共280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7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45例,RA 160例。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 procollagen,PINP)和Ⅰ型胶原C端肽交联(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CTX)。分别分析骨代谢指标OC、PINP和CTX与患者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补体C3、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骨密度以及激素使用程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有70例RA患者给予云克治疗4个月,统计分析云克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280例结缔组织病患者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为27.7%,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21.5%。与SLE组比较,OC、PINP以及CTX水平在pSS组和RA组呈升高趋势;同时,pSS和RA患者的OC、PINP以及CTX水平在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pSS患者骨代谢指标与RF呈显著正相关(OC:r=0.570,P=0.002;PINP:r=0.752,P < 0.001;CTX:r=0.660,P < 0.001);SLE患者OC、PINP与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OC:r=-0.382,P=0.028;PINP:r=-0.527,P=0.002);pSS患者OC、CTX与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OC:r=-0.471,P=0.013;CTX:r=-0.422,P=0.028)。与治疗前比较,云克治疗4个月后RA患者OC水平上升(P < 0.05),ESR水平下降(P < 0.05);而PINP、CTX、CRP和骨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结缔组织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骨代谢指标可早期预测骨量丢失情况。云克治疗有助于改善RA患者骨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了解结缔组织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和骨代谢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云克治疗RA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共280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7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45例,类风湿关节炎160例。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骨钙素(OC)、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I型胶原C端肽交联(CTX)。分析骨代谢指标OC、PINP和CTX分别与患者年龄、病程、BMI、CRP、ESR、补体C3、RF、骨密度以及激素使用程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有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云克治疗4个月,统计分析云克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280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平均年龄53.96+14.10岁,平均病程94.88+108.40月,BMI21.84 ±2.27kg/m2,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为27.7%,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21.5%。与SLE组比较,OC、PINP以及CTX水平在PSS组和RA组呈升高的趋势;同时,PSS和RA患者的OC、PINP以及CTX水平在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PSS患者骨代谢指标与RF呈显著正相关(r1=0.570,P=0.002;r2=0.752,P=0.000;r3=0.660,P=0.000);SLE患者OC、PINP与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1=-0.382,P=0.028;r2=-0.527,P=0.002);PSS患者OC、CTX与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1=-0.471,P=0.013;r3=-0.422,P=0.028)。与治疗前比较,云克治疗4个月后RA患者OCG水平上升(P<0.05),ESR水平下降(P<0.05);而PINP、CTX、CRP和骨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结缔组织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骨代谢指标可早期预测骨量丢失情况。云克治疗有助于改善RA患者骨代谢。  相似文献   

11.
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骨质量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降钙素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对骨密度(BMD)、骨强度及骨质疏松脆性骨折发生率的作用。方法:为期1年的单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13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随机分成降钙素+钙剂组和钙剂组,进行开放、对比研究。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羟脯氨酸、双能X线BMD和强度测量以及脊椎胸腰正、侧位X线片比较。结果:治疗1年后,降钙素+钙剂组53例获随访,与治疗前比较,腰椎BMD上升约1%,髋部BMD无明显变化,桡骨和胫骨骨强度均明显改善;钙剂组59例获随访,腰椎、髋部BMD和桡骨、胫骨骨强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治疗前后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钙剂组明显高于降钙素+钙剂组。结论: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有良好作用,不仅能有效地缓解骨痛,还能确实提高骨质量,降低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0):9-12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ype 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 β-specific sequence,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ype Ⅰ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择衢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3 年3 月~2016 年7 月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60 例作为腰椎骨折组,绝经后骨质疏松无骨折患者60 例作为对照组。测量髋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和血清β-CTx、PINP 水平。结果 腰椎骨折组和对照组髋部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腰椎骨折组血清β-CTx、PINP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β-CTx 和PINP 呈正相关(P<0.05)。β-CTx 阈值为467.68 pg/mL 时,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 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23、0.86、0.67;PINP 阈值为29.34 ng/mL 时,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 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51、0.89、0.43;β-CTx 和PINP 联合检测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 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91、0.94、0.83。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血清β-CTx、PINP 水平升高,β-CTx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高于PINP,两者联合检测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高于两者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OH)D3测定在老
