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前列腺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174例,检测血清Gli1和VEGF水平,以中位数为分界点,分别比较低Gli1组和高Gli1组、低VEGF组和高VEGF组患者病理特征分布差异,比较转移和未转移组Gli1和VEGF水平差异,分析二者相关性以及二者是否为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二者单独以及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高Gli1组的Gleason分级≥8分、T3/T4期、前列腺癌转移的比例显著高于低Gli1组,高VEGF组上述指标的比例显著高于低VEGF组(均P<0.05)。前列腺癌转移患者血清Gli1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Gli1和VEGF水平显著正相关(r=0.811,P=0.000)。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li1和VEGF水平是前列腺癌是否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1,P=0.036;OR=1.931,P=0...  相似文献   

2.
上皮-间质转化是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变的过程,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等恶性行为密切相关,近年受到广泛关注。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在前列腺癌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前列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深入了解前列腺癌转移机制及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5例前列腺癌和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的表达,分析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分化程度)、转移、临床分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PSA水平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HSP27在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siRNA降低前列腺癌细胞中HSP27的表达,Transwell检测HSP27表达下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23.3%,75例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65.3%,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Gleason分数分别为2~4分、5~7分和8~10分的三组不同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68.8%和94.4%,三者之间HSP27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血清PSA水平分别为<10 ng/mL、10~20 ng/mL和>20 ng/mL的三组前列腺癌患者中,HSP2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59.5%和92.3%,三个不同PSA水平的组别之间HSP27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HSP27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TNM分期有关 (P<0.05);与低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相比,在高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C4-2B中HSP27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下调HSP27表达能低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P<0.05)。结论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转移、临床分期和血清中PSA水平相关,HSP27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和靶向治疗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正常人和前列腺患者外周血外泌体的含量,并探究外泌体在前列腺癌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离心法收集正常人和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外泌体并测定外泌体浓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CD63 的表达。MTT 和Western blot 检测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和外泌体分泌能力的影响。复制前列腺癌肺转移小鼠模型,并检测前列腺癌患者来源的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肺转移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转移癌组织中CD63 和Ki-67 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外泌体含量(27.69±11.66)μg/ml 高于正常人(7.41±5.2)μg/ml(P <0.05)。伴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外泌体含量(33.40±10.45)μg/ml 高于无远处转移前列腺癌患者(18.17±5.96)μg/ml(P <0.05)。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外泌体提高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外泌体产量。注射外泌体组裸鼠肺部转移灶数目(16.28±6.94)高于对照组(4.72±2.51)(t =5.265,P =0.000)。结论 外泌体提高前列腺细胞增殖活性,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分泌外泌体,促进前列腺癌细胞肺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联检Raf激酶抑制蛋白(Raf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 RKIP)、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在人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运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26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组织中RKIP和E-cad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前列腺癌?plusmn;矸旨丁⒘俅卜制诘墓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RKIP和E-cad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较前列腺增生组织显著下降;在前列腺癌组织分化不良组(Gleason 8~10分)中的表达均较分化良好组(Gleason 5~7分)明显下降(P<0.05);在前列腺癌组织无转移组(T2N0M0期以内)中的表达均较侵袭转移组明显下降(P<0.05);二者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1, P=0.011)。结论:RKIP和E-cad均是肿瘤转移抑制因子,其表达的下降能促进前列腺癌的转移,抑制前列腺癌的分化,RKIP可通过增加E-cad的表达而抑制前列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前列腺癌转移相关基因,为研究前列腺癌的转移分子标志奠定基础.方法:将DU145细胞接种于裸鼠前列腺腹叶,5周后分别从原发灶和肺转移灶分离肿瘤细胞,利用cDNA芯片技术检测2种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成功建立了前列腺癌细胞系原位移植自发转移裸鼠模型,经多轮筛选获得了前列腺癌原位及肺转移细胞.通过基因芯片筛选获得284条差异表达基因,基因功能涉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转录、黏附和代谢等.结论:基因芯片高通量筛选提示200余条基因中的某些基因可能与人前列腺癌转移有关.本研究为前列腺癌转移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不同转移潜能的人前列腺癌细胞转移模型,并比较其结果。方法 利用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单克隆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通过外科原位移植技术植入BALB/c-nu/nu雄性裸小鼠,建立人前列腺癌高、低转移细胞株转移模型;并观察比较两细胞株转移模型的原位成瘤率、自发转移率、两细胞株形态学特征和转移抑制基因CD44s的表达。结果 人前列腺癌高转移细胞株裸鼠原位种植后原位成瘤率100%,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100%,低转移细胞株裸鼠原位种植后原位成瘤率100%,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40%,两者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低转移细胞株形态学特征亦不同。CD44s蛋白在人前列腺癌高转移性单克隆细胞株PC3-H中的表达强度低于低转移性单克隆细胞株PC3-L。结论 遗传背景相似的人前列腺癌高、低转移细胞株原位移植转移模型为研究人前列腺癌转移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泛素连接酶E3 WWP1(WW domain containing E3 ubiquitiin pProtein ligase 1)、Smurf1(smad ubiquitination regulatory factor 1)、Smurf2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前列腺癌不伴骨转移患者(无转移组)及前列腺癌伴骨转移患者(转移组)前列腺癌组织中泛素连接酶E3 WWP1、Smurf1、Smurf2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泛素连接酶E3 WWP1、Smurf1、Smurf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累积光密度值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转移组相比,转移组患者前列腺癌肿瘤组织中泛素连接酶E3WWP1、Smurf1、Smurf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累积光密度值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泛素连接酶E3 WWP1、Smurf1、Smurf2表达增高是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裸鼠移植模型研究雄激素阻断对人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的影响,并初步探索肿瘤转移过程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40只裸鼠随机平分为两组,一组裸鼠手术切除睾丸以阻断雄激素的分泌,另一组为正常对照。心脏注射绿色荧光蛋白和荧光素酶双标的人前列腺癌细胞PC3-Luc-GFP,剂量为1?06/50礚/只,制备实验用骨转移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人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的建立;将发现转移的骨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分析,并分离转移模型中CTCs,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TC中转移相关分子RANKL 和TOPK的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了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切除睾丸组的骨转移发生率为2/13=15.4%,而正常对照组的骨转移发生率为5/14=35.7%,两组间有显著差别;CTCs中RANKL 和TOPK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原始的前列腺癌细胞。结论 在裸鼠移植模型中阻断雄激素能显著降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CTC的转移能力高于原始的前列腺癌细胞。  相似文献   

10.
Guo ZH  Huang H  DU T  Xu KW  Cao Y  Chen JQ  Dong W  Yao YS  Lin TX  Xie WL  Jiang C  Han JL  Hu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2):2980-2983
目的 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对前列腺癌抑制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印迹检测正常前列腺组织、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前列腺癌组织以及前列腺癌细胞系PC-3、Lncap中PEDF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PEDF表达情况与前列腺组织癌变之间的关系;同时联系前列腺癌不同病理分级,并研究其与PEDF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及良性前列腺组织中PEDF均处于高表达状态,远远高于前列腺癌组织及前列腺癌细胞系中PEDF的表达[7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7例PEDF阳性表达;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19例PEDF阳性表达;83例前列腺癌组织中24例(28.9%)PEDF阳性表达].PEDF的表达情况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相关,低分化的前列腺癌组织中PEDF的表达量低于高分化的前列腺癌组织.在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中PEDF的表达率为12%,低于未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中的43.1%.结论 PEDF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呈负相关,PEDF表达量越低前列腺癌细胞的恶性度越高,越具有转移侵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中PTEN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PTEN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突变情况。方法 对 80例前列腺癌冰冻组织 ( 60例来自前列腺癌原发部位 ,2 0例来自盆腔淋巴结转移灶 )中PTEN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 -SSCP) ,检测PTEN基因突变。结果 共有 32例发生PTEN基因突变 ,突变发生率为 4 0 % ( 32 / 80 )。来自前列腺癌原发部位的 60例标本中有 18例发生PTEN基因突变 ,突变发生率为 30 % ( 18/ 60 ) ;来自盆腔淋巴结转移灶的 2 0例标本中共有 14例发生PTEN基因突变 ,突变发生率为 70 % ( 14/ 2 0 )。后者PTEN基因突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前者 ( χ2 =10 ,P <0 .0 0 5)。结论 PTEN基因突变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TEN基因可作为完善前列腺癌诊断的指标及前列腺癌联合基因治疗方案中的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人前列腺癌小鼠转移模型,筛选前列腺癌高转移细胞亚系.方法 采用DU145细胞悬液原位注射法接种BNX小鼠,建立前列腺癌小鼠COI模型,取肺转移灶体外培养并采用侵袭小室体外筛选高侵袭性细胞,扩增后进行原位注射,如此将肺转移灶癌细胞在小鼠体传代2次,筛选高转移细胞亚系.结果 (1)原位细胞悬液注射法接种10只小鼠均成瘤,并都伴有肠系膜、腹股沟淋巴结,其中3只发现肺转移.(2)获得高转移前列腺癌细胞亚系DU145-M3,其侵袭能力强,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APK4和TIPM-2低表达,MMP-2高表达.结论 COI法是有效的前列腺癌转移模型制作方法;体内外连续筛选可获得高转移细胞亚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提高对前列腺癌的检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对局限性前列腺癌和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案是完全不同的,为提高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明确肿瘤的分期和分级十分重要,现有的检测方法不能很好的发现隐匿性转移、微转移的存在,因此需要一种更精确的检测方法提高对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检出.本文结合前列腺癌目前的现状和特点,阐述了对转移性前列腺癌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分析基因Protocadherin-PC与前列腺癌转移是否有关,研究其对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质化生的影响,从而探索基因Protocadherin-PC与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分别采用蛋白免疫印记、形态检测、细胞划痕闭合实验的方法检测通过Protocadherin-PC siRNA抑制基因Protocadherin-PC表达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DU-145细胞、PC-3细胞上皮间质化生的影响。 