年人髋部脆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有髋部脆性骨折史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同时设立68例确诊骨质疏松症、无髋
部脆性骨折史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老年人群做对照,测定血清Total-P1NP、β-CTX、25(OH)D3;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和髋
部骨密度(BMD);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髋部脆性骨折组患者的Total-P1NP、β-CTX高于对照组,
25(OH)D3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双变
量相关分析发现在髋部脆性骨折组,25(OH)D3 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呈正相关,Total-P1NP、β-CTX与腰椎均值
BMD及总髋部BMD 呈负相关(P<0.05);在对照组,25(OH)D3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无相关,Total-P1NP、β-CTX与
腰椎均值BMD无相关,与总髋部BMD 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BMD水平相近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Total-P1NP、
β-CTX的增高及25(OH)D3的降低有可能独立预示髋部脆性骨折的风险增高,这3项指标的检测有利于识别髋部脆性骨折高风
险人群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XA)联合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检测在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绝经后女性100例作为对象,根据DXA测定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每组各50例。测定两组骨密度水平,比较两组的β-crosslaps和PINP值。结果 骨质疏松组髋关节、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水平均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4、13.99、14.13,均P<0.05);骨质疏松组的β-crosslaps、PINP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6、16.19,均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关系密切,DXA联合β-crosslaps、PINP检测可作为预测POP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英国医学杂志》2012,(6):374-377
一位74岁的女性在家跌倒后髋部转子下骨折被收住入院。她股骨颈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T值为-3.2。患者7年前有腕部骨折史,余无殊。患者10年内出现严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绝对风险是23%(用WHO在线FRAX计算工具计算所得,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妇女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与骨密度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水平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63名40~80岁健康绝经后女性血清脂联素、雌二醇、睾酮、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测定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BMD以及体脂、瘦体质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脂联素与总体BMD、腰椎BMD、髋部总体BMD、前臂BMD均呈负相关(分别r=-0.181, r=-0.208, r=-0.228, r=-0.203, P<0.05),校正年龄和体脂后,相关性依然存在(分别r=-0.131, r=-0.140, r=-0.159, r=-0.172, P<0.05)。瘦素与髋部总体BMD、前臂BMD均呈正相关(分别r=0.162, r=0.210, P<0.05);瘦素与总体BMD、腰椎BMD不相关;校正年龄和体脂后,瘦素与前臂BMD相关性存在(r=0.157, P<0.05),而与髋部总体BMD相关性消失。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年限、瘦体质量、脂联素、雌二醇是总体、髋部与前臂B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绝经年限、瘦体质量、BMI、脂联素、雌二醇是腰椎B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脂联素是BMD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与老老年(>80岁)骨质疏松患者,以及骨质疏松伴有骨折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骨密度(BMD),并根据有无骨质疏松和骨折将129例老老年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质疏松无骨折(OP)组和骨质疏松伴骨折(OP-F)组。分别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N-MID),骨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氯基末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C端肽(CTX)水平。结果:血清BAP、N-MID、PINP和CTX水平:N-OP组低于OP组,OP组低于OP-F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及骨折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万云虹  谢晟 《当代医学》2014,(29):31-32
目的探讨骨折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98例骨折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曾发生骨质疏松症病史将其分为初次骨折组(n=63)和再骨折组(n=35),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影响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原因包括高龄、女性、曾发生椎体骨折、BMD-T值〈-3.5以及CCI级别低者。对初次骨折患者随访2年,初次骨折组有4例(6.15%)发生再骨折。结论高龄、女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是骨质疏松症再次骨折的高危人群,临床应对这部分患者加强预防措施从而预防骨质疏松再次骨折。  相似文献   

19.
姜洪 《当代医学》2014,(31):22-23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龙口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牵引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联合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31.54±4.9)d少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49.36±5.1)d(P〈0.05);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93.3%优于对照组治疗的优良率73.3%(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7%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0%(P〈0.05)。结论采用联合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于鑫  何玲霞  曹刚  刘海洋 《广东医学》2020,41(23):2430-243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骨代谢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106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1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试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骨代谢指标及CIMT变化,并分析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骨代谢指标、CIMT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密度(BMD)、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IMT增厚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GF-1、IGFBP-3与BMD、BGP、PINP呈正相关(P<0.05),与TRACP-5b、CIMT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降低,二者与BMD、BGP、PINP呈正相关,与TRACP-5b、CIMT呈负相关,IGF-1、IGFBP-3可作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