结果 蛋白免疫印记结果提示抑制基因Protocadherin-PC表达可以促进DU-145细胞、PC-3细胞间质上皮化生;形态学检测提示抑制基因Protocadherin-PC表达在形态上可以诱导DU-145细胞、PC-3细胞更接近于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划痕闭合实验结果提示抑制基因Protocadherin-PC表达可以减慢DU-145细胞、PC-3细胞生长速度。 结论 通过Protocadherin-PC siRNA抑制基因Protocadherin-PC表达可以降低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DU-145、PC-3侵袭转移力,从而揭示基因Protocadherin-PC又一新功能,与晚期前列腺癌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偶发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在2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切除术中,经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11例;病理分期A1期7例,余为A2期。所有患者均采用去势加女性激素治疗。结果 2例A2期、1例A1期患者术后10~30个月出现癌转移;因癌转移死亡2例。结论 偶发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A1期患者应首选去势加女性激素治疗,对A2期患者以前列腺癌根治术为主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前列腺癌转移的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主要依赖于建立临床相关的转移性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前列腺癌移植性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特点以及进展情况,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外一些新技术在检测前列腺癌转移模型动物体内微转移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瘤可变易位基因1(PVT1)、LncRNA H19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9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前列腺癌组,统计患者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74例作为对照组。qRT-PCR检测血清LncRNA PVT1、LncRNA H19表达。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PVT1、LncRNA H19表达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前列腺癌组血清LncRNA PVT1、LncRNA H19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TNM分期、Gleason评分、PSA、LncRNA PVT1、LncRNA H19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O^R=3.722(95 CI:1.416,7.784),P <0.05]、Gleason评分≥7分[O^R=4.626(95% CI:1.670,9.815),P <0.05]、LncRNA PVT1[O^R=1.982(95 CI%:1.521,2.584),P <0.05]、LncRNA H19[O^R=1.868(95% CI:1.327,2.630),P <0.05]是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血清LncRNA PVT1、LncRNA H19表达预测AUC大于单独预测。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LncRNA PVT1、LncRNA H19高表达,为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癌干细胞标记物CD24、CD133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50例前列腺癌、1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10例骨转移灶,2例肺转移灶,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CD24和CD133染色方法为Envision。结果前列腺癌病例CD24、CD133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P〈0.05或P〈0.01),转移灶CD24、CD133表达与相应原发灶呈现高度一致性(P〉0.05);CD24和CD133在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为8~10分的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Gleason评分为5~7分的癌组织(P〈0.05),Gleason评分为5~7分的癌组织明显高于Gleason评分为2~4分的组织(P〈0.05)。CD24和CD133在10例骨转移和2例肺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P〈0.05)。结论CD24和CD133表达可能是反映前列腺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癌干细胞标记物,检测前列腺良性病例CD24和CD133表达水平对预防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挖掘并验证前列腺癌转移的关键枢纽基因。方法 对前列腺癌全基因组芯片GSE6919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通过R语言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WGCNA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并筛选关键基因;在 TCGA 公共数据中分析基因表达量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设计和验证针对转移相关的关键基因HNRNPA2B1的小分子干扰片段,通过MTT、流式细胞术、克隆形成、Transwell等实验验证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生长、凋亡、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PCA分析显示癌转移组和原位及癌旁组明显分开聚类,基因表达差异显著。WGCNA分析得到与癌转移组密切相关的模块,与干细胞分化、氨基酸代谢及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进一步筛选得到与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BDH1、PAK4、EXTL3)和转移相关的(NKTR、CTBP2、HNRNPA2B1)6个枢纽基因,在TCGA数据库中有表达差异,且与患者的总生存期相关。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NRNPA2B1小分子干扰成功;干扰片段转染PC3及LNCap细胞,MTT实验结果显示沉默HNRNPA2B1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沉默HNRNPA2B1可诱导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沉默HNRNPA2B1可抑制其克隆形成,Transwell实验显示沉默HNRNPA2B1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结论 发现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BDH1、PAK4、EXTL3和转移相关的NKTR、CTBP2、HNRNPA2B1 6个枢纽基因,为前列腺癌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有转移的前列腺癌的诊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前列腺癌在美国是男性死亡率中第二位 ,在 1998年 ,估计有 392 0 0男人死于前列腺癌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生活条件的改善 ,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 1941年Huggins用双侧睾丸切除术使 80 %的有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有明显的生化和临床的改变 ,并认识到雄激素阻断疗法的反应期是明确的。如何提高有转移的前列腺癌的诊治效果 ,用综合治疗提前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是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现将资料较全的有转移的前列腺癌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按照前列腺癌的分期系统 ,有转移的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